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緊信用或並不能達到去杠桿目標

緊信用或並不能達到去杠桿目標

發布時間:2021-04-06 07:28:57

㈠ 中國降准之後,人民幣/美元跌向6.60還會遠嗎

從宏觀角度看,此次降準是2016年8月-2018年初「緊貨幣+緊信用」政策組合向2018年2月以來「寬貨幣+緊信用」政策組合轉變的延續,並不是全面放水刺激,政策目的是支持債轉股去杠桿、小微企業融資、為銀行非標轉標提供流動性支持、化解信用風險、應對中美貿易戰沖擊等。
外匯市場看,中美利差進一步縮小,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加。降准消息傳出以來,人民幣/美元匯率已經連續兩天大跌,並跌破6.55大關。雖然從長遠看,降准對市場的影響應該是有限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已從兩年來的高點回落,因為中國似乎正允許人民幣相對走弱。
另外,此次降准不同於4月份的存款准備金率下調,那主要是用來取代中期借貸便利(MLF),而今日的存款准備金率下調將釋放7000億元人民幣,為實體經濟帶來新的流動性,因此,它也預示著中國央行決定放鬆貨幣政策的信號。
而在另一方面,雖然美元近期迎來了一波調整,但貿易戰態勢的嚴重化與擴大化將使美元的避險屬性得到重視。在貿易戰的陰影下,美股全線回撤。
美國的貿易戰同時也並不僅僅針對中國。上周末,特朗普承諾將對歐洲汽車出口徵收20%的關稅,如果歐洲對汽車的貿易壁壘沒有降低的話,這就增加了貿易方面的擔憂。當然,這場貿易戰最終也是對美元有利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日益嚴峻的中美貿易戰形勢下,有一個特殊的點需要特殊對待,那就是中國政府是否會拋售美國國債。我個人認為中國是不太可能採用這種頗為極端的處理方法的,因為這只會適得其反。但即便中國政府不增加強管制,今年的人民幣/美元也將在基本面與市場的預期之下,逐步走向6.60。

㈡ 能把影子銀行趕盡殺絕嗎

2018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盛松成教授稱:不能把影子銀行趕盡殺絕,融資難比融資貴更為嚴重。

盛松成教授表示:

近年來我國影子銀行規模迅速膨脹,部分資金通過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投向了房地產等高杠桿領域,影子銀行也因此被納入監管部門的整治工作重點。

他強調,當前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大幅萎縮,這是很不正常的。「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實際上就是銀行為企業融資提供的擔保,往往反映了企業的正常融資需求,尤其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盛松成解釋道。今年6月,在人民幣貸款同比、環比都有較大增長時,M2(廣義貨幣)同比增速卻降至8%,創歷史新低。而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僅增長9.8%,首次跌入一位數。金融監管加強、金融去杠桿的結果最初表現在M2增速上,但隨著金融強監管的持續深入,實體經濟的融資也受到了一定影響。盛松成直言:「這是因為除了人民幣貸款以外,其他融資幾乎都沒了。」 6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僅11800億元,比上年同期少5918億元。其中,表外融資合計減少6915億,同比減少9134億元。這是造成6月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同比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而社會融資規模恰恰反映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

從近期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來看,上半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96.3%。盛松成認為這一指標是極為不正常的,因為這意味著在所有融資渠道中,實體經濟幾乎僅能依靠人民幣貸款融資,說明其他融資工具、融資渠道都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哪怕倒退到本世紀初,人民幣貸款在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中的佔比還不到92%。」這位央行原調查統計司司長回憶道。此外,從防範風險的角度看,銀行貸款並不適合用於滿足所有企業的融資需求。

近年來市場上流行一種說法叫「寬貨幣緊信用」,也就是說,在保持貨幣寬松的同時,運用行政手段抑制信用擴張。在盛松成看來,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貨幣主要是從貸款轉化而來,同時還有其他一系列創造貨幣的渠道。 當前貸款並不少,所以信用並不緊,但是其他創造貨幣的渠道收緊得太厲害了,就導致貨幣收緊了。因此,從今年年初開始,盛松成便一直在多個公開場合強調,金融去杠桿邊際上不應再緊了。他同時也預計,隨著金融去杠桿的邊際力度下降,今年M2增速將高於去年,相較於此前穩健偏緊的貨幣政策,今後貨幣政策應更趨穩健中性。

