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證券研究的基本思想與路徑

證券研究的基本思想與路徑

發布時間:2021-09-08 00:54:01

『壹』 雙證在職研究生:MBA和MEM有什麼區別

MBA和MEM有什麼區別如下:

1、解釋不同

(1)MBA一般指工商管理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全稱為工商管理專業型碩士研究生。

(2)MEM一般指工程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

2、培養的側重點不同

(1)MBA培養的是未來能夠勝任工商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高層管理工作需要的務實型、復合型和應用型高層次管理人才。

(2)MEM培養的是具備大學本科水平或同等學力的人才成長為優秀的大型工程項目管理者提供了另一條可選路徑。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MBA和MEM的信息可以去社科賽斯。社科賽斯成立於2002年,是一家線上線下結合的綜合性碩士入學規劃、輔導機構。幫助不少的學生快速理清學習思路、找准方法、提高效率。
社科賽斯MBA提前面試輔導內容:考生背景評估,幫助擇校;一對一材料修改,亮點提升;面試專業課輔導;一對多真實模擬面試。面試輔導班型有:私密直通車班、鑽石直通車班、VIP精品直通車班、面試直通車班、面試精品班。
社科賽斯MBA筆試輔導內容:英語二+管理類綜合能力(數學+邏輯+寫作)各科目的輔導。從基礎階段循序漸進,提練考點精華、重點、難點、得分點歸納總結,用有限的時間快速提練精華。筆試輔導班型有:詞彙提高班、基礎梳理班、系統強化班、模考講評班、串講點題班、筆試全程聯報精品班、線上全程直播精品課、零基礎速成班、十一密訓營、30天魔鬼密訓營、考前6天密訓營。

『貳』 安徽地區調查研究咨詢市場十大知名機構公司有哪些

安徽地區有影響力的調查研究咨詢公司,排名供參考
1、零點咨詢(Horizon)(中國)
零點研究咨詢是源自中國的國際化數據智能服務機構,旗下包括創新數據開發中心、公共事務數據事業群、商業數據事業群、未來商習院。零點有數累積自零點調查創辦以來20多年一手數據收集與處理的經驗,擁有服務於國內外規模企業、初創企業與公共服務機構的多元實踐,聚焦產品互聯網化與服務互聯網化,基於多元數據匯集與挖掘,支持經濟、社會、文化與政策決策。
零點研究咨詢傳承於中國影響力的市場研究與民意調查的本土領導品牌,我們與時俱進從未懈怠,不斷超越自己,與數字化時代融合,持續提升我們在專業領域與公眾中的品牌聲望。20餘年的市場研究和社會洞察,成為我們珍貴的中數據資產,通過新技術應用,融合整個互聯網大數據、交互精數據,形成獨一無二的數據成果與策略指引。擁有眾多國際化背景的高管,作為國際專業組織的中國代表,我們積極參與國際活動與學術論壇,始終保持國際前沿的信息和學術敏感,並根植於對中國本土市場的消費心理、價值觀及年代維度上的消費變遷研究,形成獨特的適合中國的研究體系。零點研究咨詢擁有一支學科配置整齊、專業人員年輕、國際與國內職員兼有、高度自覺的學習型研究隊伍,現有研究人員來源於社會學、統計學、心理學、市場營銷、經濟學、工商管理與公共管理學、財務投資、計算機科學、法學等相關專業方向,95%以上的全職研究咨詢人員具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50%以上的研究咨詢人員擁有4年以上的專業市場研究經驗,30%以上的研究咨詢人員具有海外學習背景,團隊同仁秉持「勤奮敬業,分享成就」的企業精神,進行持續不懈的業務探索和開拓。
2、中為咨詢(zwzyzx)(中國)
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簡稱「中為咨詢」)是中國領先的產業與市場研究服務供應商。公司圍繞客戶的需求持續努力,與客戶真誠合作,在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市場調查分析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IPO咨詢等領域構築了全面專業優勢。中為咨詢致力於為企業、投資者和政府等提供有競爭力的調查研究解決方案和服務,持續提升客戶體驗,為客戶創造價值。目前,中為咨詢的研究成果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3萬多家企業,涉及機械設備、工控電子、信息通訊、食品餐飲、旅遊酒店、批發零售、建築裝飾、家電家居、文化傳媒、汽車與交通、化工化學、醫療醫葯、能源環保、公共事務等領域,並向海外市場拓展。中為咨詢是以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幫助企業、事業成功、推動社會文明的建設發展,中為咨詢的生命在市場,中為咨詢的成功就在於幫助別人出主意獲得成功;幫助別人成功的業績越多,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自身的社會信譽不斷提高,在市場上佔有的份額也變大。
中為咨詢注重競爭,更注重合作,注重競爭中的合作。為了向客戶提供更多的有價值的咨詢產品(好的計劃、方案),中為咨詢人不斷改進咨詢的工作方式,不僅在觀察、分析問題後,以提交建議或咨詢報告,更重要的是長期合作。中為咨詢向客戶提高咨詢服務有特定的工作流程。中為咨詢是通過「知識產品」提高企業經營效益。中為咨詢服務工作重要一環不是取得報告,而是實施改進方案,把實施方案作為中為咨詢服務的重要步驟。中為咨詢始終把引進優秀的研究投資人才作為公司的核心目標之一,中為咨詢員工擁有多種專業學歷背景:統計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國際貿易學、經濟學、社會學、數學等數十個專業。中為咨詢現有350名員工中本科以上學歷佔90%,65%具有雙學位、碩士及博士學位。企業大多數員工曾在國內多家知名產業研究所與證券研究機構有過豐富的從業經驗。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中為咨詢的核心財富,也是中為咨詢提供優質服務及踐行客戶價值的保證。
3、INTAGE英德知公司(日本)
英德知聯恆市場咨詢(上海)有限公司(INTAGE CHINA)是INTAGE集團全球排名第9位的市場研究公司)的中國子公司,主要開展在中國的市場研究,市場咨詢等業務。INTAGE CHINA公司總部設在上海,並在北京,廣州設有分公司。INTAGE CHINA作為INTAGE集團的子公司,在堅持貫徹集團高品質服務宗旨的同時,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本土經營的優勢實現低成本運作,無論在品質上還是在價格上都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優勢,為顧客深度挖掘中國消費者的INSIGHT。也因此得到了來自歐美,日本,中國國內許多客戶的支持。成為了他們在中國市場研究方面首選的戰略合作夥伴。品牌是企業和消費者建立良好關系的工具,也是企業與競爭者爭奪消費者的手段。它包括消費者對品牌的全面感受和評價,包括品牌認知,品牌個性,品牌定位、品牌利益以及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溝通等等。任何一家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必須制定自己的品牌戰略,而品牌研究又是企業了解品牌現狀和態勢的重要手段。英德知聯恆在多年的市場調查研究中,引進日本總公司的先進研究技術,並和中國國情相結合,逐漸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品牌研究方式。品牌研究主要是通過一系列指標測試完成,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誠度,品牌定位以及品牌聯想等。具體指標還包括品牌形象,品牌購買率,品牌滲透率,品牌形象標識,品牌流失與品牌滿意度等。IMS艾美仕公司(美國)(中國)
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IMSHealth)是全球領先的為醫葯健康產業提供專業信息和戰略咨詢服務的公司。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在全世界的100多個國家開展市場研究服務,在亞太區的18個國家都設有分支機構,是制葯和保健行業全球領先的市場情報資源提供商。IMSHealthInc.(紐約證券交易所:RX)是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公司之一,在全世界的100多個國家開展市場研究服務,在亞太區的18個國家都設有分支機構,是制葯和保健行業全球領先的市場情報資源提供商。這家擁有50多年歷史的企業提供一流的商業情報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的日常經營需求,產品組合優化服務、產品上市和品牌管理解決方案、銷售人員效率創新、管理式醫療(managedcare)和非處方(OTC)產品以及咨詢和服務解決方案以提高全球優質保健服務的投資回報率並改善產品供應水平。2005財政年度,IMSHealth公司的營業收入是18億美元,在全球共有員工6900多名。IMSHealthInc.公司主要提供區域性銷售報告、產業跟蹤報告和行業的診斷預測服務等。這些研究成果通常被葯物生產廠家作為衡量和預測產品銷售情況的重要依據。目前IMSChina目前能夠提供全國醫院市場以及零售葯市場的市場數據,包括輝瑞、禮來、葛蘭素史克、阿斯利康、羅氏、施貴寶等在內幾乎所有知名跨國公司都是IMSData的使用者。艾美仕市場調研咨詢(上海)有限公司負責IMSHealth在中國地區的業務,主要業務范圍為市場信息調查、向醫葯保健行業的合作夥伴發布調查數據和商業咨詢。
7、GfK捷孚凱公司(德國)(中國)
GfK集團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研究業務,涉及耐用消費品調查、消費者調查、媒體調查、醫療市場調查和專項研究等方面,並在其中確立了絕對的專業性權威地位。特別是在耐用消費品調查方面,GfK集團在全球位居第一,並成為唯一的在全球范圍內統一進行耐用消費品零售調查和研究的企業。GfK於1993年進入中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GfK在中國的調查網路由初的5個城市發展到200多個城市及近300個郊縣;監測的產品涉及黑色家電、白色家電、小家電、通訊產品和IT產品的近40個品類;月度數據報告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並且在其中100個主要城市還能對通訊產品提供市場零售監測周報。GfK China以其長期的數據積累和GfK獨有的對城市總體市場進行推總的數學模型,成為中國市場IT、家電和通訊產品零售監測行業的領導者。GfK China總部在北京,並上海和廣州設有分公司,固定員工總數已經超過300人,是GfK集團內部發展迅速的分支機構之一。

