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證券市場微觀主體行為研究

證券市場微觀主體行為研究

發布時間:2021-08-13 00:30:32

㈠ 微觀經濟學是分析哪些經濟主體的行為的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

㈡ 什麼是證券市場的市場行為 要一個簡單的解釋 考試用的 不要復制的一大攤東西

就是非政策性的、非人為的,純粹是按照市場規律的行為。

㈢ 市場微觀主體是什麼

從不同角度看,企業可以是市場經濟主體,可以是微觀主體。從宏觀層面看,是微觀主體。從微觀經濟看,是市場經濟主體

㈣ 證券市場宏觀經濟因素分析

在市場宏觀經濟因素分析,那麼就是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而變化。

㈤ 證券市場的參與(微觀)主體有哪些

答:證券市場的參與主體
1、證券發行人
主要包括政府、金融機構、公司。
2、證券投資者
主要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
3、中介服務機構
主要包括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師事務所、資信評級機構、投資咨詢機構等。
4、證券監管機構
包括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
5、自律性組織
包括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中國證券業協會。

㈥ 求證券投資的基本理論論文

證券投資者行為偏差研究及在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應用

摘要:行為金融學是自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金融學說,注重研究證券投資者在投資決策時的心理特徵,利用投資者行為偏差所導致的證券定價誤差,發展新的投資策略,來獲取超越市場的超額收益。本文從行為金融學角度對證券投資者行為特徵、行為偏差進行了分析,展望了行為金融學在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應用。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行為偏差;證券市場

