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一根硬棒成為杠桿要具備的條件

一根硬棒成為杠桿要具備的條件

發布時間:2021-04-20 07:02:14

杠桿怎麼畫啊

··(1)杠桿及杠桿要素

一根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狀的)能成為杠桿,不僅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必須能繞某固定點轉動。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硬棒就不能成為杠桿。例如:汽水扳子在沒有使用時就不能稱為杠桿。因此,一根硬棒成為杠桿時,必須具備以下要素:

①支點:能繞其轉動的固定點。用同一根硬棒作杠桿時,使用中方法不同,支點位置也會不一樣。如撬石塊的過程中支點可在棒的一端[圖1(A)]也可在棒的中間[圖1(B)]。

··例題··
№4 [例1] 杠桿每小格的長度相等,質量不記,以O點為支點,杠桿的右端掛有重物M,支點左邊的A處掛鉤碼時,杠桿平衡。將重物M浸沒在水中,鉤碼移動到B處,杠桿又平衡。則重物與狗碼的質量之比為多少?重物M的密度是多少?
(A在支點O的左端第四格處;B在A點右邊一格處,也就是O點左邊第三格處;重物M在O點右邊第五格處。)
顯然可得,重物與鉤碼的質量之比為4:5(5Mg=4mg)重物入水後,對杠桿的拉力為:
F=Mg-ρVg=Mg-ρ(M/ρ1)g=(ρ1-ρ)/ρ1Mg所以:3mg=5Mg(ρ1-ρ)/ρ1
得:M(ρ1-ρ)/ρ1=3/5m=3/4M
得:(ρ1-ρ)/ρ1=3/4 ρ1:ρ=4:1
所以:ρ1=ρ*4=4*10^3kg/m^3
[例2] 鍘刀是省力杠桿,如圖所示,如果切開一個物體需要200N的力,鍘刀的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四倍,使用這個鍘刀之需要施加__50__N的力就可以將物體切開?
···希望有用··

②動力和阻力:動力使杠桿轉動,阻力阻礙杠桿轉動。動力和阻力的區分是根據實際情況或人為因素決定的。例如:剪刀剪布時,需要使刀口合攏,手作用於剪刀的力就是動力;布的作用是阻礙剪刀口合攏,布對剪刀口的作用力是阻力。必須注意,不論動力或阻力,杠桿都是受力體。作用於杠桿的物體都是施力體。

③力臂:支點到力作用線的距離,即支點到力作用線的垂線段長。所謂力作用線是指沿著力方向上可向兩端延伸的一條直線。表示力臂的線段可以在杠桿上,[圖2(A)],也可以在杠桿外[圖2(B)、(C)]。如果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則力臂長為零。所以有力臂時一定有力,有力卻不一定就有力臂。

(2)畫杠桿示意圖的三個要點。

①找出支點。

②畫好動力作用線及阻力作用線。畫的時候要判斷清楚力的方向。如:鍘刀鍘草時,刀口向下受到草的阻礙,因此阻力是向上的。

③正確畫出力臂。要注意的是,不能認為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就是力臂。

(3)杠桿平衡條件

杠桿處於靜止狀態或繞支點勻速轉動時,都叫杠桿平衡。一般情況下,從靜止狀態去分析杠桿平衡條件。實驗證明,杠桿平衡條件是:

動力乘動力臂等於阻力乘阻力臂。

公式表示為:F1l1=F2l2。

可見,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即力臂越長,力就越小。

㈡ 為什麼杠桿一定要是硬棒

所謂硬棒,就是杠桿在轉動過程中,不會因外力的作用發生彎曲,可以發生彎曲的棒在轉動中的平衡條件非常復雜,中學無法討論,因此中學規定杠桿為硬棒。中學中的杠桿不一定是直棒,本身也可以是彎曲的,但轉動過程中不會發生進一步的彎曲或變直(變直也是一種彎曲),也就是杠桿做成什麼樣,轉動中還是什麼樣。

