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論述題: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你會is-lm-bp模型嗎?要是真對經濟感興趣,建議好好去學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為宏觀經濟現象過於復雜,沒有一定的理論功底和通過一些成形和規范的模型去分析,是不可能得到較為清晰的答案的!在網上也是得不到正常答案的!因為各種專家和經濟學家的發言都是有前提的,往往大家只去看結論,而不去關注前提,當然只會被誤導!
中央銀行降低准備金率和降低利率,is-lm-bp模型中,它是項擴張的貨幣政策!lm右移!
但是考慮到中國是個事實上的固定匯率制,因此貨幣政策無效!因此不能從貨幣政策去理解央行的這個舉動!
這么做的實際原因有如下幾個:
一
面對經濟危機,最管用的財政政策,而且在我國這樣的固定匯率制下極其有效!但財政政策會有擠出效應的,因此,要配合使用一定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來減少這種擠出效應.這是這次擴張性貨幣性政策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
美國及大多數西方國家在應對這次金融危機時,都使用了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如果我們不跟著擴張貨幣的話,利率差和通脹差就會加大,這樣積累起來,就會集中沖擊到匯率上去,影響固定匯率.因此,為了維持固定匯率,我國也必須也有一定的貨幣擴張政策!!
三
利率是房地產等大宗消費的重要成本之一,這次有刺激消費的意圖
四
對於投資也是如此.
另外,這次擴張性貨幣政策不止這些.還有放鬆信貸限制等.
② 有誰知道財政部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財政部主要是制定財稅政策。對於上市公司而言,財稅政策利好所有A股上市公司,稅收改革方向必然是減稅,減稅對於公司盈利能力提升肯定是直接的影響。所以對證券市場是利好,預期今天股市將會大幅上漲。
③ 財政和貨幣政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它們與股市漲跌有什麼關系
財政政策的一般定義是:為促進就業水平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現穩定增長而對政府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府收入和支出所做的決策。例如現在,政府發布4萬億的政府投資計劃和降低中小企業的稅收都屬於財政政策,這些政策有利於公共基礎建設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鐵路、公路等行業。那麼這些行業的股票就會在一定時期內上漲。
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利用再貼現率、法定準備金(存款准備金)、公開市場業務這三個工具來控制貨幣供應量以及通過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利率而影響投資,達到一定經濟目標的行為。主要由中央銀行制定和執行。在此,我只通過存款准備金率來說明一下和股市的關系。如,央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那麼商業銀行就要將更多的現金存入其在央行的賬戶,商行的流動性就會受到壓制,對外信用貸款規模下降。商業銀行為增加自身的流動性,必然會大力吸引存款客戶,那麼就會通過調高存款利率來吸收存款。當投資者在考慮投資收益和風險時,銀行利率高的話,肯定更願意把錢存到銀行而不是投資於股市,如果發生這種情況,股市的交易量必然會下降,大盤指數也會下跌。
④ 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有何影響
鄙人覺得樓主想問的問題似乎不是『有什麼影響』吧?這是垃圾問題啊,影響無非是升降、波動等等這些垃圾詞彙。
樓主是想了解財政政策如何作用於證券市場吧!(希望不是自作聰明.0.0)
財政政策其實質我們可以理解為對市場利益既得程度的一種調整。它對於市場的影響是基於對市場利益的調整進行的。利益的變化就會導致市場行為的變化,從而由於實體經濟(如企業生產行為)的變化最終影響非實體經濟(證券市場)的變化。
打個比方,一個積極的財政政策內倘若包括若干工程項目(財政政策一般都要通過類似的途徑將資金匯入流通領域);如果A公司在投標中投中了其中一個工程項目,那麼該公司未來幾年內的估值預期就會見長。根據股票價格計演算法則,該公司的股票行情自然會長。
這就是所謂的『內幕』——當然,形式紛亂繁雜,不一而舉。
希望能幫到樓主。
⑤ 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財政赤字具有擴張社會總需求的功能,可以讓證券市場的資金供給相對充裕從而促進證券市場的繁榮發展。
但是,如果過度使用財政赤字政策,在財政支出出現巨額赤字時,雖然進一步擴大了需求,但卻進而增加了經濟的不穩定因素,通貨膨脹加劇,物價上漲,有可能使得投資者對經濟的預期不樂觀反而造成股價下跌。
(2)稅收主通過企業和消費者這兩方面影響證券市場。
1、如果一國的稅負增加,將會影響企業經營的積極性,影響居民的投資熱情,進而影響證券市場的發展。
2、如果一國的稅負減少,直接引起證券市場價格上漲增加投資需求和消費支出又會拉動社會總需求,而總需求增加又反過來刺激投資需求,從而使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增加企業利潤;利潤增加,又將刺激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加利潤總額,從而促進股票價格上漲。
因此,稅收政策的制定需要在這些影響之間尋求平衡。政府應該充分衡量財政收入與企業消費者積極性之間的關系。
(3)國債可以調節國民收入的使用結構和產業結構,用於農業、能源、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的薄弱部門和瓶頸產業的發展,調整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化。政府還可以通過發行國債調節資金供求和貨幣流通量。
另外,國債的發行對證券市場資金的流向格局也有較大的影響。國債是證券市場上重要的交易券種,國債發行規模的縮減使市場供給量減少,從而對證券市場原有的供求平衡發生影響,導致更多的資金轉向股票,推動證券市場上揚。
(4)轉變企業財務管理方式。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要創新企業籌資方式,重視吸收知識資本,以提高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
