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對匯率的認識2000字

對匯率的認識2000字

發布時間:2023-05-28 05:45:31

Ⅰ 如何認識匯率的作用

匯率的作用:
1、一般來說,本幣匯率降低,即本幣對外的比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2、物價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反之,本幣升值,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從而可以起抑制物價總水平的作用。

3、資本流動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不應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引發資本內流。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Ⅱ 你對人民幣匯率了解多少其影響因素有哪些

匯率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也可以作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又稱為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人民幣的匯率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匯率,影響匯率漲跌的因素有很多,無論怎麼漲跌,最終還是會回歸到這種貨幣在市場上的供應量和需求量的變化。

上面的是主要因素,另外還有通貨膨脹:通貨膨脹越高,匯率會降低,通貨膨脹越低,匯率會走高。不過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升進跌出”,匯率高了可以從其它國家買更多的東西,匯率低了別的國家都會來買東西,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Ⅲ 匯率的定義是怎樣的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版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權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上升,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下降,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Ⅳ 求論文: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看法

美國為什麼讓人民幣升值?
因為世界上所有的國家當中施加壓力最大就是美國,美國這一次參議院通過一個決議,當然現在是推遲表決。它的內容是什麼呢?非常簡單,如果中國人民幣到今年十月還不明顯升值,所有來自中國乎滲的產品統統加征27.5%關稅,美國眾議院多數已經通過了,這個事情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事情,好在美國參議院留了一些餘地,推遲表決,它的意思就是留一些時間來看看中國的態度,如果真的是表決的話估計也是通過!這個趨勢是非常的嚴峻,美國為什麼施加這么大壓力?人民幣外匯表面是一個貨幣、金融現象,但人民幣升值講到底還是貿易逆差的問題。什麼道理呢?美國從1982年開始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來,年年對外貿易都出現逆物洞差。在八十年代幾百億美元,八十年代後期超過一千億,甚至是二千億美元,進入二十一世紀每年貿易高達到五千億美元。外匯就像一個人口袋裡面的現金,你一開始虧一些可以到外面去借一些,但一直虧誰敢借給你?為什麼美國貿易逆差這么多年而一直沒有垮台,是因為它在世界上的一些特殊地位!這么多好吃、好用、好穿的東西到美國,它就用印鈔票的機器多印一些就可以了,美鈔發行量的增加就抵消貿易逆差。二十多年來貿易逆差這么大,大家都喪失了對美元的信心,美國馬上就面臨像六十年代的情況,大家都把美元當成是燙手的山芋!所以最近幾年它覺得這個問題非解決不可,怎麼解決呢?沒有什麼其他辦法,就採取了一個手段,以前美國是搞強勢美元政策,就是在世界中想方設法讓人民樹立對美元的信心,美元外匯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它的走勢是比較堅挺!一看美元的外匯走勢非常堅挺,就說明美元可以,老百姓罩頃枯就有信心,有信心了,大家就拿著美元不放。這幾年沒有辦法,它就把「強勢美元政策」改為「弱勢美元政策」,美元外匯走低就產生一種外匯傾銷效應。改為弱勢美元政策的話,一開始美國是悄悄行動!當年歐元兌美元強的時候,1歐元可以換0.8美元,這是三、四年前;美國想辦法讓美元匯率走弱,就變成1歐元可以換到1.3美元,美元兌歐元就貶值了。美國的財務部長講了一句話,他說「為了解決美國貿易逆差的問題,可以採取弱勢美元政策」,但美國小布希從來沒有承認他是弱勢美元,他一直強調自己是強勢美元。這樣做有了效果,對日本、歐盟有效果,美元兌日元、歐元的匯率下跌了,和他們的貿易差額就縮小,甚至某些貿易商品可能出現順差!但它這樣做,對中國貨不起任何作用,因為人民幣宣布升值是這個月21日,在這之前中國人民幣外匯制度是什麼呢?