❶ 杠桿原理 科學製作
用硬塑料管、園膠塞(直徑等於硬塑料管的內徑,上有一小孔,孔上固定一個小擋板)、鐵絲、硬木桿。組裝起來就可以了。
❷ 五年級科學杠桿是怎麼樣工作的優秀教案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專,同時也可能包含屬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❸ 杠桿的原理(科學)小學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❹ 科學課杠桿原理實驗步驟
用木棍做一個起重機 就行了 支點.主動臂.阻力臂
❺ > ⑶生活中哪種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_小學科學:《怎樣移動重物》教案
·上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
幼兒鍛煉的杠桿操 杠桿操適用於一周歲到一周歲半的幼兒,在父母的協助下進行體育鍛煉.可選用韌性較好的木桿、竹桿和塑料桿,質地宜賀滑光潤,粗細以幼兒能握牢宜. 第一節 1.兩手側平舉.2.還原.3--4.反復. 第二節 1.兩手側平舉.2.左手向左上方、右手向右下方成傾斜狀.3.兩手側平...·小熊蓋新房(省力的杠桿)
小熊蓋新房(省力的杠桿) 科學教案:小熊蓋新房(省力的杠桿) 一、活動題目 省力的杠桿(小熊蓋新房) 二、活動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杠桿省力的原理,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培養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適用對.....·巧用評價杠桿
巧用評價杠桿 巧用評價杠桿 教師:白秀娥 美國教育評價專家斯塔費爾比姆提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 我認為,課堂評價主要有三:老師點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 對於學生的心裡來說,老師的點評是至關重要的。
❻ 如何做關於杠桿平衡的科學題
例如在左邊第三格已經掛了4個鉤碼,那麼在右邊怎樣掛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
右邊1格 掛12個 2格掛6個 3格掛4個 4 格掛3個 6格掛2個 都可以平衡
首先設計「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介紹定義
現象 人們為了用較小的力撬大石塊時,就要把支點放到離石塊較近的地方
(1)提出問題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間的關系呢?
(2)猜想與假設讓學生充分猜想,同時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幣等物示意給學生看,什麼叫杠桿的平衡。
學生可能給許多種猜想如:
①F1+L1=F2+L2 ②F1/L1=F2/L2③F1-L1=F2-L2 ④F1×L1=F2×L2
教師帶領學生分析以上猜想,甄別那是明顯錯誤的猜想,如①F1+L1=F2+L2 ③F1-L1=F2-L2,力和力臂單位不一樣是不能加減的。
將學生分成兩部分分別探究②F1/L1=F2/L2 ④F1×L1=F2×L2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設計實驗方案:(引導學生討論,實驗裝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最好能隨時知道。實驗探究前,應讓學生充分討論他們的探究方案。)
實驗目的: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杠桿、鐵架台、鉤碼
實驗步驟:
①如圖,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台上,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為什麼要求杠桿靜止時,在水平位置呢?(因為這樣力臂的數值在杠桿上就能直接讀出或量出.)
※ 調節杠桿平衡的方法:左沉右旋 右沉左旋
②在杠桿兩邊掛適當鉤碼,並移動鉤碼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計算兩力的大小,並讀出兩力臂的值,將力和力臂的數值填入表中;(重復3次)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實驗次數F1/N L1/cm F2/N L2/cm
1
2
3
分析判斷:在分析判斷過程中有可能出現F1+L1=F2+L2 的結論,要求學生認真分析數據,找到出錯的原因,為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5)討論、交流、合作
你的實驗結論與你的假設一致嗎?你的結論是什麼?
(6)得出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