分配過程中充分考慮知識資本所佔的份額,對收益進行合理分配,設置有關知識資本的財務管理決策支持系統與資本評價指標體系,對財務管理的知識資本績效進行准確評價。
加大對財務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發支持投入,實現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加快企業財務管理方式和手段的轉變。
在分析政策措施將會產生的影響時,不能一味的按照理論闡述,而是要在理論的基礎上加入中國證券市場的特性,才能更加准確的把握證券市場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的特徵。
(5)簡述財政政與證券市場波動的關系擴展閱讀
(1)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
國家預算是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可以對社會供求的總量平衡產生影響,財政的投資力度和投資方向直接影響和制約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
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國家預算、稅收、國債、財政補貼、財政管理體制和轉移支付制度等。其種類包括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2)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對於上市公司的影響:
1,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擴大減免稅范圍。
這將會直接增加微觀經濟主體的收入,促進消費和投資需求,從而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改善公司的經營業績,進而推動股價的上漲。
2,擴大財政支出,加大財政赤字。
這將會直接擴大對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刺激企業增加投資,提高產出水平,改善經營業績;同時還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使其投資和消費能力增強,進一步促進國內經濟發展,此時上市公司的股價也趨於上漲。
3,減少國債發行(或回購部分短期國債)。
國債發行規模縮減,使市場供給量減少,將導致更多的資金轉向股票,推動上市公司股價的上漲。
4,增加財政補貼。
財政補貼往往使財政支出擴大,擴大社會總需求、刺激供給增加,從而改善企業經營業績,推動股價上揚。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有利於擴大社會的總需求,將刺激經濟發展,而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則在於調控經濟過熱,對上市公司及其股價的影響與擴張性財政政策所產生的效果相反。
(3)宏觀調控是政府實施的政策措施以調節市場經濟的運行。
證券市場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息息相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調控經濟,或抑制經濟過熱,或促進經濟增長。
中國的證券市場是新興加轉軌的市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國有成分比重較大、行政干預相對較多、階段性波動較大、投機性偏高、機構投資者力量不夠強大等,由此導致證券市場對宏觀經濟的反應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⑥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之前一年由於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規模橫行,全球所有的經濟強國都受到了嚴重打擊,受影響最厲害的美國雖然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惡化有所減緩,但是請注意報告的用詞,經濟惡化減緩並不是經濟走出低谷區。由於美國這次金融危機引發的負債已經超過12萬億美元。對於提前消費沒有什麼存款的美國來說,現在經濟的恢復情況和還能夠借到的外債多少有關(如果全世界各國還能繼續大規模不顧本國經濟減緩惡化的代價,借N萬億給美國填窟窿)。也就是說美國的經濟當初預計的衰退3~5年時肯定的了,如果拯救經濟的資金跟不上這個時間可能還會被延長3年。既然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經濟的真正觸底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那對全球經濟的拖累是長時間的。外圍條件很不樂觀,但是中國自從實施近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以來(主要是針對基礎建設),第一階段任務已經達到,第3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再次回升到8.5%以上,而第二階段的經濟政策也展開,主要針對民生方面進行投資,從政府經濟政策的刺激力度和廣度來說,在抵消了全球經濟低迷的拖累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在年底實現8.8%的增長很有希望。總的來說經濟政策對經濟是利好的。對證券投資市場有著積極的正面效果。貨幣政策方面中國政府仍然維持保守的政策所以,這個方面個人認為對證券投資市場帶來的間接影響是相對比較小的,可以說是中性的。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平衡後總的來說是利於證券投資市場發展的。但是看問題就要看全面點,不能夠以點帶面。影響證券投資市場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市場本身的資金變化狀態,經濟看好的確會使介入市場的資金增多,但是,中國股市是比較特殊的,這次熊市的產生就是和大小非解禁股有著直接關系,直接導致了資金面得平衡倒向空方,經濟面當時的走弱其實都只是表面的現象掩蓋了大小非解禁導致熊市的實質。而今年是解禁股的高峰期,比08年厲害得多2010年也是高峰期。所以大小非今年解禁後的動作將直接決定未來股市的運行方向。如果大非解禁(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中國建築等等)解禁後並沒有打幅度拋售,繼續持有,那我相信,經濟面得持續回暖會導致資金推動股市繼續走穩上行。