『叄』 高分求助寫<基於我國當前金融環境證卷投資之我見>的資料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前日在京指出,隨著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和資本市場其他制度改革的積極推進,我國資本市場戰略轉型的基礎已經逐步夯實,資本市場正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在出席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時,屠光紹提出了資本市場戰略轉型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和仔細研究的五大問題。
一是要研究資本市場戰略轉型與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關系,具體而言,經濟發展戰略將對資本市場發展戰略和戰略轉型提出新的要求,資本市場的戰略轉型要服從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戰略,也要服務於中國經濟發展戰略。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要求。資本市場戰略目標的確立和戰略轉型的實現,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戰略服務,有效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具體而言,就是要有力支持國民經濟在規模擴張的同時,實現結構的調整、優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有力支持我國自主創新戰略的落實;在推進改革和促進開放的過程中,有力保障我國的經濟安全。
屠光紹說,事實上,對於資本市場的發展戰略和戰略轉型,「國九條」中已經給出了總體、原則的要求,需要有關各方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具體化地加以豐富和落實。
二是要研究資本市場戰略轉型與資本市場基礎和條件的關系。從目前情況看,我國資本市場實現戰略轉型的基礎正在夯實,條件正在逐步具備。一方面,社會各界、市場各方對發展資本市場重要性的認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統一,為資本市場戰略轉型奠定了思想認識上的基礎。中國經濟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健全的金融體系,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是題中應有之義。另外,經過這幾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和資本市場各項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資本市場戰略轉型的體制基礎已經逐步具備。
同時,市場的戰略轉型,需要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共同推動。當前,隨著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規范上市公司運作等工作的推進,上市公司主體正在發生積極變化,上市公司結構也初步得到調整和優化;歷時2年多的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工作,在有效處置風險的同時,也進一步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推動優勝劣汰,證券公司等市場中介主體的面貌正在改善;投資者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機構投資者不斷發展壯大,截至上周,各類機構投資者投資占總市值比重已經突破三成,占流通市值比重已經突破四成;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不斷地加快。
屠光紹強調,雖然戰略轉型的條件逐步具備,但資本市場還存在很多矛盾和問題。因此,不能因為改革取得一些成效,轉型具備一定基礎就盲目樂觀,必須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繼續夯實資本市場實現戰略轉型的基礎。
三是要研究資本市場戰略轉型過程中,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更多讓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發揮作用這個思路,已經比較清晰。但是市場要發展,也離不開環境和措施的配套,涉及宏觀經濟、監管、體制等方方面面。從股改基本成功的經驗看,體制改革的難點,往往在如何准確把握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體制改革的成功案例,股改充分說明,政府的決策定位要清晰,涉及多元利益主體的問題,眾口難調,要通過市場的博弈來解決,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同時,如果完全由市場推動改革,缺乏相應的規則體系和保護機制,也容易產生很大的道德風險,難以有效保護投資者利益。股改確立的「統一組織,分散決策」的原則,實際上就是明確了在這次改革過程中,政府要做好政府的事情,市場要做好市場的事情。下一步戰略轉型的過程中,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方可有助於甚至加速戰略轉型的實現。
四是要研究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關系。當前資本市場面臨的戰略轉型環境,已經不再是封閉的而是日益開放的經濟環境。開放可以很好的借鑒國際同行的經驗,改善自身的工作,但也難以避免地會引入競爭,引進將與競爭並存。從另一個角度說,在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也應該同步實現對內市場化、「對內開放」,放鬆管制。因此,在戰略轉型過程中,要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同時推進對外開放和對內市場化。
五是要研究戰略轉型的總體思路和具體路徑的關系。在確定總體思路的同時,必須仔細研究具體的實現路徑,才能既志存高遠,又腳踏實地。對於具體路徑的研究,要做到數量和質量並重,規模和結構並重,速度和效率、競爭力並重,發展和規范並重。
(記者 周翀 商文)
------------------------------------------------------------