本文從行為金融學角度對證券投資者行為偏差進行了分析,展望了行為金融學在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應用。
一、證券投資者行為偏差分析
證券投資者,無論是初涉市場的個人投資者,還是精明老練的經紀人,或是資深的金融分析師,他們都試圖以理性的方式判斷市場並進行投資決策。但作為普通人而非理性人,他們的判斷與決策過程,會不由自主地受到認知過程、情緒過程、意志過程等心理因素的影響,以至陷入認知陷阱,導致金融市場中較為普遍的行為偏差。
1. 過度自信。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觀察和實證研究發現,人們往往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高估成功的機會,把成功歸功於自己的能力,而低估運氣和機會在其中的作用,這種偏差稱為過度自信(over confidence)。
如果人們稱對某事抱有90%的把握時,成功的概率大約只有70%。
證券市場上存在著「情緒周期」,牛市往往導致了更多的過度自信。遺憾的是,似乎自信度的高低與成功的可能性並無必然的聯系。
過度自信通常有兩種形式:一是人們對可能性作出估計時缺乏准確性;二是人們對數量估計的置信區間太狹窄了。
投資者由於過度自信,堅信他們掌握了有必要進行投機性交易的信息,並過分相信自己能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投資回報率,因此導致大量過度交易(over traded)。一般來說,男人比女人更加過度自信一些,網上交易者比現場交易者顯得更加過度自信。
2. 信息反應偏差。
信息反應偏差主要包括:過度反應和反應不足、動量效應與反轉效應、隔離效應。
過度反應(over reaction) 是指投資者對最近的價格變化賦予過多的權重,對最近趨勢的外推導致與長期平均值的不一致。個人投資者過於重視新的信息而忽略老的信息,即使後者更具有廣泛性。他們在市場上升時變得過於樂觀而在市場下降時變得過於悲觀,因此,價格在壞信息下下跌過度而在好信息下上升過度。反應不足(under reaction)是市場對信息反應不準確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與個人投資者較多地表現為過度反應相反的是,華爾街的職業投資人更多地表現為反應不足。例如,證券分析師往往對成長股收益的新信息反應不足,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根據新信息對盈利預測作出足夠的修正。
動量效應(momentum effect)是指在較短的時間內表現好的股票將會持續其好的表現,而表現不好的股票也將會持續其不好的表現。但DeBondt 和Thaler(1985), Chopra、Lakonishok和Ritter(1992)等學者也發現: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表現差的股票在其後的一段時間內有強烈的趨勢經歷相當大的逆轉,最佳股票則傾向於在其後的時間內出現差的表現,這就是反轉效應(reversal effect)。動量效應和反轉效應產生的根源在於對信息的反應不足與過度反應。
隔離效應(disjunction effect)是指人們願意等待直到信息披露再作出決策的傾向,即使信息對決策並不重要,或即使他們在不考慮所披露的信息時也能作出同樣的決策。隔離效應可以解釋為什麼有時在重要的公告發布之前,出現價格窄幅波動和交易量萎縮,而在公告發布之後會出現很大的波動或交易量的現象。
3. 損失厭惡與後悔厭惡。
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還有一種情況是短視的損失厭惡(myopic loss aversion)。在證券投資中,長期收益可能會周期性地被短視損失所打斷,短視的投資者把股票市場視同賭場,過分強調潛在的短期損失。這些投資者可能沒有意識到,通貨膨脹的長期影響可能會遠遠超過短期內股票的漲跌。由於短視的損失厭惡,人們在其長期的資產配置中,可能過於保守。Benartzi 和Thaler(1995)認為,股票溢價之謎可以用短視的損失厭惡解釋。
後悔厭惡(regret aversion)是指當人們做出錯誤的決策時,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痛苦。為了避免後悔,投資者常常做出一些非理性行為,如:趨向於等待一定的信息到來後才做出決策,即便這些信息對決策並不重要;投資者有強烈的從眾心理,傾向於購買大家追漲的股票,因為當考慮到大量投資者也在同一投資上遭受損失時,投資者後悔的情緒會有所降低。
後悔厭惡和損失厭惡能夠較好地解釋處置效應(disposition effect),即投資者過長時間地持有損失股,而過早地賣出盈利股。因為投資者盈利時,面對確定的收益和不確定的未來走勢時,為了避免價格下跌而帶來的後悔,傾向於風險迴避而做出獲利了結的行為。當投資者出現虧損時,面對確定的損失和不確定的未來走勢,為避免立即兌現虧損而帶來的後悔,傾向於風險尋求而繼續持有股票。
4. 心理賬戶。
人們根據資金的來源、資金的所在和資金的用途等因素,對資金進行歸類,這種現象被稱為「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ing)。
傳統的經濟理論假設資金是「可替代的」(fungible),也就是說所有的資金都是等價的,但Tversky在研究個人行為時發現,在人們的心目中,隱含著一種對不同用途的資金的不能完全可替代使用的想法,原因在於人們具有把個人財產心理賬戶進行分類的天性,即投資人習慣於在頭腦中把資金按用途劃分為不同的類別。
Shefrin和Statman(1994)認為,投資者傾向於將資金分為「無風險」的安全部分和可能賺錢的「有風險」部分。Shefrin 和Thaler(1998)認為人們把他們的收入來源分為三類:當前的工資和薪金收入、資產收入和未來收入,並按這些不同收入的現有價值來消費。對於不同心理賬戶里的資金,人們的風險偏好是不同的。
人們允許自己受自己的心理賬戶的影響,這種傾向可以解釋股利之謎即股東要求分紅的現象。心理賬戶認為投資者把投資收益分為「資本賬戶」和「紅利賬戶」兩個局部賬戶,分別理解資本賬戶損失和紅利賬戶損失。
5. 錨定效應。
錨定(anchoring)是指人們傾向於把對將來的估計和已採用過的估計聯系起來,同時易受他人建議的影響。Northcraft和Neale(1987) 研究證實,在房地產交易過程中,起始價較高的交易最後達成的成交價比起始價較低的交易最終達成的成交價顯著要高。此外,當人們被要求做定量評估時,往往會受到暗示的影響,如以問卷形式進行調查時,問卷所提供的一系列選項可令人們對號入座,從而使人們的回答受到選項的影響。
錨定會使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不足,包括一些專業證券分析師,他們習慣於提出一個投資建議,然後就停留在那裡,而不顧不利於這樣做的新證據的存在。研究表明人們對諸如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國民經濟增長率或者一家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率,通常都有一個預期。而這個預期就成為對市場進行快速解釋的一個錨。對市場平均預期的較大偏離,對價格在短期內會有重要影響,有時甚至會引起劇烈的震動。
錨定現象有助於解釋一些金融市場上的難題,如美國投資者在20世紀80年代普遍認為日本股票的市盈率太高,這是因為他們以美國股市的市盈率為參照系數。而到了90年代中期,不再認為東京股市市盈率過高,盡管其市盈率還是比美國的要高得多。因為此時80年代末東京較高的市盈率已成為其比較參照的參考系數。
6. 典型啟示。
所謂典型啟示(typical inspire)是指人們喜歡把事物分成典型的幾個類別,然後在對事件進行概率估計時,過分強調這種典型類型的重要性,而不顧其他潛在可能的證據。人們給予某些事件、報告或發言更重要或給予它們超過實際價值的更高的權重,而另一些則給予較少的權重。
典型啟示的後果勢必使人們傾向於在實際上是隨機的數據序列中「洞察」到某種模式,從而造成系統性的預測偏差。如大多數投資者堅信「好公司(名氣大的公司)」就是「好股票」,這種偏差的產生是由於投資者誤把「好公司」等同於「好股票」。