用官員原來宣布的是「以市場供求關系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外匯制度」,這個說法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實際上就是盯住了美元。在出現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人民幣就一直盯住美元,美元貨幣上漲我也上漲,你跌我也跌,它從強勢美元政策悄悄改變弱勢美元政策,為的就是改變貿易逆差,但這對中國不起作用,無論怎麼跌人民幣是不發生變動,所以說對是中國要達到它這個效果是沒有辦法的,這就是美國非常惱火的事情。因為現在美國最大的貿易差額恰恰是來自於中國,它是對華貿易逆差是美國所有貿易逆差中數額最高的國家。按照他們的統計,去年就虧中國1千六百億美元,按照今年預測至少是兩千億美元,單單是中國一家就要虧兩千億美元,那五千億的貿易逆差總額怎麼樣降下來!這就是美國之所以壓人民幣升值最重要的目的,所以它就拚命的壓你。講來講去就是抓住一個意思「人民幣外匯制度一定要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講白了就是你不要盯住美元,你再這樣做,我美元怎麼變也沒有效果!美國一會壓人民幣升值,一會又不談人民幣升值,它又直接在貿易上做文章,讓中國多買他們的美國貨,它的貿易差額就會少一些!
對我國的利和弊
目前人民幣升值了2%對貿易會產生什麼影響?我先從思路上來梳理一下,影響有正面和負面兩方面。第一個影響是外匯傾銷效應。什麼是「外匯傾銷效應」,它有一個定義:有意識把本國貨幣匯率降下來,出口商品用外幣來表現就比以前以前貴了。因為人民幣值錢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別人對你的需求量就會減少。進口商品中用人民幣表現的商品價格就便宜了,也就是說,對外貿發展來說要分兩頭來講,主要是出口企業的話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僅僅人民幣升值就會使你的出口量增加產生困難;那麼如果主要從事進口貿易,反而成本會下降,因為進口商品價格便宜。或者你出口商品主要是用進口商品作為原材料,你的成本可能有一些影響,但與純進口貿易的損失相比可能會少一點!但總的來說,這個效應是比較強調它的負面作用,因為中國出口數量非常巨大,人民幣升值對貿易出口帶來的困難就在這一個方面,你要花力氣能不能在價格中間來消化這部分內容。但這一個因素不能過分強調,因為關繫到中國出口貿易的一個缺陷,我們往往喜歡搞低價競銷,這是中國出口貿易一個致命傷。另外,我認為還要關注其他幾個方面的效應,而其他幾個方面總的來說對整個外貿發展來講是具有正面作用的。第二個效應是貿易結構效應。中國外貿創造了一個奇跡,但在創造外貿奇跡的同時,我們的貿易結構有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1、外資出口比例顯得有一些高。去年六千多億出口額,大概有60%左右是外資企業的出口,真正國內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民辦企業總而言之中國人自己的企業不到50%。2、出口貿易額很大,但產品的附加值太低。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去年在北京開一個WTO會議聽了一個故事,2003年到東北去考察,沈陽有一個主管工業的市長講,2003年沈陽市出口貿易額13億美元,其中有6億美元是一家外資企業的出口,佔40%左右。而這六億的出口額中國佔多少呢?他雇了二、三千雇員,平均工資是1300元,原材料是國外進口。大家想想,中國就賺了兩個,一個是雇員的勞動收入,一個是繳納的一些稅收。我們也知道政府對外資企業優惠再優惠,就這雇員的工資在這六億美元當中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這種出口額看上去非常大,可是附加值非常低。這是外貿結構兩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現在人民幣升值在這方面是有好處,這個觀點我就不展開,可能這個觀點跟其他的觀點有些分歧。如果人民幣升值其他條件不變,僅僅是人民幣升值因素引進外資是困難的,為什麼?人民幣升值以後境外來中國投資都是用美元來表現,同樣一百萬美元以前折算成人民幣數額比較多,現在折算成人民幣比較少,所以就會有所減退。在外貿結構當中,外資企業的出口比重也會相應下降!但是有的時候,外資引進可能還會有一些增加,那可能是其他因素抵消了人民幣升值對他產生的影響,我現在是把其他因素撇開,僅僅是人民幣升值這個因素引進外資是比較困難!另外低附加值商品出口會慢慢的淘汰,原來搞低價競銷,低附加值出口也可以,可是現在就不可以!出口低附加值商品的那種企業將面臨嚴重困難,甚至破產、倒閉是非常正常的。當然唯一有一個問題要先解決,轉移的勞動力怎麼樣增加就業,降低失業率。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現在是2%,可能後面還要再升值,一直到差不多的比例才可能保持相對穩定的比例。從貿易結構來講是正面!原來政府拚命的宣傳推動外貿結構改善,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可是成效不是很理解,這次人民幣升值的話可能就會加快外貿結構的改善。第三,貿易規模。