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探究 杠桿平衡條件 的實驗中,老師往往提醒大家不要採用這種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該種方式
作用點太多,找不到力臂
B.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避免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有關問題, 物理高手回答~~
均勻的杠桿可以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因為還存在摩擦力。你的猜想正確,正是因為沒有絕對均勻的杠桿,所以才要實驗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C.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原理是什麼
運用能量守恆定律。杠桿在平衡時才得出你提問的那個平衡公式。而版力所做的功權(該力產生的能量)等於:力的大小*力的方向移動的距離。杠桿左右兩端只能做圍繞支撐點(可以看作圓心)作圓弧運動,凡是經過支撐點(圓心)的力都不做功,因為支撐點是固定的,力通過該點都不產生位移,能量也為零。所以,運用力的分解原理,杠桿一端所受的力都可以分解成垂直於杠桿的力與平行於杠桿的力,該兩個力中,平行於杠桿的力(實際就是沿著杠桿方向的力)因為通過圓心而不做功,而垂直杠桿的力要達到兩邊平衡(能量守恆):力*位移 兩邊要相等。位移的大小就是圓弧的長度,因為杠桿兩端只能作標准圓周運動:由數學得知,圓弧長度只與半徑成正比,那就得出了:力*半徑 要兩半相等,而該垂直力的力臂就是半徑的長度,由此得出該公式的成立。
D.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名稱: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目的
1、通過本次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設計實驗探究的科學思想。
2、獲得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夠理解杠桿平衡狀態的基本含義。
實驗器材:杠桿、支架、一盒鉤碼、固定在杠桿上的掛物環、彈簧測力計。
實驗要求:1、會組裝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
第一步、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使其能靈活地繞支點轉動,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使杠桿水平靜止。
第二步、先在支點左側,20cm處掛一個0.5N的鉤碼,試一試需要在指點的右側10cm處掛幾個鉤碼,能夠使杠桿再一次水平靜止,杠桿水平靜止後,將實驗所測數據填入實驗記錄的表格內,將作用在杠桿左邊的力,作為動力F1,則F1=0.5N,動力臂L1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1N,阻力臂L2為10cm,F2×L2=10
(改變鉤碼的位置和鉤碼的個數,再做一次實驗,)
第三步、將支點左側,距支點5cm處,掛3個鉤碼,試試看,在支點右邊15cm處,需要掛幾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再次水平靜止。
待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把實驗數據填入記錄表格內,動力F1,F1=1.5N,動力臂L1為5cm,F1×L1=7.5,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0.5N,阻力臂L2為15cm,F2×L2=7.5.
第四步、通過兩次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知道: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結論:a、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於勻速轉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靜止時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臂(M) 動力×動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1
2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E. 杠桿沒有平衡就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會對實驗產生什麼影響
: 如果杠桿重心在左側,杠桿會自動向左偏轉,相當於左側掛了重物,這樣,左側施加的力就會減小,影響對平衡規律的判斷.
F. 第三問,實驗結束後,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成立'於是
杠桿的重力影響了它的平衡
G. 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需注意的操作細節有哪些
可取一均勻的直桿或直尺 中間懸掛起來 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一側懸掛鉤碼 在另一側不同的位置懸掛鉤碼 使它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調節兩側鉤碼的位置重新測量 記錄兩邊的鉤碼重力 兩側懸掛點距旋轉點的距離
試驗中 注意 要使 直尺保持水平 懸掛點盡量選擇整數位置
H.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的有關問題如下:(1)先調節杠桿兩端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
(1)杠桿水平平衡,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等於力臂,能從杠桿上讀出力臂.
(2)杠桿的左端偏高,所以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積較大,所以應減小右端的力或減小右端的力臂.
(3)由圖知,L1=4×5cm=20cm;右端力的大小為:F2=4×0.5N=2N.
(4)F1=1.2N,F2=1.5N,L2=10cm
由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可得:
L1=
F2L2 |
F1 |
1.5N×10cm |
1.2N |
I.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原理是什麼急
運用能量復守恆定律。制杠桿在平衡時才得出你提問的那個平衡公式。而力所做的功(該力產生的能量)等於:力的大小*力的方向移動的距離。杠桿左右兩端只能做圍繞支撐點(可以看作圓心)作圓弧運動,凡是經過支撐點(圓心)的力都不做功,因為支撐點是固定的,力通過該點都不產生位移,能量也為零。所以,運用力的分解原理,杠桿一端所受的力都可以分解成垂直於杠桿的力與平行於杠桿的力,該兩個力中,平行於杠桿的力(實際就是沿著杠桿方向的力)因為通過圓心而不做功,而垂直杠桿的力要達到兩邊平衡(能量守恆):力*位移
兩邊要相等。位移的大小就是圓弧的長度,因為杠桿兩端只能作標准圓周運動:由數學得知,圓弧長度只與半徑成正比,那就得出了:力*半徑
要兩半相等,而該垂直力的力臂就是半徑的長度,由此得出該公式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