2005年10月19日,國務院批轉證監會《關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務必在2006年底前償還所佔用的上市公司資金。一年多以來,在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市公司清欠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日前,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上市公司清欠工作發表了如下談話。
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違規佔用上市公司的資金,是對上市公司法人財產權的侵犯,是嚴重損害上市公司和廣大中小股東權益的違法行為,是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的巨大障礙。2006年初,證監會按照國務院批轉的《關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的要求,做出了「落實責任,嚴格執法,群策群力,深入開展清欠攻堅戰」的具體部署,經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2006年的清欠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380家上市公司完成了清欠工作,清欠總額336億元;此外,還有19家上市公司已完成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議以資抵債、以股抵債議案的程序,預計將在近期完成清欠工作,涉及佔用額合計54億元。已完成和處於清欠程序中的公司共計399家,涉及佔用總額390億元,分別較2005年底下降93%和84%。2006年底,未能解決資金被違規佔用問題的上市公司還有17家,涉及佔用額92億元,其中,三九醫葯佔用額達37億元,占未清欠額的40%。對這17家公司,中國證監會已經立案稽查,並將相關涉嫌犯罪的問題移送公安機關。
近年來,證監會聯合有關部門,在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加大對控股股東侵佔上市公司資金行為的治理力度。2005年6月,證監會下發《關於集中解決上市公司資金被佔用和違規擔保問題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清欠措施和清欠進度,力爭兩年內清理非經營性佔用資金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05年8月,鄭州煤電股份有限公司將股權分置改革和以股抵債相結合,探索了新的清欠方式並獲得了市場的認可;2006年5月,證監會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清欠工作的通知》,明確上市公司董事會對清欠工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公司董事會要建立對大股東所持股份「佔用即凍結」的機制,堅決遏制「前清後欠」問題的產生;2006年6月28日,《刑法修正案(六)》頒布實施,明確了對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侵佔上市公司利益的刑罰標准,加大了對侵佔的刑事打擊力度;國務院領導對上市公司清欠工作極為重視,指示各有關方面積極配合,抓緊解決清欠問題,以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證監會10月初在長沙召開清欠座談會,要求各證監局緊緊依靠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群策群力,奮戰80天,堅決打勝清欠攻堅戰,並對年底完成清欠無望的公司進行立案稽查,固定相關證據;11月初,證監會、公安部、人民銀行等8部委,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清理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工作的通知》,有力地推進了清欠工作。
清理上市公司資金佔用不僅僅改善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資產狀況,同時也是在中國資本市場上進行了一場深刻的「誠信守法」教育。中國證監會將按照國務院要求和八部委通知,嚴厲追究未能完成清欠的17家上市公司有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為了防止「前清後欠」問題的產生,要切實做到法制建設、誠信建設和制度建設三管齊下,依法及時查處侵佔上市公司資金的違法行為,強化公司董事會和經理層的問責機制,強化股東監督、輿論監督,不斷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誠信度和透明度,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下功夫。
(記者 夏麗華)

