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連都有什麼大學
1、大連理工大學
大連藝術學院始建於2000年,位於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是一所經教育部批準的、納入國家招生計劃,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以藝術教育為主,兼具人文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1)關東正地農產品交易所擴展閱讀
1、土地
1993年,全市耕地面積為28.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2.8%,其中水田3.3萬公頃,旱田25.4萬公頃。全地區林業用地42.4萬公頃(據1985年大連市農業資源區劃調查統計),占土地總面積的33.1%,其中有林地34.4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萬公頃,宜林荒山3.3萬公頃。
可利用草地面積26.7萬公頃(據1985年大連市農業資源區劃調查統計),土壤共有6個土類,地帶性土壤為棕壤,約90.7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81.5%;草甸土、水稻土、風沙土、鹽土和沼澤土合計佔18.5%。有灘塗資源6.6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2%,其中黃海海岸4.2萬公頃,渤海海岸2.4萬公頃。
2、水資源
大連地區主要有黃海流域和渤海流域兩大水系。注入黃海的較大河流有碧流河、英那河、庄河、贊子河、大沙河、登沙河、清水河、馬欄河等;注入渤海的主要河流有復州河、李官村河、三十里堡河等。其中,最大的河流為碧流河,是市區跨流域引水的水源河流。
另外,還有200多條小河。大連地區淡水資源總量為每年37.8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34.2為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8.84億立方米,兩者重復水資源量5.8億立方米。
3、生物
大連地區氣候溫和,自然生態環境優越,適宜動植物的生長發育,生物資源較為豐富。陸生野生維管素植物共152科、666屬、1747種,其中油脂植物110種,葯用植物120多種,土農葯類植物50多種,可提取澱粉或做釀酒原料的植物50多種。全
地區盛產蘋果,山楂、葡萄和黃桃的產量也較大,開展了草莓種植。沿海藻類共150多種,分屬綠藻、褐藻和紅藻門,其中50多種具有經濟價值,海帶、裙帶菜人工養殖大面積開展。沿海有機碳的年生產能力平均每公頃1.4噸。全地區有無脊椎動物約4850種,野生脊椎動物約765種。其中,具有經 濟價值或常見的無脊椎動物有132種,野生脊椎動物有442種。
大連地區的水產品資源比較豐富,盛產多種魚,蝦,蟹,貝,藻,是全國重點水產基地之一。大連沿海約有魚類280種,主要有小黃魚,帶魚,墨魚,皮匠魚,六線魚等。海洋無脊椎動物約有40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有對蝦,毛蝦,海蜇,海螺,海紅,牡蠣等。
大連的沿海海城產150多種藻類,其中海帶,裙帶菜,紫菜,石花菜等經濟價值最高。 大連地區沿海海水氯化鈉含量較高,有豐富的鹽資源,加上適宜曬鹽的灘塗較多,是大連成為全國主要的海鹽產區之一。
沿海盛產魚蝦,鮑魚、刺參、扇貝、紫海膽、螺類等,海珍品資源豐富,海灣大面積放養貽貝、扇貝等。
② 關東是哪裡
地名復名而已。
中國的關東是指今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蒙東源於東北)三省區,地處祖國東北方,自古以來,就泛稱〃東北〃,而明以後又俗稱〃關東〃,直到當代仍在民間盛行。歷代對東北行政區劃不一,名稱種種,而形成一個具有特色的區域文化,卻是經歷了千百年的滄海之變,最終躋身於中華民族文化之林,成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
日本的關東
[編輯本段]
通常指本州以東京、橫濱為中心的關東地方。
■地區劃分
東京都 神奈川縣 千葉縣 琦玉縣
茨城縣 櫪木縣 群馬縣
位於日本列島中央,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③ 雨順關東黑土地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雨順關東黑土地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1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雨順關東黑土地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④ 東北地區又稱「關東」,是指什麼以東
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以前關東指的是函谷關以東的中原地區;唐宋元的關東指潼關以東中原地區;明清至現代把關東指為山海關外的東北平原,地跨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四個省區,地處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北起嫩江中游,南至遼東灣。