7. 羊群行為。
金融市場中的羊群行為(herd behaviors)是一種特殊的非理性行為,它是指投資者在信息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仿他人決策,或者過度依賴於輿論,而不考慮自己的信息的行為。
由於羊群行為涉及多個投資主體的相關性行為,對於市場的穩定性、效率,有很大影響,也與金融危機有密切的關系。因此,羊群行為引起了學術界和政府監管部門的廣泛注意。
另外,投資者的行為偏差還有賭博與投機(gambling and speculation)、心理分隔 (mental compartment)、遺憾與認知不協調 (regret and cognitive dissonance)、脫節效應(disjunction effect)、歧義想像(magical thinking)、注意力反常(attention anomalies)、可得性啟發(availability heuristic)、歷史無關性(irrelevance of history)、文化與社會傳染(culture and social contagion)等。
二、行為金融學在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應用
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造成的行為偏差導致了市場價格的偏離,若能合理利用這一偏差,將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這形成了行為金融學的投資策略。從國外看,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主要有反價值策略、技術策略和行為控制策略。近年來美國的共同基金中已經出現了基於行為金融學理論的證券投資基金,如行為金融學大師Richard Thaler發起的Fuller—Thaler資產管理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投資業績。
我國證券市場同成熟的證券市場比較,還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歷史短、不規范。僅藉助於現代金融學的方法無法正確分析我國證券市場,我們應充分重視行為金融學這一新興理論方法,利用它來發展完善現代金融學,並將其應用到我國的證券市場。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 結合心理學、行為科學、基因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進一步挖掘人類行為決策的特徵。
研究表明,能夠在決策中保持高獨立性、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投資者,盈利的可能性較大。國外通過基因學的研究發現,具有低水平一醯胺氧化酶含量的個體比高含量的個體更傾向於接受經濟風險。
從決策的角度出發,行為金融學為投資者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建議,如不斷反思自己的決策過程與行為特徵,檢查自己是否過於自信,是否對投資失敗的股票持有太長時間或忽視不利於自己投資的負面消息;與觀點不同的人進行討論,避免只關注自己內部的討論;勇於向股票推介者置疑;比較多空雙方的觀點,去發現誰是市場上空方與多方的代表者;錨定一個預期是合理的,但是應盡可能地不斷對其進行修正;羊群精神是否過強,長時間高強度的羊群效應是危險的;尋找專有信息,研究少數人的觀點並檢驗他們的可信度等。
2. 優化預期,引導投資者成為積極型投資者。
大多數積極型投資者會努力超越市場,獲取超額的比基準組合更大的投資收益,只有消極型投資者才會接受有效市場假說,僅僅期望得到基準收益。公司股票價格很大程度上是由多數人對公司未來收益的預期所決定的,如果今日股票價格是基於市場對未來的預期,那麼為了准確預測明日股票價格的變化,人們必須對未來的預期比市場的預期更為准確。可見,提高預測水平是獲取超額利潤的根源。
要取得比市場更好的收益預期,有以下方式:(1)獲取公開的信息。大多數傳統的投資經理盡力收集更為有用的信息,盡力進行超額利益的預測,盡力去了解一個特殊行業的利潤率。(2)使用更好的模型來更有效地處理信息。一些投資經理假設大部分信息都是為投資者共有的,因此他們致力於開發獨特的模型處理現有信息,以取得優於市場的收益。(3)利用行為偏差。心理學和決策科學指出,在某種情形下,投資者並不是盡力使財富最大化,並且在某些情形下投資者還會在智力方面犯系統性判斷錯誤,這些行為偏差將導致證券定價的錯誤。合理利用這些偏差將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行為型投資經理則盡力尋找由於行為因素而被市場錯誤定價的證券,從而獲得超額利潤。
3. 合理引導投資者行為,構建證券市場的理性微觀基礎。
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可劃分為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兩類。根據證券登記中心公布的統計數字,至2003年2月底,在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總開戶數達6885萬戶,其中個人投資者佔99.7%,機構投資者佔0.3%。我國個人投資者中,40歲以上的佔49.42%,30歲以下的僅佔21.78%,投資者隊伍呈老齡化。另外,投資者以工薪階層為主,68.56%的投資者的家庭收入來源於工資收入,這充分說明我國個人投資者的抗風險能力很弱。
同時,在我國個人投資者中,中小投資者占絕大部分,其決策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證券市場的發展狀況,其決策行為的非理性,也嚴重影響證券市場的穩定。我國股市的過度投機與波動,與缺乏一個理性投資者隊伍有關。因此,應針對中小投資者進行投資知識和技巧教育,提高他們的投資決策能力和市場運作效率,減少其非理性行為特徵。對於機構投資者,要提高其投資管理水平。不僅加快我國證券市場制度建設非常重要,對投資者的教育也是刻不容緩的。
4. 研究政策對投資者行為的影響,緩解政策因素對我國股市的巨大沖擊。
王壘、劉力等實證研究表明,認為國家政策對決策影響比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證券投資者佔87.8%,而認為不重要的只佔3.9%,表明在投資者心目中我國股市還是一個「政策市」。盡管我國證券市場1999年開始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但目前還是以政府監管為主、市場補充為輔的投資環境,而且在一定時間內這種格局將不會改變。因此,一方面我國證券市場一直被理解為政策市,另一方面,每股市出現重大動盪,人們又不斷呼喚政策干預。這種矛盾心理和股市中的諸多雙重標准一樣,都反映了我國資本市場的整個發展過程是在扶持中成長的,人們在試圖擺脫這種依賴性的同時,又害怕失去扶持。投資者有一種錯覺,認為股市的升降只是政府行為的結果。而現代金融學理論認為證券市場是有效的,許多因素決定著股市的漲跌。
我國股民在政策的反應上存在嚴重「政策依賴性偏差」。在具體行為方式上表現為「過度自信」與「過度恐懼」偏差。投資者的交易頻率主要隨政策的出台與政策的導向發生著變化,利好的政策出台會加劇投資者的「過度自信」偏差,導致交投活躍,交易頻率加快;利空的政策出台投資者「過度恐懼」偏差往往會使交易頻率有較大幅度下降,下降趨勢也持續較長時間。隨著我國加入WTO,股市的發展必須符合國際通行的游戲規則,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和行為也要與國際准則接軌。因此,運用行為金融學理論研究政策對投資者行為的影響,對於緩解政策因素對我國股市帶來的巨大沖擊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Richard H.Thaler(1999).Historical Stock Market Anomalies.SSRN journal.
2.Bannerjee.A simple model of herd behavior.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798—817.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㈦ 對證券市場的變動狀態進行宏觀(政策方面)和微觀分析。

