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三板上有哪些精彩的並購案例
1、九鼎106億港幣收購富通亞洲控股,出價足足高出近30億
2015年8月29日,九鼎集團宣布以106.88億港幣的價格收購Ageas Asia Holdings Limited(富通亞洲控股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富通亞洲控股是一家保險公司。
這是九鼎集團去年最大的一次收購案,也是九鼎集團進軍海外市場邁出的最堅定一步。
106.88億港幣,相當於88.24億元人民幣,這在新三板上絕對是大手筆。讀懂君要告訴你的是,截至2014年12月31日,富通香港總資產約367.88億港元,凈資產約68.9億港元,2014年會計凈利潤約4.50億港元。
你知道嗎,本來李澤楷和郭廣昌都看上了富通亞洲控股,市場一直認為成交價會在10億美元也就是78億港幣左右,而最終拿下來的九鼎出價足足高出30億港幣。有錢,任性!
至於九鼎花了40多個億入股中江集團,則不在本文探討,原因很簡單,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2、南孚電池44億估值借殼登陸新三板,最大推手是鼎暉
南孚電池登陸新三板,借的是亞錦科技(830806.OC)的殼。
2015年9月30日,亞錦科技向大豐電器定向發行26.4億股份購買其持有的南孚電池60%的股權,發行價格為1元/股,重組完成後,大豐電器將直接控股亞錦科技99.81%股權。按這個演算法,南孚電池估值大概在44億。
南孚電池預計2015年實現凈利潤4.3億、2016年實現凈利潤4.6億,10倍PE,看上去不貴。
大豐電器是鼎暉投資100%控股的公司,加上鼎暉系其他公司的持股,鼎暉持有南孚電池84.31%股權,所以,你應該很清楚了,鼎暉是這起借殼案的最大推手。
至於南孚電池為什麼這么急著上新三板,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總不能指望鼎暉長期控股不退出吧。
3、凈資產3275萬,藍山科技卻希望22億估值買下它
2015年11月18日,藍山科技(830815.OC)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上海元泉持有的上海易兌100%股權。
上海易兌的主營業務是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公司凈資產3275.47萬元,近三年持續虧損,2015年1-9月主營業務收入90.76萬元,虧損522.42萬元;但在這次交易中的價格是22.3344億元。在這次交易中,藍山科技同時以每股6元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6.6億元。
為什麼凈資產只有3275.47萬元,上市公司卻願意估值22億購買?因為買家賣家都是一家人。
藍山科技、上海元泉和上海易兌的法定代表人都是譚澍。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6.6億元的配套融資。不過自去年12月31日復牌後,藍山科技的收盤價就再也沒有超過6元,甚至一度跌至3.37元。
4、鋼鋼網擬20億入股首鋼股份,上半年資產不到一個億
過去一段時間,傳統行業的很多公司都在忙著「互聯網+」;鋼鐵公司甚至忙著減產和破產。
鋼鋼網,這家鋼鐵電商公司,則在忙著入股首鋼股份,問題是,2015年上半年鋼鋼網只有8437.78萬元總資產,這次入股大概要20億!
20億怎麼來?鋼鋼網公告說,擬通過定向發行募集資金、其他自有資金收購。於是,2015年10月16日,鋼鋼網公布第四次股票發行方案,擬發行1546.9萬股,每股75.64-107.45元,募集不低於11.7億元、不超過16.6億元資金。
就在2015年8月31日,國信證券、興業證券以每股10.07元總共認購269萬股。目前,鋼鋼網仍處於協議轉讓交易狀態。
過了兩個月就想7.5到10倍價格賣給投資者,然後再拿著這筆錢買鋼鐵公司股權。這種定增,你參與么?
