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十年代創建農村信用社的原始股票值多少
這個說不準的.原始股的票面金額一般的為標準的1元/股,然後就是既然是八十年代的,那麼它經過了多次的分紅擴股.和各種累積,這個需要到公司去直接計算.裡面有市值的計算方案.有可轉讓的,也有不可轉讓的法人股.
所以你的這個原始股票值多少,一般外人很難估計,基本上都需要找到發行股票的公司直接協商計算.
❷ 農村信用社股票
現在信用社基本都
改制了,在改制前的股金一般都
是按一年期定期利息計算支付的,在改制過程
中老股金(原2元類的)是大力清退原剛。所以不能列入改制後的股票類。改制後的股票一般最低認1000股。
❸ 信用合作社股票
當時信用合作社是股份制的,你的是股權證。但是後來公私合營,大躍進,文革這些信用社已經不復存在。現在的信用社沒有過去的賬目了。你的股權證只能夠作為收藏品了。
❹ 1954年的信用合作社股票
1956年「股票」值多少?16日下午,老家在尚干鎮現居鼓樓區的林女士拿著3張1956年版的「股票」,來到祥謙信用社。
祥謙信用社:
「股票」可兌換等額現金
記者看到,這3張「股票」呈暗紅色,由於年代久遠,票面有些破損皺褶。3張「股票」均系1956年縣洋下信用合作社發行,正面蓋有當時的理事主任、會計的私章,持有人為「林成堂」。背面蓋有「閩侯縣洋下信用合作社」的公章及「56年分紅付訖」的三角形章。
經過多年調整,原洋下信用合作社現在改為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祥謙信用社。該信用社負責人林先生看完林女士出具的3張「股票」後表示,那個年代中國還沒有股票,這些「股票」實為「股金」,因當時均稱「票」(如糧票、布票等),故而得名。當時各村均設有信用合作社,相當於現在以融資形式成立的農村「互助會」。後經數次改制、合並,成了現在的股份合作制信用社。林先生說,按國家及縣信用社合作聯社的有關規定,可以按照其本金(即每張「股票」面值2元)兌換成等額現金,即以投資多少返還多少的原則,可為林女士將面值共6元的「股票」兌成6元現金。據了解,1984年,全縣曾統一分紅過一次,並將這些票置換成紅色封皮《股金證》。
林女士:
遠遠不止兌這個數目
林女士說,這3張面額均為2元的「股票」,系其已故的爺爺林成堂留下來的。7、8年前,她曾聽說一位老依姆用類似「股票」兌了數十萬元現金。但當時她忙於工作,並沒把這事情放在心上。去年,在銀行上班的甥女勸她把「股票」兌成現金,於是將封存在箱底的3張「股票」重新翻出來。據林女士介紹,她從去年年底開始輾轉奔波於銅盤信用社、晉安信用社、銀河信用社等,均無果而終。於是,她來到原先發行地兌現金,但對於祥謙信用社的「6元的「股票」兌成6元現金」的說法難以接受。她覺得這么多年了,算上歷次(年)分紅和利息,應該遠遠不止兌這個數目。
律師:
具體兌換金額具體分析
對此,福建閩耀律師事務所律師宋建善認為,此事件屬於政策性遺留問題,如果當時的政策法規有規定「股票」等額兌換現金的話,就只值2元。如果國家沒有出台政策規定,那麼當時的2元面值與現在的2元現金不能等同,但具體兌換金額還得按照所投「股票」占總份額、金額的多少及經營效益等具體情況具體定論,有可能不止2元,有可能低於2元,也有可能正好值現在的2元。
❺ 我爺爺在55年和83年的時候分別在農村信用合作社入了三元錢的股,當時是說
當然有,只是算到底也沒有多少錢罷了,畢竟對於現在來說,本金太少
❻ 信用社的原始股跟職工股有什麼區別
原始股尚未市前股票, 通情況 原始股都面值1元 市凈資幅度提高市發行股票般都流通股發行市說白圈錢目前股市連賭場都部公司都市騙錢每騙幾億2--3通種種虧損錢洗某或者私手原始股持者部些發起原始股少部給屬員工或者合作者
股票股份公司發給股東作已投資入股證書與索取股息憑票像般商品價格能買賣作抵押品股份公司藉助發行股票籌集資金,投資者通購買股票獲取定股息收入
❼ 信用社股票
以後還是沒有結果,去當地的證監局詢問。
❽ 關於農村信用社原始股的問題
不好說哦。還是看看巴菲特的投資習慣吧。多關注一下你跟其他顧客對農村信用社的認可程度。農村信用社的工作效率。我想能幫你分析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