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論述我國在金融危機下的貨幣政策思路應該怎麼樣
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大部分是宏觀經濟學里邊的,寬松的貨幣政策能夠刺激消費,目前國家不是一直在發代金券嗎,也是刺激消費的一種有效方式,你可以去圖書館查找關於宏觀經濟的書看看。
希望採納
『貳』 如何根據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看從緊的貨幣政策效果如何呢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日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第一季度例會上指出,中國貨幣信貸投放仍然偏多,流動性過剩矛盾尚未緩解,價格上漲的壓力明顯。
會議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發展,但固定資產投資反彈的壓力較大,貨幣信貸投放仍然偏多,流動性過剩矛盾尚未緩解,價格上漲的壓力明顯。國際上,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環境變化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增加。中國人民銀行加大金融調控力度,維護總量平衡。總體看,當前經濟金融運行平穩。
會議研究了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取向和措施,認為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從緊貨幣政策取向。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正確把握金融宏觀調控的節奏、重點和力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控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
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堅持有保有壓,加大對「三農」、就業、助學、中小企業、消費等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供求的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監管。繼續大力推進金融改革和創新,提高金融機構競爭力和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叄』 從97年至今,我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搭配組合的方式有哪些是在什麼樣的經濟背景下搭配的效果如何
一、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組合的理論基礎
(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目標、手段、功能差異性
財政政策目標是針對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等,而貨幣政策目標是通過對貨幣供給量及結構的影響,進而影響社會最終支出及總需求,從而影響經濟總體的運行。財政政策所採用的手段主要是稅收、國債、公共支出、投資、補貼、預算等。貨幣政策所採用的手段是銀行存款准備金、再貼現、再貸款、利率、公開市場業務等。財政政策功能是通過財政收支活動和再分配直接參與投資和生產調節的政策,是一種直接調控的經濟手段,具有行政性和強制性的特點。貨幣政策功能是通過調節貨幣供給量直接作用於價格水平,在金融市場中影響融資主體的借貸成本和資產選擇行為,是一種間接調控經濟的手段,具有伸縮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組合模式
由於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在調節經濟活動中發揮的作用不同,所以要達到理想調控效果,需要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組合運用,兩者的具體組合方式有以下四種:
(1) 雙松政策模式: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
當貨幣總需求不足,生產資源大量閑置,解決失業和刺激增長成為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時,適宜採取以財政政策為主的雙松財政貨幣配合模式。當經濟蕭條時,可用膨脹財政增加總需求,以及擴張貨幣降低利率以克服「擠出」效應。當社會有效需求嚴重不足時,可選擇雙松政策,通過財政支出增加,減稅和降低利率、擴大信貸、增加貨幣供應量等政策組合對經濟產生整體的擴張效應。
(2) 雙緊政策模式: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
當社會總需求極度膨脹,社會總供給嚴重不足和物價大幅度上升,抑制通貨膨脹成為首要調控目標時,適宜採取雙緊的財政貨幣配合模式,通過增加稅收和減少支出的財政政策壓縮社會需求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利率、減少貸款和再貼現等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應量。當經濟發生嚴重通脹時,可用緊縮貨幣來提高利率,降低總需求水平,緊縮財政以防止利率過分提高,兩者配合會對經濟產生整體的緊縮效應。
(3) 緊財政松貨幣模式:緊縮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
當政府開支過大,價格基本穩定,但企業投資不十分旺盛,經濟不十分繁榮,促進經濟較快運行的主要目標時,適宜採取「緊財政,松貨幣」。當經濟中出現通貨膨脹但又不太嚴重時,可用緊縮財政政策壓縮總需求,再用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利率,以免財政過度緊縮而可能引起衰退。
