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雲南債券違約中信證券

雲南債券違約中信證券

發布時間:2025-10-07 09:58:17

① 「三道紅線」持續發酵 房企信用風險持續分化

密集出售資產、降價促銷、分拆物業上市、引進戰略投資者……房地產行業正在發生的絕大部分現象,背後都能追溯到一個共同的原因,即「三道紅線」融資新規。
「預期高負債房企的資金鏈斷裂風險及債務接續壓力將進一步加大。」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工商評級部高級分析師楊棟表示,隨著行業融資政策的進一步收緊,對於高負債房企,全年銷售及回款情況或難有增長,項目股權出售及資產盤活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至於危機自救的辦法,楊棟表示,可通過促銷售、快周轉、出售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合作開發等方式降杠桿減負債。
融資新規持續發酵
1月是房地產行業傳統的發債高峰期,然而,這一傳統在2021年被打破。
當前,房地產行業融資規模顯著下降。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21年1月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1630億元,同比下降5.3%,2020年1月最後一周正值春節假期休市期,在減少一周交易日的情況下,今年首月發債規模未能超越上年同期。
自從2017年以來,房地產行業在新年首月的融資規模呈現大幅上漲趨勢,比如,2020年首月發債規模為1721億元,為全年峰值。貝殼研究院認為,歷年首月均為房企債券融資的高峰,2021年首月債市火熱符合傳統發債節奏,但發債規模受融資新規影響低於市場預期。
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房企債券融資規模

數據來源:wind,貝殼研究院整理
不過,縱觀去年的融資情況,融資增速已經有放緩態勢。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20年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12132億元人民幣,累計同比增長3%,累計增幅較2019年同期收窄10個百分點。
融資規模下降背後是不斷收緊的政策環境。去年8月20日,監管機構首次提出「三道紅線」政策,今年初,央行、住建部再次舉行座談會,「三道紅線」的試點房企有望進一步擴圍。
除了三個負債指標(剔除預收賬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凈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融資新規的實施細節更加嚴苛。楊棟表示,雖然具體的實施細則目前尚未正式出台,但新規實施情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 從2020年10月份開始,試點企業每月15日前需填報參股未並表住宅地產項目、明股實債融資、供應鏈資產證券化產品、合作方股東投入凈額、其他房地產相關表外有息負債等五項表外相關負債情況。對於房地產各種融資渠道、表內表外全面覆蓋;
2. ? 2 個觀察指標:拿地銷售比不高於40%,連續三年經營性現金流為負,需要對拿地資金來源等做解釋;
3. ? 永續債券統計口徑:2020年8月以前發行的永續債券可作為權益計算杠桿率等指標,2020年8月後發行的計入所有者權益的永續債券在計算總資產、凈資產等科目時應予以剔除。
隨著融資新規的逐步實施,房企融資規模還將呈現下降趨勢。貝殼研究院認為,2021年在擴大適用融資新規的影響下,更多房企主動「降負」,全年融資規模將保持低位,中小型房企或將率先感受到債市的緊張壓力。
房企信用風險持續分化
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郁亮說,「三道紅線」將改變行業游戲規則,那這種改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不同規模、經營及財務策略的房企信用風險持續分化。」這是楊棟給出的回答。
實際上,房地產行業的違規規模在明顯增加。國泰君安認為,2020年以來,新華聯(000620,股吧)、泰禾、天房及三盛宏業先後發生違約,地產行業合計違約本息金額148.84億元,超出2018-2019的違約水平。其中,Top50房企泰禾集團(000732,股吧)共有6支債券發生違約,合計違約本息116.77億元。