5、和君商學入主A股公司匯冠股份,視二級市場股價支付對價
不要以為只有九鼎和鋼鋼網想從新三板玩到A股。
2015年6月16日,和君商學以近14億元對價獲得匯冠股份(300282.SZ)2786.94萬流通股,佔比23.08%。
到了10月10日,雙方簽訂《備忘錄》,約定對轉讓價款進行調整,減少為13.6億元。也就是說,降價了,原因很簡單,市場跌了,大家重新談談吧。
除此之外,和君商學還將延遲支付1.5億元,其中5000萬不遲於2016年年底支付,另外1億元則根據匯冠股份2017年的股價情況來定。如果2017年第二季度匯冠股份股票收盤價低於30元,那麼這1億元就免於支付,若股價高於50元就全額支付,若股價介於30元到50元之間,則部分支付,部分免除。
看清楚沒有,做商學院的就是會打算盤。
6、體育之窗收購聯眾國際28.76%股權,新三板公司入股港股公司第一例
體育之窗是國內領先的體育產業服務平台,聯眾國際是中國第二大在線棋牌游戲運營商,旗下運營的網路游戲逾200款之多。
2015年11月24日,體育之窗和其子公司亮智控股分別與聯眾國際相關股東簽署協議,約定購買聯眾國際2.26億股股權,佔比28.76%,購買價款總計約13.8億港元。
這是新三板公司收購港股公司的首創之舉。
7、賬上只有1000萬現金的金天地,卻希望花10個億做並購
金天地收購頤博數碼和裕隆傳媒兩家公司分別花費了7.9億元和2.6億元,支付方式為股票加現金。具體方式是這樣的:金天地向頤博數碼股東定向發行8378.79萬股外加2.37億元現金,向裕隆傳媒股東定向發行3151.52萬股外加5200萬元現金,每股6.6元。
金天地此前一直致力於影視劇的製作和發行,公司在電視劇作品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比較好,但是在業務拓展上存在一定的市場壁壘,此次橫向並購正是希望突破壁壘。
金天地去年中報數據顯示,其貨幣資金只有1019.14萬元,顯然不夠支付。於是,金天地還要募集配套資金6.6億元,金天地說了「本次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不以募集配套資金的成功實施為前提」,但很顯然發行股份和募集配套資金必須同時成功才行。
8、去年融了15億,然後9.74億現金收購關聯公司
明利倉儲和明利化工的實際控制人皆為林軍。
明利倉儲以現金支付的方式購買明利化工100%股權,交易價格約為9.74億元。直接以近10億現金收購,這在新三板市場非常罕見。
當然,讀懂君要告訴你的是,2014年年底,明利倉儲只有7000多萬元資產,經過2015年的兩次融資,公司共融資15億,這正是10個億現金收購的現金來源。
在新三板二級市場,明利倉儲以高流動性著稱,明利倉儲的做市商有28家之多排在第二,僅次於聯訊證券的36家。
9、王思聰和華誼兄弟捧場,英雄互娛9.67億收購暢游雲端
背後有國民老公王思聰和娛樂大鱷華誼兄弟大手筆支持,英雄互娛的收購堪稱大手筆。
英雄互娛借殼塞爾瑟斯登陸新三板,此次向暢游雲端公司的股東收購其100%的股權金額總計9.677億元。
不動聲色,英雄互娛如今已經估值95億。
看了英雄互娛,互聯網公司紛紛表示一定要來新三板。
10、股價62元的參仙源9.56億大收購,被收購方願意接受每股168元
參仙源(831399 .OC)2014年12月掛牌新三板,主要從事野山參的種植、銷售和旅遊景區的管理。不過參仙源引起人們注意的並不是公司的產品,而是被舉報財務造假,公司於2015年7月遭到證監會的調查。
從去年7月20日開始停牌至今,參仙源也許是因禍得福,因為股災對他沒影響,股價還是62元,市值還是65.78億。「禍之福之所倚」這句古訓還是有道理的。
參仙源決定以9.56億收購京朝生發(農業公司,林下參是重要業務之一)100%股權以及另外一些參農的林地使用權和附著資源所有權,這意思是地下的野山參,也歸參仙源了。
公告顯示,參仙源以發行股票的方式支付轉讓價款,每股168元,發行近570萬股,交易金額9.56億元。但是讀懂君想告訴你的是,2015年7月20日停牌時,公司股價是62元,發行價比其停牌價高出106元。
(有些長,慢慢看,資雲網整理)
⑵ 近三年的比較典型的企業並購案例有哪些
中國相關的,近期的,較大規模的:
雙匯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
中石油收購加拿大尼爾森
建設銀行收購巴西Bicbanco銀行
光明收購英國維多麥食品公司
復星收購地中海俱樂部
濰柴動力收購義大利法拉第遊艇
三一收購德國大象
濰柴動力收購德國凱傲
柳工收購波蘭HSW
徐工收購德國施維英
等很多
國外收購中國企業,國外並購國外企業每天都在發生,數不勝數
