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聲納對焦 什麼意思
你先得明白什麼是聲納:聲納就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是水聲學中應用最廣泛、最重要的一種裝置。它是SONAR一詞的「義音兩顧」的譯稱縮寫。
因此!所謂聲納對焦有點風馬牛不相及!聲納技術一般廣泛運用於船舶與潛艇中,目前(起碼現在)沒有運用於攝影中來!除非是水下攝影機!但好象還沒有聽說過水下攝影機是運用了聲納原理!
相機對焦的技術一般是採用相位對焦,超聲波以及紅外線對焦,並無聲納對焦;
聲納的定義就是所我所說的,如果說拍得能採用聲納對焦,那除非拍立得自行給聲納作了重新的定義!屬於概念上的炒作了!不靠譜的事情!
⑵ 聲發射感測器和聲納是一回事么
不是。
首先,聲發射裝置還是不要叫感測器的好,感測器一般指接收狀態工作的器件,屬於被動工作范疇。聲發射換能器則是主動工作,發射聲波。
其次,聲納是一個系統概念,包括聲發射器、接收感測器,顯控設備、信號處理器等等,聲發射器只是聲納設備裡面的主要部分,當然對於被動聲納來說,就沒有聲發射器了,只有接收感測器也就是水聽器。
⑶ 聲納和超聲波有什麼區別
吶就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是水聲學中應用最廣泛、最重要的一種裝置。它是SONAR一詞的「義音兩顧」的譯稱(舊譯為聲納),SONAR是SoundNavigationandRanging(聲音導航測距)的縮寫。
聲吶技術至今已有100年歷史,它是1906年由英國海軍的劉易斯·尼克森所發明。他發明的第一部聲吶儀是一種被動式的聆聽裝置,主要用來偵測冰山。這種技術,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應用到戰場上,用來偵測潛藏在水底的潛水艇。
目前,聲吶是各國海軍進行水下監視使用的主要技術,用於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分類、定位和跟蹤;進行水下通信和導航,保障艦艇、反潛飛機和反潛直升機的戰術機動和水中武器的使用。此外,聲吶技術還廣泛用於魚雷制導、水雷引信,以及魚群探測、海洋石油勘探、船舶導航、水下作業、水文測量和海底地質地貌的勘測等。
和許多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樣,社會的需要和科技的進步促進了聲吶技術的發展。
我們知道,當物體振動時會發出聲音。科學家們將每秒鍾振動的次數稱為聲音的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我們人類耳朵能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20,000赫茲。當聲波的振動頻率大於20000赫茲或小於20赫茲時,我們便聽不見了。因此,我們把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稱為「超聲波」。通常用於醫學診斷的超聲波頻率為1~5兆赫。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特點。可用於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等。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有明顯的作用.
理論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條件下,一個物體振動的能量與振動頻率成正比,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介質質點振動的頻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國北方乾燥的冬季,如果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劇烈的振動會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就可以增加室內空氣濕度.這就是超聲波加濕器的原理.對於咽喉炎.氣管炎等疾病,葯品很難血流到打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濕器的原理,把葯液霧化,讓病人吸入,能夠療效.利用超聲波巨大的能量還可以使人體內的結石做劇烈的受迫振動而破碎.
