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鎊兌人民幣匯率走勢
目前當下英鎊對人民幣的匯率是:
1英鎊=10.0073人民幣元
1人民幣元=0.0999英鎊
今日匯率走勢如圖所示:
『貳』 英國央行降息英鎊是上升還是下降
英國央行加息,說明該國在實行貨幣緊縮政策,也就是當央行加息時,很多市場流通資金會向銀行流入,導致流通資金降低,英鎊也就升值了!
『叄』 影響英鎊匯率變化的基本因素 哪些因素影響了英鎊匯率的變化
英國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在於處於歐盟區,老牌兒工業國,世界大的貿易國,首先從經濟層面,零售銷售,工業生產,GDP增長,貨幣供應量(M4)等重要經濟數據對英國經濟影響較大,從而影響英鎊匯率,其次,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利率的調控,政治局勢等都會影響英鎊匯率,望採納!
『肆』 英國央行將利率降為0後,匯率會漲嗎
」利率對匯率產生影響主要從兩方面展開: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
1.經常賬戶方面。利率變化通過影響企業成本進而影響出口,引起國際收支變化,最終影響匯率變動。如利率上升時,企業成本增加,使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出口額減少,引起國際收支轉向逆差,帶來本幣貶值壓力或直接導致本幣匯率下跌。
2.資本賬戶方面。利率變化通過影響套利資本流動,引起國際收支變化,最終影響匯率變動。如利率上升,國際資本大量流入,增加對本幣的需求,國際收支轉向順差,帶來本幣升值壓力或直接導致本幣升值。「
(MBA 智庫網路,http://wiki.mbalib.com/wiki/%E5%88%A9%E7%8E%87%E6%B1%87%E7%8E%87%E8%81%94%E5%8A%A8%E6%9C%BA%E5%88%B6)
而且英國作為開放經濟,它的聯動自由度更高。
『伍』 8.4號,英國央行降息對英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又什麼影響
英國央行降息可能能夠緩解退歐帶來的沖擊。退歐給未來數年的經濟前景帶來不確定性,因為英國需與主要貿易夥伴重新確定貿易關系。如果英國央行真的降息,該措施應當會使英鎊繼續遭遇賣壓,同時風險資產受到買盤支持。
眾所周知,利率的升降,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經濟蓬勃發展時期,加息意味著經濟快速增長,投資回報率高,對英鎊有利。若英國央行決定降息,那麼將打壓英鎊,美元升值,進而打壓以美元計價的黃金等貴金屬資產,反之金銀則獲得提振。
利息降低後,銀行的存款會減少,貸款增加,從而刺激消費,從側面增大內需,增加貨幣流通量,即減緩經濟衰退。
如果一國利率的上升,會使該國的金融資產對本國和外國的投資者來說更有吸引力,從而導致資本內流,匯率升值.當然這里也要考慮一國利率與別國利率的相對差異。一國利率變化對匯率的影響還可通過貿易項目發生作用.當該國利率提高時,意味著國內居民消費的機會成本提高,導致消費需求下降,同時也意味資金利用成本上升,國內投資需求也下降,這樣,國內有效需求總水平下降會使出口擴大,進口縮減,從而增加該國的外匯供給,減少其外匯需求,使其貨幣匯率升值,貸款成本降低,且吸引外資,即曾加投資。反之亦然。
『陸』 試述世界各國匯率制度的演變過程和中國的匯率制度。
回顧和了解匯率制度,可以使我們對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的波動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共出現了三種匯率制度,即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1、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間,主要西方國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國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幣作為貨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自由輸出入。在金本位體系下,兩國之間貨幣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例如一個英鎊的含金量為113.0015格林,而一個美元的含金量為23.22格林,則:
1英鎊=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兩國貨幣的含金量不變,兩國貨幣的匯率就保持穩定。當然,這種固定匯率也要受外匯供求、國際收支的影響,但是匯率的波動僅限於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黃金輸送點是指匯價波動而引起黃金從一國輸出或輸入的界限。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出點(Gold Export Point);匯率波動的最低界限是鑄幣平價減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入點(Gold Import Point)。