『肆』 2012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大綱:證券投資分析的目的要求

本部分內容包括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可轉換債券以及權證等的投資價值分析;宏觀經濟分析的基本指標,宏觀經濟運行、經濟政策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環境等與證券市場之間的關系;股票市場的供求決定因素以及變動特點;行業的一般特徵、影響行業興衰的主要因素以及行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公司的基本特徵分析、財務分析以及其他主要因素的分析;證券投資技術分析的主要理論以及主要技術指標;證券組合理論、資本定價模型以及證券組合的業績評估等;金融工程的技術應用、期貨(包括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與套利以及風險管理VAR方法等。
通過本部分的學習,要求熟練掌握證券投資的價值分析、宏觀經濟分析、行業分析、公司分析、技術分析、證券投資組合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方法以及金融工程與期貨的理論與應用。
第一章證券投資分析概述
掌握證券投資的含義及證券投資分析的目標。熟悉證券投資分析理論發展史。熟悉證券投資分析的基本要素;熟悉我國證券市場現存的主要投資方法及策略;掌握基本分析法、技術分析法、量化分析法的定義、理論基礎和內容;熟悉證券投資分析應注意的問題。掌握證券投資分析的信息來源。
大綱變化的有:熟悉我國證券市場現存的主要投資方法及策略;掌握量化分析法的定義、理論基礎和內容;熟悉證券投資分析應注意的問題。
第二章有價證券的投資價值分析與估值方法
熟悉證券估值的含義;熟悉虛擬資本及其價格運動形式;掌握有價證券的市場價格、內在價值、公允價值和安全邊際的含義及相互關系;熟悉貨幣的時間價值、復利、現值和貼現的含義及其例證;掌握現金流貼現和凈現值的計算;掌握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方法並熟悉其模型常用指標和適用性;熟悉資產價值;熟悉衍生產品常用估值方法。
掌握債券估值的原理;掌握債券現金流的確定因素;掌握債券貼現率概念及其計算公式;熟悉債券報價;掌握不同類別債券累計利息的慣例計算和實際支付價格的計算;熟悉債券估值模型;掌握零息債券、附息債券、累息債券的訂價計算;掌握債券當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即期利率、持有期收益率、贖回收益率的計算;熟悉利率的風險結構、收益率差、信用利差等概念;熟悉利率的期限結構;掌握收益率曲線的概念及其基本類型;熟悉期限結構的影響因素及利率期限結構基本理論。
熟悉影響股票投資價值的內外部因素及其影響機制;熟悉計算股票內在價值的不同股息增長率下的現金流貼現模型
掌握計算股票內在價值的不同股息增長率下的現金流貼現模型公式及應用;熟悉計算股票市場價格的市盈率估價方法及其應用缺陷;熟悉市凈率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股票估值方面的運用。
熟悉金融期貨合約的定義及其標的;掌握金融期貨理論價格的計算公式和影響因素。熟悉金融期權的定義;掌握期權的內在價值、時間價值及期權價格影響因素。掌握可轉換證券的定義;熟悉可轉換證券的投資價值、轉換價值、理論價值和市場價值的含義及計算方法;掌握可轉換證券轉換平價、轉換升水、轉換貼水的計算;熟悉可轉換證券轉換升水比率、轉換貼水比率的計算。掌握權證的概念及分類;熟悉權證的理論價值的含義、各變數變動對權證價值的影響以及權證理論價值的計算方法;掌握認股權證溢價計算公式;熟悉認股權證的杠桿作用。
大綱新增:熟悉影響股票投資價值的內外部因素及其影響機制;熟悉計算股票內在價值的不同股息增長率下的現金流貼現模型。
第三章宏觀經濟分析
熟悉宏觀經濟分析的意義;熟悉總量分析和結構分析的定義、特點和關系;熟悉宏觀分析資料的搜集與處理方法。
熟悉國民經濟總體指標、投資指標、消費指標、金融指標、財政指標的主要內容,熟悉各項指標變動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掌握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及計算方法,熟悉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區別與聯系;掌握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的概念,熟悉CPI的計算方法以及PPI與CPI的傳導特徵,熟悉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的衡量方式;掌握零售物價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國民生產總值物價平減指數的概念;熟悉國際收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標的內容;掌握貨幣供應量的三個層次;熟悉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金融資產總量的含義和構成;熟悉外匯儲備及外匯儲備變動情況;掌握利率及基準利率的概念;熟悉再貼現率、熟悉同業拆借利率、回購利率和各項存貸款利率的變動影響;熟悉匯率的概念、匯率制度及匯率變動的影響;熟悉財政收支內容以及財政赤字或結余的概念。
掌握證券市場與宏觀經濟運行之間的關系;熟悉中國股市表現與GDP、經濟周期、通貨變動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熟悉我國證券市場指數走勢與我國GDP增長趨勢的實際關系。
掌握財政政策和主要財政政策手段;熟悉積極財政政策及緊縮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掌握貨幣政策和貨幣政策工具;熟悉貨幣政策的調控作用以及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掌握收入政策含義;熟悉收入政策的目標及其傳導機制;熟悉我國收入政策的變化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熟悉國際金融市場環境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途徑。
熟悉證券市場供求關系的決定原理;熟悉我國證券市場供需方的發展及現狀;掌握影響證券市場供給和需求的因素以及影響我國證券市場供求關系的基本制度變革。
大綱新增:熟悉CPI的計算方法以及PPI與CPI的傳導特徵,匯率制度。
第四章行業分析
掌握行業和行業分析的定義;熟悉行業與產業的差別;熟悉行業分析的任務、地位及意義;熟悉行業分析與公司分析、宏觀分析的關系;掌握行業分類方法。
掌握行業的市場結構及各類市場的含義、特點及構成;熟悉政府完全壟斷與私人完全壟斷的概念;掌握行業集中度概念;熟悉以行業集中度為劃分標準的產業市場結構分類。熟悉行業競爭結構的五因素及其靜動態影響,熟悉產業價值鏈概念,掌握行業的類型、各類行業的運行狀態與經濟周期的變動關系、具體表現、產生原因及投資者偏好;掌握行業生命周期的含義、發展順序、表現特徵與判斷標准;熟悉處於各周期階段的企業的風險、盈利表現及投資者偏好;熟悉行業衰退的種類;熟悉判斷行業生命周期的指標及其變化過程;熟悉產出增長率的經驗數據界限。
掌握行業興衰的實質及影響因素;熟悉技術進步的行業特徵及影響;掌握技術產業群的劃分標准;熟悉摩爾定律、吉爾德定律等概念;熟悉產業政策的概念、內容;熟悉我國目前的主要產業政策。熟悉產業組織創新的內容。熟悉經濟全球化、協議型分工和後天因素的含義;熟悉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及原因;熟悉產業全球性轉移、國際分工基礎與模式變化的主要內容;熟悉貿易與投資一體化理論。
熟悉歷史資料研究法和調查研究法的含義與優缺點;熟悉歷史資料的來源;熟悉調查研究的具體方式、優缺點、適用性;掌握歸納法與演繹法、橫向比較法與縱向比較法的含義;熟悉橫向比較的指標選取與判斷方法;熟悉判斷行業生命周期階段的增長預測分析方法。掌握相關關系、時間數列的概念和分類;熟悉因果關系與共變關系;熟悉積矩相關系數和自相關系數的含義、數值范圍及計算;掌握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應用;掌握時間數列的判別准則;熟悉常用的時間數列預測方法。
大綱新增:熟悉產業價值鏈概念。
第五章公司分析
掌握公司、上市公司和公司分析的概念及公司基本分析的途徑。
熟悉公司行業競爭地位的主要衡量指標。掌握經濟區位的概念;熟悉經濟區位分析的目的和途徑;熟悉自然條件、基礎條件和經濟特色的內容及其對公司的作用;熟悉產業政策對公司的作用。熟悉產品競爭能力優勢的含義、實現方式;掌握市場佔有率的概念;熟悉品牌的含義與功能。掌握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股權結構規范和相關利益者的含義;熟悉健全的法人治理機制的具體體現和獨立董事制度的有關要求;熟悉監事會的作用及責任;熟悉素質的含義及公司經理人員、業務人員應具備的素質;熟悉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長性分析的內容;掌握公司盈利預測的主要假設及實際預測方法;熟悉經營戰略的含義、內容和特徵;熟悉公司規模變動特徵和擴張潛力與公司成長性的關系;熟悉公司基本分析在上市公司調研中的實際運用。
熟悉資產負債表、利潤分配表、現金流量表和股東權益變動表的含義、內容、格式、編制方式以及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的關系;熟悉利潤表反映的內容。熟悉使用財務報表的主體、目的以及報表分析的功能、方法和原則;熟悉比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的含義;熟悉常用的比較方法。
熟悉財務比率的含義、分類以及比率分析的比較基準;掌握公司變現能力、營運能力、長期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投資收益和現金流量的計算、影響因素以及計算指標的含義;掌握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的影響因素;熟悉影響速動比率可信度的因素;熟悉影響公司變現能力的其他因素。熟悉或有負債的概念及內容;熟悉影響企業存貨結構及周轉速度的指標;熟悉資產負債率與產權比率、有形資產凈值債務率與產權比率的關系;熟悉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在會計處理方式上的區別;熟悉流動性與財務彈性的含義;掌握本期到期債務的統計對象;熟悉上述指標的評價作用,變動特徵與對應的財務表現以及各變數之間的關系。
熟悉會計報表附註項目的主要項目,掌握會計報表附註對基本財務比率的影響。熟悉沃爾評分法的比率選取與所佔比重;熟悉綜合評價方法;熟悉EVA的含義及其應用;熟悉公司財務分析的注意事項;熟悉公司各類增資行為對財務結構的影響。
熟悉公司重大事件的基本含義及相關內容,熟悉公司資產重組和關聯交易的主要方式、具體行為、特點、性質以及與其相關的法律規定;熟悉資產重組和關聯交易對公司業績和經營的影響;熟悉運用市場價值法、重置成本法、收益現值法評估公司資產價值的步驟和優缺點。
熟悉會計政策的含義以及會計政策與稅收政策變化對公司的影響。
大綱新增:熟悉股東權益變動表的含義、內容、格式、編制方式。熟悉公司重大事件的基本含義及相關內容。
第六章證券投資技術分析
熟悉技術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熟悉技術分析的含義、要素、假設與理論基礎;熟悉價量關系變化規律;掌握道氏理論的基本原理;熟悉技術分析方法的分類及其特點。
熟悉K線圖的畫法;熟悉K線的主要形狀及其組合的應用;熟悉趨勢的含義和類型;掌握支撐線和壓力線、趨勢線和軌道線的含義、作用;熟悉股價移動的規律;熟悉股價移動的形態;掌握反轉突破形態和持續形態的形成過程、特點及應用規則。
熟悉缺口的基本含義、類型、特徵及應用方法。
熟悉波浪理論的基本思想、主要原理;掌握葛蘭碧的量價關系法則;熟悉漲跌停板制度下量價關系的分析。
熟悉移動平均線的含義、特點和計算方法;掌握葛蘭威爾法則;熟悉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的概念;熟悉多條移動平均線組合分析方法;熟悉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的計算及應用法則。
熟悉威廉指標和相對強弱指標的含義、計算方法和應用法則;熟悉乖離率、心理線、能量潮、騰落指數、漲跌比、超買超賣等指標的基本含義與計算,熟悉其應用法則。
第七章證券組合管理理論
熟悉證券組合的含義、類型;熟悉證券組合管理的意義、特點、基本步驟;熟悉現代證券組合理論體系形成與發展進程;熟悉馬柯威茨、夏普、羅斯對現代證券組合理論的主要貢獻。
掌握單個證券和證券組合期望收益率、方差的計算以及相關系數的意義。
熟悉證券組合可行域和有效邊界的含義;熟悉證券組合可行域和有效邊界的一般圖形;掌握有效證券組合的含義和特徵;熟悉投資者偏好特徵;掌握無差異曲線的含義、作用和特徵;熟悉最優證券組合的含義和選擇原理。
熟悉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假設條件;掌握資本市場線和證券市場線的定義、圖形及其經濟意義;掌握證券b系數的涵義和應用;熟悉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應用效果;熟悉套利定價理論的基本原理,掌握套利組合的概念及計算,能夠運用套利定價方程計算證券的期望收益率,熟悉套利定價模型的應用。
熟悉證券組合業績評估原則,熟悉業績評估應注意的事項;熟悉詹森指數、特雷諾指數、夏普指數的定義、作用以及應用。
熟悉債券資產組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掌握久期的概念與計算,熟悉凸性的概念及應用。
第八章金融工程學應用分析
熟悉金融工程的定義、內容及其應用;熟悉金融工程的技術、運作步驟。
掌握套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套利交易的基本原則和風險;掌握股指期貨套利和套期保值的定義、基本原理;熟悉股指期貨套利的主要方式;掌握期現套利、跨期套利、跨市場套利和跨品種套利的基本概念、原理;熟悉alpha套利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股指期貨套期保值交易實務,主要包括套期保值的使用者、套期保值方向、套期保值合約份數計算;掌握套期保值與期現套利的區別。熟悉股指期貨投資的風險。
熟悉風險度量方法的歷史演變;掌握VaR的概念與計算的基本原理;熟悉VaR計算的主要方法及優缺點;熟悉VaR的主要應用及在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大綱新增:熟悉alpha套利的基本概念、原理。
第九章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與證券分析師、投資顧問
掌握我國證券分析師與財務投資顧問的基本內涵;熟悉證券分析師與投資顧問的區別。
掌握證券投資咨詢業務分類及其意義;掌握證券投資顧問業務和發布證券研究報告的區別和聯系;熟悉發布證券研究報告的業務模式、流程管理與合規管理及證券投資顧問的業務模式與流程管理;熟悉證券投資顧問業務和發布證券研究報告與證券經紀業務的關系、
與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的關系及與證券承銷保薦、財務顧問業務的關系。
掌握我國涉及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的現行法律法規;掌握《證券法》、《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定》和《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關於規范面向公眾開展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行為若干問題的通知》以及《證券公司內部控制指引》的主要內容;掌握職業道德的十六字原則與職業責任;掌握《證券業從業人員執業行為准則》規定的特定禁止行為。熟悉《國際倫理綱領、職業行為標准》對投資分析師行為標準的主要規定內容。
熟悉建立我國證券分析師自律組織的必要性;熟悉證券分析師自律組織的性質、會員組成及主要功能;熟悉國際注冊投資分析師協會、亞洲證券與投資聯合會等國外主要證券分析師自律組織的狀況。熟悉國際注冊投資分析師水平考試(CIIA&reg;考試)的特點、考試內容及在我國的推廣情況。