(4) 松財政緊貨幣模式: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
當社會運行表現為通貨膨脹與經濟停滯並存,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失衡,治理「停滯」,刺激經濟增長成為政府調節經濟的首要目標時,適宜採取「松財政緊貨幣」的配合模式。當經濟蕭條但又不太嚴重時,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總需求,再用緊縮性貨幣政策抑制通貨膨脹
二、加強宏觀調控,發揮組合效應優勢——結合我國的實踐
(一)提高財政與貨幣政策配合效果,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
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配合效果除了決定兩種政策的合理搭配外,還受財政體制、金融體制、國有企業制度的制約。財政體制方面,由於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造成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中央財政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比重嚴重下降,致使國家財政收入增長緩慢,大大削弱了國家財政的宏觀調控能力;金融體制方面,國有銀行仍沒有真正擺脫行政奴隸的地位,國有企業對銀行的過渡依賴和信貸資金的財政化,不僅加大了銀行的負擔和風險,也導致銀行角色和功能的模糊與紊亂,使商業銀行對中央銀行的調控難以做出靈敏的反映。
因此,財政體制方面要進一步完善現行的分稅制體制,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健全稅收征管機制,減少財政收入的流失,提高「兩個」比重,從而提高宏觀調控的能力;金融體制上要深化國有銀行的體制改革和非銀行機構的調整,真正確立國有商業銀行依法自主經營的地位,為貨幣政策發揮作用掃清體制上的障礙。
(二)財政貨幣政策組合應該防止總體經濟大起大落
本輪財政貨幣政策運作的經濟環境與以前的宏觀調控相比,主要是背景特點不同,一是在國際經濟金融環境出現重大問題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表現為要隨時考慮外部經濟的變化。並且國內經濟已經出現明顯比較高的波動,經濟增長率可能突破合理區間。三是中國經濟剛剛面臨較高的通貨膨脹,經濟過熱、投資過熱、結構問題沒有根本解決。因此,財政貨幣政策運作就應該異於以前,要防止經濟「滯脹」問題,要對潛在通貨膨脹保持警惕。
(三)財政貨幣政策組合應該適應國際的需要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中國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越來越離不開中國,如果中國經濟「打噴嚏」,亞洲乃至世界其他國家都可能「感冒」。顯然,新的科學的政策搭配應該充分考慮中國經濟走向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而且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發展,以期達到政策最佳效果。
『肆』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選擇方式。
1、在通貨膨脹期,貨幣政策目標為適度從緊;在惡性通貨膨脹期,貨幣政策目標為從緊的貨幣政策;
2、在經濟蕭條期,貨幣政策目標為適度寬松;在惡性經濟蕭條期,貨幣政策目標為寬松的貨幣政策;
3、在經濟平穩期,貨幣政策目標為穩健的貨幣政策;
『伍』 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利於(選擇)
C.穩健是建立再之前的積極之上的,金融危機後,我們之前採取了積極的貨幣政策,現在提穩健就意味這會緊縮,但為什麼又不說緊縮呢,就是我們在需要控通脹的情況下,還希望同時兼顧經濟增長。也就是說根據需要可適當緊也可適當松!呵呵,央行喜歡玩文字游戲,讓大家猜。
1和4偏向於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作用。
『陸』 結合當前形勢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如何搭配使用
目前中國經濟處於蕭條期:當社會處於蕭條時,為促進投資,應採取擴張性政策,但由於此時社會處於流動性陷阱(即凱恩期陷阱)之中,無論貨幣供給如何增加,都不會使利率繼續下降,利率不降,也就不能刺激投資增長,所以擴張性貨幣政策此時是沒有效用的。而應採取的是擴張性財政政策。例如增加政府購買,政府投資,直接增加社會總需求,而需求又決定供給,需求上升會促使供給上升,最終總需求=總需求,再次均衡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從而擺脫蕭條。
這里的投資不是講房地產之內的投資,是實體經濟投資。
『柒』 未來應選擇什麼樣的貨幣政策才能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貨幣政策,主要是以利率杠桿、存款准備金率和一些金融類創新產品為手段,進行貨幣流動性干預。未來選擇什麼樣的貨幣政策,一定是動態的,適時的。
貨幣政策的制定,除了受國內市場的影響,還要受到國際的影響。一般有擴張性與緊縮性之對立。中間狀態是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又可細化為偏緊與偏寬松。
『捌』 下列四種情況下,如何搭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這就是開放經濟宏觀失衡的四種情況。有一個很著名的斯旺圖示。
一、逆差加通脹,實行雙緊。
二、順差加通脹。實行擴貨和緊財。
三、逆差加失業。實行緊貨加擴財。
四、順差加失業。實行雙擴。
二和三會出現政策困境。
擴(緊)財代表擴張(緊縮)的財政政策。擴(緊)貨代表擴張(緊縮)的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