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幫忙翻譯一下 經營杠桿系數DOL 財務杠桿系數DFL 復合杠桿系數 DCL 的英語字母
經營杠桿系數DOL是Degree of operating leverage的縮寫,財務杠桿系數DFL 是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的縮寫,而復合杠桿系數DCL是Degree of Combining Leverage的縮寫。
(1)財務杠桿用什麼字母表示擴展閱讀:
經營杠桿系數是通過稅前利潤變動率比上產銷量變動率得出的比值,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越高,那麼經營的風險就越高。財務杠桿系數等於稅前利潤除扣除掉利息、租賃費、優先鼓勵和稅之後的稅前利潤。而復合杠桿系數是DOL和DFL兩者的乘積。
Ⅱ 什麼叫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是一個應用很廣的概念。在物理學中,利用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體,而什麼是財務杠桿呢?從西方的理財學到我國目前的財會界對財務杠桿的理解,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
其一:將財務杠桿定義為「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因而財務杠桿又可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者負債經營。這種定義強調財務杠桿是對負債的一種利用。
其二: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籌資中適當舉債,調整資本結構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上升,便稱為正財務杠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下降,通常稱為負財務杠桿。顯而易見,在這種定義中,財務杠桿強調的是通過負債經營而引起的結果。
另外,有些財務學者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企業的資金總額中,由於使用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而對企業主權資金收益產生的重大影響。與第二種觀點對比,這種定義也側重於負債經營的結果,但其將負債經營的客體局限於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筆者認為其定義的客體范圍是狹隘的。筆者將在後文中論述到,企業在事實是上可以選擇一部分利率可浮動的債務資金,從而達到轉移財務風險的目的的。而在前兩種定義中,筆者更傾向於將財務杠桿定義為對負債的利用,而將其結果稱為財務杠桿利益(損失)或正(負)財務杠桿利益。這兩種定義並無本質上的不同,但筆者認為採用前一種定義對於財務風險、經營杠桿、經營風險乃至整個杠桿理論體系概念的定義,起了系統化的作用,便於財務學者的進一步研究和交流。
負債的財務杠桿作用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來衡量,財務杠桿系數指企業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相對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其理論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③
通過數學變形後公式可以變為: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資本總額×負債比率×利息率)
=息稅前利潤率 /(息稅前利潤率--負債比率×利息率) ④
Ⅲ 把roe用含財務杠桿和roa的式子表示出來,急用急用,拜託了,會計,財務管理,
ROE是凈資產收益率,等於凈利潤除以凈資產(凈資產即股東權益)。
可以對上述計算進行分解,先用凈利潤除以一個總資產,然後在公式當中乘上一個總資產,則結果會變為:第一部分是凈利潤除以總資產,也就是您上邊提到的ROA;第二部分是總資產除以股東權益,即權益乘數,權益乘數其實就是反應財務杠桿的一種形式,當然可以把它進一步轉換,權益乘數=1/(1-資產負債率),這個你可以自己推導一下,很容易的,資產負債率就是很直觀的反應財務杠桿的指標啦。
所以,上述ROE既然可以表示為兩部分的乘積,即ROA乘以權益乘數,則可以進一步表示為ROA*[1/(1-資產負債率)]
在word里給你編輯了一下,這樣看著比上邊文字清晰多了。望採納。謝謝。
Ⅳ 資產負債率用什麼字母表示
資產負債率沒有英文字母縮寫,其英文全稱為:debt to asset ratio,英語讀音為[det tu ˈæset ˈreɪʃiəʊ]。
一、資產負債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1、負債總額:指公司承擔的各項負債的總和,包括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
2、資產總額:指公司擁有的各項資產的總和,包括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
二、資產負債率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及風險程度的重要標志。它包含以下幾層含義:
①、資產負債率能夠揭示出企業的全部資金來源中有多少是由債權人提供。
