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越來越高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從1993年到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從212億美元,增加到4033億美元,10年間增長了近20倍。僅去年一年,中國新增外匯儲備,包括向中行和建行注資的450億美元,超過了1600億美元,與建國到1999年50年間的積累相當。
外匯儲備充足,無疑有助於抵禦金融風險。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它是保衛中國金融業的一道"長城"。然而,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注意到,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4000億美元,是這兩天政協委員們和記者交談中頻率較高的一個數字。大家都在試圖破解一個疑問:4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對於中國來說究竟多還是不多?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郭樹清說,外匯儲備是否太多,不能從數字上一概而論。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量,都會考慮到如果出現對國家經濟安全嚴重不利的情況。如果出現像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事件,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國家就很難度過。從抵禦風險的角度來看,不能簡單地講一個國家擁有多少外匯儲備就夠了。郭樹清把保證充足的外匯儲備量比作"大樓防火"。一座大廈可能永遠不會起火,但防火的任務卻要時刻牢記心頭。
的確,外匯儲備是國力的象徵。沒有一定量的外匯儲備,既影響進出口,也影響引進外資、舉債。而且,中國人口基數龐大,4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平均到每個人頭上,也的確不用擔心會太多。
然而,"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卻對目前的外匯儲備量表示了憂慮。
全國人大代表尹繼佐就外匯儲備問題,專門向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議案。他告訴記者,巨額外匯儲備構成了高成本低效率佔用資源,導致了經濟結構的失衡。他說,目前,中國外匯儲備的各項指標已經高於國際警戒線。盡管這些警戒指標並不具備絕對的可靠性,但如果外匯儲備仍然保持1990年至2003年間約140%年均增幅的話,顯然弊大於利。
尹繼佐代表在議案中則用數據說明了這一觀點。國際上通常把外匯儲備支持外貿進口、外匯儲備支付外債和外匯儲備與GDP比率作為衡量外匯儲備水平的三個重要指標。依照此參照,按三個月進口額計算,中國需外匯儲備約600億美元;按15%的外債備付金計算,約需300億美元,再加上2.4%的GDP,約需200億美元。綜合三項,中國的理想外匯儲備規模約在1100億美元左右。因此,目前的外匯儲備額大大高於"最優規模"。
尹繼佐的建議則是要在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確立合理管理外匯儲備的理念,同時,制定外匯儲備調整規劃,完善運營機制,從而實現外匯儲備的有效
⑵ 為什麼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會變,是因為中國外匯嗎
外匯市場也是一個如同商品市場的市場,當商品需求多了,自然要漲價!把人民幣放到外匯市場上,它便成了一種商品!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國際熱錢的湧入,人民幣的需求日益擴大(兩者都會導致美圓的進入,美圓進入中國要先換成人民幣,進而擴大人民幣的需求),進而人民幣價格就高了,也就是升值!如果其需求小了,自然就貶值!這是由供求決定的.
⑶ 為什麼人民幣和美元匯率不同啊
這是基礎的匯率知識,如果你想了解,可以使用外匯進行搜索,現在基本沒有匯率為1;1的貨幣,除非是同一種貨幣.
貨幣是由各個主權國家發行的,體現了購買力\國際收支等因素,發行量和國家的經濟實力也不一樣,所以不可能是等值的.
⑷ 匯率是由什麼決定的,也就是說美元為什麼比人民幣值錢
簡單的說:匯率就是財富的比值
我和你說的通俗一點吧
很久以前,A國和B國相互貿易往來,都是用貴金屬做貨幣,假如都是成色一樣的金幣做貨幣,那麼,就不存在兌換的問題,匯率就是1:1
後來A國想了壞點子,把黃金的成色全都換成了原來的一半,那麼B國的商人也不傻,他們到A國來兌換的時候就一個B幣換2個A幣,這樣匯率就是2:1,於是就產生了匯率的概念。
後來,時代在發展啊,到了紙幣時代了,那一張破紙值什麼錢啊,其實啊,紙幣是國家信用,那國家信用靠什麼來支撐呢?一是靠國家所擁有的財富,二靠政局的穩定與否,簡單的理解所有貨幣價值=國家財富價值,那麼匯率就是以下公式;
匯率=A國財富價值/B國財富價值=A國單位貨幣價值/B單位國貨幣價值
貨單位幣價值=國家財富/單位貨幣數量
看什麼影響匯率,就看什麼影響國家財富
一、國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收支的總和。AB兩國要相互貿易哦,不可以閉關鎖國嘛,A國從B國年底一盤算,掙了錢,貿易順差。那麼就是A國財富增加,B國財富減少,那麼比如影響到匯率的變動,導致貨幣價值提高,即A幣更值錢,反之變理解
二、國民收入。比如年底一盤算,AB兩國貿易收支相等,大家都沒有賺到,但是A國人們勤勞無比,GDP猛增,而B國能就發展不利,GDP沒有變。那麼就是A國為自己創造了更多的財富,單位貨幣數量也沒變,導致單位貨幣價值提高,匯率發生變化。A幣走強,更加值錢了。反之便可理解
三、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比如年底一盤算,AB兩國貿易收支相等,大家都沒有賺到,AB兩國的國家財富也沒有變化,可是A國人民銀行腦袋一發熱,把市場的貨幣量提高了一倍,就是說單位貨幣數量增加一倍,自然就是通貨膨脹拉,那直接導致單位貨幣價值變成原來的1/2,錢不值錢了,那麼導致匯率發生變動,A幣走低,匯率也走低,反之就理解
四,利率水平的差異。假如AB所有情況都一樣,但是A國利率比B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的流入,B國人為了獲的高利息,把錢到存到A國去了。以較少的利息獲得較大的財富增加,導致單位貨幣價值提高,匯率發生變動,A幣走強,匯率走高。反之便可理解
五,政治局面和社會是否穩定,這個很容易理解,社會動盪,導致財富消失和外逃,社會財富減少,單位貨幣價值減少,匯率發生變動。
美元為什麼比人民幣值錢??這與貨幣的購買力,兩國的利率差,現金的流動速率,實體經濟的發展程度,有很大的關系。形象的說,國家的錢價值等於經濟除以這個所有貨幣的面額。
⑸ 為什麼美元對人民幣匯率高,購買力不一樣么
匯率影響的是國際購買了
匯率升高降低一般國內物價不會變,國內購買了不會有多大變化
但國際就不同,不如以前1美元兌8人民幣,現在1美元兌4人民幣,那麼以前要8元買的美國貨現在只要4元,出口就慘了,以前1美元可以買的中國貨現在要2美元。