同所有商品一樣,股票在證券市場的價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通常我們會通過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兩種方式來判斷股市價格的未來走向。技術分析是通過各種圖表、技術指標來研究股票市場行為,以判斷股票市場價格變化趨勢的方法。而基本面分析則是股市波動成因的分析,是對長線投資的定性分析。

對基本面的分析其實也就是對影響股票價格走勢的經濟因素的分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宏觀類影響因素(經濟形勢、經濟政策),二是中現類影響因素(行業與板塊),三是微觀類影響因素(上市公司及其財務狀況)。這三類因素是股票市場基本面分析的主要組成部分。具體而言,它們是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宏觀經濟政策分析、行業與板塊分析、上市公司及其財務分析及其他因素分析。

一、宏觀經濟政策對證券市場價格的重要性

證券市場是整個市場體系的組成部分,上市公司是宏觀經濟的微觀主體,因此,證券市場價格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個經濟問題。由於專業化和分工的日益深化,現代經濟體系中的環節、各個組成部分之間更加相互依賴。緊密聯系。
宏觀經濟因素對證券市場餓影響不僅是根本性的,而且是全局性的。同樣,作為經濟因素,產業或區域因素一般只會影響某個板塊即某個產業或區域的證券價格,公司因素則一般只會影響本公司上市證券的價格,它們一般不會對整個證券市場構成影響。而宏觀經濟因素則幾乎對每隻上市證券均構成影響,因而必然影響證券市場全局的走向。