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將引起黃金外流,貨幣流通量減少,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從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反之,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時,外匯匯率下跌低於黃金輸入點,將引起黃金流入,貨幣流通量增加,物價上漲,輸出減少,輸入增加,最後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由於黃金輸送點和物價的機能作用,把匯率波動限制在有限的范圍內,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的作用,從而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35年間,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匯率從未發生過升貶值波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停止黃金輸出入,金本位體系即告解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貨幣基本上沒有遵守一個普遍的匯率規則,處於混亂的各行其是的狀態。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保障了國際貿易和信貸的安全,方便生產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的匯率風險,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但是,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
2、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可以說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5個同盟國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村召開了「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合作機構(1945年12月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規定了各國必須遵守的匯率制度以及解決各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措施,從而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匯率制度,概括起來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它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雙掛鉤」制度。具體內容是:美國公布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比例為1盎司黃金=35美元。其它貨幣按各自的含金量與美元掛鉤,確定其與美元的匯率。這就意味著其他國家貨幣都釘住美元,美元成了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平價上下各1%的限度內波動,1971年12月後調整為平價上下2.25%波動,超過這個限度,各國中央銀行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保持匯率的穩定。只有在一國的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才允許貶值或升值。各會員國如需變更平價,必須事先通知基金組織,如果變動的幅度在舊平價的10%以下,基金組織應無異議;若超過10%,須取得基金組織同意後才能變更。如果在基金組織反對的情況下,會員國擅自變更貨幣平價,基金組織有權停止該會員國向基金組織借款的權利。
綜上所述,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實質上是一種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它兼有固定匯率與彈性匯率的特點,即在短期內匯率要保持穩定,這類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但它又允許在一國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可以隨時調整,這類似彈性匯率。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貶值和美元停兌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盡管1971年12月十國集團達成了《史密森協議》,宣布美元貶值,由1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調整到38美元,匯兌平價的幅度由1%擴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貶值,歐洲國家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退出固定匯率制,固定匯率制徹底瓦解。
固定匯率制解體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與黃金儲備之間的矛盾造成的。貨幣間的匯兌平價只是戰後初期世界經濟形勢的反映,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高估美元,低估黃金,而隨著日本和西歐經濟復甦和迅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地位不斷下降,美元災加劇了黃金供求狀況的惡化,特別是美國為發展國內經濟及對付越南戰爭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又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這使美元遠遠低於金平價,使黃金官價越來越成為買方一相情願的價格。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最終美國黃金儲備面臨枯竭的危機,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
