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從材料角度提高儲氫能力
二、不同儲氫方式的比較 1、氣態儲氫氣態儲氫的 缺點:能量密度低;不太安全 2、液態儲氫液態儲氫的缺點: 能耗高;對儲罐絕熱性能要求高 3、固態儲氫固態儲氫的優點:體積儲氫容量高;無需高壓及隔熱容器;安全性好,無爆炸危險;可得到高純氫,提高氫的附加值 2.1 體積比較 2.2 氫含量比較
2. 固態儲氫原理
不同儲氫方式的比較
1氣態儲氫
氣態儲氫的
缺點能量密度低不太安全
2液態儲氫
液態儲氫的缺點
能耗高對儲罐絕熱性能要求高
3固態儲氫
固態儲氫的優點體積儲氫容量高無需高壓及隔熱容器安全性好無爆炸危險可得到高純氫提高氫的附加值
2.1
體積比較
2.2
氫含量比較
3. 為什麼氫燃料汽車的氫不以固體形式儲存
氫燃料儲存方式有三種,高壓儲氫法,液態儲氫法,固態儲氫法。
三種裡面只有高壓儲氫法成本最低,其它兩種成本最高。
4. 儲氫材料的比較
二、不同儲氫方式的比較
1、氣態儲氫
氣態儲氫的 缺點:能量密度低;不太安全
2、液態儲氫
液態儲氫的缺點: 能耗高;對儲罐絕熱性能要求高
3、固態儲氫
固態儲氫的優點:體積儲氫容量高;無需高壓及隔熱容器;安全性好,無爆炸危險;可得到高純氫,提高氫的附加值
2.1 體積比較
2.2 氫含量比較
5. 固態儲氫相對於氣態和液態儲氫而言有何優點其基本原理如何
不同儲氫方式的比較
1氣態儲氫
氣態儲氫的 缺點能量密度低不太安全
2液態儲氫
液態儲氫的缺點 能耗高對儲罐絕熱性能要求高
3固態儲氫
固態儲氫的優點體積儲氫容量高無需高壓及隔熱容器安全性好無爆炸危險可得到高純氫提高氫的附加值
2.1 體積比較
2.2 氫含量比較
6. 用什麼材料可以儲存氫氣
1、合金儲氫材料
在一定溫度和氫氣壓力下,能可逆地大量吸收、儲存和釋放氫氣的金屬間化合物。
按儲氫合金金屬組成元素的數目劃分,可分為:二元系、三元系和多元系;按儲氫合金材料的主要金屬元素區分,可分為:稀土系、鎂系、鈦系、釩基固溶體、鋯系等;而組成儲氫合金的金屬可分為吸氫類(用A表示)和不吸氫類(用B表示),據此又可將儲氫合金分為:AB5型、AB2型、AB型、A2B型。
2、無機物及有機物儲氫材料
有機物儲氫技術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有機物儲氫是藉助不飽和液體有機物與氫的一對可逆反應,即利用催化加氫和脫氫的可逆反應來實現。加氫反應實現氫的儲存(化學鍵合),脫氫反應實現氫的釋放。
3、納米儲氫材料
納米材料由於具有量子尺寸效應、小尺寸效應及表面效應,呈現出許多特有的物理、化學性質, 成為物理、化學、材料等學科研究的前沿領域。儲氫合金納米化後同樣出現了許多新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特性, 如活化性能明顯提高, 具有更高的氫擴散系數和優良的吸放氫動力學性能。
4、碳質材料儲氫
吸附儲氫具有安全可靠和儲存效率高等優點。而在吸附儲氫的材料中,碳質材料是最好的吸附劑,不僅對少數的氣體雜質不敏感,而且可反復使用。碳質儲氫材料主要是高比表面積活性炭(AC)、石墨納米纖維(GNF)、碳納米管(CNT)。
5、配位氫化物儲氫
配位氫化物儲氫是利用鹼金屬(Li、Na、K等)或鹼土金屬(Mg、Ca等)與第三主族元素可與氫形成配位氫化物的性質。其與金屬氫化物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吸氫過程中向離子或共價化合物的轉變,而金屬氫化物中的氫以原子狀態儲存於合金中。
6、水合物儲氫
氣體水合物,又稱孔穴形水合物,是一種類冰狀晶體,由水分子通過氫鍵形成的主體空穴在很弱的范德華力作用下包含客體分子組成。
(6)固態取氫股票擴展閱讀
