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 籃球店
北京宣武門那裡有一家!坐地鐵到宣武門,出口就是!具體哪個出口我也不知道,出來看見一個大商場,地下二層就有了!
㈡ 我國碳交易滯後的原因有哪些
我國在碳交易、碳金融方面的滯後原因,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先生認為:一是認識不足。很多賣家、買家對通過市場化機制來促進節能減排不是很了解;企業對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重視不夠;商業銀行在對碳金融業務沒有較為充分把握的情況下不敢貿然介入其中。二是機制、政策上激勵措施不足,特別是金融政策方面則相對滯後,這取決於「一行三會」(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努力,並需要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出台更加詳細、可操作、可執行的綠色金融服務配套政策。三是相關機構和人才的缺失,這主要與低碳經濟在我國出現時間短,以及經濟發展水平有關,需要在日後發展中不斷培養相關人才,加快我國新能源的建設步伐。
㈢ 梅德文信陽哪裡人
簡介:梅德文,男,生於1970年,北京大學高層工商管理碩士。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曾任北京產權交易所投資融資中心副主任、北京產權交易所政府業務部總經理、北京環境交易所副總經理。
㈣ 中國碳交易試點城市效果怎麼樣
目前中國有7個區域性碳市場試點,布局在地理位置和經濟水平差異較大的內地和沿海區域,到2015年底涵蓋了超過2000家企業,年發放配額總量達到12億噸。
與歐盟碳市場近6年的前期准備不同,中國的碳交易區域試點在接到發改委通知兩年之後即啟動。2013年底,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天津試點市場開始操作,武漢和重慶也在幾個月內啟動試點。也就是說,時間最長的試點市場也只有3年運營經驗。
試點項目顯示不同地區的試點運作狀況存在明顯的差異。一方面,不同地區碳市場的成交價格差異較大。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介紹,只有北京的碳價格是穩定在50元/噸左右,廣州和武漢的碳價格則只有10-20元。
另一方面,不同市場的規范化水平差異也不小,體現出不同區域間市場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磐石環境與能源研究所的林佳喬認為,重慶和湖北碳市場就明顯體現出培訓的不足,企業既沒有真正理解碳市場,對待排放數據也不夠認真。相比較而言,上海市場的機制設計和企業培訓方面就做得很不錯,值得其他市場借鑒。
目前規范碳市場的是2014年頒布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的管理暫行辦法》,只是發改委的部門規章,約束力較低。正在擬定中的《全國碳排放交易管理條例》為國務院條例,具有更高的約束力。
㈤ 我國加工貿易實施低碳發展的意義
等下哈 看我找得到不 哈哈
梅德文:解決這一問題,您現在講的就是碳稅和碳交易之間的關系和比較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有意思、也非常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覺得,首先是理論問題,碳稅來源於辟穀理論,它是通過價格控制來結果這種負外部性,使微觀的排放企業的成本與外部成本之間達到一個均衡,就是所謂的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保持一定的調整。 [06-01 14:32]
梅德文:那麼碳交易是價格控制,就是把你排放的價格和成本提高起來,第二個就是碳交易,它的理論來源於市場交易,他認為市場可以作為一個看不見的手,市場能夠自己配置資源,當然有個前提就是說一定要有明晰的排放權,還有一個較低的交易成本,所以它是數量控制。就是說碳稅是一種約束手段,你要排放必須要提高你的排放成本,而碳交易是一種激勵手段,如果你少排了,或者你通過技術創新提高你的技術能力之後,你少排之後,你可以把指標賣出去,他是一種激勵手段。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這兩種理論的區別。 [06-01 14:34]
梅德文:第二個是成本,碳交易的信息成本要少於碳稅,碳稅的信息成本比較高,但是,實施成本,碳交易要難於碳稅。碳交易實施成本,呂主任是專家知道,它需要定一個總量,然後劃分給每一個企業,然後再有一個第三方的有公信力的核證機構,最後還要到有公信力的注冊機構注冊,還有交易,五大環節,所以實施成本高於碳稅。碳稅很簡單,你是企業,排多少你就交稅了。就是說這兩個成本有區別,信息成本和實施成本。 [06-01 14:34]