㈢ 杠桿的杠桿平衡條件

杠桿的平衡條件 :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變形式:
F1:F2=L2:L1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叫做支點
使杠桿轉動的力叫做動力,(施力的點叫動力作用點)
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叫做阻力,(施力的點叫阻力用力點)
當動力和阻力對杠桿的轉動效果相互抵消時,杠桿將處於平衡狀態,這種狀態叫做杠桿平衡,但是杠桿平衡並不是力的平衡。
注意:在分析杠桿平衡問題時,不能僅僅以力的大小來判斷,一定要從基本知識考慮,做到解決問題有根有據,切忌憑主觀感覺來解題。
杠桿靜止不動或勻速轉動都叫做杠桿平衡。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
從支點O到動力F1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叫做動力臂
從支點O到阻力F2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2叫做阻力臂
杠桿平衡的條件(文字表達式):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一根硬棒能成為杠桿,不僅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必須能繞某固定點轉動,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硬棒就不能成為杠桿,例如酒瓶起子在沒有使用時,就不能稱為杠桿。
動力和阻力是相對的,不論是動力還是阻力,受力物體都是杠桿,作用於杠桿的物體都是施力物體
力臂的關鍵性概念:1:垂直距離,千萬不能理解為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
2:力臂不一定在杠桿上。
力臂三要素:大括弧(或用|→←|表示)、字母、垂直符號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阿基米德曾講:「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找不到那麼長和堅固的杠桿,也找不到那個立足點和支點。所以撬動地球只是阿基米德的一個假想。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使用杠桿時,如果杠桿靜止不動或繞支點勻速轉動,那麼杠桿就處於平衡狀態。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變為F1/F2=L2/L1杠桿的平衡不僅與動力和阻力有關,還與力的作用點及力的作用方向有關。
假如動力臂為阻力臂的n倍,則動力大小為阻力的1/n大頭沉
動力臂越長越省力,阻力臂越長越費力.
省力杠桿費距離;費力杠桿省距離。
等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可以用它來稱量。例如:天平
許多情況下,杠桿是傾斜靜止的,這是因為杠桿受到幾個平衡力的作用。 杠桿是可以繞著支點旋轉的硬棒。當外力作用於杠桿內部任意位置時,杠桿的響應是其操作機制;假若外力的作用點是支點,則杠桿不會出現任何響應。
假設杠桿不會耗散或儲存能量,則杠桿的輸入功率必等於輸出功率。當杠桿繞著支點呈勻角速度旋轉運動時,離支點越遠,則移動速度越快,離支點越近,則移動速度越慢,由於功率等於作用力乘以速度,離支點越遠,則作用力越小,離支點越近,則作用力越大。
機械利益是阻力與動力之間的比率,或輸出力與輸入力之間的比率。假設動力臂 、阻力臂 分別為動力點、阻力點與支點之間的距離,動力 、阻力 分別作用於動力點、阻力點。則機械利益 為:

㈣ 杠桿計算公式

設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長度L1、阻力臂長度L2,則

杠桿原理關系式為:F1L1=F2L2

可有以下四種變換式:

F1=F2L2/L1

F2=F1L1/L2

L1=F2L2/F1

L2=F1L1/F2

杠桿五要素: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註: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阻力臂皆用虛線表示。力臂的下角標隨著力的下角標而改變。例:動力為F3,則動力臂為L3;阻力為F5,阻力臂為L5。)

(4)一根硬棒成為杠桿要具備的條件擴展閱讀:

杠桿的平衡條件 :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變形式:

F1:F2=L2:L1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公式:

F1×L1=F2×L2一根硬棒能成為杠桿,不僅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必須能繞某固定點轉動,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硬棒就不能成為杠桿,例如酒瓶起子在沒有使用時,就不能稱為杠桿。

動力和阻力是相對的,不論是動力還是阻力,受力物體都是杠桿,作用於杠桿的物體都是施力物體。

㈤ 杠桿原理是什麼

初中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

㈥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______,這根硬棒叫______.杠桿的五要素:______、______、______、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叫杠桿.
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①支點是指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
②動力是指使杠桿轉動的力;
③阻力是指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④動力臂是指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⑤阻力臂是指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故答案為:轉動;杠桿;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①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
②使杠桿轉動的力;
③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④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⑤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㈦ 一根直的硬棒一定是杠桿嗎

不一定。。判斷杠桿1.是否有一個中心.2.是否繞著中心運動。所以直的硬棒不一定是杠桿。

㈧ 杠桿五要素

杠桿五要素是:

1、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2、阻力:專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屬F2來表示。

3、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4、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5、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8)一根硬棒成為杠桿要具備的條件擴展閱讀:

1、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

2、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3、杠桿原理 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

4、杠桿原理基本有3種類型,第一類的杠桿例子是天平、剪刀、鉗子等,第二類杠桿的例子是開瓶器、胡桃夾,第三類杠桿如錘子、鑷子等。

閱讀全文

與一根硬棒成為杠桿要具備的條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信託網郫縣 瀏覽:913
沈陽基金理財去哪 瀏覽:569
晨鳴融資租賃2017 瀏覽:471
豐台區小企業融資 瀏覽:834
湘財證券怎麼買 瀏覽:324
商業銀行外部融資 瀏覽:738
投融資備案查詢 瀏覽:932
期貨登錄網址 瀏覽:991
2020年銀行理財產品排行哪個好 瀏覽:59
e租寶登理財產品名稱 瀏覽:506
江陰貴金屬交易所 瀏覽:657
淘客傭金在哪兒 瀏覽:532
抵押貸款利率銀行利率 瀏覽:722
工商銀行卡開了貴金屬賬戶 瀏覽:771
高杠桿炒股到領航ok放心 瀏覽:667
6月12人民幣兌港幣匯率 瀏覽:245
軍醫股票 瀏覽:355
股指期貨穩贏方法 瀏覽:897
肌肉骨骼系統的杠桿 瀏覽:900
思念水餃股票 瀏覽: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