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關系非常復雜,因為存在著理論和現實不符的事實。首先說說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有兩個不足,其一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主要是因為實際匯率和名義匯率的關系。假設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A國流通貨幣為X,B國流通貨幣為Y,其中A國的通脹水平高於B國的通脹水平。這里不妨再假設A國的通脹率為20%/年,B國的通脹率為0%/年,目前X對Y的匯率為1:5。若有一種商品M,在第一時期在A國的價格為20單位的X,在B國為110單位的Y,那麼按照名義匯率計算,從A國進口M時,只要用100單位的Y換成20單位的X就可以以比國內的價格低的價格得到商品M,那麼進口比使用國內的要合算,因此B國的貿易商就會選擇進口M,使得資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隨著通脹,1年後,商品M在A國的價格變成24單位的X而在B國的價格不變還是110單位的Y。再假設匯率在1年的變動又回到X:Y=1:5,那麼在B國從A國進口M時,就要用120單位的Y換24單位的X,因此進口M的價格比國內價格要高,但反過來看,在A國向B國進口M就變得有利可圖,因為只要用22單位的X就可以換到110單位的Y,比國內價格要低,從而資本向B國流動,使得X對Y貶值。這里說一下實際匯率的計算方法:實際匯率=名義匯率*P^/P,其中P^為以外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為以本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0/110=0.909,第二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4/110=1.091,可見本國通貨膨脹上升可使實際匯率上升,從而不利本國商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相對於名義匯率,國際貿易中更看重的是實際匯率,根據公式,當外國的通脹水平高於本國時,*P^/P大於1,外幣實際匯率上升,刺激本國商品出口,使本國貨幣升值;當本國的通脹水平高於外國時,*P^/P小於
㈡ 擴張性貨幣政策是匯率提高還是下降呢
我用多恩布希的《宏觀經濟學》中的術語粗淺說一說吧。(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或者IS-LM-BP模型都可以。)
設定一下,你所說的經濟體是一個資本自由流動、浮動匯率、小型經濟體。
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LM曲線向右移動,此時,產出增加,國內利率降低——國際資本流出,本幣面臨貶值壓力——此時,在直接標價法下,通貨貶值時,匯率上升;在間接標價法下,通貨貶值時,匯率下降。(你應該說的是間接標價法,故此時匯率下降)。
㈢ 匯率 和 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 之間的關系 是什麼
通貨膨脹 是價格持續上漲 記得 應該是持續。
通貨緊縮 價格持續下跌 持續
這兩者是相反的。
對匯率的影響,通貨膨脹使物價上升,人民幣貶值。通貨緊縮相反,
但是這兩者不管誰持續的出現,都會造成經濟蕭條。
㈣ 匯率提高會導致通貨緊縮嗎
匯率提高會導致通貨緊縮,
匯率提高有利進口不利出口,
造成貨幣外流。
㈤ 一個國家提高本幣匯率是否會將本國的通貨緊縮傳遞給其他國家
在自由浮動匯率的機制下,不會,提高本幣匯率意味著外幣貶值,外幣貶值會使本國的出口商品價格上升,所以其他國家應該面臨通脹壓力增加的局面而不是緊縮。
另外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降低本幣匯率才是明智之舉,提高匯率簡直是自殺行為,具體可以去了解了解12年初日本採取的應對通貨緊縮的政策。
㈥ 關於貨幣緊縮政策對匯率的影響
緊縮是相對膨脹來說的。
貨幣緊縮政策對經濟的影響除了1L那位ID號
382885024的朋友說的之外,還有很多要視具體情況來看。
首先,回答LZ的問題,貨幣緊縮,簡單的說,就是流通的貨幣購買力變相的提高了,就是通常我們俗話說的「錢更值錢了」,所以英鎊會更「貴」。我想,這么說會比較好理解。
其次,擴展一下貨幣緊縮的概念,也許很多朋友在腦海里更熟悉「通貨膨脹」會認為,「可能貨幣緊縮」是好事,其實並不然。貨幣緊縮僅僅是調節方式,過度的緊縮會使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變得畸形。另外,如果一些機構(比如著名的投機家索羅斯)提前儲備大量該種貨幣或者該國債券的話,對國家經濟很不利。
㈦ 為什麼說利率提高就會匯率升高
一.匯率政策和利率政策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宏觀調控中並沒有對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的協調給予足夠的重視,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幾乎是完全分離的。從1994年以來,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由此開始,我國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之間的影響日益密切。
二.