貿易規模並不是指貿易額,規模怎麼樣擴大,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第一個是進口貿易,如果不是人為刻意要壓的話,總體上由於價格比較便宜可以進一步上升,但有一個因素要考慮,由於出口貿易受到阻礙,進口貿易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總的來說進口貿易可能會增加。學術界有一個公式,一個國家的出口貿易規模的擴大是受到幾個因素的影響,這幾個因素甚至於包括運輸成本,人民幣升值以後運輸成本下降,因為運輸成本都是支付美元,所以運輸成本不可能升,只可能跌。其他的因素就不用講了,總的來說也是跌,不可能升。進口貿易可以相應的擴大規模,另外出口貿易從理論角度來分析,也能證明它是可以擴大,所以貿易規模是不用擔心。就是貿易的額、外匯的量這個變化是比較復雜,但由於時間關系在這里就不展開的。第四貿易條件。貿易條件是什麼意思,這個概念大家聽的相對比較少,貿易條件講的復雜一點可以分成五個概念來講,我用不著講這么復雜,我講一個最簡單的,用貨幣表現出口商品價格比進口商品價格乘百分之百。出口一個襯衣,今天可以換五十斤大米,明天可以換五十五斤大米,這個就是貿易條件好轉;如果後天可以換四十五斤大米,這就是貿易條件轉壞了。這個術語可能會用得越來越多,中國原來是追求貿易出口的數量,不強調貿易的效益,所以貿易條件的概念原來在貿易界宣傳得很少,貿易條件總的來說有利於改善,也就是說中國出口的產品總的趨勢會換來越來越多的外匯產品。第五貿易政策效應。貿易政策效應是什麼意思?人民幣升值以後無論是對中央政府貿易政策,或者是對地方政府的行為都有一個觸動。對地方政府的公務員我們特別強調一個觀點,原來中國地方政府的行為是一種悖論,什麼是悖論呢?很多地方政府的行為是矛盾的,一方面地方政府有積極發展地方經濟和貿易增長的積極性,把地方經濟、貿易搞上去,動了很多腦筋、出台了很多政策來推動,應該充分肯定;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地方政府的行為、出台的一些政策與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起了反方向的抵消作用,這是中國的一種特殊現象,你不可以怪罪地方政府,不可以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可是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往往有意無意是在保護、鼓勵下面的企業是搞粗放型的工業。包括中國加入WTO和WTO對中國各種各樣的批評指責,很多是來自於地方政府行為。現在,有一些粗放型企業地方政府已經有意識的在轉變了。這里只有第一條是負面的,不要認為人民幣升值對貿易發展絕對是負面影響,不會是這樣。第六,人民幣匯率的趨勢。人民幣升2%,就很明白的告訴我們這2%相對還會穩定一段時間。但這個穩定並不是一成不變,既然定了2%這是典型的實驗性做法,要看看我們的銀行、企業受到的沖擊有多大,各方面能不能承受,要先貫徹一段時間。如果可以承受,可以消化,沒有大的波動,等到下一個出其不意的時機還會繼續升值。這是我個人觀點,為什麼?一個是人民幣升值有很多時機,前幾年影響比較大的是美國(g a o s h e n g )集團的董事,他對人民幣的分析在中國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他在兩年前分析覺得人民幣要升值15%!現在美國通過各種渠道透露出來對人民幣升值的要求是10—40%,也就是說10%是底線,至少是10%,當然40%也不可能。至少給我們提示了一個信息,中國必須至少升10%。從網上的兩個方案2%、5%,最後選擇2%,可是並不代表5%這個方案中央政府不接受?你想想,美國要求你至少是10%,你升2%美國會答應嗎?中國貿易出口額其中有40%是在美國實現!你真的把美國關系搞緊張了、徹底搞破裂了,對中國絕對沒有好處,這不是雙贏而是雙輸。對美國的要求中央政府採取的態度我是很理解的。另外,我也反復強調自己的觀點,一定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為中國這25年的崛起就是靠這一個路線,既然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只要不涉及到重大原則問題,就要堅持這個為中心。第二,每年有30—40%的出口是在美國實現的,美國對中國來說是一個依賴程度非常高的市場!第三,要考慮一下美國貿易運作中的一些特點。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有時候是蠻橫不講理,可是這個世界是以實力說話,它就這樣做了你有什麼辦法。比如說它打伊拉克這在國際規則里是不可以的,可是它有實力,你奈何不了它。同樣,美國在經濟上如果是下了決心跟你搞到底的,你一定要考慮到這個嚴重成果。何況,人民幣升值有內在的需要,別人不壓你,人民幣也應該升值,只是別人壓你以後這個問題就變得迫切了。中國有個習慣「能拖就拖」。就好象以前可以改革的東西就是不改,可是一加入WTO馬上就改了。比如說銀行,如果不是加入WTO,銀行改革可能就沒有么快。改革的觀點一直在宣傳,一直在說,可是都沒有積極的動作;可是加入WTO以後,改革得比原來宣傳的更積極,四大銀行中有的還引進外資、上市了。同樣的道理,是因為國際壓力大了,這個問題就變得緊迫了。綜合這些原因,我們中央政府目前的態度我認為是比較恰當。先升2%看看情況,以後可能還要升,這一點大家要有足夠的思想准備,美國要求你10%,你至少要有6%,這樣大家才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當然隨著趨勢所迫也不可能升到10%,升5%可能是兩年左右的時間,可是升10%需要的時間可能會長一點。