梅德文:第三個就是效果,我們說效果到底哪個好呢?國際上證明,碳稅的效果要低於碳交易,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碳稅就是作為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業,他有三種辦法應對碳稅,第一種方法,它減少產量,我少排了。第二個是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能源效率,這樣也可以少排放,也可以少交稅。第三個,如果價格需求彈性比較好的話,可以提高產品的價格,把這個碳稅轉移給消費者。這是碳稅的三個應對策略。 [06-01 14:35]
梅德文:但是碳交易不同了,碳交易是總量控制,不管你採取什麼辦法,反正我是總量上減少排放。那麼我們從效果上講,碳交易的效果要優於碳稅。我們說完了這個理論、成本比較、包括信息成本、實施成本,再說了這樣一個效果比較,我們可以預測一下中國的碳交易和中國碳之間的路徑依賴、路徑選擇。我們認為中國可能會先做碳稅,在未來的時候,再根據中國按照共同待遇區別制的原則,中國目前還不承擔這樣一個減排責任,但是我們現在是自主減排。 [06-01 14:36]
梅德文:那麼,我們覺得中國可能會先使用碳稅的這樣一個市場機制,因為它是一種漸進式的,我們覺得比較符合中國的國情。但是,在未來若干年之後,我們也建議中國根據中國自己的實際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可以循序漸進地探討中國開展這種碳交易市場的建設,特別是探討在特定行業、特定區域開展碳交易的試點。因為從總體效果來講,畢竟碳交易的總體社會投入和總體收益,要優於碳稅。 [06-01 14:37]
呂學都:我可以補充一下剛才碳關稅的事情。碳關稅就剛才梅總說的,它屬於邊境調整稅,現在有些國家在提這個碳關稅。我想,首先我覺得我們是不支持這個的,是反對這個的。它這裡面有兩個問題,第一它是違背了聯合氣候變化發展公約及能源所工業的共同對待區別的原則。再一個也違背一個國家採取了這種政策措施,不應該對他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構成影響和損害,所以像這樣的,我想是發展中國家肯定會給予強烈的抵制和抨擊。 [06-01 14:38]
呂學都:然後梅總提到國內水平的問題,我想補充一兩點我自己的看法。我覺得現在國內在這方面學者在做很多研究,這個研究當然是很有益的。我個人並不對這個抱很大的期待和期望,這裡面有很多問題,有政治上的問題、有經濟上的問題、也有實際操作的問題。 [06-01 14:39]
呂學都:在西北歐國家裡面,經濟社會比較完善,有些國家確實在某些特定的行業做過一些探索,但是真正要說在全社會都展開來做,這裡面剛才說了,有很大的政治問題、有很大的經濟問題,經濟上我們的排放量大的行業可能會不堪重負,甚至可能會導致很多社會問題。其實再簡單說,如果從操作來講,它很多是很難操作,甚至是不可操作的。因為排放人很分散,應該是在社會方方面面的排放,你如何界定這個,按照什麼基準來收,你怎麼核實?核算這個是極其困難的事情,甚至是不可操作的事情,所以這些做個探討是可以的,但是我覺得現在時機遠沒有成熟。 [06-01 14:40]
主持人:我們不僅了解了碳關稅,還了解了碳稅。我們繼續下一個話題,前段時間,北京車展上,各商家大打綠色、低碳、環保、新能源牌,可是沒過多久,就有一個汽車業老總出來爆料:現階段中國沒一輛真正意義上的新能源汽車。這里我們看到一個問題,就是現在發展低碳經濟也好、節能環保、新型能源也好,很多都是概念的炒作和抄襲,也就是說很多產品沒有真正實現低碳和節能,請問二位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06-01 14:40]
呂學都:首先你說很多有炒作的,我同意這種觀點,現在無論是政府官員、媒體甚至學者,炒作的概念確實挺多,包括低碳這個概念。我確實看到這個現象,我也同意剛才你問這個問題的看法,這個是需要我們來做更多的扎扎實實的工作的。回答剛才你說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新能源汽車有沒有。 [06-01 14:41]
呂學都:我覺得這個裡面,就是因為剛才說到有很多是炒作的,這裡面很重要一個基本的東西,就是如何定義什麼叫新能源汽車?或者像低碳經濟,如何定義低碳經濟?類似這樣的一些基本概念,有很多混淆的,或者有很多目前並沒有統一的社會共識。那麼這裡面每個人按照他腦子裡面想到的新能源汽車,按照他腦子里想到的低碳經濟,來用尺子去衡量一個車子是不是新能源汽車,一種經濟形式是不是低碳經濟。 [06-01 14:41]
呂學都:因為每個人的尺子長短不一樣,概念不一樣,所以他可能得出的結論就完全不一樣,這個很可以理解。我自己覺得我們國家新能源汽車還是有的,就是按我的概念來講。當時我還在科技部工作的時候,我已經知道,科技部把這個新能源汽車作為很重要的一個國家的計劃來推動,那麼現在也有很多成果,包括在奧運會,有很多新能源在試用,我想這個應該是不能否認的事實。 [06-01 14:43]
呂學都:那麼現在低碳經濟這個概念,因為有很多概念上的不清楚,剛才你說的有很多炒作,我覺得這個確實需要我們做很多扎實的工作,尤其是在低碳經濟的一些指標體系,量化的指標體系,以及根據這個量化體系去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有些激勵措施,去推動這項發展,這些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06-01 14:43]