『伍』 什麼是體育彩票啊

體育彩票的定義和內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體育彩票指的是以體育比賽為媒體發行的彩票,亦可稱為競猜型體育彩票,如足球彩票、棒球彩票、賽馬彩票等;廣義的體育彩票指的是發行彩票的目的與體育相關的各類彩票。

最早的競猜型體育彩票出現於1922年,英國利物普的"小森林隊"邀請球迷對足球賽的比分下注。大約10年後,這種做法傳入瑞典,1934年瑞典發行了第一張樂透型體育彩票,主要是基於足球比賽。下注者事先競猜哪個隊獲勝或哪場比賽的比分為零。通過運用自己的比賽知識,參加者在足球彩票單上下單注或多注。最早開展足球彩票的幾個國家是:瑞典、瑞士、芬蘭、義大利和西班牙、匈牙利。
舊中國的體育彩票是隨著西式賽馬產生的。當時主要在上海、天津、武漢等大城市進行。馬票的種類分"搖彩"、"位置"、"連位"等。新中國成立後,賽馬被停止,彩票在中國沉寂了半個世紀之久。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種大環境下,原國家體委便著手探討在我國發行體育彩票的問題,嘗試通過發行體育彩票籌集部分體育事業發展資金。1984年11月福建省發行了體育設施建設彩票,江蘇、廣東、河北、天津、貴州、四川、浙江等省市也相繼發行了地方性體育彩票。截至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原國家體委先後發行了第六屆全運會、第一屆東亞運動會、第一屆農運會、第十一屆亞運會等階段性體育彩票,籌集了上述運動會的部分經費。

1994年,原國家體委向國務院申請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發行、統一印製、統一管理體育彩票。經批准,1994-1995年度共發行10億元體育彩票。籌集的3億元資金主要用於補充第43屆世乒賽等13項大型賽事的舉辦經費的不足,為體育事業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1994年4月5日,原國家體委體育彩票管理中心正式成立,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原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於1994年7月簽署了國家體委《第20號令》,並予以頒布實施。這標志著我國體育彩票事業開始進入法制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

中國體育彩票是指:為籌集體育事業發展資金發行的,印有號碼、圖形或文字,供人們自願購買並按照特定規則獲取中獎權力的書面憑證。體育彩票不計名,不掛失,不返回本金,不計付利息,不能流通使用。中國體育彩票的銷售方式主要有兩種,規模銷售即開型體育彩票方式和電腦輔助銷售傳統型體育彩票方式。目前,傳統型彩票全部採用電腦輔助銷售,因為電腦彩票具有分散、安全、快捷、公平和避免浪費的特點。截至1999年底,全國開展電腦體育彩票的省市已達11個,2000年國家體育總局還將在北京等9個省市陸續開展電腦體育彩票的發行工作。計劃2000年加快即開型體育彩票分散銷售方式研究,逐步取代大規模銷售方式。可以預計,電腦體育彩票和即開型體育彩票分散銷售將成為體育彩票的主要銷售形式。中國體育彩票是國務院批准在全國發行的合法彩票,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發展體育事業和促進全民健身運動,是一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社會公益事業。中國體育彩票一直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自1994年至1999年底共銷售體育彩票102個億元,籌集公益金30.6億元,為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提供了資金的保證。全國各級體育彩票管理人員,決心在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下,本著積極、開拓、認真、周到的工作態度,服務於彩民、服務於社會、不斷開拓我國彩票事業的新局面。

體育彩票的公益金用於落實全民健身計劃和奧運爭光計劃,以及體育場館的維修、設備更新和體育扶貧工作;省、區、市體委分配的公益金專項用於落實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計劃;地、市縣體委分配的公益金用於落實全民健身計劃。根據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體育總局有關體育彩票公益金的管理辦法,體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由國家體育總局負責,收支兩條線,實行專門帳戶統一管理,專項用於發展體育事業,對公益金的使用去向要及時報送報表說明,並定期向社會公布,接受公眾監督。隨著我國體育彩票事業的迅猛發展,國家也進一步加大了對彩票的管理力度,並著手彩票的立法工作。2000年3月1日,國家財政部為了規范彩票市場和保護廣大彩民的利益,又下發了《關於認真做好彩票發行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財綜字〔2000〕17號),通知規定要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彩票的發行及管理工作,自2000年4月1日起,彩票(包括既開型彩票和電腦型彩票)一律以人民幣現金形式兌付獎金。