據中信證券(600030,股吧)統計,目前,境內發債房企中已發生債券實質違約共9家,其中僅泰禾集團曾屬第一梯隊房企,多數中小型房企違約均與多元化投資失敗相關。
國泰君安認為,由於債券市場是限制融資的直接抓手,地產債一級市場發行量預計將會萎縮,未來擇券機會將更多從二級市場中挖掘。該機構建議投資者規避紅檔、橙檔並且土儲不豐富房企以及小規模房企。
楊棟認為,融資新規導致金融機構在房企融資業務額度和貸款用途把控方面將更加謹慎,投資人投資偏好較為謹慎,逐步向經營穩健低負債的企業傾斜。
不同房企債務壓力不同,楊棟認為,高周轉、項目布局好、債務負擔輕的龍頭房企依靠自身規模優勢,地位將更加穩固;高杠桿房企將會收縮業務擴張模式,減緩發展速度;中小房企通過加杠桿實現彎道超車的情況將更加難以實現,銷售趨緩、去化不佳的中小房企信用風險加大。
高負債房企銷售或難有增長
高負債房企無論是發展速度還是規模,都更令外界關注,尤其融資環境收緊疊加房企償債高峰來臨,對高負債房企而言無疑是一記重擊。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償債規模約9154億,同比增長28.7%,2021年到期債務規模(不含2021年將發行的超短期債券)預計將達12448億元,同比增長36%,歷史性突破萬億大關,直達1.2萬億元規模,房企償債壓力繼續攀升。
房企到期債券規模(按存量債券統計) (CNY)

數據來源:wind,貝殼研究院整理
楊棟認為,高負債房企,以及合作開發比較多、擔保規模大、資產證券化較多的企業,將面臨融資渠道收緊的困境。「三道紅線」限制了有息債務規模增速,高負債房企的新增債務主要用於借新還舊,依靠融資獲取土地及擴張的可能性受到限制。
尤其是土儲不豐富的高負債房企,國泰君安認為,這類房企一方面受政策限制難以大規模舉債,債務滾續及土地投資受限;另一方面土儲的匱乏又制約其經營性現金流的增長,在面對到期回售壓力時,可能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存在一定的信用風險。
楊棟認為,隨著行業融資政策的進一步收緊,對於高負債房企,全年銷售及回款情況或難有增長,項目股權出售及資產盤活具有較大不確定性,資金鏈斷裂風險及債務接續壓力進一步加大。
對高負債企業,當務之急是增加現金流,對此,楊棟認為,首要措施是快銷售、高周轉,其次是通過出售股權盤活資產回籠資金,快速降杠桿。
實際上,房企轉讓資產的力度在快速增加。根據北京產權交易所的公開信息,11月,房地產行業產權轉讓項目共有23個,遠超前10月總和,其中,央企轉讓地產項目股權項目19個,佔比近八成。
近期房企子公司股權轉讓案例

來源:聯合資信
合作開發和引入戰略投資者也是降負債的重要方式,其他方式還包括資產分拆或上市。比如,2020年以來,房企積極拆分物業公司赴港上市,就是對降負債的反應。

② 為房企設立信用保護工具!三家民企融資釋放什麼信號

5月16日,一則關於民企發債的消息,激發了地產股久違的熱情。

今日市場消息稱,龍湖、碧桂園、美的置業3家民營房企將從本周起陸續發行人民幣債券,且創設機構將同時發行包括信用違約掉期(私募CDS)或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在內的信用保護工具,以幫助民營房企逐步恢復公開市場的融資功能。

上述三家房企均對第一財經表示,公司擬發行融資工具的消息屬實。

同日深交所官網顯示,市場首單民營房企信用保護憑證業務今天落地,由中證運用自有資金與中信證券聯合創設,將支持以重慶龍湖作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ABS發行。

業內人士認為,探索市場化的信用保護工具,有助於引導市場修復對民企債券的投資信心,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三家房企率先試水

低迷許久的房企融資市場,突然傳來利好消息。

記者從碧桂園方面獲悉,在中央高層指導和證監會推動下,交易所積極推進優質民營地產企業公開市場融資,本期擬發債券為碧桂園地產集團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發行規模不超過5億元,發行期限1 1 1年期。

據悉,該債券將由中信建投證券、中證金融公司共同進行增信,預計增信額度2億人民幣。同時,這筆公司債預計於5月17日在交易所掛網,不晚於5月20號進行簿記,將推動主承券商盡快完成CDS(信用保護工具)的設立工作。

龍湖方面,今日落地的市場首單民營房企信用保護憑證業務,由中證金融運用自有資金與中信證券聯合創設,將支持以重慶龍湖作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ABS發行,服務上游供應商融資。本期憑證擬創設不超過4000萬元,支持參考債務發行規模4億元。

美的置業方面未透露具體發債額度、發行時間等細節。截至發稿,碧桂園大漲10.41%,報4.88港元;美的置業漲7.89%,報15.04港元;龍湖集團漲4.83%,報38港元。