主持人:梅總也談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06-01 14:43]
梅德文:因為這個活動我也參加了,就是北大舉辦的中國低碳經濟發展論壇的時候,在這個活動上,有企業家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還不是特別好。我覺得這也很正常,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產生的時候,它總有一個過程,它不可能那麼完美。它總會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從低級走向高級,從低技術走向高技術,從不完美走向很完美。 [06-01 14:44]
梅德文:或者我們還舉個例子,包括對低碳的認識,對新能源汽車的認識,剛才呂主任也講了很多,現在媒體上,或者說理論界,甚至說國際上的很多政府界,也有很多不同的認識。在一個多級世界裡面,在一個多元化社會裡面,本來就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有句話叫做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念,但是我要試著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當年我們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有一個觀點,叫做不爭論,他說資本主義有計劃,社會主義有市場,這都是可以討論的。 [06-01 14:44]
梅德文:對低碳經濟我們總結出幾句話,一句話是蘇格拉底說的,我總是覺得自己一無所知,我們不要隨便下一個武斷的階段,還是要保持一個敬畏心理。第二個孔子說過君子和而不同。剛才呂主任說得很好,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目前做這種很激進式的機制建設,可能還為時尚早,因為在技術可行性、在經濟可行性、政治可行性等等諸多方面,中國目前的這種還有很大的問題,還不完善。 [06-01 14:46]
梅德文:但是,我們要漸進式改革。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現在我們已經發現了低碳這個問題,剛才呂主任講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相信世界也會解決這樣一個問題。中國在2020年碳排放目標的倒逼機制下,會促進三大機制的解決。總的來說,我是比較樂觀的。 [06-01 14:46]
主持人:我們知道房地產業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碳排放的大戶。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房價問題的時候,少有人關注房地產業的轉型。其實房地產行業能否走上一條低能耗、低排放的發展道路,或許將在更大程度上決定這個行業的前景。但是目前,跟新能源汽車一樣,房地產行業的很多低碳、節能也都停留在概念解讀,有的甚至還是營銷的噱頭,請問對我們房地產業低碳之路的前景怎麼看? [06-01 14:47]
呂學都:你剛才問的這個我覺得是抓了很好的一個問題,房地產業我是這樣看的,首先它的潛力很大。就是根據科學家做的研究,房地產在建築行業裡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潛力,能夠達到60%—70%,就是有很大的潛力。這是一個。 [06-01 14:48]
呂學都:第二個,房地產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現在我們國家的城市化率不到50%,如果要達到80%這么一個城市化率,這裡面最主要就是要蓋很多房子,尤其是新農村建設,要蓋很多房子。做建築的一些專家說,如果我們的城市化率要達到80%的話,可能我們建築面積至少還要接近增加一倍。所以,這裡面第一,減排的潛力很大,第二發展的空間很大。這還是一個很重要的行業,我們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能不能大幅度減少,它也是起很重要的作用。 [06-01 14:48]
呂學都:第二個,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困難很大。為什麼很大呢?你看到潛力很大,也很有前景,可是困難很大。難在哪?第一,他是分散的,就是一棟一棟的樓,做起來它不是像一個電廠很集中,它是很分散的。再一個是每一個單棟的樓,又涉及到千家萬戶,每一個單元它的減排量又很低,盡管說樓很多,但是每一個單元減排量又很少。所以,這個也是很難解決的問題。 [06-01 14:49]
呂學都:再一個,成本很高,就是單位成本很高,我們做過一些實驗,尤其對那些老房子拿來做節能改造實驗,那成本不是一般能夠支付得起的。在這方面要做工作,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那麼這裡面有沒有前景、有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06-01 14:50]