②、從債權人的角度看,資產負債率越低越好。
③、對投資人或股東來說,負債比率較高可能帶來一定的好處。(財務杠桿、利息稅前扣除、以較少的資本(或股本)投入獲得企業的控制權)。
④、從經營者的角度看,他們最關心的是在充分利用借入資金給企業帶來好處的同時,盡可能降低財務風險。
⑤、企業的負債比率應在不發生償債危機的情況下,盡可能擇高。
(4)財務杠桿用什麼字母表示擴展閱讀
資產負債率的使用者如下:
1、債權人
從債權人的立場看,他們最關心的是各種融資方式安全程度以及是否能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等。如果股東提供的資本與企業資產總額相比,只佔較小的比例,則企業的風險主要由債權人負擔,這對債權人來講是不利的。
因此,債權人希望資產負債率越低越好,企業償債有保證,融給企業的資金不會有太大的風險。
2、投資者
從投資者的立場看,投資者所關心的是全部資本利潤率是否超過借入資本的利率,即借入資金的利息率。假使全部資本利潤率超過利息率,投資人所得到的利潤就會加大,如果相反,運用全部資本利潤率低於借入資金利息率,投資人所得到的利潤就會減少,則對投資人不利。
因為借入資本的多餘的利息要用投資人所得的利潤份額來彌補,因此在全部資本利潤率高於借入資本利息的前提下,投資人希望資產負債率越高越好,否則反之。
3、經營者
從經營者的立場看,如果舉債數額很大,超出債權人的心理承受程度,企業就融不到資金。借入資金越大(當然不是盲目的借款),越是顯得企業活力充沛。因此,經營者希望資產負債率稍高些,通過舉債經營,擴大生產規模,開拓市場,增強企業活力,獲取較高的利潤。
Ⅳ 財務杠桿里的EPS是什麼的縮寫
EPS是每股盈餘(Earnings Per Share)的縮寫,指普通股每股稅後利潤。
EPS(每股盈餘)=盈餘/流通在外股數,傳統的每股收益指標計算公式為:每股收益=期末凈利潤÷期末總股本。EPS為公司獲利能力的最後結果。每股盈餘高代表著公司每單位資本額的獲利能力高,這表示公司具有某種較佳的能力——產品行銷、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等等,使得公司可以用較少的資源創造出較高的獲利。 企業的每股獲利,通常也代表著該年度所能配發的股利。如果以股利收入的角度來選股,則可以eps作為替代變數。
Ⅵ 財務杠桿系數
與經營杠桿作用的表示方式類似,財務杠桿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表示。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表明財務杠桿作用越大,財務風險也就越大;
Ⅶ 財務杠桿系數
(1)
目前的利息=200*10%=20(萬元)
追加債券後的利息=20+550*12%==20+66=86(萬元)
(2)
每股利潤=【(220+50-20-66)×(1-25%)】÷40=3.45(元)
(3)
每股利潤=【(220+50-20)×(1-25%)】÷(40+27.5)=2.78(元)
(4)
由於發行債券後的每股收益比發行股票的每股收益高。所以,應選擇發行債券。
Ⅷ 財務杠桿是什麼意思
財務杠桿的概念:財務杠桿又叫籌資杠桿或融資杠桿,它是指由於固定債務利息和優先股股利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幅度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幅度的現象。
財務杠桿系數(DFL)=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無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變的。
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為財務杠桿,財務杠桿影響的是企業的息稅後利潤而不是息稅前利潤。
對財務杠桿計量的主要指標是財務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潤的變動率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
計算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利息)
對於同時存在銀行借款、融資租賃,且發行優先股的企業來說,可以按以下公式計算財務杠桿系數: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融資租賃租金-(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稅率)]
(8)財務杠桿用什麼字母表示擴展閱讀
對財務杠桿的理解,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
1、將財務杠桿定義為「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因而財務杠桿又可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者負債經營。這種定義強調財務杠桿是對負債的一種利用。
2、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籌資中適當舉債,調整資本結構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上升,便稱為正財務杠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下降,通常稱為負財務杠桿。顯而易見,在這種定義中,財務杠桿強調的是通過負債經營而引起的結果。