⑶ 阿里巴巴互聯網,阿里巴巴並購餓了么案例
阿里巴巴並購餓了么案例分析:
一、並購雙方基本情況
1、並購方阿里巴巴集團概述
阿里巴巴集團創建於1998年年底,總部設在中國杭州,並在海外設立美國矽谷、倫敦等分支機構。阿里巴巴集團是B2B電子商務的著名品牌,是目前全國最大且世界領先的電子商務企業。
阿里巴巴於2014年9月19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在2016年10月的阿里巴巴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馬雲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這個概念,並對外宣告此計劃。
2、被並購方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餓了么)概述
餓了么是2008年創立的本地生活平台,主營在線外賣、新零售、即時配送和餐飲供應鏈等業務。餓了么擁有高效體系完整的物流配送體系和數字化餐飲系統,致力於用科技打造本地生活服務O2O平台。餓了么在外賣配送方面,推動了中國餐飲的數字化進程,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就餐方式,大大推進了餐飲業和物流業的發展。
在全國范圍內,餓了么已覆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130萬家,用戶量達2.6億和超過300萬名的騎手。2017年8月24日,餓了么正式宣布合並網路外賣。
二、並購動機
1、新零售計劃開展的需要
「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而阿里巴巴作為一個B2B的電子商務企業,具有豐富的線上經驗,卻缺乏線下的經驗。在線下這一區域,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也,是空白的領域。如果自己白手起家,從頭搭建整個線下體系,其缺乏相關經驗、技術以及人脈,是不理智的商業決策。
而餓了么剛好有著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是一個發展成熟的O2O企業,剛好滿足了阿里巴巴發展線下業務的需要。餓了么有幾百萬的專職和兼職騎手團隊,通過與阿里巴巴合作,能夠使自己的業務不再局限於外賣行業,而能夠與阿里巴巴共享資源和途徑。通過餓了么線下配送平台和阿里巴巴線上購物平台,如淘寶、支付寶等相結合,打通了線上和線下之間的屏障。
2、帶來協同效應的需要
阿里巴巴並購餓了么,可以形成協同效應,可以幫助形成 「1+1>2」的效應。通過內外部協同相結合的方式,兩家企業可以減少運營成本費用,增加利潤,並購方可以給被並購方提供資金促其開拓發展。
從兩者共同的角度來看,阿里巴巴副總裁王磊、原阿里巴巴健康CEO出任餓了么CEO能夠實現兩者技術、管理、資源的融合,能夠優勢互補,彌補缺陷。同時也在品牌效應、技術、企業文化等方面也實現協同,為兩者帶來規模經濟效益,為新零售計劃的開展提供了經濟力量支持。在此並購基礎之上,餓了么也可以利用阿里巴巴的資金支持,使餓了么月初巨大的補貼損失由阿里巴巴來彌補。
3、制衡競爭對手的需要
目前線下O2O龍頭企業僅餓了么以及美團兩家獨大。騰訊優先選擇了美團,如果阿里巴巴想要拓展線下業務,那麼阿里巴巴選擇權僅剩下餓了么。從阿里巴巴的角度來看,阿里巴巴需要制衡的競爭對手是網路、騰訊等。
餓了么的業務正好符合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的業務發展戰略需要,阿里巴巴收購餓了么,也許未來支付寶以及淘寶里的口碑就可以直接和餓了么相接,使得阿里巴巴能夠利用螞蟻金服重新沖刺本地生活服務這一塊領域。
三、並購風險
1、企業整合風險
總的來說,企業並購後整合的效果對於企業並購最終是否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阿里巴巴和餓了么雖然同屬於網路行業,但是兩者的業務卻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線上B2B電子商務企業,後者是線下O2O訂餐平台,如果兩者合並的話,必然存在企業整合風險。
這里的整合,不僅僅只是資源整理這樣一個單方面的過程,同時也包括一個文化整合的過程。阿里巴巴想要對本地生活市場進一步整合,根據相關新聞訊息,知道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由餓了么和口碑兩大業務合並組成。