呂學都:我覺得應該講也還是有辦法的,可以考慮,首先現在建設部也頒布過節能建築的標准,如果是我們的房子設計、建設、包括它的運行維護都能夠按照這個來做,我想這裡面都能夠達標,這樣就能夠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是一個。 [06-01 14:50]
呂學都:第二個還要有一些激勵政策,尤其是對千家萬戶、對個人的激勵政策。如果是你沒有一些激勵政策,光靠號召,我想還是比較困難的,這個市場會發生很大的作用,要比好的政策、包括市場的政策,比你怎麼樣做工作都好得多。再一個,現在可以借用推動全球保護氣候這么一個機會,這么幾個契機,因為國際上也會有一些這方面的幫助,用這些幫助,來藉助這么一個機遇,推動整個房地產業的技術水平的進步,降低技術成本,我想這應該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06-01 14:51]
梅德文:剛才呂主任講得都非常好。我覺得,從中國房地產業或者說建築業走低碳之路,應該是非常好的一個選擇。因為我們的房子別人都說有幾個最顯著的問題,一個是壽命短,我們比英國、美國的房子壽命都短很多很多。 [06-01 14:51]
梅德文:第二個,就是浪費大,特別是我們大部分是毛坯房,萬科的王石統計過,中國因為是毛坯房,導致中國的碳排放增加很多很多,這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在北京,每個人買新房都要裝修,這也產生很多很多的碳排放。國際上一般來講不是這種情況,國際上不是像我們這種毛坯房的商業模式。 [06-01 14:52]
梅德文:那麼我想這個房地產業跟低碳之間的關系,舉兩個案例,一個是世博會,我們的合作夥伴,英國倫敦的零碳館特別火,看的人非常多,每天都車水馬龍地去看倫敦的零碳館。再一個就是我們去英國參加這個零碳住宅,去哥本哈根、然後去了瑞典,也參觀了瑞典的兩個以低碳零碳住宅為顯著特點的小區和城市去看,他們現在有很多很多的低碳零碳建築,包括我們山東德州,我們皇明太陽能也搞了一個微排大廈,還有寧波的零排放大樓,包括我們清華大學的科技部建的項目等等。 [06-01 14:54]
梅德文:我們覺得如果中國的房地產商開發更多的低碳建築、零碳建築,應該還是很有意義的。當然,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標准問題,我們北京環境交易所也在跟房地產協會和住建部在商量,如何開發一些適合中國特色的這種房地產業的低碳標准。總的來說,我認為這個事情還是值得探索的,是有意義的。 [06-01 14:54]
主持人:最後一個問題,6月5號,地壇論壇將要召開,請梅總給我們簡要介紹一下情況。 [06-01 14:55]
梅德文:我們北京環境交易所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東城區政府還有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的支持之下,聯合中國金融學會、金融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保險業協會等等機構,計劃每年世界環境日,就是6月5號、6號這兩天在北京舉辦一個常設化的活動,就叫地壇論壇。 [06-01 14:55]
梅德文:為什麼叫地壇論壇?大家都知道,地壇是我們古代,特別是明清時代,皇帝祭祀土地的這樣一個比較神聖的地方,他希望風調雨順,希望國泰民安、希望人壽年豐等等。期求環境和生活的這樣一個好轉,跟我們今天的環保我們認為有一定的關聯度,實際上我們中國一直倡導天人合一的文化,而且我們儒家也講究敬畏天命,君子三畏,就是說對於土地、對於地球、對於大自然,還是要保持一個敬畏的心理。 [06-01 14:56]
梅德文:我們現在實際上環境是有非常嚴峻的問題的,呂主任也是環保專家,對我們的太湖、滇池、洞庭湖、鄱陽湖等等,我們過去有很多美好的環境。那麼我們選擇地壇作為這個活動的名稱,地壇論壇,主題就是探討通過金融、通過市場機制和金融手段來解決節能減排,就是說我們作為主題就是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 [06-01 14:57]
梅德文:目前,已經邀請到一些相關單位的領導,包括國家發改委、環保部、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也有很多產業的領導,包括我們新能源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碳基金、碳金融機構、通過也邀請很多的NGO組織,像美國環保協會、大自然保護協會、能源與交流中心等等。 [06-01 14:58]
梅德文 :所以,我們也非常歡迎各位網友能夠多多關注我們的地壇論壇,希望把地壇論壇打造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常設北京東城的、能夠探討中國通過市場機制與金融手段促進節能減排、實現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有影響力、有價值的國際化、專業化的常設論壇。謝謝各位網友的支持關注! [06-01 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