3、有些財務學者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企業的資金總額中,由於使用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而對企業主權資金收益產生的重大影響。與第二種觀點對比,這種定義也側重於負債經營的結果,但其將負債經營的客體局限於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筆者認為其定義的客體范圍是狹隘的。
Ⅸ 什麼是財務杠桿
1、甲公司當期利息全部費用化,沒有優先股,其利息保證倍數為5,根據這些信息計算出的財務杠桿系數為( )。
A.1.2
B.1.52
C.1.33
D.1.25
【答案】D
【解析】根據利息保證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5,可知息稅前利潤=5*利息,財務杠桿系數=EBIT/(EBIT-I)=5I/(5I-I)=1.25。
2、甲公司有債券籌資和普通股籌資兩種籌資方案,運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判斷融資方式時,當擬投資項目的息稅前利潤大於每股收益無差別點處的息稅前利潤時,應選擇的方案為( )。
A.普通股籌資更優
B.債券籌資更優
C.無差別
D.無法判斷
【答案】B
【解析】當預計投資項目的息稅前利潤大於每股收益無差別點處的息稅前利潤,債務籌資更優;當預計投資項目的息稅前利潤小於每股收益無差別點處的息稅前利潤,股權籌資更優;當預計投資項目的息稅前利潤等於每股收益無差別點處的息稅前利潤,如果以每股收益作為唯一的決策指標,兩個方案一樣。
3、甲公司普通股、長期負債的資本成本分別為15%和13%,資本結構分別為45%和55%,則綜合資本成本為( )。
A.13.90%
B.26.70%
C.14.50%
D.11.70%
【答案】A
【解析】綜合資本成本=15%×45%+13%×55%=13.90%。
4、A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認沽權證籌集資金,每張認股權證可按照5元認購3股普通股票。公司普通股市價為7元,則認股權證的理論價值為( )。
A.16元
B.10元
C.6元
D.5元
【答案】C
【解析】認股權證理論價值=N×P-E=3×7-5×3=6元。
5、影響經營杠桿系數的因素不包括( )。
A.銷售量
B.銷售單價
C.利息費用
D.固定成本
【答案】C
【解析】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銷售量×(基期銷售單價-基期單位變動成本)〕/〔基期銷售額×(基期銷售單價-基期單位變動成本)-基期固定成本〕,故ABD正確,利息費用屬於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因素。
6.增殖稅的應納稅額包括()
A.向購買方收取的銷項稅額
B.價外向購買方收取的包裝費
C.受託加工應征消費稅的消費品所代收代繳的消費稅
D.承運部門將運費發票開具給購貨方的代墊運費
【答案】B
單項選擇題
1、甲公司當期利息全部費用化,沒有優先股,其利息保證倍數為5,根據這些信息計算出的財務杠桿系數為( )。
A.1.2
B.1.52
C.1.33
D.1.25
【答案】D
【解析】根據利息保證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5,可知息稅前利潤=5*利息,財務杠桿系數=EBIT/(EBIT-I)=5I/(5I-I)=1.25。
2、甲公司有債券籌資和普通股籌資兩種籌資方案,運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判斷融資方式時,當擬投資項目的息稅前利潤大於每股收益無差別點處的息稅前利潤時,應選擇的方案為( )。
A.普通股籌資更優
B.債券籌資更優
C.無差別
D.無法判斷
【答案】B
【解析】當預計投資項目的息稅前利潤大於每股收益無差別點處的息稅前利潤,債務籌資更優;當預計投資項目的息稅前利潤小於每股收益無差別點處的息稅前利潤,股權籌資更優;當預計投資項目的息稅前利潤等於每股收益無差別點處的息稅前利潤,如果以每股收益作為唯一的決策指標,兩個方案一樣。
3、甲公司普通股、長期負債的`資本成本分別為15%和13%,資本結構分別為45%和55%,則綜合資本成本為( )。
A.13.90%
B.26.70%
C.14.50%
D.11.70%
【答案】A
【解析】綜合資本成本=15%×45%+13%×55%=13.90%。
4、A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認沽權證籌集資金,每張認股權證可按照5元認購3股普通股票。公司普通股市價為7元,則認股權證的理論價值為( )。
A.16元
B.10元
C.6元
D.5元
【答案】C
【解析】認股權證理論價值=N×P-E=3×7-5×3=6元。
5、影響經營杠桿系數的因素不包括( )。
A.銷售量
B.銷售單價
C.利息費用
D.固定成本
【答案】C
【解析】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銷售量×(基期銷售單價-基期單位變動成本)〕/〔基期銷售額×(基期銷售單價-基期單位變動成本)-基期固定成本〕,故ABD正確,利息費用屬於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因素。
6.增殖稅的應納稅額包括()
A.向購買方收取的銷項稅額
B.價外向購買方收取的包裝費
C.受託加工應征消費稅的消費品所代收代繳的消費稅
D.承運部門將運費發票開具給購貨方的代墊運費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