宏觀經濟因素的重要性還在於它的影響是長期的。由於宏觀經濟因素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因而它的影響也就必然是長期性的。

二、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宏觀經濟運行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常常呈現周期性變化,經濟周期一般經歷上升期、高漲期、下降期和停滯期四個階段。由於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它會隨著經濟周期性波動而變化,因此,當經濟處於停滯狀態時,企業表現出效益差、開工不足、設備使用率下降等症狀,繼而是社會失業率上升,受其影響,股票指數會走低;當經濟度過停滯期,開始緩慢上升時,股市會隨著人市資金量的增加而逐漸回穩;當經濟得到全面恢復,並進入高漲階段時,企業生產能力得以充分利用,市場銷售增加,利潤回升,股票指數會攀升;當經濟由高漲期進入下降期後,過熱的經濟會逐漸冷卻下來,企業產品又開始積壓,生產萎縮,利潤下降,股市會受其影響,而由「牛市」轉向「熊市」。

在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對股市的影響時,還要注意二者之間變化的前後時間關系。由於股市綜合了人們對經濟形勢的預期,這種預期較全面地「吸收」了經濟發展過程中反映出來的有關信息,這種預期自然也會引起股票價格的變化,因此,股市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反映總是超前的。另外,宏觀經濟形勢對股市的影響程度還受股市發育程度制約。一般而言,股市越成熟,經濟波動對其影響就越大;反之,影響則越小。在股市發展初期,股市的變化並不反映經濟形勢的變化,這主要是由於投機氣氛太濃,股市被少數資金大戶所操縱,被人為地推向巔峰或谷底。

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對股市的影響,首先就得對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態進行分析,而完成這一任務就要分析各種經濟指標。反映宏觀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主要有:經濟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及其發展速度、失業率、物價水平、進出口額等。在這些指標中,有些指標的升降對股市漲跌有正向影響,有些指標的升降對股市漲跌有負向影響。

三、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是國家調控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它的變化對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就業水平、居民收入、企業發展等都有直接影響,進而對股市產生較大影響。當國家為了控制通脹而緊縮銀根時,利率就會上升。一般情況下,利率上升,股價下跌。相反,利率下降,股價上升。貨幣政策主要有:利率政策、匯率政策、信貸政策等。

財政政策也是國家調控宏觀經濟的手段。一般來說,財政政策對股市的影響不如貨幣政策那樣直接,但它可以光影響國民經濟的運行,然後再間接地影響股市。另外,財政政策中關於證券交易稅項調整措施本身就是股票市場調控體系的組成部分,其對股市的影響力較大。財政政策主要包括公共支出政策、公債政策、稅收政策等,這些政策的變化對股市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是進行基本面分析時要注意的重要問題。

四、基本面分析在我國投資中的特殊地位

對於成熟的股票市場,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沒有優劣之分,只有功用不同而已,但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的中國股票市場,基本面分析卻有其特殊的意義,一者是技術分析發揮作用的條件不具備,即技術分析局限性極大,對股票投資者指導意義有限,二者是中國股市屬於「政策市」,國家政策對股市作用力度之強、影響范圍之廣是成熟股市所沒有的。

(一)、技術分析的市場環境不具備

除了自身缺點而使技術分析有較大的局限性外,中國股市的現實發展狀況也使技術分析的實用性大打折扣。經常進出股市的投資者,可能會發現技術分析有時會完全失去作用。中國股市規模小、質量差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盤子小的個股更容易被資金大戶所控制。在成熟的股市,一波上漲或下跌行情一般需要幾個月到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但在我國一波行情能在數天之內走完全部歷程,時間快得連人們使用技術分析的工夫都沒有,股價波動也沒有什麼規律。所以,在中國股票市場上,道氏理論、艾略特理論發揮作用的市場基礎較薄弱。只有當股市達到一定的規模後,也只有當股市的變化與當時經濟發展狀況相聯系的時候,股市才能起到經濟「晴雨表」的作用,才有規律可循,技術分析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故在現實的中國股市上,技術分析因缺陷加局限,使其略遜基本面分析一籌。