而在未來,阿里巴巴有著想要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與阿里巴巴生態內原有各個板塊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的願景。但兩個企業之間整合方面就存在兩個方面的難題:第一是餓了么和口碑的整合;第二是餓了么和阿里巴巴的整合。
2、支付風險
阿里巴巴成功以95億美元的現金對價形式實現對餓了么的並購行為,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這次收購被稱為互聯網史上最大的現金收購案例。
而此前阿里巴巴收購優酷土豆、萬達電影的金額分別為45億美元和46.8億美元。華聯股份披露了相關的細節,其對餓了么進行估值,企業價值約為90.53億美元,低於阿里巴巴投入的總現金金額。阿里巴巴此次採用巨額全現金的對價形式收購餓了么,此次支付的對價是之前的兩倍多。
阿里巴巴這樣做雖然可以迅速達到並購的目的,且現金對價形式不同於負債類融資和股權類融資,其具有防止股權過度分散的優勢,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舉債的金融杠桿風險。但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因為需要其在短時間內迅速支付大數量金額,那麼企業的資金鏈也有斷裂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企業可能會產生過度交易的不良後果。
3、獨立性風險
餓了么可能喪失獨立性。阿里巴巴通過全資收購餓了么,其實也是全資控股了餓了么,成為絕對的大股東。並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磊擔任了餓了么CEO。這跟並購之時,阿里巴巴說的堅持餓了么獨立運營的原則不變,餓了么將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相矛盾。
餓了么雖然被阿里巴巴並購之後能夠獲得大力的資金支持,但其獨立性的削弱,意味著其要成為阿里巴巴手下的一顆棋子,一顆布局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棋子。餓了么喪失獨立性之後,公司的業務和戰略將會被顛覆,以原本的外賣配送業務為主或許會成為阿里巴巴布局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一個輔助工具。
四、結論
互聯網企業的並購行為對自身企業的未來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並購方來說,應該考慮並購後對企業流動性的影響,對企業財務狀況是否會帶來不利影響。公司應該提前做好財務規劃和預測,提前防範此過程中的財務風險。應提前考慮並購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要記住並購要服務於公司的總體發展目標,並購是為了形成協同效應及達成規模經濟效益,而不是單純為了抗衡競爭對手而進行盲目並購。
並購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對價金額及對價形式是否最優,制定合理的資本結構,降低融資風險,保障企業流動性償債能力。在並購以後不可忽視資源整合和文化整合風險,加強協同效應以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⑷ 養老企業並購案例大盤點,有哪些值得學習的
從2014年的「市場進入期」到2015和2016年的「市場混戰期」,養老企業歷經了第一輪的洗牌,優質標的成了資本爭相追逐的「熱餑餑」,並購案例也頻頻發生。
⑸ 近三年的比較典型的企業並購案例有哪些
中國相關的,近期的,較大規模的:
雙匯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
中石油收購加拿大尼爾森
建設銀行收購巴西Bicbanco銀行
復星收購地中海俱樂部
三一收購德國大象
濰柴動力收購德國凱傲
等很多
⑹ 混合並購的案例分析
核心競爭力戰略理論不鼓勵企業進入那些與其核心優勢缺乏較強戰略關聯的產業領域,認為只有建立在現存優勢基礎之上的戰略才會引導企業獲取或保持持久的戰略優勢。