與以往有所不同,設立信用保護工具,成為本次房企融資的亮點。

此前,交易所一直在積極探索信用保護工具試點工作。4月上旬,在滬深證券交易所召開的一場座談會上,交易所相關人士表示,將通過市場化的信用保護工具,引導市場修復對民企債券的投資信心,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國泰君安證券人士在會上表示,隨著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信用違約事件漸增,部分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出現融資困難、融資成本高企的情況,發債企業對於承銷商為其提供信用增進服務有著切實需求。同時,債券投資者除了在二級市場賣出持倉外,缺乏有效的信用衍生工具進行信用風險管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營企業融資。

而通過「債券發行 信用保護」的模式,企業債券發行效率可明顯提升,融資成本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優化。交易所信用保護工具業務,能較好促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5月11日,中國證監會在官網發文稱,交易所債券市場推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專項支持計劃,以穩定和促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據悉,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專項支持計劃由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運用自有資金負責實施,通過與債券承銷機構合作創設信用保護工具等方式,增信支持有市場、有前景、有技術競爭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戰略方向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提振民企融資信心

在信用保護工具加持下,三家房企流出融資計劃,再次反映出監管對民營房企融資的重視、對疏通民企融資渠道的切實推動。

自去年8月以來,房企融資環境出現大幅降溫。受多部門加大對經營貸和通道類融資業務管理、多家房企爆雷影響,地產行業的信用評級受到影響,海外融資和境內融資都同時收緊,更有銀行怕房企出現債券違約提前抽貸。

據天風證券統計,2021年7月份,尚有華宇、融信、萬通、陽光城、新希望、新力、中南建設等發行債券。進入8月後,中尾部民營房企發債明顯減少,僅有珠江投資等一般民企發債,以及濱江、龍湖、旭輝、碧桂園等優質民企發債。

去年11月,銀行間交易商協會曾舉行房企座談會,稱相關企業主體可重啟中票和短融等融資工具。此後,多家央企、國企和城投公司,以及龍湖、碧桂園等優質民企獲准注冊發行中票,龍光、新希望、旭輝等房企也出現融資動作。

今年1月17日,龍湖集團公告稱,公司間接附屬公司重慶龍湖企業拓展有限公司,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2022年公司債券(第一期),發行規模不超過28億元。

5月16日,龍湖再次發布2022年公司債券(第二期)募集說明書,發行規模不超5億元,附第3年末投資者回售選擇權和發行人票面利率調整選擇權。

但整體而言,能發債成功的房企多為少數優質民企,房企整體融資情況仍不樂觀。據遠東資信統計,4月份房地產行業共發行債券602.24億元,償還債券909.23億元,房地產行業通過債券市場凈融資額為-306.99億元。

克而瑞也表示,當前行業風險未出清,疊加疫情影響等多重原因,政策傳導不及預期,企業融資恢復仍較為緩慢,房企融資量同比2021年仍有較大下滑。

「本次三家民營房企公開發債,對當前房企融資信心有提振作用。」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小嬙認為,在當前需求端政策刺激下,市場恢復不及預期,很多房企未完全走出資金困境,官方對民企的融資支持,對業內其他房企及行業信心均有改善。

億翰智庫研究總監於小雨表示,這個政策更像釋放積極信號,企業足夠安全、穩健優質,才可能獲得政策傾斜。這三家房企自身基本面比較好、安全邊際較高,如果企業自身問題比較大,在當下很難享受到政策面的支持,只能等待市場好轉,然後有所受益。

③ 中信證券開戶要求條件

中信證券開戶要求條件分為普通股票賬戶和特定業務(融資融券賬戶)兩類,具體如下

普通股票賬戶開戶條件
  1. 年齡要求:申請人必須年滿18周歲,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80歲以下成年人可通過線上或線下渠道開戶;超過80歲需到營業部現場辦理。
  2. 身份證明:需提供有效身份證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且證件需在有效期內,個人信息清晰可辨;若為合法入境外國人,需提供護照等有效身份證明文件。
  3. 銀行卡:需准備一張與身份證同名的銀行借記卡(如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用於資金存取和交易結算。
  4. 聯系方式:需提供有效的手機號碼和電子郵箱地址,用於接收驗證碼、賬戶通知等重要信息。
  5. 風險測評:需完成風險承受能力問卷,以確定適合的投資類型。
特定業務(融資融券賬戶)開戶條件
  1. 資產要求:申請開戶前20個交易日的日均託管在中信證券的證券市值與資金賬戶可用余額合計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資產范圍包括現金、股票、債券、基金等。
  2. 交易經驗要求:需具備6個月以上指定交易在證券公司的經驗,以及融資融券業務參與資格或金融期貨交易經歷。
  3. 風險承受能力要求: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必須達到C4積極型或C5進取型。
  4. 其他輔助條件

