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壩醬油的發展歷程
1931年,取精益求精、誠信經營之意,清香園更名為「精誠醬園」。
1932年,精誠醬園為了開拓外銷市場,在重慶三牌坊水井巷設點,托中壩木船業由涪江直達重慶銷售,經各大餐廳和消費者購用後,馳譽山城。並由長江順江而下銷往武漢、南京、上海。
1935年,四川省公路局在中壩設站開辦汽車客運,每天從成都與江油(現江油市武都鎮)對開,為中壩醬油的外銷帶來有利條件,來往旅客多以中壩口蘑醬油作饋贈親友的調味佳品,深受成都顧客的喜愛。
成都上東大街鍾來鶴茶社,率先將五斤簍裝的中壩口蘑醬油開零出售,繼而擴大經營批零兼銷。相繼又有梓潼橋正街鍾光武、鹽市口制傘店唐維章、長順上街姚吉成,以及「鍾水餃」與「邱佛子」等餐館前來中壩采購,使中壩口蘑醬油香飄蓉城。
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緊張階段,青年就業十分困難,大專畢業生均有畢業即失業之感。當時,江彰(江油縣和彰明縣,現合並為江油市)旅省聯合學會的部分學員迫於失業危機;為了探索自謀就業的門路,決定在成都祠堂街開設「華西特產商行」,以家鄉特產的中壩口蘑醬油為主要商品在成都打開銷路。該行開業之日,成都各報記者曾往采訪,《新新新聞》發表了新聞報道,「華西特產商行」遂成中壩醬油在成都開設的第一個直銷門市,各大餐館與消費者一致公認為調味珍品,受到普遍歡迎。
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1945年中壩醬油在成都上西順城街設立成都分店,開展批零兼售業務,一時供不應求。
其後,江油人唐祖章,王鍔秋,張自忠,郭正川等人分別相繼在成都市皮房街、西御西街、糞草湖街、鼓樓街等處開設了5家門市部專業經銷「中壩醬油」。
寶成鐵路通車後,省內外紛紛來函購買,五十年代在北京西長安街也掛有斗大的金字招牌「中壩醬油」,專店出售。
精誠醬園於1956年公私合營,1958年改為國營江油釀造廠。企業始終堅持純糧釀造,天然曬露的傳統釀造工藝,精工細釀,銷售扶搖直上。
1962年,中壩醬油被四川省商業廳評為「四川省傳統名特調味品」,由四川省蔬菜公司統購,銷往國內各大城市。
1978年,中壩醬油遠銷加拿大、東南亞,還隨川菜進入歐美市場。
1985年經中國食品雜志社審定,載入《中國名食網路》史冊;同年經四川省經委推薦,國家計經委批准,選入《中國土特名產辭典》。
1989年獲部、省雙優桂冠。
1997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食品名牌產品」稱號。
1999年,被國內貿易部評為「中華老字型大小」。
經過橫跨三個世紀的礪煉,「中壩醬油」在消費者的關心和呵護中健康成長,她將把更多健康美味的產品奉獻給廣大消費者。
❷ 中壩醬油的四川省質量信用AAA級企業
清香園公司一貫重視企業產品質量管理,注重企業質量誠信及承諾,並得到相關部門充分肯定。根據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川質監發[2008]76號文件及81號文件,四川清香園調味品股份有限公司繼續被評為「2008年四川省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及「四川省質量信用AAA級企業」。清香園公司作為百年老企業,能長期健康發展,原因在於公司上下主動貫徹「讓健康代代相傳」的企業理念,對提高清香園產品品質追求不懈,做好食品安安全工作,以高品質產品奉獻於社會,獲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同。
❸ 中壩醬油與加加黃豆醬油哪個更好
加加黃豆醬油更好一些。因為它是牌子。
❹ 四川的中壩醬油和海天、李錦記比,有什麼區別哪個好一些
綜述:做川菜,當然用中壩醬油好一些。三者的口感略有不同。
中壩醬油產自於四川江油,據史書記載,川北中壩,自古為釀醬之鄉,其品味之冠以北門清香園為屬。明末清初,已為聞名遐邇之特產。
榮譽:
四川清香園調味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清香園-中壩醬油」被中國飯店協會、中國餐飲協會、中國烹飪協會聯合評出「中國川菜十佳調味品」之唯一醬油產品。滿臉喜悅的高部長告訴記者:好的永遠是好的,好的東西是要全世界來分享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壩醬油
❺ 成都人最愛吃的五種醬油牌子
中壩、大王。我一般看到這兩種就不會買別的牌子,如果沒有這兩種,我就會選什麼香菇醬油之類的。
❻ 超市為啥不賣中壩醬油了
中壩醬油是名牌,又是老牌子
恐怕是銷售環節或者價格上遇到了競爭
注意一下新牌子的醬油到底是些什麼牌子
或者找找其他附近的店
❼ 中壩醬油的四川野蔌八珍
蕨芽、蕺菜(側耳根)、苕菜(元修菜)、椿芽、馬齒莧、綠菜、茼蒿、細香蔥。
…… 南充冬菜、敘府芽菜、新繁泡菜、潼川豆豉、宜賓糟蛋、溫江獨蒜、酸菜、大頭菜。
…… 自貢井鹽、內江白糖、閬中保寧醋、中壩醬油、廣漢仔姜、清溪花椒、成都二金條、郫縣豆瓣。
川菜味型多,為中國之冠。在種植、釀造、製造的調味品中之佼佼者,我把它們選入調料八珍之中。入選的調料,皆為川菜烹飪立下了汗馬功勞。
❽ 中壩醬油是不是上市公司
到目前為止,中壩醬油還不是上市公司。
❾ 先市醬油和中壩醬油哪個好
先市醬油更好,環境,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請看先市醬油官方網站。
❿ 朋友去四川綿陽玩給我帶了一盒「中壩醬油」,難道綿陽特產是醬油
這個中壩醬油有近200年歷史了,當然很出名!!
史書記載,川北中壩,自古為釀醬之鄉,其品味之冠以北門清香園為屬。明末清初,已為聞名遐邇之特產。道光初年,清香園後人韓銑中舉,道光七年官居道台,韓銑赴京謝恩之際,攜家釀醬油極品為貢。御廚用清香園之醬油貢品烹飪御膳,道光皇帝品之不由叫絕。欣喜之餘,道光揮毫賜名「中壩醬油」。中壩醬油由此得名,並被指名為貢品,其時一八二八年。(摘自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