目前,通過並購獲得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所需要的資源要素或者圍繞核心競爭力進行業務拓展成為許多企業管理者的共識。因此,在決定進行混合並購之前,企業應更多地考慮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充分了解自己所擁有的核心競爭力,在自己擁有一定優勢的領域附近經營,而不是簡單地考慮市場吸引力,盲目進入其他領域,特別是進入那些與其核心優勢缺乏戰略關聯的產業領域。
成功實現了混合並購擴張的主體往往是擁有優勢品牌或其他核心競爭力的大型和巨型企業。
其中以可口可樂公司的擴張最具代表性。
1960年,可口可樂公司購進了密紐特·梅德冷凍果汁公司;
1961年,購進了鄧肯食品公司(主要經營咖啡業);
1977年,又購進了泰勒啤酒公司,並且成功地對泰勒啤酒公司進行了運營,使之一躍而成為美國第五大酒業公司。
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可口可樂公司還通過並購將其業務擴展到了其他許多「無關聯」的工業、文化娛樂、體育和社會公益等領域。
應該說,可口可樂公司的成功與它的神奇配方是有重要關系的。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認為可口可樂的技術配方就是它的核心能力,其真正的核心能力應該是公司的市場營銷能力——明確的、持之以恆的營銷戰略和不斷的營銷創新。否則,我們將很難理解為什麼可口可樂公司在它的發明者潘伯頓葯劑師那裡不能得到發展。 再如,海爾的多元化是其進行擴張的重要途徑,它有沒有失敗的情形呢?也有,比如它在葯業的發展就不快,也不夠理想。原因並不是技術問題或者資金問題,最主要的一點是,集團原來的綜合優勢和核心競爭力,葯業借用不上。因為用戶對海爾產品的信任僅局限在家電領域,他對海爾的冰箱很相信,也會對海爾的洗衣機相信,但是他未必對海爾的葯相信。因此,這塊資產也許會被海爾剝離出去。
由此可見,偏離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混合並購存在很大的風險。這與企業能力論的觀點是相吻合的。根據企業能力論的觀點,偏離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盲目多元化不僅難以分散風險,反而可能增加企業經營的風險。因此,圍繞核心競爭力的混合並購才是可行的,才能夠達到企業預期的目標,才能夠為實現企業的長期戰略做出應有的貢獻。
⑺ 中國海外並購案有哪些
中國大企業的海外並購並不只限於其感興趣的科技企業——也為其海上貿易強國的地位投了很多錢。從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中國企業已有價值超過201億美元的投資計劃,用於海外港口的收購和擴建,引人矚目。信息來源於財經時報報道的一項倫敦格里賓登峰投資銀行的研究。
這意味著一倍的提高。根據財經時報的評估,此前12個月投資額共計90.7億美元。中國在國際航運業務上的增速甚至會更高。此外,照財經時報的說法,中國企在過去的12個月還許諾了更多在海外港口的投資,雖然並沒有量化數據。
據透露大部分投資流向了東南亞。單在馬來西亞中國就投入了超過115億美元用於港口建設: 72億投入馬六甲海峽,28億投入瓜拉寧宜港,14億投入檳城港和1.77億投入關丹港。還有更多的項目位於印度尼西亞和斯里蘭卡。
顯然另一條有著戰略性地位的航運通道也在中國的建設計劃中,其根據專家觀點將在2035年形成經濟競爭力: 一條沿著俄羅斯海岸穿過北極的東北大通道。所以中國商人也已在立陶宛的克萊佩達港投資,這將有利於穿過北極的航運通道。除此之外,財經時報還提到了關於中國對挪威港口克爾肯和冰島兩處港口投資的一些談話。
狐視天下http://www.hushiwin.com/qtrkzg/371.html
⑻ 近兩年你知道哪些企業合並的案例
2013年5月29日晚,雙抄匯國際發布公告稱襲,公司與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達成並購協議,雙匯國際將收購後者已發行的全部股份,價值約71億美元。這次並購不僅價格高,而且目的不明確,非常類似外資收購掏空中國企業的常用手法。雙匯國際將支付給史密斯菲爾德47億美元現金,並承擔後者約24億美元債務。此次收購價為每股34美元,較史密斯菲爾德在公告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約31%。雙匯國際承諾,收購完成後將保持史密斯菲爾德的運營不變、管理層不變、品牌不變、總部不變,同時不裁減員工,不關閉工廠,並將與美國生產商、供應商、農場繼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