Ⅳ 匯率的意義是什麼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匯率又是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金融手段。匯率會因為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而變動。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匯率通常有兩種表示方法,即本幣匯率和外幣匯率。本幣匯率和外幣匯率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它們的升降所產生的經濟現象正好相反。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K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做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著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Ⅵ 什麼是匯率怎麼理解匯率這一概念

匯率是兩國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貨幣都有價值度量的功能,匯率就是解決不同貨幣關於價值度量的問題。 通過匯率實現統一的價值度量。好比現在1美元兌換6.8人民幣
這就是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說明美元比人民幣更具購買力。
匯率的本質是國家間的經濟貿易戰爭中最關鍵的分母,是國際貿易國際結算的命門所在。如果說製造和出口能力是分子,一個國家你想多出口,減少進口,可能也能實現,比如像我們之前的出口退稅政策,鼓勵出口,但是如果一個國家不能自主決定自己的匯率,那就很危險了。
因為國際上現在都是使用的信用貨幣,也就是紙幣,但紙幣都是以國家信用發行的。一個國家的財政收入和央行的利率以及外匯儲備多少和黃金等硬通貨的多少是信用貨幣的根基,該國經濟在國際決定了該國際分工中所處的地位和經濟實力及其進出口的能力決定了國際貿易中的使用匯率的頻率,而一個國家的匯率政策是否有漏洞才決定了其匯率是否被操控。
在金本位條件下,不同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是「相對公平」的,因為有同一個價值度量的標准——黃金存在。但是,在沒有了黃金這個價值標准之後,進入了單純的法定紙幣時代,情況就不一樣了。這時的匯率,就變成了一個可以用來製造陰謀、施行陰謀的工具了。
誰會從這個陰謀中得利呢?自然是能夠控制的了匯率的一方。而吃虧的一方,必然是駕馭不了匯率的一方。比如,當年美歐聯手逼著日本簽定了廣場協定迫使日元升值。誰賺誰賠?自然是施壓的歐美賺了,被迫升值的日本虧了。
在法定紙幣時代,匯率實際上是一個杠桿——一根撬動對方國家財富的杠桿。為什麼這么說呢?還是舉例子說明吧:現在人民幣兌美元1:6.8,1美元可以買6.8元的東西。如果人民幣貶值到了1:10000(貶值1470倍),則美國人用20億美元就可以「交換」到中國人民一年創造的財富。

Ⅶ 如何理解匯率

解釋: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
特點:

1、匯率與進出口
一般來說,本幣匯率降低,即本幣對外的比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2、匯率與物價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反之,本幣升值,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從而可以起抑制物價總水平的作用。