3、浮動匯率制度
一般講,全球金融體系自1973年3月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然實行釘住的匯率制度,其貨幣大都釘住美元、日元、法國法郎等。
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後,各國原規定的貨幣法定含金量或與其他國家訂立紙幣的黃金平價,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國家匯率體系趨向復雜化、市場化。
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不再規定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中央銀行也不再承擔維持波動上下限的義務,各國匯率是根據外匯市場中的外匯供求狀況,自行浮動和調整的結果。同時,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所引起的外匯供求變化是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順差的國家,外匯供給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下跌、匯率下浮;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對外匯的需求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上漲、匯率上浮。匯率上下波動是外匯市場的正常現象,一國貨幣匯率上浮,就是貨幣升值,下浮就是貶值。
應該說,浮動匯率制是對固定匯率制的進步。隨著全球國際貨幣制度的不斷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78年4月1日修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條文並正式生效,實行所謂「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由於新的匯率協議使各國在匯率制度的選擇上具有很強的自由度,所以現在各國實行的匯率制度多種多樣,有單獨浮動、釘住浮動、彈性浮動、聯合浮動等待。
(1).單獨浮動(Single Float)。指一國貨幣不與其它任何貨幣固定匯率,其匯率根據市場外匯供求關系來決定,目前,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在內的三十多個國家實行單獨浮動。
(2).釘住浮動(Pegged Float)。指一國貨幣與另一種貨幣保持固定匯率,隨後者的浮動而浮動。一般地,通貨不穩定的國家可以通過釘住一種穩定的貨幣來約束本國的通貨膨脹,提高貨幣信譽。當然,採用釘住浮動方式,也會使本國的經濟發展受制於被釘住國的經濟狀況,從而蒙受損失。目前全世界約有一百多多個國家或地區採用釘住浮動方式。
(3).彈性浮動(Elastic Float)。指一國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對釘住匯率在一定彈性范圍內可自由浮動,或按一整套經濟指標對匯率進行調整,從而避免釘住浮動匯率的缺陷,獲得外匯管理、貨幣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權。目前,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幾個國家採用彈性浮動方式。
(4).聯合浮動(Joint Float)。指國家集團對成員國內部貨幣實行固定匯率,對集團外貨幣則實行聯合的浮動匯率。歐盟(歐共體)11國1979年成立了歐洲貨幣體系,設立了歐洲貨幣單位(ECU),各國貨幣與之掛鉤建立匯兌平價,並構成平價網,各國貨幣的波動必須保持在規定的幅度之內,一旦超過匯率波動預警線,有關各國要共同干預外匯市場。1991年歐盟簽定了《馬斯赫特里特條約》,制定了歐洲貨幣一體化的進程表,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歐洲貨幣一體化得以實現,歐盟這樣的區域性的貨幣集團已經出現。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過去美元在國際金融的一統天下,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國際貨幣體系將向各國匯率自由浮動、國際儲備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
中國匯率制度 我國的匯率制度不同於浮動匯率,固定匯率,而是資本管制。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都是中央銀行接受你任何的買賣貨幣的請求,無論數額大小。而中國是不允許你自由兌換外幣的。所以現在西方一直說中國的匯率沒有市場化。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本次匯率機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匯率調控的方式。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籃子內的貨幣構成,將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貨幣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將有利於增加匯率彈性,抑制單邊投機,維護多邊匯.
二是中間價的確定和日浮動區間。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3%的幅度內浮動率穩定。