    提供有效期在6個月以上的身份證件原件;外籍人士需提供合法居留證明。

    年齡方面,18到79周歲的人可線上預審後線下辦理;16到18周歲的需監護人陪同,並提供收入證明。

    信用記錄需無重大違約,且不在券商信用業務黑名單上。

④ 房企融資「輸血」 發力境外融資

進入2月,房企融資仍是看點,而且融資方式更加多樣化,不僅局限於公司債、短期融資、ABS(資產證券化),還包括大量的境外融資。其中在短短5天內,房企境外融資及融資計劃已經超過30億美元。機構數據顯示,2月房企境外融資計劃近90億美元。
不過,從金融主管部門不斷點名房地產金融的態度來看,融資環境並不寬松。2019年,企業盈利能力預期下降,短期償債壓力加大,再融資渠道仍是房企要勇闖的「命門」。
境內融資收緊,房地產凈融資僅為43億
春節後,從龍頭房企到小房企的融資舉動仍然不斷。
2月23日,碧桂園在2019年公開發行的58億元公司債券狀態更新為「已回復交易所意見」。而此前碧桂園一宗ABS計劃也有新進展,2月20日狀態變更為「已反饋」,擬發行金額12.50億元。
2月25日,深交所披露信息顯示,萬科一宗ABS計劃進展也順利,狀態變更為「已受理」。據悉萬科-平安證券購房尾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擬發行金額為17.37億元。
2月27日,金地集團發行2019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金額30億元,其中9億元擬用於補充旗下10家子公司的營運資金,21億元用於兌付發行人到期債券。
而在同一天美的置業公開發行2019年第二期公司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10億元。
看似融資不斷,不過,境內融資規模仍在縮減。據國信證券信息顯示,截至2月26日,2月產業債凈融資較1月明顯回落,具體到房地產行業,2月房地產行業2月凈融資43億元,較1月減少137億元,房地產行業凈融資仍然維持較弱的格局。
ABS的發行也並不順利。據WIND的數據顯示,1月ABS發行總數為94隻,2月僅有13隻,成為一年來ABS發行量最低的月份。而在去年11月及12月發行總數均過百隻,隨著整體規模的減少,房地產行業的ABS大幅縮減也是必然。有業內人士認為,從數量上看,ABS發行數量大幅減少,這或許與審核趨嚴有關。
據同策研究院統計的信息顯示,在1月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已有6個房地產類的ABS被暫停。隨著房企ABS到期集中兌付來臨,警惕風險,關注基礎資產的質量成為審核關注點。
2月境外融資計劃近90億美元
在境內融資不暢的同時,更多的房企開始關注美元債發債主體的再融資能力。春節後,從2月11日至2月15日的5天內,房企境外融資及融資計劃已經超過30億美元。
2月21日,富力地產間接子公司發行8.25億美元的優先票據,最高利率為8.625%。與此同時,當代置業宣布,額外發行2020年到期的2億美元利率15.5%的綠色優先票據。此外,合景泰富集團也擬進行擔保美元定息票據的國際發售,但票據的本金額、利率等尚未確定。
2月26日,華潤置地發布公告稱,發行3億美元於2024年到期的3.75利息票據以及5億美元於2029年到期的4.125利息票據。
在同一天,融信中國、弘陽地產、國瑞置業宣布發行美元優先票據,總額共7.6億美元,其中國瑞置業公告稱,發行於2022年到期的1.6億美元優先票據,票面利率達到了13.5%。
而在2月27日,禹州地產向香港聯交所申請批准發行於2024年到期的5億美元優先票據買賣生效。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春節後,已經有超過25家房企發布境外融資的信息,融資計劃已經接近90億美元。其中部分企業顯現多次融資,比如融創、旭輝、融信、佳兆業、龍光、華潤、華夏、禹洲也均有密集融資舉動。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認為,綜合來看,融資成本在6%-11%之間,融資成本相比去年有所下調。
不過,據新京報記者觀察發現,雖然個別大房企的融資成本出現下降,但是中小房企的美元融資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國瑞置業發行的1.6億美元優先票據,票面利率達到了13.5%。而當代置業1.5億美元債票面利率更是高達15.5%。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從目前來看,房企對融資渴求比較大,先獲得資金再考慮兌付問題,是普遍的心態。目前房企融資主要是為了提前償債,是以獲取資金為導向。但部分融資成本高,是一種潛在的負擔。
融資環境或寬松?
房企出現大量利率較高的海外融資與當前形勢有關。
據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2019年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期的預期非常強,房企更關注資金鏈的安全,體現在拿地預計將更加謹慎,越來越多的房企抓緊窗口期,加快融資以應對未來的還債高峰期。
從融資公告內容來看,債務再融資仍是房企融資的主要目的。為此,房企的債務違約也成為關注點。據WIND信息顯示,截至2月28日,房地產行業的違約債有6筆,34.9億元,佔比2.62%,不過,從數據來看,還遠遠低於製造業的41.05%。
在光大證券分析師劉琛看來,從美元債到期的規模來看,2019年至2021年存量債的到期壓力較大。
2月27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首次亮相國新辦發布會時提到,要做好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風險的防範化解。
而在前兩天,銀保監會強調將繼續緊盯房地產金融風險,對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按揭貸款繼續實行審慎的貸款標准。而央行亦表示,要加強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
從金融主管部門的態度來看,房企的融資環境並不會寬松。
不過,中信證券認為,盡管2月由於春節原因,預計融資增長並不會和1月一樣超預期,也沒有看到房地產行業的信貸投放大幅增長,但在微觀層面的確看到了房企融資成本的下降,融資趨松。不少企業趁這個窗口,也在積極替換高息負債。考慮到當前地產企業發行債券供求兩旺,信用利差也有收窄的跡象,預示著未來企業可支配的資金,可能比預想更好。
嚴躍進也認為,融資密集其實是一個相對令人振奮的信號,房企此前拿地動作比較畏縮,其實與資金方面的壓力有關。從融資環境來說,總體上顯現出寬松的狀態,當然寬松也不是說無節制寬松。預計到了2019年第四季度,房企的資金壓力才會真正緩解。(記者袁秀麗)