新中國最早發行的體育彩票究竟是哪一個運動會,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在彩票收藏力量的集藏過程中,不斷有新發現、新認識。起初,認為廣東省於1985年2月5日開始發行「六運會體育彩票」最早,後來發現1984年11月1日發行的「福建省體育中心建設紀念獎券」更早。而後又發現「1984年北京國際馬拉松賽」發展體育獎券時間還要早。

「1984年北京國際馬拉松賽」獎券為傳統型,規格為12.5厘米乘7厘米,正面印有七名運動員並排奔跑的抽象圖案。該獎券是專為第四屆北京國際馬拉松賽集資而發行的,其發行時間為1984年10月10日中午12點至10月13日,開獎時間為1984年10月14日上午10點。

可見,「1984年北京國際馬拉松賽」發展體育獎券比「福建省體育中心建設紀念獎券」早發行一個多月,到目前為止,應是新中國最早發行的體育獎券。由於只在北京發行,發行時間短,發行量只有5萬枚,存世極少,如今收集很難,所以十分珍貴。

我國早期的體育彩票多是由大型運動會的組織委員會發行的。廣東省獲得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的主辦權後,於1986年開始發行每月一期的「第六屆全運會基金獎券」(傳統型),這是我國第一套體育彩票。此後,我國又發行了多套運動會集資獎券,其中1988年至1990年發行的「第十一屆亞運會基金獎券」(傳統即開結合型)品種多達898種,至今仍保持著我國彩票發行史上的最高紀錄。

1994年初,國家體委(現為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正式成立,對全國各地發行的體育彩票進行統一管理、編號、印刷和發行,並正式定名為「中國體育彩票」,為中國體育事業科學調配、提供資金。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國家體委體育彩票管理中心於1998年初發行了一套編號為9802J30ESB的「中國體育彩票四周年紀念彩票」(即開型),全套15枚。除首枚主圖為中國體育彩票標志外,其餘14枚均為這4年間中國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過的14項國際國內重大賽事的會徽和吉祥物。其中包括著名的第三屆亞洲冬運會、第一屆世界龍舟錦標賽、第四十三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第八屆全運會等,成為體育彩票中的一個經典之作。

中國體育彩票的基本情況

為了加快體育事業的發展,彌補體育事業比費的不足,為全民健身、奧運爭光和辦好大賽籌集資金而於九四年開始發行中國體育彩票。中國體育彩票不記名、不掛失、不返還本金、不流通使用。

中國體育彩票的發行與銷售遵循公開、公正和公平的原則;遵守統一發行、統一印製、統一銷售,定額度、定區域、定規程和嚴令禁止違紀違規,嚴格審計,嚴肅處理違紀違規的工作方針。

中國體育彩票在銷售時須公布中獎辦法,開獎時有公證人員監督,公開進行。一開獎結果及時在銷售點公告。中獎者持有效一票,按規定程序兌獎。

電腦銷售的傳統型彩票的獎金以人民幣現金兌付。逾期未兌獎者,視為棄獎,棄獎獎金滾入獎池。

中國體育彩票收益金由各級體育彩票管理機構的財務部門設立專項帳號統一管理,專項用於發展體育事業,並定期向社會公布使用情況,接受公眾監督。

體育彩票的收益金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留或挪用。體育彩票的發行、銷售及有關經濟活動必須接受同政府審計部門的審計監督。

(一)體育彩票的組織管理體系

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務院主管彩票的機關。國家體委是全國體育彩票的具體操作部門,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務院、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負責體育彩票的統一發行、統一印製及銷售額度的統一分配等項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體委具體經管當 地體育彩票。

凡在1994—1995年度需要發行體育彩票籌集部分舉辦資金 的大型體育運動會承辦地區,均須向國家體委申報批准。未經國 家體委批准、擅自發行的體育彩票,國家體委將協同中國人民銀行 等單位給予嚴肅處理。

國家體委下設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體育彩票管理中心,為全 國體育彩票的唯一發行組織。經國家體委批准銷售體育彩票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體委,經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可設 立相應的體育彩票銷售管理機構(以下簡稱地方機構)。

(二)體育彩票的種類與發行額度

經國務院批准,1994—1995年度體育彩票的發行總額為十億 元人民幣,由國家體委統一安排。凡在此期間申請發行的體育彩 票,均在此額度內統籌安排。

1994—1995年度發行的體育彩票類型有:即開型,傳統型。即開與傳統結合型(二次開獎)。

1994—1995年度發行的體育彩票,票面面額以兩元為主,適量發行三元至十元券。

體育彩票的銷售實行額度管理。擬銷售體育彩票的地區,由 其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體委提出銷售額度申請,報。 家體委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審核批准。國家體委體育彩票管理中心 依照核定的銷售額度,按照各地區擬定的銷售計劃,將彩票送到其 省會城市。

取得體育彩票銷售額度的地區,不得跨地區銷售。其中大型 體育運動會的承辦省(區、市)在本地區銷售確有困難,需跨地區銷售的,須經國家體委和有關省(區、市)體委批准,委託該地區的地方機構銷售。

體育彩票必須直接上市銷售,堅持自願購買的原則,嚴禁攤派或變相攤派。

具有法人資格、資信良好並能提供擔保的企業、事業單位和社 會團體,經各省(區、市)體委審查批准,並在其直接監督和管理下, 可以從事體育彩票的零售代銷業務,但不得採取承包買斷的形式。

體育彩票必須按面值銷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其 面值。

體育彩票由國家體委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在中國人民銀行核准 的彩票印製廠統一印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印製。

(三)體育彩票資金的構成與分配

體育彩票的銷售總額為體育彩票資金,由獎金、發行成本費和 收益金三部分組成。具體分配比例為:

1.獎金。獎金是向取得中獎資格的體育彩票購買者支付的獎 勵金。獎金占體育彩票資金的比例不低於45%。獎金的等級及 金額由地方機構自行安排,但最高獎金額不得超過人民幣十萬元。

體育彩票銷售的同時,地方機構須公布中獎辦法。中獎辦法 應包括中獎說明、獎級劃分、中獎名額、獎勵形式、開彩時間、地點、 公告媒介、兌獎地點和兌獎期限等內容。

開彩活動要在公共場所公開進行,必須有公證人員現場監督, 開彩的全過程應對群眾開放,並可邀請群眾代表直接參加,嚴格遵 守開彩規則,杜絕一切舞弊現象。開彩之後,地方機構應及時通過 新聞媒介將中獎號碼在其銷售區域公告,並提供義務查詢服務。 中獎者須持有效的中獎體育彩票,按規定的程序辦理兌獎手續。 地方機構和零售商在兌付獎金時,有權對兌獎的體育彩票進行真 偽鑒定,兌獎者須予以配合。

獎金應以人民幣現金兌付,不得以其他有價證券或抵押憑證 充抵。有些地區需以實物獎勵的,該實物必須是家庭實用、質量良 好、市場暢銷的名優產品,且其價格計算必須低於當地市場零售中 間價。

兌獎期限屆滿,逾期未兌獎者,視為自動棄獎,不再予以兌付。 未兌付的獎金全部納入體育彩票收益金管理。體育彩票銷售管理 機構應在兌獎期限結束後的一周內,將當期體育彩票中獎及兌付 情況予以公告。