3、匯率與資本流出入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不應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引發資本內流。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Ⅷ 談談對我國匯率的認識 (從歷史回顧、我國對外匯管理體制及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方面回答)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了統一的貨幣——人民幣。1949年1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天津首次正式公布人民幣匯率。四十多年來,在不同的時期,人民幣匯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有著不同的特點。

一、改革開放前的人民幣匯率安排
建國以來至改革開放前,我國人民幣匯率安排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1950~1952)。由於人民幣沒有規定含金量,因此,對西方國家貨幣的匯率,最初不是按兩國貨幣的黃金平價來確定,而是以「物價對比法」作為基礎來計算的。也就是說,建國初期人民幣匯率制定的依據是物價水平,這是一種比較市場化的匯率安排。
建國初期,由於國民黨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惡性通貨膨脹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國物價節節上漲。如上海批發物價指數以1949年6月為100,到1950年3月則上漲至2242.93。由於國內物價上漲、國外物價趨跌的價格對比關系,根據前述政策要求,我國人民幣對美元匯價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舊人民幣,調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舊人民幣,在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內,人民幣匯價下調49次。至於和其他外匯的匯價,則是根據它們對美元的匯價進行間接套算的結果。
從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隨著國內物價由上漲轉變為下降, 同時,由於美國對朝鮮發動了侵略戰爭,大量搶購戰備物資,美國及其盟國接連宣布一系列對我「封鎖禁運」的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必須降低外匯匯價,以利於推動本國進口。因此,根據當時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國匯率政策的重點也由「推動出口」改變為「進出口兼顧」,並逐步調高人民幣匯價。1952年12月,人民幣匯價調高至1美元=26170元舊人民幣。
這一時期,我國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是美國,對外貿易主要由私營進出口商經營。人民幣匯率的及時調整,可以調節進出口貿易,保證出口的增長。
2.第二階段(1953~1972)。從1953年起,國內物價趨於全面穩定,對外貿易開始由國營公司統一經營,而且主要產品的價格也納入國家計劃。計劃經濟本身要求對人民幣的匯價採取基本穩定的政策,以利於企業內部的核算和各種計劃的編制和執行。同時,由於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的確立,各國之間的匯價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相對穩定。再加上我國同西方工業國家的直接貿易關系和借貸關系很少,因此,西方各貨幣匯率變動對我國人民幣匯率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在國內物價水平趨於穩定的情況下,我國進行建國以來的首次幣制改革。1955年 3月1日,開始發行新人民幣,新舊人民幣摺合比率為1:10000。自採用新人民幣後,1955年至197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直是1美元摺合2.4618元新人民幣。
1971年12月18日, 美元兌黃金官價宣布貶值7.89%,人民幣匯率相應上調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幣。
這一時期人民幣匯率政策採取了穩定的方針,即在原定的匯率基礎上,參照各國政府公布的匯率制定,逐漸同物價脫離。但這時國內外物價差距擴大,進口與出口的成本懸殊,於是外貿系統採取了進出口統負盈虧、實行以進口盈利彌補出口虧損的辦法,人民幣匯率對進出口的調節作用減弱。
3.第三階段(1973~1978)。1973年3月以後,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解體,西方國家普遍實行了浮動匯率制。為了避免西方國家通貨膨脹及匯率變動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我國從1973年開始頻繁地調整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僅1978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就調整了61次),而且在計算人民幣匯價時,採用了釘住加權的「一籃子」貨幣的辦法,所選用的「籃」中貨幣都是在我國對外貿易的計價貨幣中佔比重較大的外幣,並以這些貨幣加權平均匯價的變動情況,作為人民幣匯價相應調整的依據。
這一時期人民幣匯價政策的直接目標仍是維持人民幣的基本穩定,針對美元危機不斷發生且匯率持續下浮的狀況,人民幣匯率變動較為頻繁,並呈逐漸升值之勢。1972年為1 美元=2.24元人民幣;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幣;1977年為1美元=1.755元人民幣。
自5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我國一直實行的是傳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對外自我封閉,對內高度集權,直至80年代初,國家外匯基本上處於零儲備狀態,外貿進出口主要局限於社會主義國家,且大體收支平衡,國內物價水平也被指令性計劃所凍結,盡管人民幣匯率嚴重高估,但它並未帶來明顯的消極影響。