加強對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

盛松成指出,要破解融資難的局面,還要加強對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民營經濟應該和國有經濟一視同仁。

但是在現實情況中,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融資境遇卻往往有著天壤之別。今年以來,一些民企即便有著3A級的高信用評級在債券市場上發債也舉步維艱,有些機構則直接表示民企債一概不看。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6月累計新增小微企業債345億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572.9億元,同比下降39.78%。民企要以和國企一樣的成本從銀行獲得貸款也很難,有時甚至根本無法獲得貸款。

盛松成分析說,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在於銀行的考核機制上。「在現有的考核機制下,銀行給國企央企貸款,如果形成壞賬,個人承擔責任有限,大不了獎金少一點,但是如果給民企貸款壞賬了,問題就比較嚴重了。」在他看來,短時間內這種局面難以得到改變,從長期看,必須從根本體制上入手,逐漸落實到考核監督等機制上。

他也強調, 對於小微企業來說,現在「融資難」是比「融資貴」更為嚴重的問題,因此放開利率上浮讓小微企業能借到錢更為關鍵。「央行應該讓市場來選擇,也就是說讓銀行自主選擇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這才是利率市場化的發展方向。」盛松成說。

事實上,央行行長易綱在此前的博鰲亞洲論壇也曾談到,基準利率未來可能主要由市場決定,中國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的雙軌將合並成一個市場化利率。

今年6月1日,央行宣布適當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范圍。新納入中期借貸便利的擔保品包括不低於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AA 、AA級公司信用類債券,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等。盛松成指出,這實際上也是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將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局面起到積極作用。據統計,在人民銀行對中低等級信用債的支持下,3年期AA級信用債收益率從6月下旬的高點下降近100個基點至目前的6.5%左右。此外,今年以來,央行先後三次定向降准,增加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為確保資金真正落實到小微企業,盛松成建議,央行應對定向降准以後的資金流向加強監測,跟蹤檢查,而不能一放了之。

㈢ 企業償債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原因:

宏觀經濟增速不斷放緩,企業盈利惡化導致償債能力大幅下滑。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加上世界經濟復甦對外需的拉動,2017年我國經濟實現了超預期增長,今年一季度增速雖受貿易摩擦的影響略有下滑,但整體亦表現不俗。

在此背景下,2018年以來市場出現的連續違約事件格外受到市場關注。4月份以來,低評級信用債信用利差逐漸擴大,進入5月份,隨著市場對信用債市場的擔憂增加。

其他相對高評級的產品收益率也呈現較大幅度上升,5年期各評級的中票收益率上漲了13至15個基點,5年期國債收益率與5年期AA-級中票收益率之差5月4日一度達到3.63%,刷新兩年來新高。

(3)緊信用或並不能達到去杠桿目標擴展閱讀

緩解信用債緊張局面的方法

首先,融資環境方面,可由此前一季度的「緊信用」適度向「寬信用」轉變,在表外融資受限的條件下,多渠道保障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資金供給。

其次,在去杠桿方面,需認真貫徹中央深改委結構性去杠桿的要求,重點關注國企去杠桿工作,把握好「防風險」和「穩增長」的平衡。

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也明確指出,我國宏觀杠桿率增速放緩,金融體系控制內部杠桿取得階段性成效,要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之間的平衡。

再次,考慮到未來仍可能有不少民營企業出現融資難而違約的情況,監管層可督促金融機構提前做好相關企業的風險檢查工作。

尤其是上市企業的摸底排查,提高風險預警和處置能力,必要時可對出現融資困難且債務規模較大的企業提供一定支持,有效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㈣ 央行為何向銀行體系注入5020億元

2018年7月23日,央行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5020億元,無逆回購操作。當日有1700億元逆回購到期。有機構認為,本次央行大額超預期新作MLF再次確認貨幣政策轉向寬松。