氫氣可以用作燃料,具有下列特點:
優點
1、資源豐富。以水為原料,電解便可獲得。水資源在地球上相對主要燃料石油,煤也較豐富。
2、熱值高。氫燃燒的熱值高居各種燃料之冠,據測定,每千克氫燃燒放出的熱量為1.4*10^8J,為石油熱值的3倍多。因此,它貯存體積小,攜帶量大,行程遠。
3、氫為燃料最潔凈。氫的燃燒產物是水,對環境不產生任何污染。
缺點
氫氣要安全儲藏和運輸並不容易,它重量輕、難捉摸、擴散速度快,需低溫液化,會導致閥門堵塞並形成不必要的壓力。
7. 氫燃料電池概念股有哪些
氫燃料電池概念股一共有26家上市公司,其中11家氫燃料電池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15家氫燃料電池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氫燃料電池概念股:
1、雪人股份(股票代碼:002639)
2、大洋電機(股票代碼:002249)
3、德威新材(股票代碼:300325)
4、富瑞特裝(股票代碼:300228)
5、長城電工(股票代碼:600192)
6、華昌化工(股票代碼:002274)
7、同濟科技(股票代碼:600846)
8、時代萬恆(股票代碼:600241)
9、福田汽車(股票代碼:600166)
10、南都電源(股票代碼:300068)
11、江蘇陽光(股票代碼:600220)
12、貴研鉑業(股票代碼:600459)
13、三環集團(股票代碼:300408)
14、科力遠(股票代碼:600478)
15、八菱科技(股票代碼:002592)
16、長盈精密(股票代碼:300115)
17、上汽集團(股票代碼:600104)
18、凱恩股份(股票代碼:002012)
19、東方鉭業(股票代碼:000962)
20、金龍汽車(股票代碼:600686)
21、新大洲A(股票代碼:000571)
22、復星醫葯(股票代碼:600196)
23、猛獅科技(股票代碼:002684)
24、中炬高新(股票代碼:600872)
25、中電鑫龍(股票代碼:002298)
26、厚普股份(股票代碼:300471)
(7)固態取氫股票擴展閱讀
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
1、氫燃料電池車的工作原理是:將氫氣送到燃料電池的陽極板(負極),經過催化劑(鉑)的作用,氫原子中的一個電子被分離出來,失去電子的氫離子(質子)穿過質子交換膜,到達燃料電池陰極板(正極),而電子是不能通過質子交換膜的,這個電子,只能經外部電路,到達燃料電池陰極板,從而在外電路中產生電流。
2、電子到達陰極板後,與氧原子和氫離子重新結合為水。由於供應給陰極板的氧,可以從空氣中獲得,因此只要不斷地給陽極板供應氫,給陰極板供應空氣,並及時把水(蒸氣)帶走,就可以不斷地提供電能。
3、燃料電池發出的電,經逆變器、控制器等裝置,給電動機供電,再經傳動系統、驅動橋等帶動車輪轉動,就可使車輛在路上行駛。與傳統汽車相比,燃料電池車能量轉化效率高達60~80%,為內燃機的2~3倍。
4、燃料電池的燃料是氫和氧,生成物是清潔的水,它本身工作不產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沒有硫和微粒排出。因此,氫燃料電池汽車是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零污染的車,氫燃料是完美的汽車能源!
8. 固態鋰電池和氫燃料電池,究竟誰才是未來新能源汽車主流
當前,固態鋰電池和氫燃料電池兩大技術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路線。二者爭鋒,各有利弊,我國新能源汽車布局該何去何從?