但是如果這些大非如果是小幅度拋售手裡解禁的籌碼(以10月29日的中國建築為例,它小幅度拋售的直接結果就是大盤直接低開60個點下跌),大幅度拋售會是什麼結果無法想像(我覺得這種情況可能不太現實,因為不計代價的拋售股市只有一個結果崩盤。政府是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的,小幅度的拋售讓大非套利出來用經濟增長的良好預期來抵消大非得解禁小幅度拋售可能是未來的很有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證券市場的走向可能會使震盪為主要想出現07年的大行情,除非大小非被政府出政策限制拋售,這點不太現實,因為政府已經強調了,大小非必須解禁拋售,只是拋售的力度要進行控制,以防止短時間內多空變化太懸殊導致暴跌,盡量能夠維持資金面相對平衡的情況下讓大小非順利逐漸減倉)。所以短時間內大盤已經面臨方向的選擇,而大小非就是天平上的砝碼,倒向哪一方,哪一方就勝利。結果如果,拭目以待。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⑦ 財政政策的變動對證券市場價格有何影響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的變動來影響和調節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 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
是指為促進就業水平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現穩定增長而對政府財政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府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決策。
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主要是以下幾點:
1、財政政策的種類與經濟效應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總的來說,緊的財政政策將使得過熱的經濟受到控制,證券市場也將走弱,而松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發展,證券市場走強。
2、實現短期財政政策目標的運作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為了實現短期財政政策目標,財政政策的運作主要是發揮"相機抉擇"作用,即政府根據宏觀經濟運行狀況來選擇相應的財政政策,調節和控制社會總供求的均衡。
3、實現中長期財政目標的運作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為了達到中長期財政政策目標,財政政策的運作主要是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改革、調整稅制。
⑧ 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體現在哪些地方
財政政策的運作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財政政策的種類與經濟效應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總的來說,緊的財政政策將使得過熱的經濟受到控制,證券市場也將走弱,而松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發展,證券市場走強。
2)實現短期財政政策目標的運作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為了實現短期財政政策目標,財政政策的運作主要是發揮"相機抉擇"作用,即政府根據宏觀經濟運行狀況來選擇相應的財政政策,調節和控制社會總供求的均衡。
3)實現中長期財政目標的運作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為了達到中長期財政政策目標,財政政策的運作主要是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改革、調整稅制。
⑨ 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有哪些
財政政策的運作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財政政策的種類與經濟效應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總的來說,緊的財政政策將使得過熱的經濟受到控制,證券市場也將走弱,而松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發展,證券市場走強。
2、實現短期財政政策目標的運作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為了實現短期財政政策目標,財政政策的運作主要是發揮"相機抉擇"作用,即政府根據宏觀經濟運行狀況來選擇相應的財政政策,調節和控制社會總供求的均衡。
3、實現中長期財政目標的運作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為了達到中長期財政政策目標,財政政策的運作主要是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改革、調整稅制。
(9)簡述財政政與證券市場波動的關系擴展閱讀:
財政政策降低稅率:
1、供給學派斷言,在經濟增長的自然動力被窒息的地方用財政支出刺激需求的增長,只能帶來通貨膨脹,而累進的高所得稅率則是窒息經濟增長和抑制生產發展的主要障礙。
2、供給學派認為減稅,特別是降低邊際稅率,可以對經濟產生多方面的積極影響,如鼓勵人們加班加點,積極經營,推遲退休,縮短待業期,從而提高收入。這樣人們就可以有更多的錢用於支出,特別是有更多的錢用於儲蓄,而儲蓄與收入刺激相結合,又可以鼓勵投資。
3、在這一點上,正好體現出它與凱恩斯學派認為減稅的作用只在於增加總需求的不同著眼點。供給學派主張,減稅必須按照激勵儲蓄和工作並給投資者以鼓舞的方向去設計,主張實行累進稅和公司稅的削減。
4、它與主張對高收入階層增稅而僅僅對低收入階層減稅的自由主義者完全對立。供給學派認為,當高額累進稅率阻止企業家積累財富時,社會遭受的損失遠較稅收為多,它喪失的是企業家發展自己事業時所具有的發明革新、敢冒風險和創新的精神(見供給學派稅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