二、改革後的人民幣匯率安排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人民幣匯率安排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1979~1984)。1979年我國的外貿管理體制開始進行改革,對外貿易由國營外貿部門一家經營改為多家經營。由於我國的物價一直由國家計劃規定,長期沒有變動,許多商品價格偏低且比價失調,形成了國內外市場價格相差懸殊且出口虧損的狀況,這就使人民幣匯價不能同時照顧到貿易和非貿易兩個方面。為了加強經濟核算並適應外貿體制改革的需要,國務院決定從1981年起實行兩種匯價制度,即另外製定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並繼續保留官方牌價用作非貿易外匯結算價。這就是所謂的「雙重匯率制」或「匯率雙軌制」。
1980年人民幣官方牌價為1美元=1.5元人民幣。從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間, 我國實行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貿易外匯1美元=2.80元人民幣;官方牌價即非貿易外匯1美元=1.50元人民幣。前者主要適用於進出口貿易及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後者主要適用於非貿易外匯的兌換和結算,且仍沿用原來的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的計算方法。
隨著美元在80年代初期的逐步升值,我國相應調低了公布的人民幣外匯牌價,使之同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相接近。1984年底公布的人民幣外匯牌價已調至1美元=2.7963元人民幣,與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持平。
2.第二階段(1985~1990)。在人民幣雙重匯率制下,外貿企業政策性虧損,加重了財政補貼的負擔,而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外國生產廠商對雙重匯率提出異議。1985年1月1日,我國又取消了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重新恢復單一匯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幣。
事實上,1986年隨著全國性外匯調劑業務的全面展開,又形成了統一的官方牌價與千差萬別的市場調劑匯價並存的新雙軌制。而且當時全國各地的外匯調劑市場,在每一時點上,市場匯率水平不盡相同。這種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多重匯率制一直延續到1993年底。其間,外匯調劑市場的匯率形成機制,經歷了從開始試辦時的人為定價到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過程。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物價上漲速度加快,而西方國家控制通貨膨脹取得一定成效。在此情況下,我國政府有意識地運用匯率政策調節經濟與外貿,對人民幣匯率作了相應持續下調。1995年8月21日,人民幣匯率調低至1美元=2.90元人民幣;同年10月3 日再次調低至1美元=3.00元人民幣;同年10月30日又調至1美元=3.20元人民幣。
從1986年1月1日起,人民幣放棄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做法,改為管理浮動。其目的是要使人民幣匯率適應國際價值的要求,且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
1986年7月5日,人民幣匯率再度大幅調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幣。1989年12月16日,人民幣匯率又一次的大幅下調,由此前的1美元=3.7221元人民幣調至當日的4.7221 元人民幣。1990年11月17日,人民幣匯率再次大幅下調,並由此前的4.7221調至當日的5.2221元人民幣。
從改革開放以後至1991年4月9日的十餘年間,人民幣匯率政策的特點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分別實施過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與公布牌價並存的雙重匯率體制,以及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多重匯率體制;二是公布的人民幣官方匯率按市場情況調整,且呈大幅貶值趨勢,這與同期人民幣對內實際價值大幅貶值以及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是基本上相適應的;三是在人民幣官方匯率的調整機制上,做過多種有益的嘗試,如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小幅逐步調整方式以及一次性大幅調整的方式,這些為以後實施人民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奠定了基礎;四是市場匯率的機制逐步完善;五是市場匯率的調節作用在我國顯得越來越大。
3.第三階段(1991~1993)。自1991年4月9日起,我國開始對人民幣官方匯率實施有管理的浮動運行機制。國家對人民幣官方匯率進行適時適度、機動靈活、有升有降的浮動調整,改變了以往階段性大幅度調整匯率的做法。實際上,人民幣匯率實行公布的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即外匯調劑價格)並存的多重匯率制度。
我國人民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主要指人民幣官方匯率的有管理的浮動,其基本特點是,我國的外匯管理機關即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我國改革開放與發展的狀況,特別是對外經濟活動的要求,參照國際金融市場主要貨幣匯率的變動情況,對公布的人民幣官方匯率進行適時適度、機動靈活、有升有降的浮動調整。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調低,但仍趕不上水漲船高的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
4.第四階段(1994~2005)。從1994年1月1日起,我國實行人民幣匯率並軌。1993年12月31日,官方匯率1美元兌換人民幣5.8元;調劑市場匯率為1美元兌換人民幣8.7元左右。從1994年1月1日起,將這兩種匯率合並,實行單一匯率,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定為1 美元兌換8.70元人民幣。同時,取消外匯收支的指令性計劃,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實行銀行結匯、售匯制度,禁止外幣在境內計價、結算和流通,建立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改革匯率形成機制。這次匯率並軌後,我國建立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趨穩,並一直保持在1美元=8.3元左右。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外匯管理體制相繼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尤其是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我國政府承諾:在2000年之前,將實現經常項目下人民幣可兌換。
事實上,1994年我國已開始實行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有條件」的可兌換,並已削除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中的絕大多數限制,如歧視性貨幣措施或多重匯率安排已完全廢除,而絕大多數經常項目交易的用匯和資金轉移也不再受到限制。
1996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消除了若干在1994年後仍保留的經常帳戶下非貿易非經營性交易的匯兌限制;1996年7月, 又消除了因私用匯的匯兌限制,擴大了供匯范圍,提高了供匯標准,超過標準的購匯在經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核起初後即可購匯;1996年7月1日,我國將外商投資企業也全面納入全國統一的銀行結售匯體系,從而取消了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尚存的經常項目匯兌限制。
1996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致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將不再適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14條第2款所規定的過渡性安排,並正式宣布:自1996年12月1日起, 我國將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第2款、第3款和第4款的義務,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從此不再限制不以資本轉移為目的的經常性國際交易支付和轉移,不再實行歧視性貨幣安排和多重匯率制度。
2001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郭樹清指出,根據中美1998年簽訂的有關協議,中國承諾將擴大人民幣彈性。因此,如果現在中國選擇釘住其它幣種或採取一攬子貨幣聯系匯率制度,不但會違背承諾,還是一種後退。增加匯率彈性是現實的選擇。中國現階段仍將以穩定匯率為主,同時用足每日3‰的匯率浮動區間,使市場逐漸適應匯率波動。今後將採取措施,提高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如有效利用銀行間市場匯率浮動區間;調整銀行結售匯周轉頭寸管理政策;進一步完善結匯制度。