聲納部分利用了超聲波。
⑷ 這拖曳聲納一般也長達百米到千米。平時不會出現與海底礁石相撞的事情嗎
拖拽聲納,或者說的完全一點,拖拽陣列聲納。是包括了許多發射與接收單元的纜狀聲納。關於多發射與接收單元的問題可以參考相控陣概念。 其優勢就在於可以有效減小自艦噪音對聲納的影響並且可以快速部署與回收,使用多在深水區域 確實有被異物卡住的情況,但是結果往往以聲納陣列被扯斷,部分聲納單元丟失告終。所以說,理論上即使被拽被卡,拖拽聲納依然可以靠剩下的單元工作,只是性能大大降低而已。 另外,但凡是拖拽纜線(光纜,聲納,掃雷具等),拉力都是以千磅記。除了鋼材質以外咱還真沒想出什麼能扛住如此拉力的材料。 最後要說的是,拖拽聲納必須要有使用深度限制。艦船在使用拖拽聲納時航速不可能高,所以在水中的聲納陣列形狀會類似於數學中的二次函數:Y=Xxy2(X大於或等於0)的函數圖像。為了避免纜繩觸底,在使用中必須避免水深過淺。 至於聲納成像問題,可以在探索頻道或是國家地理的打撈沉船部分了解。或者在說直白一點,各國海軍手上的海底地圖是怎麼繪出來的?聲納成像。
⑸ 聲吶為什麼用超聲波不用次聲波
聲吶利用超聲波在水中的傳播和反射特性,通過電聲轉換和信息處理進行導航和測距的技術,而次聲波不容易衰減,不易被水和空氣吸收,具有很強的穿透性,難以反射。
超聲波頻率方向性好,反射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於測距、測速等,適用於水下探測。聲吶發明靈感源自於蝙蝠。蝙蝠發出的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就會被反射回來,迅速判斷前方是什麼物體,距離有多遠,是食物、樹干還是敵人,然後決定進攻或躲避。
次聲波不容易衰減,且不易被水和空氣吸收。次聲波具有極強的穿透力,不僅可以穿透大氣、海水、土壤,而且還能穿透堅固的鋼筋水泥構成的建築物,甚至連坦克、軍艦、潛艇和飛機都不在話下。不具有反射特性決定了次聲波無法用於聲吶設備。
(5)聲納概念股票擴展閱讀
聲吶的歷史
聲吶技術至今已有超過100年歷史,它是1906年由英國海軍的李維斯·理察森(Lewis Nixon)發明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開始被應用到戰場上,用來偵測潛藏在水底的潛水艇,這些聲吶只能被動聽音,屬於被動聲吶,或者叫做「水聽器」。
1915年,法國物理學家保羅·朗之萬(Paul Langevin)與俄國電氣工程師Constantin Chilowski合作發明了第一部用於偵測潛艇的主動式聲吶設備。盡管後來壓電式變換器取代了他們一開始使用的靜電變換器,但他們的工作成果仍然影響了未來的聲吶設計。
1916年,加拿大物理學家Robert Boyle承攬了一個屬於英國發明研究協會的聲吶項目,Robert Boyle在1917年製作出了一個用於測試的原始型號主動聲吶,由於該項目很快就劃歸ASDIC(反潛/盟軍潛艇偵測調查委員會)管轄,此種主動聲吶亦被稱英國人稱為ASDIC。
1918年,英國和美國都生產出了成品。1920年英國在皇家海軍HMS Antrim號上測試了他們仍稱為ASDIC的聲吶設備,1922年開始投產,1923年第六驅逐艦支隊裝備了擁有ASDIC的艦艇。
1924年在波特蘭成立了一所反潛學校——皇家海軍Ospery號(HMS Osprey),並且設立了一支有四艘裝備了潛艇探測器的艦艇的訓練艦隊。1931年美國研究出了類似的裝置,稱為SONAR(聲吶)。
⑹ 聲納還是聲吶
我找到了搜狐上一篇2017年8月30日的文章,提到了這個問題,作者詳細解答了問題所在,我贊同他,應該是:聲納。
在中國最早被翻譯為聲納,後來又被人翻譯為聲吶,權威人士不理解,官方正統就採納為聲吶。實際是聲納才對,原因:
聲納這種東西分兩種:
第一種,類似蝙蝠。聲納發出聲音,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聲納接納回波,得知有物體存在。
第二種,就是一個靈敏的水下拾音器,本身不發射任何東西,專門接納聲音,從再過濾掉自然雜音,辨別發出聲音的目標是何物。《深海利劍》里經常提到個詞語聲紋,不同船發出的聲音不同,記錄下來對應,下次再遇到就知道是誰了。
以上兩種東西,最終都要接納外界的聲音,或是接納回波或是接納目標本身發出的聲音,都符合接納的意思。所以我贊同用聲納。如果一定要用聲吶,那僅僅用在第一種上也可以。
如果你想要政治正確,是:聲吶。
如果你想要學術正確,是:聲納。
⑺ 雷達和聲納有什麼區別
雷達發射的是電磁波,聲納發射的是超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