(二)、政策對股市的特扶影響

中國股市的行政色彩異常濃厚,任何涉足股市的投資者都不能對此熟視無睹。中國股市是應改革開放需要而發展起來的。股市原本是為開辟一條有別於傳統融資方式的直接融資渠道而設計的,但在中國,這條直接融資渠道主要被用來為國企改革服務。為了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國企依然是國家政策的扶持重心,故為了使國企能從股市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就必須保持股票市場大勢處於穩中有升的局面,只有這樣,投資者才會把資金源源不斷地投入股市,因此,任何引起股市偏離「穩中有升」的事件都會引起管理層的注意。同時,又由於中國股市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穩定性差,投機氣氛濃,容易出現忽冷忽熱的現象,所以政府的行政干預是少不了的,目前中國股市無處不留下了國家干預的烙印,故中國股市有「政策市」之稱。由此可見,基本面分析在股市投資決策中的重要性。

中國股市規模小,行情容易被操縱。有時在一些假象的迷惑下,又會引來散戶的追漲殺跌,其結果是股票市場漲、跌均會過頭,這種超漲、超跌勢頭往往又不以管理層的意志為轉移,在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市場微調手段的情況下,管理層就會不斷利用行政手段,改變調控方向,也就是政府的政策跟著市場的「調子(忽高忽低的行情)起舞(不斷改變調控方向)」。因此,中國股市波動的過渡性決定了政策調控方向的多邊性。然而,萬變不離其宗,保持股市「穩中有升」卻是管理層不變的意圖。

中國股票市場總市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很低,在所有企業中,上市企業更是鳳毛麟角,這說明中國股市規模還很有限,它一方面表明中國股市發展潛力巨大,另一方面也表明管理層利用行政手段調控股市的空間依然很大。因此,作為投資者,只要把握住了政策的多變性與不變性,就能更好地把握管理層的政策趨向,做出與政策趨向相符的投資決策。

㈧ 證券市場主體主要包括哪幾個層面

(1)證券發行人,主要包括政府、金融機構、公司;

(2)證券投資者,主要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

(3)中介服務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師事務所、資信評級機構、投資咨詢機構等;

(4)證券監管機構,包括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

(5)自律性組織,包括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中國證券業協會。

(8)證券市場微觀主體行為研究擴展閱讀

證券市場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特徵:

第一,證券市場是價值直接交換的場所。有價證券是價值的直接代表,其本質上只是價值的一種直接表現形式。雖然證券交易的對象是各種各樣的有價證券,但由於它們是價值的直接表現形式,所以證券市場本質上是價值的直接交換場所。

第二,證券市場是財產權利直接交換的場所。證券市場上的交易對象是作為經濟權益憑證的股票、債券、投資基金券等有價證券,它們本身僅是一定量財產權利的代表,所以,代表著對一定數額財產的所有權或債權以及相關的收益權。證券市場實際上是財產權利的直接交換場所。

第三,證券市場是風險直接交換的場所。有價證券既是一定收益權利的代表,同時也是一定風險的代表。有價證券的交換在轉讓出一定收益權的同時,也把該有價證券所特有的風險轉讓出去。所以,從風險的角度分析,證券市場也是風險的直接交換場所。