2.發行成本費。發行成本費是指用於體育彩票印製、發行、代 銷及相關的設施和設備購置、租賃、維護等項目的支出。發行成本 費占體育彩票資金的比例不得高於25%,其中:(1)體育彩票的印 制費為4%;(2)國家體委體育彩票管理中心的體育彩票發行費為 1%;(3)其餘為地方機構發行和零售商代銷費。

3.收益金。體育彩票實際銷售總額減去上述獎金和發行成本 費支出的凈收人。為體育彩票的收益金。收益金占體育彩票資金 的比例不得低於30%。

收益金按以下原則分配:

(1)凡國家體委批準的1994——1995年度大型體育運動會的承 辦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在本地區銷售體育彩票所得 的收益金,由該地區全額留成,全部用作補充大型體育運動會的舉 辦經費。

(2)其他代理銷售體育彩票的地區所得的收益金,其多數 (70%左右)須交給大型體育運動會的承辦省(區、市),用作補充大 型體育運動會的舉辦經費。

收益金由各級體育彩票管理機構的財務部門設立專門帳戶統 一管理,專項用於發展體育事業,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 何理由截留或挪用,並須定期向社會公布其收人和使用情況,接受 公眾監督。地方機構須建立完備的財務會計管理體系,財務從業 人員須經專門培訓。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體委須對體 育彩票的管理和銷售進行審計監督。體育彩票的發行、銷售及有 關經濟活動,應接受審計署駐國家體委審計局的抽審和同級政府 審計部門的審計監督。

從事體育彩票管理、發行、銷售的人員和直接參與體育彩票規 則設計和生產的人員,不得購買體育彩票。

中國體育彩票資金用途

電腦體育彩票銷勢持續火爆,許多彩民在積極參與的同時,也十分關心數額巨大的彩票銷售收支情況,這是個很敏感的問題。據調查:

截至1998年,國務院已正式批准發行62億元體育彩票。中國體育彩票籌集的資金,50%返還中獎者,20%為發行費用,30%為體育公益金。1998年9月1日,國家體育總局、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了《體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體育彩票的公益金主要用於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奧運爭光計劃綱要》中屬於以下范圍的開支:

1、資助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2、彌補大型體育比賽經費不足;

3、修整和增建體育設施;

4、體育扶貧工程專項支出。

在專門建立的管理機構具體負責下,公益金通過審計、監督、檢查,專項用於體育事業。

國家體育總局《關於中國體育彩票的公告》披露,截至1996年底,所籌公益金共6.6億元,其中用於補充大型賽事3.53億元,用於全民健身計劃2.08億元,剩餘公益金0.99億元將繼續用於上述方面,並逐步加大用於全民健身計劃的比重。這對於一年接受國家財政撥款事業經費僅4億元的體育事業來說意義非同一般。

1998年,用近1億元體育彩票公益金在全國各地修建的500項全民健身工程相繼落成,建設的項目有健身路徑、各類球場及活動中心。

經過具體分析,用於返獎的50%銷售金包括兩部分,一是2%的風險基金,這部分資金是為了應付一些意外風險而專門設立的,如當銷售額不足以產生保底的48萬元特等獎基金時,就將動用這筆基金補足。另一部分是48%的獎金,這其中又包含幾個部分,一是彩民實領的獎金,二是因未開出特、一、二等獎而滾存到下期的積累金。還有一部分由彩管中心代扣代繳的單注獎金超過萬元的所得稅,按月匯總上交稅務部門。最後一部分是調節基金,由無人領取的棄獎和每期按比例計算獎金時不足1元的零頭構成。

國家體育總局發行彩票的費用和收益的這50%也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國家利用發行彩票而募集的公益金,這部分是30%,這筆獎金獎從遍布各處的基層銷售點直接上繳銀行,進入各級財政的專用帳戶,並由中央、省、地方三級體育部門使用,其用途只能是專款專用,主要用於各地的全民健身工程和奧運爭光計劃。例如,成都市一些小區里或公共場所先後出現的一些全民健身設施就是用包括即開型在內的各種體育彩票的收益修建的。另外20%則是發行彩票的費用,這其中國家體育總局佔5%,各銷售點銷售的提成8%,銷售設備折舊2%。發行費用的構成相當復雜,包括固定資產、廣告宣傳、設備維護更新、印刷、倉儲、人員工資等等,比如當電腦體育彩票在四川首次亮相時,為第一期開獎投入的廣告費就高達250多萬元,正是這種廣告宣傳的立體轟炸,才使四川的彩民們在最短的時間里就熟悉了電腦體育彩票並積極地投入進來。