1.1 利率變動對匯率的影響
首先,利率政策通過影響經常項目對匯率產生影響。當利率上升時,信用緊縮,貸款減少,投資和消費減少,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進口,促進出口,減少外匯需求,增加外匯供給,促使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匯率上升。與利率上升相反,當利率下降時,信用擴張,貨幣供應量(M2)增加,刺激投資和消費,促使物價上漲,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在這種情況下會加大對外匯需求,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這里以人民幣利率下調為例來說明利率-匯率機制的傳導效應:利率下降,國內需求上升,進口需求也上升,導致人民幣匯率下降;進口需求上升和通貨膨脹率上升,使得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加,企業進口增加而出口減少,資金外流增加,導致人民幣匯率下降。實際利率的下降引起外匯匯率上升、人民幣匯率下降。實際上,人民幣匯率下降的效果是擴張性的:一方面,人民幣匯率下降,在國外相對價格變化的影響下,由於出口擴大,在乘數作用下使國民收入得到多倍擴張,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下降通過收入再分配效應和資產效應導致國內需求下降;與此同時,出口企業利潤增加,進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動一般物價水平上升。總之,人民幣利率下調造成人民幣匯率下降,對總需求的影響是雙重的。其次,通過影響國際資本流動間接地對匯率產生影響。當一國利率上升時,就會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從而增加對本幣的需求和外匯的供給,使本幣匯率上升、外匯匯率下降。而且,一國利率的提高,促進國際資本流入增加,而資本流出減少,使國際收支逆差減少,支持本幣匯率升高。與利率上升相反,當利率下降時,可能導致國際資本流出,增加對外匯的需求,減少國際收支順差,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
1.2 匯率變動對利率的影響
匯率變動對利率的影響也是間接地作用,即通過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影響短期資本流動而間接地對利率產生影響。首先,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時,有利於促進出口、限制進口,進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動一般物價水平上升,引起國內物價水平的上升,從而導致實際利率下降。這種狀況有利於債務人、不利於債權人,從而造成借貸資本供求失衡,最終導致名義利率的上升。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對利率的影響正好與上述情況相反。其次,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之後,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使人們產生該國貨幣匯率進一步下降的預期,在本幣貶值預期的作用之下,引起短期資本外逃,國內資金供應的減少將推動本幣利率的上升。如果本幣匯率下降之後,人們存在匯率將會反彈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則可能出現與上述情況相反的變化,即短期資本流入增加,國內資金供應將隨之增加,造成本幣利率下降。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降之後能夠改善該國的貿易條件,隨著貿易條件的改善將促使該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外匯儲備的增加意味著國內資金供應的增加,資金供應的增加將導致利率的降低。相反,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將造成該國外匯儲備的減少,則有可能導致國內資金供應的減少,而資金供應的減少將影響利率使之上升。
1.3 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傳導機制
從我國的情況來看,利率-匯率傳導機制是通過國內經濟間接影響貨幣政策效應,這種傳導機制的主要內容是: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是利率,通過國內經濟間接的影響匯率,再由匯率變化反過來影響國內金融運行和經濟活動,從而影響國內貨幣政策的效應。然而,由於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在改革進程中,國內大的經濟環境還不完善,所以在我國利率-匯率傳導機制發生作用的條件還很不成熟。盡管我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但是我國目前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仍然受到嚴格的管制,外匯市場仍大體屬於封閉型的外匯頭寸市場僅限於銀行間的外匯交易,而且國內貨幣市場不發達,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的直接聯系並未真正建立起來。因此,利率作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卻無法通過貿易和境內外資金流動影響匯率,只能通過影響國內經濟的間接方式來影響匯率。反過來,匯率的變化又會引起國際收支和國內生產的相應變化,這些變化又會作用於金融領域,從而對貨幣政策的效應產生影響。===============================================================================(一)政治局勢
㈧ 求助,提高利率,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
緊縮貨幣政策會使匯率上升的,匯率並不是和貨幣供應量成正比的啊。購買力平價說依賴了貨幣數量論,沒有考慮貿易收支和商品市場的作用
㈨ 為什麼緊縮型貨幣政策會使匯率升值
緊縮型貨幣政策會使本國利率上漲,相對外國貨幣收益率升高,由於外國資金逐利的本性,外國貨幣會加大兌換本國貨幣的數量,導致本國貨幣匯率上升。
㈩ 關於匯率,通貨膨脹,緊縮的問題
1.原因就是你理解的那樣,因為外匯順差過多,導致本幣投放過多,流動性過剩,造成通脹,必須緊縮貨幣來抑制通脹
2.不一定對,物價上漲不一定就影響銷售,關鍵是看購買力以及預期
通脹導致貨幣貶值,反之,通縮導致貨幣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