明代以來東北有「關東」之稱,天下第一關山海關為萬里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是關內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京師北京的重要屏障。山海關為軍事重鎮和戰略要地,明宣德年間曾在此特設兵部分司署,為明兵部的唯一分設機構,具有獨特的軍事與政治價值。自其設立至明朝覆滅,二百多年間,共有90位兵部分司主事於此。
(4)關東正地農產品交易所擴展閱讀
古代關東通常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三國演義中,曹操、袁紹等18路諸侯伐董卓時,自稱關東聯軍,主要是指虎牢關以東。近現代的關東主要指山海關以東,即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四盟),今泛稱「東北」,明朝俗稱「關東」,清朝稱之為滿洲東三省。
唐統治時期,特別是滅亡高句麗以後,在已有的建制基礎上,對今東北三省包括吉黑兩省西部的內蒙部分地區,全面進行政治建制。後雖歸並於渤海國治下,卻仍然是唐代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遼金兩代已把相當現今東北地區看成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域,故其軍政機構皆以〃東北〃名之。
自明代以後,關東地區又有了一個新名稱,這就是人人皆知的「關東」。此稱之義,是指聳立於河北與遼寧交界處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東的地方,包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泛稱東北。又以山海關為限隔,則有關里(內)、關外之別稱。東北這一區域概念的形成,卻是經歷了千百年的歷史演變,與長城特別是與山海關的修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明代所形成的「關東」的地域概念,主要是指遼東地區。而到了清代,關東的區名已經擴大,就是說,已遠遠超出關東即盛京的范疇,把吉林、黑龍江也涵蓋其內。
⑤ 司馬遷的出生地屬於關東地區還是關西地區
司馬遷的出生地龍門,正好就在關東、關西交界線接近中央的位置。是的,這是一道門,它可以盡窺關東、關西的一切,如果說上天把這位曠古奇才送上歷史舞台的位置,對台下的觀眾有所暗示的話,也許這就是個看天下事、記天下事的最佳位置。因為龍門雖在交界地帶,但仍屬關西地區,以當時的地域觀念而言,他是被征服者秦人的後裔。
⑥ 關東指的是什麼地方
「關東」和「關西」的說法是我們日本人常用的分辨地區的一種表達方式,可是進一步思考的話,只能說這種說法提及的地區范圍是十分噯昧的。
這種說法明確顯示的概念是「關東」和「關西」中的「關」字所表示的分界線。「關」是指「關卡」,具體地說在東西日本之間對來往行人進行檢查的關卡有三處:東海道鈴鹿(Suzuka,三重縣)、北陸道不破(Fuwa,岐阜縣)和東山道愛發(Arachi,福井縣)。三處關卡以東叫「關東」,以西叫「關西」。據說這種說法始於十二世紀。後來,不知何時劃分東西的標志又將這三處關卡改為以京都、大津(滋賀縣)之間的逢坂(Osaka)關卡為基準了。
但是,從過去一直以京都為中心的日本歷史來看,關卡是為保衛都城而設的,所以把京都一側叫做「關內」,把外側叫做「關外」似乎更為合適。原來並沒有「關西」的說法,京都一帶被稱為「畿內」,因為「畿」就是「都」的意思。再擴大范圍,那一片地區就稱為「近畿」。這個名稱沿襲到今天。進入鐮倉時代以後,掌權者離開了京都,人們開始有了京都在西邊的意識,於是「關西」的說法應運而生。
如上所述,關於「關東」和「關西」的分界,雖然資料很少,但是有可以進行說明的根據。不過,只是單純地這樣考慮問題的話,那麼就會認為「關西」就是指西日本,「關東」是指東日本。可是實際上絕大多數日本人並不這樣想。
很有意思的是:現在日本的行政區劃有「關東」這個詞,基本上不用「關西」這個詞。行政區劃的「關東」是指東京都、神奈川縣、崎玉縣、千葉縣、茨城縣、群馬縣、栃木縣、共為一都六縣。行政區劃把以京都、大阪為中心的地區稱為「近畿」,包括大阪府、京都府、滋賀縣、奈良縣、和歌山縣、兵庫縣,共為兩府四縣(有時把三重縣也包括在內,為兩府五縣)。至於「關西」的含義,則難以設定如此明確的范圍。
不過,作為一個區域的名稱,「關西」比「近畿」用得更多。例如:大阪口音、京都口音、奈良口音、和歌山口音等彼此還有不同之處,可是作為同一個系統的方言,都被稱為「關西口音」。與此相對的是,沒有「關東口音」的說法。此外,在對住在東京一帶的人和住在大阪一帶的人的性格和氣質等進行比較時,人們常用「關西人」這個詞,但是基本上不用「關東人」這個詞,而是說「東京人」。兩個區域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公司和法人組織等,經常可以看到「關西電力公司」、「關西電視台」、「關西國際機場」等名稱,可是很少看到「關東○○」的名稱,大都稱為「東京○○」。
從兩地居民的自我意識來看也很有意思。近畿區域的兩府四縣居民通常自稱為「關西人」;而關東區域的一都六縣的居民基本上不自稱為「關東人」。
最後,談談可稱為「緩沖地帶」的「微妙」的區域。