三是起始匯率的調整。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並不是指人民幣匯率第一步調整2%,事後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因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幣匯率水平在數量上的增減。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
『柒』 英國央行公布利率決定及會議紀要對英鎊有什麼影響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將會對投資理財產生哪些影響呢?1股市英國退歐首先會通過匯率渠道來影響A股。如果公投決定退歐,英鎊和歐元的匯率就會貶值,美元升值進而帶動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在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下,資本外逃,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資產配置可能會推遲或者減少,都會形成不利的因素。從板塊來看,持有歐元資產和英鎊資產的外貿企業、銀行業受到的影響較大。證券專業人士分析稱,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將直接決定短期資本市場的走勢。如果公投決定留歐,對全球風險偏好將起到提振作用,預計能給A股帶來5%-10%的漲幅。但對於資本市場未來走勢的影響程度,預計影響不會很大。2貴金屬受避險情緒影響,黃金近期走勢不錯。在英國退歐成真的前提下,7至9月國際經濟、政治局勢的震盪將增加,投資者風險偏好將下降,黃金仍存在進一步投資機會,看好金價至少上破1300美元(當年在1400多美元抄底黃金的中國大媽有望解套了~)。從目前金銀的走勢來看,其上漲趨勢並未改變,短期的回落並不影響金銀長期的牛市步伐。此外,作為全球最大的黃金ETF基金——美國SPDRGOLDTrust基金公司的黃金ETF持倉量仍在加倉之中,很顯然對於全球機構而言,金銀的牛市並不會因為英國「脫歐」與否而就此改變。英國貨幣兌換點前排起了長隊3外匯市場如果英國公投決定退歐,全球主要央行和分析師都預計金融市場會波動。德國商業銀行預計,英國退歐的投票結果會觸發央行聯手干預匯市。英國退歐將使得投資者湧向美元,導致美元匯率走高,從而對人民幣匯率構成下行壓力。業內人士表示,英國退歐公投的不確定性提高了未來美元指數的波動性,在人民幣參考一籃子保持基本穩定的機制下,美元指數波動性提高,從而提高了美元兌人民幣的波動性。4境外消費就在上月,由於英國退歐憂慮,英鎊兌美元一度出現了六連跌局面,而過去一周,隨著留歐支持率再次取得領先優勢,英鎊兌美元則出現了連續上漲。以2萬美元的境外消費為例,在過去一年裡,市民在美元指數最強勢之時和最弱勢之時赴美購物或是美淘,人民幣還款差額最高可相差8000餘元,而同樣2萬歐元,摺合成人民幣消費成本最高可差1.6萬元。英國一旦退歐,對於歐盟而言,歐洲第二大經濟實體的離開對於歐盟是個沉重打擊,其影響同時將波及全球,風險資產都將遭到不同幅度拋售,英鎊很可能會出現貶值態勢。不過,英國留歐仍然是大概率事件,一旦24日的公投結果印證這一預測,英鎊將會出現恢復性反彈。
『捌』 英國央行利率降息對匯率有什麼影響
英國央行決定降息,那麼將打壓英鎊,美元升值,反之,則提振英鎊,美元貶值。
眾所周知,利率的升降,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經濟蓬勃發展時期,加息意味著經濟快速增長,投資回報率高,對英鎊有利。若英國央行決定降息,那麼將打壓英鎊,美元升值,進而打壓以美元計價的黃金等貴金屬資產,反之金銀則獲得提振。
利息降低後,銀行的存款會減少,貸款增加,從而刺激消費,從側面增大內需,增加貨幣流通量,即減緩經濟衰退。
如果一國利率的上升,會使該國的金融資產對本國和外國的投資者來說更有吸引力,從而導致資本內流,匯率升值.當然這里也要考慮一國利率與別國利率的相對差異。一國利率變化對匯率的影響還可通過貿易項目發生作用.當該國利率提高時,意味著國內居民消費的機會成本提高,導致消費需求下降,同時也意味資金利用成本上升,國內投資需求也下降,這樣,國內有效需求總水平下降會使出口擴大,進口縮減,從而增加該國的外匯供給,減少其外匯需求,使其貨幣匯率升值,貸款成本降低,且吸引外資,即曾加投資。反之亦然。
『玖』 英國是否退出歐盟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摘要】2016年6月24日,英國公投最終結果宣布退出歐盟,這一結果必將對英國、歐盟甚至全球的經濟造成重大沖擊。本文從英國退出歐盟的原因入手,分析英國退歐成本,並探析短期內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態勢,以及中長期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的負溢出效應。
【關鍵詞】英國 退歐 全球經濟 影響
2016年6月23日,在全世界的矚目下,英國就是否繼續留在歐盟舉行全民公投,次日公布的結果超出廣泛預期:51.89%的投票者支持英國退出歐盟,這也預示著英國將啟動脫離歐盟的按鈕。英國作為歐盟貢獻率最高、最有影響力的成員國之一,其退歐決定必將引起全球的普遍關注。
一、英國退出歐盟的原因
英國加入歐盟40多年來,與歐盟的關系一直比較微妙,脫歐的情愫始終存在,其中包括政治、社會、經濟、國際關系等多方面原因。就經濟成本方面來看:
(一)直接財政成本
高昂的直接財政成本是英國退出歐盟的首要原因。2015年,據歐洲委員統計,歐盟預算合計1450億歐元,英國的貢獻率佔比高達12.57%,約182.3億歐元,僅次於德國(21.36%)及法國(15.72%)。更讓英國感到不滿的是,在經歷了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重創後,一些歐盟成員國的貢獻度顯著降低,歐盟應對危機的舉措好比拿著英國納稅人的錢去拯救「問題國家」。因此節約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