上月初,央行宣布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范圍。新納入MLF擔保品范圍的有三類:不低於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AA 、AA級公司信用類債券,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7月18日,有消息稱央行已窗口指導銀行,將額外給予中期借貸便利(MLF)資金,用於支持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本月已經超額對沖月內到期MLF的情況下,央行23日額外投放MLF,可能是窗口指導的具體措施落地。

中信固收研報認為,年初以來貨幣政策邊際放鬆在流動性環境的逐步紓解過程中不斷確認,本次央行大額超預期新作MLF再次確認貨幣政策寬松。過去兩年的去杠桿政策正逐步向穩杠桿過渡,預計三季度有可能再次降准。

今年以來,金融去杠桿的從嚴推進和外部環境的惡化導致的經濟基本面下行,使得貨幣政策不得不有所放鬆,尤其是非標在嚴監管環境下的大幅下滑帶動社融顯著走低,使得市場對寬貨幣緊信用的預期顯著升溫,也推動了利率債利率的下行。但從近期監管對非標態度的緩和和對中低評級信用的鼓勵,前期的寬貨幣緊信用有向寬貨幣寬信用轉變的趨勢。

㈤ 人民銀行投入5020億MLF目的是什麼

2018年7月23日,人民銀行開展5020億元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補充中長期流動性,操作利率持平於3.3%。鑒於當日有1700億元7天逆回購到期,人民銀行在全口徑統計下凈投放3320億元。

這筆MLF投放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意外之一在於,這是一筆新增MLF。當日並無MLF到期,且人民銀行已全額續作了本月到期的MLF,按以往操作慣例,無需再額外投放MLF。意外之二在於,近期貨幣市場流動性並不緊張。得益於人民銀行上周以來的大額投放,貨幣市場利率連續多日快速下行。7月23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繼續整體回落。隔夜Shibor雖小幅上行,但仍處於2.362%的歷史低位,其餘期限Shibor下行1.7個至3.3個基點。再加上本月非季末或半年末的關鍵時點,資金面沒有特別大的壓力。

在這一背景下新作MLF,在業內看來,是再次確認了流動性從「合理穩定」轉向「合理充裕」。

年初以來貨幣政策邊際放鬆在流動性環境的逐步紓解過程中被不斷確認,本次人民銀行大額超預期新作MLF再次確認了這一事實。

從6月至今,人民銀行已連續兩個月新作MLF,通過MLF操作已累計凈投放9055億元,短期流動性環境持續寬松。

並不是所有一級交易商都收到了此次人民銀行窗口指導,收到窗口指導的主要以大型和中型的中資行為主。落實方向上,應該是對接下來的新增信用債投資給予新的資金支持,不包括存量信用債配置。

從信號釋放,到政策落地再到市場執行,這中間還有一段路要走。以人民銀行此前宣布擴大MLF擔保品范圍來看,不少銀行由於利率債配置較為充足,所以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拿低評級信用債進行抵押。

從窗口指導到23日的MLF操作,都讓信用債市場預期回暖。上周以來,信用債收益率已開始出現明顯下行,交投也相對活躍。Wind統計顯示,AA級3年期信用債收益率從6月下旬的7.475%高點降至目前的6.495%。

信用債市場接下來將如何演變值得關注。華創證券債券研究團隊認為,隨著MLF資金的到位,後續中低評級信用債的需求有望顯著上升,從而帶動中低評級信用債的回暖。從近期監管對非標態度的緩和以及對中低評級信用的鼓勵來看,前期的「寬貨幣、緊信用」有向「寬貨幣、寬信用」轉變的趨勢。這一趨勢一旦確立,一方面經濟基本面和社融的下行壓力將顯著緩和,另一方面市場風險偏好的回升將更有利於中低評級信用債。

人民銀行此舉顯示去杠桿正向穩杠桿過渡。人民銀行在2018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透露的「去杠桿初見成效,穩杠桿成為下一階段主要目標」正逐步得到貫徹。此外,本次MLF放量操作提升了MLF存量,為下一次降准置換打開空間。參考今年4月份降準的經驗,預計三季度有可能再次降准。