所以匯率提高對進口有利對出口有害,為了出口很多國家就讓自己貨幣狂貶
⑹ 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為什麼會變高
匯率導致的貶值對一個國家來說既有有利的一方面即出口的產品在國外市場可以以更低的價格出售從而增強競爭力,進而可以賺取更多的外匯,不利的方面主要是國民在購買進口產品和外匯時花費更高了,美國目前有意使美元貶值目的就是為了改善高額的貿易逆差; 而過度的通貨膨脹導致的貶值基本上沒有什麼好處: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通貨膨脹的物價上漲,使價格信號失真,容易使生產者誤入生產歧途,導致生產的盲目發展,造成國民經濟的非正常發展,使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發生畸形化,從而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當通貨膨脹所引起的經濟結構畸形化需要矯正時,國家必然會採取各種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結果會導致生產和建設的大幅度下降,出現經濟的萎縮,因此,通貨膨脹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②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通貨膨脹的貨幣貶值,使一些收入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使廣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難以提高。當通貨膨脹持續發生時,就有可能造成社會的動盪與不安寧。③對對外經濟關系的影響。通貨膨脹會降低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引起黃金外匯儲備的外流,從而使匯率貶值。
⑺ 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由什麼決定的
人民幣匯率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
中國人民銀行2018年10日發布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就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發表了看法。報告認為,無論是2017年至2018年一季度的人民幣匯率升值,還是二季度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貶值,都是由市場力量推動的,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干預,這從官方外匯儲備和央行外匯占款變化上也能反映出來。
我國一向堅持市場化的匯率改革方向,更多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搞競爭性貶值,不會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爭端等外部擾動。
報告指出,人民幣匯率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央行不會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摩擦等外部擾動。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隨著匯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匯率彈性逐步增強。
(7)為什麼人名幣和美元匯率那麼擴展閱讀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漲逾2%
在經歷了一段顯著升值後,昨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全線大跌回調。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081,較前一交易日下調56個基點。
自2018年11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漲勢如虹,無論是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還是在岸、離岸匯率,均從6.97附近升值至6.7左右。截至1月31日,兩個月內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價升值3.5%,而同期美元指數僅下行2.0%。
不過,人民幣的高歌上進昨天暫時叫停。昨天早間,美元指數飆升,人民幣對美元短線急跌。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盤回調逾百點,失守6.71關口;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短線急挫逾170點,接連失守6.71、6.72兩道關口,隨後跌幅進一步擴大。
離岸人民幣對美元連破四道關口跌至6.74下方,日內跌超300個基點;在岸人民幣對美元日間收盤逼近6.74,日內跌超300個基點。
盡管如此,2019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仍漲幅不小。去年12月2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632,截至昨天,人民幣中間價已升值2.31%,在岸匯率去年12月28日報6.8658,今年以來已上漲1.88%。
⑻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什麼有這么大的變化
匯率是兩個國家之間貨幣兌換的比,目前1美元等於6.79人民幣,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使用人民幣,那麼就不存在匯率問題。美元兌換人民幣為什麼經常變動
最近幾年,人民幣兌美元變化挺大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變化。
2015年匯改後,人民幣結束了要麼單邊上漲,要麼單邊下跌的態勢,有了更大的震盪空間。
匯率可以在一定區間波動,但如果只是單邊走勢,對經濟發展沒有好處,這個與股市提出慢牛是一個道理
⑼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怎麼理解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就是人民幣和美元進行兌換的比率,因為美元比人民幣值錢(單位貨幣),所以一般顯示結果是1美元價值除以1人民幣價值得出來的,現在大概在6.7670左右,就是1美元可以兌換6.767人民幣。不過這是市場行情,真正去銀行換的話,1美元換到的人民幣比這個少,買1美元需要的人民幣也比這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