⑤ 民營上市公司債務違約頻現該怎麼解決

近一段時間以來,債券市場信用風險加速暴露,一些民營上市公司或持有上市公司的集團接連出現債券違約,引發了市場的擔憂。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債務違約,體現出金融與政府債務雙重監管大背景下,一些企業自身經營和財務控制能力出現了問題,債券市場的風險整體仍然可控。

而在稍早之前,則出現了企業發債10億元幾乎全部流標的情況。5月21日,東方園林發布公告稱,公司公開發行不超過15億元的債券已經獲批,原本計劃發行的10億元公司債券,實際發行規模僅0.5億元。業內人士認為,在信用收縮的大環境下,資質較差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和部分城投平台再融資壓力進一步加大,這可能將繼續加快相關信用風險的暴露。

WIND統計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已經發生至少19起債券違約事件,涉及發行主體11家,合計債券余額為176.04億元。除此前的春和集團、大連機床、丹東港、億陽集團外,新增違約主體5家,分別為上海華信、富貴鳥、凱迪生態、神霧環保和中安消。與2016年不同的是,本輪違約多集中在民營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一些較知名的上市公司,因此引發了市場對風險蔓延的擔憂。

中金公司認為,本次「違約潮」並非事出偶然,本輪債務違約加速受去年底來融資環境收緊所驅動,尤其是資管新規出台後銀行非標資產快速回表為地方政府與民企的資金鏈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同時,多項去杠桿宏觀政策疊加,包括財政支出放緩、地方政府融資及基建投資監管趨嚴,表內信貸額度偏緊等,也加劇了企業融資的壓力。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記者表示,這一情況的發生,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調整所致。由於中國經濟區域發展差異較大,違約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以及其他一些經濟形勢相對較差的地區。從行業來看,違約事件主要集中在一些面臨較大行業分化和環保壓力的傳統產業。

上市公司發債熱情高漲

W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信用債發行規模已達4465.34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為979.41億元,增幅高達355.92%。大幅攀升背後,上市公司償債壓力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存量信用債規模已達28188.96億元。其中,年內償債規模將達5436.61億元。即使扣除年內發行的短融,償債規模仍達3666.11億元。