㈥ 央行將怎樣力保資金流動性合理充裕

央行6月28日發布公告稱,為穩定半年末資金面,人民銀行於2018年6月28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55%。鑒於當日有1800億元到期,據此,央行實現凈回籠資金為1000億元,為連續第4日凈回籠。

貨幣政策靈活性顯著增強

央行28日發布公告稱,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8年第二季度(總第81次)例會於6月27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要繼續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走勢,加強形勢預判和前瞻性預調微調。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緊適度,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按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主動有序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增強金融業發展活力和韌性。

對此,市場普遍認為當前貨幣政策邊際放鬆特徵明顯。在陳冀看來,貨幣政策邊際放鬆有其必要性。因為當前企業部門的信用風險上升,主要原因是之前的金融去杠桿造成的,很多企業在表外融資資金成本比較高,但現在表外的渠道無法融資,企業過去表外的融資到期,但在表內信貸由於資信等級不夠,而借不到相應的貸款,就會出現信用風險。另外,包括之前很多企業發債,到兌付的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兌付,也會出現流動性風險。

陳冀表示,為了防止企業部門信用風險的擴大化,現在央行強調定向放鬆,保證釋放的流動性盡量流向企業部門,來緩解企業當前面臨的信用風險問題。

王青表示,從資金面來看,當前貨幣政策向偏松方向有所微調,但這主要是為了控制流動性風險,同時支持新動能培育和保就業、促轉型,並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全面寬松。近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持續下行、迭創歷史新低,M2增速也處於歷史低附近。這些數據表明,前期多種政策工具的運用並未改變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主基調。

今年以來,央行先後使用CRA(臨時准備金動用安排)、PSL、定向降准(置換MLF)、MLF抵押品擴容等貨幣政策工具,市場人士認為,目前貨幣政策總基調仍保持中性穩健,但靈活性有所增強是最為顯著的變化。

鄂志寰認為,今年以來,央行使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反映出央行的貨幣政策更具針對性和靈活度。貨幣政策的靈活度體現在央行對不同領域運用不同的貨幣工具,例如為增加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投放,央行實施定向降准;為支持綠色金融,央行將綠色債券和綠色貸款納入MLF擔保品范圍。由於近期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主要針對特定領域,因此這並非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其目的在於通過差異化貨幣政策調整市場的流動性結構。相信未來貨幣政策仍然是延續穩定中性的基調。

陳冀表示,當前貨幣政策的靈活性主要體現在央行的調控方向,即結構性的調整,通過各種工具的使用和搭配,來引導流動性向實體經濟去做好金融的支持,而不是將增量資金流向資本市場,或者是流向目前調控的房地產市場,體現了脫虛向實的策略。

王青表示,上半年以來,伴隨著金融嚴監管不斷加碼,主要金融數據持續下行,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近期數據顯示,宏觀經濟總需求偏弱,國內消費和投資增速均創多年新低,GDP增速下行壓力增大。為此,監管層在推進資管新規落地,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同時,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寬松,體現出了較為明顯的政策靈活性,呈現出「嚴監管、緊信用、穩貨幣」的特徵。

閱讀全文

與緊信用或並不能達到去杠桿目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00685上市大約價格 瀏覽:143
山東玻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229
杠桿如何增力 瀏覽:672
杠桿收購的現金來源 瀏覽:758
金融運營公司 瀏覽:751
南漳農商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849
平安福保險的傭金 瀏覽:758
期貨莊家操作破解 瀏覽:533
mt4模擬賬戶設置杠桿 瀏覽:603
交易風控員 瀏覽:583
融資費用攤銷做賬 瀏覽:680
大師談外匯 瀏覽:832
公司回購股票未來如何 瀏覽:621
恆逸集團資產評估報告PDF 瀏覽:418
滾動杠桿機構的自由度 瀏覽:802
銀行存款金融服務方案 瀏覽:993
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向 瀏覽:753
工行個人信用貸款簡訊 瀏覽:129
昆明外匯招聘信息 瀏覽:482
支付寶帳戶可以付外匯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