一都六縣的居民不但不自稱為「關東人」,而且也不認為自己應該屬於哪個地區。從這一點來說,我們暫且把這一都六縣看做是「純關東」吧。微妙的是山梨縣和靜岡縣伊豆地方。地圖上標明這兩個縣屬「中部地方」。如果再仔細分的話,山梨縣與新潟縣、長野縣同為「甲信越地方」;而靜岡縣則被認為是「東海地方」,與關東有區別。可是,從行政管理上加以區分的話,山梨縣和伊豆地方由於離東京較近,在東京上班族的交通圈之內,像是東京的郊區一樣,因而有時被看做是包含在關東區域之內,這兩個地方的居民有時自認為是「關東人」。另一方面,位於關東區域以北的鄰縣|福島縣居民自認為屬「東北地方」,因此不能稱為「緩沖地帶」。
在關西,微妙的地區是三重縣和岡山縣。在地圖上三重縣屬「近畿地方」,可是從當地的生活來看,基本上是愛知縣名古屋生活圈的一部分。平常所說的「東海地方」,當然包括三重縣在內。但是從方言和生活習慣等來看,與關西有很多共同點。在某些方面與愛知縣有很大的不同。隨著鐵道和公路的發達,三重縣與周圍地區的密切往來開始從近畿轉移到東海。可以說原來三重縣就是「關西」的一個成員。NHK大阪廣播電視台播放近畿地區的天氣預報時,把靠東邊的三重縣也包括進去了。另外,岡山縣不論在地圖上還是行政區劃上,都屬於「中國地方」。在我教過和正在教的學生當中有來自岡山縣的人,他們當中的很多人(當然不能說絕大多數)表示:「把我們當作關西人也沒什幺。」這使人感到他們至少沒有把自己的縣份看做和廣島縣同屬一個區域。當然岡山縣不能說是「京都、大阪、神戶」上班交通圈內的縣份,當然離得不算太遠。也許該縣居民出於憧憬大城市的心理而對關西抱有親近感。
⑦ 日本的關東地區包括那些地方
茨城縣、栃木縣、群馬縣、埼玉縣、千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
簡介:
關東地區 主要包括東京、神奈川縣等地區,而東京是在明治維新之後才作為日本的首都的,是一個比較新的城市;關西主要包括大阪、京都、奈良等城市,而京都、奈良又曾經是日本古代的首都。
日本的關東和關西這個名稱在個別地方。奈良時代「逢坂的關」:京都和滋賀的縣界以西的地方被稱為「關西」,當時還沒有被稱為「關東」的地方。室町時代以後成立了一個被稱為「關東「的地方。江戶時代現在的關東地區被稱為「關隘八州」。這個關隘是「箱根的關」。現在在「關東」和「關西」之間有「中部地方」。在日本沒有那麼明確的區別。 關指的是一個地方,叫關原。關原是關東和關西的分界線,以東為關東,以西就是關西了。
關原是由北面伊吹山,西面笹尾山、天滿山,西南方向的松尾山,東南方向的南宮山所圍成的東西四公里、南北兩公里的盆地。是連接西北方向的北陸道、東南方向的伊勢的要道,是進行野戰的絕好場地。 其實關原是廣義的說法,可以說沿伊吹山地、關原、鈴鹿山地,上野盆地、笠置山地一直到紀伊山地一線劃分的。以東為關東,以西為關西。
⑧ 關東是指那裡
有兩種看法。
一種是古代國都定位在陝西長安一帶,潼關成為地理上都城門戶,潼關以東,即為關東。
另一種是以國家為本,「關」是指山海關,為國門。關東泛指山海關外的遼寧各地。
由於山東逃荒者、淘金者多從海路進入山海關以東的遼寧營口、大連等地, 所以被稱為「闖關東」。後來山東人向東北三省擴散,「闖關東」也就成了泛指去東北各地從事開拓、淘金等謀生的活動。
⑨ 關東 是在什麼地方
關指山海關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地處祖國東北方,自古以來,就泛稱〃東北〃,而明以後又俗稱〃關東〃山海關以東的地方,包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泛稱關東。
⑩ 關東是什麼以東
古代關東通常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近現代的關東主要指山海關以東,即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四盟),今泛稱「東北」,明朝俗稱「關東」。古代關東通常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三國演義中,曹操、袁紹等18路諸侯伐董卓時,自稱關東聯軍,主要是指虎牢關以東。近現代的關東主要指山海關以東,即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四盟),今泛稱「東北」,明朝俗稱「關東」,清朝稱之為滿洲東三省。唐統治時期,特別是滅亡高句麗以後,在已有的建制基礎上,對今東北三省包括吉黑兩省西部的內蒙部分地區,全面進行政治建制。後雖歸並於渤海國治下,卻仍然是唐代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遼金兩代已把相當現今東北地區看成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域,故其軍政機構皆以〃東北〃名之。明代以後,關東地區又有了一個新名稱,這就是人人皆知的「關東」。此稱之義,是指聳立於河北與遼寧交界處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東的地方,包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泛稱東北。又以山海關為限隔,則有關里(內)、關外之別稱。東北這一區域概念的形成,卻是經歷了千百年的歷史演變,與長城特別是與山海關的修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明代所形成的「關東」的地域概念,主要是指遼東地區。而到了清代,關東的區名已經擴大,就是說,已遠遠超出關東即盛京的范疇,把吉林、黑龍江也涵蓋其內。
歷代對關東行政區劃不一,名稱種種,而形成一具有特色的區域文化,卻是經歷了千百年的滄海之變,最終躋身於中華民族文化之林,成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