㈨ 關於證券方面的論文題目,題目要小點的,別動不動就和全國啊國際啊什麼的聯繫上了

證券方面的論文題目

1開放式基金融資研究
2 試論二板市場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3 析中國證券市場風險特徵
4 論企業重組與債券融資
5 析證券經紀人制度
6試論行業生命周期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7論述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的主要區別及其各自優點與缺點
8論述投資基金與股票、債券的區別與聯系
9淺論當前我國股市的問題、原因及對策
10試論股票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關系
11試論供求關系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2試論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3試論經濟周期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4試論K線圖的運用
15試論技術指標的運用
16應用K線理論分析A股市場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勢
17試用切線理論分析A股市場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勢
18使用形態理論分析A股市場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勢
19應用波浪理論分析A股市場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勢
20試用技術指標分析A股市場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勢
21我國證券市場熱點板塊流動特點探討
22我國股票市場現狀及其操作策略
23短線操作合理流程及選股方法探討
24短線操作的主要技法
25短線操作買賣點選擇方法
26短線操作如何追漲停板股票
27如何提高短線操作效率
28短線操作的操作原則探討
29短線操作如何追漲停板股票
30短線操作應具有的心態分析
31短線操作策略及風險防範
32股票操作合理模式探討
33投資股票怎樣合理選擇止損點
34我國基金市場現狀及其投資策略
35我國債券市場現狀及其投資策略
36股市短線技術分析及其操作策略
37股市中線(波段)技術分析及其操作策略
38股市長線技術分析及其操作策略
39權證分類及其操作方法
40外資投資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利弊及其對策
41論我國周邊市場證券(股票)市場的現狀及投資價值
42香港證券市場分析及其投資價值
43中國證券市場「政策市」的利弊及其政策走向
44中小投資者投資我國證券市場如何實現收益最大化
45利益沖突與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投資風險及其對策
46我國證券市場走勢特點及其預測
47「大小非解禁」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及對策
48試論流動性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
49股指期貨推出對我國股票市場的影響及其操作策略
50創業板推出對我國股票市場的影響及其操作策略
51股票市場蝴蝶效應的特點及其對我國市場的影響
52投資大師巴菲特投資特點及其弊端分析
53我國權證市場投資現狀及其操作方法
54我國證券市場風險及規避方法 55香港證券市場特點及投資方法
56試論證券正確投資理念及其操作方法 57股票市場控盤主力操作特點及其應對策略 58試論股市套牢的特點及其解套策略 59股票市場的反彈特點及其操作方法 60股票市場補倉方法及其操作策略
61我國證券市場最有價值的個股選擇及其操作方法 62我國股票投資市場熱點轉換規律及其操作技巧 63股票市場的短線買賣點的確定及其操作方法 64股票市場的中長線買賣點的確定及其操作方法 65證券市場底部特徵及其抄底方法 66證券市場頂部特徵及其逃頂方法
67私幕基金的發展及其在我國證券市場的地位和作用 68法人股的特點及其在我國證券市場的地位和作用 69我國證券市場主要搏奕表現及其特點 70證券經紀業務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71 證券自營業務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72證券投行業務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73證券咨詢業務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74融資、融券業務對證券公司的影響 75證券投資基金的業績衡量問題探索 76證券的長期投資方法探析 77證券的短期投資方法探析 78投資基金的組合投資問題研究 79投資基金的發展前景 80證券業監管新思路
81股指期貨推出對證券業的影響
82股指在增股、拆股、添加新樣本時的技術處理 83投資者和投機者業績的長期比較
84簡析融資炒股
85中國機構投資者的現狀分析 86機構投資者的類別和投資風格 87中國股票市場的稅收沿革
88浮動傭金制度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影響 89QFII給中國股票市場帶來什麼 90QDII對資本市場的意義 91詢價制能合理給股票定價嗎
92證券在個人理財中的地位和作用 93我國股票市場的周期研究 94波段操作的實證研究 95股市的規模效應研究 96股市的時間效應研究 97股市的信息效應研究 98股市效率研究 99股市操作方法研究 100股市稅收問題綜述 101投資心理研究 102股市的波動性研究
103非公開信息對股價的影響 104我國股票發行制度的演化 105我國股票交易制度的演化 106我國股票監管制度的演化
107虛假信息對股票價格波動的影響 108股價增長的源泉是什麼 109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 110資本市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111財務分析在證券投資中的重要作用 112基礎分析在證券投資中的重要作用 113技術分析在證券投資中的重要作用

閱讀全文

與證券市場微觀主體行為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米金融公司環境小視頻 瀏覽:923
九有指標 瀏覽:760
資產證券化金融服務 瀏覽:25
北京銀行金融公司招聘 瀏覽:349
控股股東減持可轉債注意事項 瀏覽:169
蕪湖市惠居住房金融有限公司待遇怎麼樣 瀏覽:8
倫敦交易所開戶 瀏覽:448
重慶金融發展服務中心成立 瀏覽:81
民間借貸屬於什麼融資 瀏覽:599
金融公司與二級經銷商協議模板 瀏覽:970
快鴿按揭融資 瀏覽:84
興業證券審批通過何時配股 瀏覽:558
2018酒店投融資分析 瀏覽:922
銀行行長在股東大會上的報告 瀏覽:731
中恆集團有子公司嗎 瀏覽:260
牡丹江國華集團 瀏覽:318
內資融資租賃公司列表 瀏覽:494
眾籌融資對交易所的影響 瀏覽:68
牧原股份目標翻倍 瀏覽:944
中銀全球配置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是什麼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