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1寶山區二模)如圖所示的等刻度輕質杠桿保持水平平衡,若物體A重為3牛,則豎直向上拉著的彈簧測力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
F1×3cm=3N×2cm,
所以,F1=2N.
故選C.
② 輕質杠桿每格間距相等,每個鉤碼重均為1牛,為保持杠桿平衡,需要在A點掛( )個同樣大小的鉤碼;
4 向上,4n
③ 如圖所示為等刻度的輕質杠桿,A處掛一個重為2牛的物體,若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在B處施加的力(
設杠桿每一格長度是L, 當B處的作用力與杠桿垂直時,力臂最大,此時作用力最小, 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 A L A =F B最小 L B ,即:2N×2L=F B最小 ×4L, 則F B最小 =1N,當作用在B處的力與杠桿不垂直時,力臂小於4L, 作用力大於1N,因此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B處的力F≥1N,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
④ 在圖中,畫出使輕質杠桿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圖(要求保留作圖痕跡)
O為支點,所以力作用在杠桿的最右端,並且力臂是支點O到杠桿最右端的距離時,力臂最長,此時的力最小.確定出力臂然後做力臂的垂線即為力F.故答案為:![]() |
⑤ 畫出使輕質杠桿保持平衡最小的力
O為支點,所以力作用在杠桿的最右端,並且力臂是支點O到杠桿最右端的距離時,力臂最長,此時的力最小.確定出力臂然後做力臂的垂線即為力F.故答案為:
⑥ 如圖所示,一輕質杠桿OB可繞O點轉動,在杠桿上的A點和B點分別作用兩個力F1和F2,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已
(1)F1的力臂為0.1m; 而F2的最大力臂為OB的長度,即0.2m+0.1m=0.3m; 則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
F1L1=F2L2;
則F2=
F1L1 |
L2 |
12N×0.1m |
0.3m |
F1′L1 |
F2 |
6N×0.1m |
4N |
⑦ (2013虹口區三模)如圖所示的等刻度均勻杠桿保持水平平衡,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在杠桿的i點,
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用力,使杠桿逆時針轉動,如果鉤碼掛在杠桿的左端,也會使杠桿逆時針轉動,所以鉤碼要掛在杠桿的右端,鉤碼要阻礙杠桿轉動.
因為,F1l1=F2l2,
假設杠桿的每一個小格代表1cm,
所以,3N×2cm=2N×l2,
所以,l2=3cm.
鉤碼要掛在j點.
故選C.
⑧ 如圖所示為等刻度輕質杠桿,A處掛4牛的物體,若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在B處施加力,用力的大小不可能
設杠桿每一格長度是L,
當B處的作用力與杠桿垂直時,力臂最大,此時作用力最小,
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ALA=FB最小LB,即:4N×2L=FB最小×4L,
則FB最小=2N,當作用在B處的力與杠桿不垂直時,力臂小於4L,
作用力大於2N,因此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B處的力F≥2N,
故BCD可以使杠桿平衡,A不能使杠桿平衡;
故選A.
⑨ 如圖所示為等刻度輕質杠桿,A處掛2牛的物體,若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在B處施加的力()A.可能為
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求出在B處施加最小的力為:
F1L1=F2L2
F1=
×2N=1N2 4
由題意可知,只有杠桿自重等不計,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時,力的大小才是1N,但如果力的方向與杠桿不垂直,則力將會大於1N,即有可能是2N.
故選C.
⑩ 如下圖所示,輕質杠桿掛上鉤碼後恰好平衡;每個鉤碼質量相等,下列各種情況杠桿還能保持平衡的是()
A、左右鉤碼各向支點移動一格,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2N×2cm>3N×1cm,所以杠桿左端下沉.不符合題意.
B、左邊向支點移動一格,右邊減去一個鉤碼,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2N×2cm=2N×2cm,所以杠桿平衡.符合題意.
C、左右兩邊各減去一個鉤碼,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1N×3cm<2N×2cm,所以杠桿右端下沉.不符合題意.
D、左邊向支點移動兩格,右邊減去兩個鉤碼,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2N×1cm=1N×2cm,所以杠桿平衡.符合題意.
故選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