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些名人在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就讀過
你在說笑吧。。。。天府學院是好久辦起來的?幾年的時間要出什麼名人,可能嗎?而且,又不是什麼重本,高校。。。只能說在三本中還不錯的財經學校,出國留學是它的一大特色,當然不是說成績好就可以,主要是Money你有沒有。。。。不過,名人有一個。。。。蒲院長!哈哈哈哈~~
❷ 保監會 銀監會 證監會的主席分別是
保監會主席是項俊波,銀監會主席是尚福林,證監會主席是肖鋼。
肖鋼,1958年8月出生,江西吉安人,出生於湖南長沙,法學碩士。現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1981年開始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1989年5月至1996年10月,歷任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總經理、中國人民銀行計劃資金司司長等職務。1996年10月至2003年3月曾擔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及副行長,並於此期間先後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計劃資金司司長、貨幣政策司司長、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局長。自2003年3月至2004年8月任中國銀行董事長、行長、黨委書記。2004年8月至2013年3月任中國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2003年5月至2013年3月兼任中銀香港(控股)董事長。2013年3月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是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
證監會的全稱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為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主要職責包括:
(一)研究和擬訂證券期貨市場的方針政策、發展規劃;起草證券期貨市場的有關法律、法規,提出制定和修改的建議;制定有關證券期貨市場監管的規章、規則和辦法。
(二)垂直領導全國證券期貨監管機構,對證券期貨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監管;管理有關證券公司的領導班子和領導成員。
(三)監管股票、可轉換債券、證券公司債券和國務院確定由證監會負責的債券及其他證券的發行、上市、交易、託管和結算;監管證券投資基金活動;批准企業債券的上市;監管上市國債和企業債券的交易活動。
(四)監管上市公司及其按法律法規必須履行有關義務的股東的證券市場行為。
(五)監管境內期貨合約的上市、交易和結算;按規定監管境內機構從事境外期貨業務。
(六)管理證券期貨交易所;按規定管理證券期貨交易所的高級管理人員;歸口管理證券業、期貨業協會。
(七)監管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期貨結算機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機構、證券資信評級機構;審批基金託管機構的資格並監管其基金託管業務;制定有關機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指導中國證券業、期貨業協會開展證券期貨從業人員資格管理工作。
(八)監管境內企業直接或間接到境外發行股票、上市以及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到境外發行可轉換債券;監管境內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到境外設立證券、期貨機構;監管境外機構到境內設立證券、期貨機構、從事證券、期貨業務。
(九)監管證券期貨信息傳播活動,負責證券期貨市場的統計與信息資源管理。
(十)會同有關部門審批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及其成員從事證券期貨中介業務的資格,並監管律師事務所、律師及有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及其成員從事證券期貨相關業務的活動。
(十一)依法對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調查、處罰。
(十二)歸口管理證券期貨行業的對外交往和國際合作事務。
❸ 證券市場有哪些監管政策
政策具有連續性和可預知性,是現代公共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連續性是可預知
的前提。只有政策是連續的,社會對政府的政策才可以預知,才可以依據政府政策的走向來調適自己的行為,進而達到政府與社會的良性互動。若政府的政策變動無
常,那麼社會也就無法預知政府政策的未來,不但無從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適,甚至還會無所適從。政府既無法實現與社會的良性互動,也會常常面臨政策失敗的尷
尬局面,進而影響政府治理目標的實現。在調查中發現,我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明顯感覺到,政府關於證券市場的治理政策是變化無常的,對中國證券市場戲稱「政
策市」。那麼,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政府所扮演的雙重角色,導致政策的左右搖擺。目前,我國的上市公
司絕大多數是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政府是這些企業非流通國有股的股份代表,但政府同時又是證券市場的監管者,這雙重角色的矛盾導致了政府政策的左右搖擺。
當證券市場處於低迷狀態時,政府為了國有企業繼續融資的需要,便出會台一系列利好政策,製造「政策底」,刺激股指上漲,吸引投資者人市。而每當此時,市場
內具有政策信息優勢的機構和個人,便會利用非法資金和游資,內幕交易,肆意拉抬,製造證券市場虛假繁榮。這表面上是為了響應政府的政策號召,實際上是為了
攫取高額尋租利益。當股指持續飆升,股價飛漲時,政府又擔心市場泡沫過大危及經濟,政府便會以公開、公正、公平的監管者身份出現,轉變口氣,突施利空政
策,限制股市上漲,製造「政策頂」。每當此時,具有政策信息優勢的機構和個人便會成功逃頂,廣大中小散戶卻被套其中。等市場跌得過很時,政府再出台利好政
策,就這樣周而復始無限循環。
其次,證監會
公務人員的職務非常任制很難保證政策的延續性。中國證監會自從1992年10月成立到2001年這9年間的時間里,歷任證監會主席先後有劉鴻儒、周道炯、周正慶和周小川4人,人均任期2年零4個月,可見證監會主席人選變動之頻繁。每一位主席都有各自不同的監管思路,不同思路指導下的政策自然也不同。再加上每一位主席的上任,都帶來了證監會人員和職務的變動,政策的延續性自是很難保證。
最後,「中
心任務型」的管理模式必然帶來政策的波動。建國以來,我黨對國家的管理一直沿用著「中心任務型」的管理模式。即不同時期,我黨依據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情況
為國家設立不同的中心任務,並號召和調動全社會的資源為實現中心任務而奮斗。其他的次要任務若與中心任務相沖突,或影響到中心任務的實現時,必須為中心任
務讓道,以保證中心任務的實現。這一模式應用在部門或地方,就是在不同時期設立不同的中心工作和目標,一切政策都要為中心工作和目標服務。這實際上是為政
策的制定和實施設立了一個中心框架和目標,與此中心框架和目標相沖突的政策就很難出台或得到實施。然而,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和目標是不相同的,政策制定的
中心框架和目標自然也不同,政策的波動也就成了必然。「中心任務型」的管理模式實際源於革命戰爭年代的「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的戰略,後來在建國後的政
治運動中被進一步強化,逐漸成為我黨管理社會的模式。但是,社會問題不象戰爭中的敵人,消滅掉以後就不存在了。只要有這一問題存在的社會土壤,同樣的問題
在一定時期會不斷涌現。用「中心任務型」的運動式策略來解決,只會摁下葫蘆浮起瓢。這種運動式的政策波動,反而使腐敗分子和違軌者有了應對的策略:運動來
時腐敗收,運動去時腐敗興。
❹ 中國證券會主席
尚福林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
1951年11月13日生,山東省濟南市人。
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財貿學院金融專業學習。博士學歷。
1969年至1973年在部隊服役。
1973年至1978年在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櫻桃園分理處工作。
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財貿學院學習金融專業。
畢業後分配到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了18年,歷任副處長、處長、副司長、司長。最初12年,他主要從事計劃資金工作,歷任副處長、處長、副司長、司長。
1982年至1990年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綜合計劃司工作,歷任副處長、處長。
1990年至1993年歷任中國人民銀行計劃資金司副司長、司長。
1994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1996年4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在央行工作期間,尚福林注意鑽研學習新的經濟理論,通過進修深造,獲得了博士學位,並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一員。
1997年7月任中國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屆委員。
2000年2月任中國農業銀行行長。
2002年12月27日,接替周小川出任證監會主席、黨委書記。
2002年11月在中共中央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2007年10月21日在中共十七大上當選中央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