三、人民幣匯率安排的新階段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05〕第 16 號文——關於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相關事宜公告。其主要內容如下: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2)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
(3)2005年7月21日19∶00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
(4)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一定幅度內浮動。
(5)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浮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這一次的人民幣匯率安排改革的核心是放棄單盯美元,改盯一籃子貨幣,以建立調節自如、管理自主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更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從此次人民幣短期升值來看,這將有利於緩解國際收支失衡的巨大壓力,同時,釋放人民幣潛在的升值壓力,並能淡化人民幣兌美元的國際矛盾。從長遠戰略來看,人民幣匯率新機制的建立,將有利於推進人民幣匯率安排的市場化改革進程,最終為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實現可兌換創造漸近條件。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簡單的說就是從管理匯率制度逐步過度到以市場供求決定的浮動匯率制

閱讀全文

與對匯率的認識20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內教育行業融資情況 瀏覽:552
有友股份發行價格 瀏覽:209
黃金會價嗎 瀏覽:785
杠桿作圖拔高 瀏覽:509
匯率變動對國家經濟的影響 瀏覽:197
股票報收點 瀏覽:51
為什麼地下會挖出黃金 瀏覽:941
印度盧比匯率 瀏覽:216
趨勢強弱指標公式無未來 瀏覽:466
存款准備金杠桿 瀏覽:253
各大行日元匯率比較 瀏覽:462
匯率實際上是什麼 瀏覽:972
螞蟻集團持有的股票 瀏覽:750
股票是滬港通 瀏覽:368
蔬菜產業股票 瀏覽:28
拉薩城投金融控股公司 瀏覽:802
印尼錢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973
碘海醇股票 瀏覽:33
巧用杠桿原理 瀏覽:39
10日幣匯率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