從行業分布來看,按照細分行業分類,房地產發債規模最高,達到了864.9億元,緊隨其後的是電力能源行業,達到了831.9億元,采礦行業發債規模也達到了215億元。這三類行業發債規模占上市公司發債總量的比例達42.81%。Wind統計顯示,在年內上市公司債券到期情況方面,包含多個細分行業的製造業到期債券規模為1761億元,其次為電力能源行業,到期規模為822.6億元,房地產行業為717.86億元。

東方金誠評級公司首席分析師蘇莉認為,強監管下發生的信用收縮對債券發行人構成了一定的挑戰,融資成本和再融資難度有了較大的提升,尤其是對「借新還舊」過度依賴的企業沖擊較大。具體來說,部分負債高企、盈利能力出現顯著下降的民營企業或較為邊緣化的國企,尤其是處於產能過剩領域企業或成為信用風險暴露的集中區;部分面臨債券到期和回售壓力的房地產企業,在再融資難度明顯上升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出現新的違約主體。

另一方面,公開信息顯示,年報公布後,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正在受到交易所的高度關注。以飛樂音響為例,5月18日,上交所對其下發2017年年度報告的事後審核問詢函,問詢函要求該公司結合業務構成、資金使用安排、經營情況,說明報告期資產負債率大幅上升的原因,並要求上市公司結合短期借款規模、流動資金等,分析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是否存在短期償債風險以及應對措施。

債券市場信用風險整體可控

盡管債券違約事件時有發生,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債券市場的信用風險仍然整體可控。李迅雷強調,從違約金額來看,信用債違約金額比例還不到1%,大概只有0.4%、0.5%左右,遠遠低於目前銀行的壞賬水平,在一個正常的范圍內。李迅雷表示,從金融監管角度來講,要打破剛性兌付,所以不排除接下來還有不少公司出現違約。他指出,應當要有防範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意識,做好預期引導。

中信證券則認為,近期頻繁爆發的信用風險事件,各家主體違約的導火索和根源有所不同,其風險的積聚與爆發不在貨幣政策或流動性環境,而在於自身經營和財務控制能力。在穩杠桿和防風險目標下,預計原有風險處置將更加溫和,防範新風險積聚。未來信用風險總體會更為緩和,但結構上低評級主體仍然面臨一定風險。

中金公司建議,在政策層面,要遏制風險蔓延,短期內需要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支持及較穩定的政策預期,保持社融增速環比在一個較合理的水平有助於穩定總體融資條件及總需求,同時盡快頒布資管新規的執行細則及過渡期的安排也有助於「非標」資產有序退出,降低「踩踏」風險。中長期制度建設方面,金融去杠桿不能「單兵突進」,平穩去杠桿需要財稅體制改革及低質量信用資產平穩退出機制等方面的配合。

蘇莉認為,近期及後續可能出現的違約案例是我國信用債市場去除剛性兌付面紗之後呈現的信用風險本來狀態,信用風險的還原和釋放將促使信用債市場回歸信用風險定價的本源,引導投資者理性平衡信用風險與收益,有助於消除系統性風險的隱患。不過,在相對集中暴露信用風險的階段,也需要避免金融機構集體非理性和踩踏效應導致風險傳染性加劇。建議債券市場投資者提升信用風險識別和組合管理能力,對債券風險的暴露制定應對預案,冷靜應對信用風險。

閱讀全文

與雲南債券違約中信證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興富創投股東 瀏覽:366
殉葬股票 瀏覽:127
螺紋商品期貨吧 瀏覽:838
雲南債券違約中信證券 瀏覽:40
wv金融機構代碼 瀏覽:923
北京信託顧問 瀏覽:183
股份支付中股本 瀏覽:632
蹺蹺板是利用杠桿原理製成的 瀏覽:721
金融公司車抵貸想提前收回 瀏覽:175
博世轉債轉股價格 瀏覽:247
公對公國外匯款需要什麼 瀏覽:9
高科集團賈長順 瀏覽:824
請問大連華信信託公司的電話 瀏覽:422
融資和財務區別嗎 瀏覽:315
外匯多級別復盤 瀏覽:545
111融資期限設置 瀏覽:591
金融服務營銷的動因 瀏覽:813
鈞石股票 瀏覽:98
民辦金融服務中心的政策 瀏覽:612
5月1日歐元對美元匯率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