氫雲鏈認為,固態鋰電池技術相對成熟,有一定商業化基礎;而氫燃料電池在長途、重載方面有望率先取代燃油車。
具體來看:
●鋰電池產業基礎雄厚,但固態電池技術有待升級
固態鋰電池技術是目前車用動力電池取得能量密度突破的重要方向。固態電池具備離子電導率高、機械強度高以及能量密度高等優勢,受益於國內鋰電池領域原有的技術積累和產業資源,可實現批量化生產且成本較低。固態電池在安全性與能量密度方面具備很大潛力,但是還需開展大量的研究工作改善電極/電解質界面、固體電解質加工以及化學穩定性等問題,彌補其低溫條件下續駛里程銳減、充電困難、溫控系統能效高等缺陷。
●氫燃料電池性能優勢明顯,但核心技術缺失、配套建設不足
氫燃料電池作為另一個發展分支同樣深受業界推崇。氫燃料電池具有重量輕、壽命長、能量密度高、補給時間短、續航里程更長以及不受環境影響等特點。但其關鍵部件質子交換膜、催化劑、雙極板等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嚴重製約產業發展,而且國內尚未形成制氫、儲氫、加氫充分配套的氫能生態鏈,氫能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短期內難以大范圍推廣。
●兩種動力技術路線潛在應用優勢各有不同
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環境復雜,需求各異,固態鋰電池和氫燃料電池兩種技術路線擁有各自的優勢和短板,面向實際應用各顯潛力。
就能源分布、氣候、地域以及區域功能性差異來看,兩條技術路線分別有用武之地。首先,國內煤礦資源分布不均,近50%的煤炭資源分布在華北地區,另有約30%的儲量在我國西北地區,而華東、西南等地區則少有煤炭資源。華北和西北地區電廠的多餘產能可通過充電樁為固態鋰電池汽車提供動力來源,達到燃油代替和提高電力利用率雙重效果;
據統計2018年我國平均棄風率為7%,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肅、西藏等地區,隨著制氫技術的發展,這些未被利用的資源可以轉化為氫氣,並以壓縮氣態儲氫、液化儲氫等方式儲存起來。因此當地豐富的可再生能源為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其次,現有固態電池技術暫無法滿足東北等高寒地帶的應用需求,而氫燃料電池可作為替代技術在這些地區優先發展。再次,就地域條件而言,華東地區城市分布較為集中、發展迅速,用車數量持續上升且短途交通線密集,適宜發展固態鋰電池汽車。此外,港口加氫站集中布局難度相對較低,可針對停泊在港口的商用車進行轉型,在港口布局氫能產業;高速公路等沿線服務區也便於設立油氫混合站,打造氫能城際高速,實現加氫站與加油站、加氣站和充電站多站合一的布局。
氫雲總結:
根據汽車種類及用途的不同,兩種技術也各有所長。家用乘用車、公交車數量龐大,行程較短,更適合裝載高能量密度、小體積的固態鋰電池。而且相比氫燃料電池,固態鋰電池技術相對成熟,具備一定商業化基礎,可滿足乘用車及公交車的高需求量。商用車、物流車以及重型卡車需要充足的乘用空間和長續航能力,裝載固態鋰電池會佔用空間並增加負重,而氫燃料電池本身質輕,燃料藉助外循環進入車體提供動力,在長途、重載方面實為取代燃油動力的首選。
此外,加氫體系適合集中布局,與長途、重載車集中存放的特點不謀而合,這可以大大提升加氫站利用的效率,降低維護成本。
9. 儲氫仍是氫燃料汽車發展難題,低壓儲氫技術還能解決嗎
其實氫能面臨的挑戰比燃料電池本身的挑戰要大得多。」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曾多次在采訪中反復指出當前發展燃料電池汽車面臨的一大困境——儲氫技術仍面臨重大挑戰。
魏蔚指出,低壓車載儲氫系統的重量是現在高壓儲氫方式的三倍以上,因此低壓儲氫系統當下的目標定位應該是對重量不敏感的車型。畢竟,車輛重量的增加,意味著終端用戶使用成本的增加,再加上系統成本偏貴,因此該技術目前更適合的應用場景主要是以政府采購為主、成本相對不很敏感的公交領域,而向其他領域拓展應用的難度較大。同時,公交車作為大量載人的交通工具,對安全性要求更高,相比之下也更適合低壓儲氫技術路線。
對於成本問題,該技術的研發方之一——有研工程技術研究院教授級高工蔣利軍表示,低壓合金儲氫技術目前確實存在重量偏重的問題,百公里耗氫量比高壓儲氫多0.3公斤,按照目前每公斤50元的價格計算,百公里增加的用氫成本是15元。他同時表示,未來努力方向是通過產品的標准化和批量化,以及改善儲氫材料等方式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