從上面的介紹不難看出,電腦體育彩票的銷售情況是一目瞭然的,從這里也可以看到,電腦體育彩票的銷售具有相當的透明度。

國外發行體育彩票有著較悠久的歷史,他們的發行方式和資金用途與我國的還是有區別的,有些方面很值得我們借鑒。

『陸』 彭建剛的論文目錄

1.基於行業相關性的銀行業信用風險宏觀壓力測試研究,中國管理科學(CSSCI期刊),已錄用
2.Fancial-system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 Transition Economy: the case of China,1978
-2004,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國外SSCI期刊), 2014, Volume 50,
Supplement 2, SSCI收錄
3.商業銀行逆周期緩沖資本釋放時機研究,金融監管研究,2014年第6期
4.基於一致性原理的商業銀行經濟資本配置方法,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CSCD期刊),2013年第2期,
EI收錄
5.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Financial Disparity,and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國外SSCI期刊),2012 ,Volume 16, Issue 2 ,
SSCI收錄
6.Stock Prices and the Macro Economy in China ,Aisa Pacific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國外
學術期刊), 2012, Volume 16, Issue 1&2
7.Regional Finance 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China,Journal of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國外
SSCI期刊), 2010, Volume 49, Issue 4, SSCI收錄
8.對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親周期效應緩釋機制的改進,金融研究(CSSCI期刊),2010年第9期
9.基於行業特性的多元系統風險因子CreditRisk+模型,中國管理科學(CSSCI期刊),2009年第3期
10.零售貸款非線性時變比例違約模型,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CSCD期刊),2009年第11期,EI收錄
11.測算商業銀行貸款違約概率的貸款違約表法探討,管理學報(CSSCI期刊),2009年第6期
12.Procyclicality of economic capital in commercial bank and buffer methods,proceedings of China- Canada instry workshop on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2009 , CPCI-SSH收錄
13.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or Financial Development? Tests Using Delphi-based Index of Liberaliz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國外學術期刊), 2008/09 Vol 6 Number1
14.經濟資本研究的新進展,經濟學動態(CSSCI期刊),2008年第9期
15.聚合信用風險模型在我國商業銀行應用的方法論探討,金融研究(CSSCI期刊),2008年第8期
16.基於關系型信貸的中小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選擇一致的理論詮釋,金融研究(CSSCI期刊)
2007年第6期
17.我國金融發展與二元經濟結構內在關系實證分析,金融研究(CSSCI期刊),2006年第4期 人大復印
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6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8.保險在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金融研究(CSSCI期刊),2005年第2期 人大復印報刊
資料《金融與保險》2005年第6期全文轉載
19.經濟變遷中的中國農村金融體系:一個從隱功能角度的解釋框架,農業經濟問題(CSSCI期刊),
2005年第10期
20.入世後我國金融業實行混業經營的時機與方式,經濟學動態(CSSCI期刊),2001年第11期 人大復印
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2年第3期全文轉載,《經濟學文摘》2002年第2期摘要
21.博弈論與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經濟學動態(CSSCI期刊),1998年第5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
《理論經濟學》1998年第8期索目
22.運用金融發展極戰略建立我國離岸金融市場,金融研究(CSSCI期刊),1997年第5期 人大復印報刊
資料《金融與保險》1997年第9期索目
23.CreditRisk+模型採用poisson分布所產生的經濟資本計量誤差分析,管理評論(CSSCI期刊), 2011年
第1期
24.經濟周期,經濟轉型與企業系統性信用風險——基於ECTM模型的實證研究,財經研究(CSSCI期刊),
2011年第6期
25.基於違約損失率變化的CreditRisk+模型的一種修正,預測(CSSCI期刊),2009年第6期 人大復印
報刊資料《統計與精算》2010年第2期索目
26.努力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經濟日報,2010年10月20日理論周刊
27.地方中小金融機構與發展極,光明日報,2008年6月10日理論周刊
28.加大金融支持「三農」的力度,經濟日報,2008年4月13日理論周刊
29.宏觀審慎視角下存貸期限錯配流動性風險的識別與控制,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2014年第4 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14年第10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4年第5期摘要收錄
30.中國銀行業逆周期資本計提機制研究——基於經濟資本度量的角度,金融經濟學研究(CSSCI期刊), 2014年第4期
31.關於商業銀行資本協調管理的幾個問題,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期刊),2014年第3期
32.經濟波動對行業貸款違約概率的影響,求索(CSSCI期刊),2014年第4期
33.基於宏觀壓力測試方法的逆周期資本監管框架研究,國際金融研究(CSSCI期刊),2014年第7期
34.推動銀行業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管理的協調創新,銀行家(核心期刊),2014年第6期
35.微觀審慎監管與宏觀審慎監管的協調性研究,南方金融(核心期刊),2014年第10期
36.縣域銀行業集中度與農村信用社穩健性關系的實證分析——基於區域性金融風險防範視角,湖南財政經
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14年第11期全文轉載
37.基於系統整體性的商業銀行系統重要性評估方法,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2013年第6期 ,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4年第1期摘要
38.基於CPV模型改進的銀行業信用風險宏觀壓力測試研究,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CSCD期刊),2013 年第12期,EI收錄
39.基於宏觀經濟因子沖擊的商業銀行流動性壓力測試研究,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CSSCI期刊),2013年第3期
40.基於房價波動的我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防範,求索(CSSCI期刊),2013年第5期
41.同業拆借視角下銀行業流動性傳染效應研究,湖南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13年第5期
42.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設的金融支撐——基於發展極原理的分析,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核心期刊), 2013年第6期
43.論上市企業的社會責任與金融生態建設的關聯性,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3年第10期
44.論我國金融業宏觀審慎管理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2012年第1期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2期摘要
45.基於系統性風險防範的金融壓力測試新理念,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期刊),
2012年第5期
46.我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監管目標實現途徑研究,廣東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12年第1期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12年第5期全文轉載
47.我國房地產金融非均衡狀況分析與政策建議,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CSSCI期刊),
2012年第1期
48.城市間房價相關性與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上海金融(CSSCI期刊),2012年第8期
49.農村金融協調發展:理論依據與經驗借鑒,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2012年第5期,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6期摘要
50.基於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的銀行業監管制度改革的戰略思考,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
2011年第1期
51.基於CreditRisk+模型的零售貸款經濟資本計量方法,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CSSCI期刊),2011年第3期
52.基於美國放鬆銀行業地域管制與中小企業貸款,財貿研究(CSSCI期刊),2011年第2期 人大復印
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11年第8期全文轉載
53.湖南省跨區域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並購重組方式優化策略研究,經濟地理(CSSCI期刊),
2011年第11期
54.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監管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CSSCI期刊),2011年第4期
55.我國銀行業信用風險宏觀壓力測試研究,海南金融(核心期刊),2011年第4期
56.基於經濟資本管理系統的商業銀行貸款決策方法研究,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
(CSSCI期刊),2010年第2期
57.經濟周期、經濟轉型與企業信用風險評估——基於系統性風險的Logistic模型改進,
經濟經緯(CSSCI期刊),2010年第2期
58.我國農村金融機構「支農」的協調性研究,現代經濟探討(CSSCI期刊),2010年第4期
59.基於經濟資本管理的貸款系統性風險防範研究,上海金融(CSSCI期刊),2010年第5期
60.論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躍遷式發展,求索(CSSCI期刊),2010年第5期
61.論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核心競爭力,軟科學(CSSCI期刊),2010年第9期
62.關於我國東部地區中小銀行類機構發展的戰略思考,國際經貿探索(CSSCI期刊),2010年第10期
63.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以湖南省望城縣為例,財經理論與實踐
(CSSCI期刊),2010年第6期
64.美國研究生負責任研究行為(RCR)教育計劃及啟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CSSCI期刊),
2009年第5期
65.有序多分類logistic模型在違約概率測算中的應用,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2009年第4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統計與精算》2009年第6期全文轉載
66.新農村建設中我國農村中小銀行機構發展研究,江西財經大學學報(CSSCI期刊),2009年第3期
67.Financial-System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 Transition Economy: the Case of China,
1978-2004 Discussion Paper 08 01, Business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68.國外兩種商業銀行經濟資本計量方法的比較研究,上海金融(CSSCI期刊),2008年第7期
69.Several Though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editRisk+ Model to Measure Unexpected Los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First Asia Conference on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Markets
(ACFE 2008),June 23-24,2008,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
70.內部評級法框架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資本測算,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2008年第3期
71.股權分置下我國上市公司並購的逆向選擇問題實證研究,經濟管理(CSSCI期刊),2008年第8期
72.大力發展銀保合作 破解農村融資難題,中國金融(CSSCI期刊),2008年第18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
《金融與保險》2009年第2期全文轉載
73.保險機制介入中小企業融資的探討,現代經濟探討(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
74.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期刊),2008年第3期
75.我國地方中小金融租賃機構發展研究,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2008年第2期
76.我國農村信用社省聯社發展模式的終極選擇,上海金融(CSSCI期刊),2008年第2期
77.論民間金融與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對接,內蒙古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08年第2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8年第9期全文轉載
78.基於RAROC銀行貸款定價的比較優勢原理及數學證明,湖南大學學報(自科版)(CSCD期刊),
2007年第12期,EI收錄
79.基於「三性」平衡的商業銀行貸款定價,系統工程(CSCD期刊),2007年第8期
80.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產權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投資研究(CSSCI期刊),2007年第4期
《經濟學文摘》 2007年第6期摘要
81.非均衡協同發展戰略下的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CSSCI期刊),
2007年第5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7年第11期全文轉載
82.社區銀行發展的經濟學分析與路徑選擇,金融論壇(CSSCI期刊),2007年第3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7年第6期全文轉載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第3期摘要
83.國際小額信貸模式運行機制比較研究, 國際經貿探索(CSSCI期刊),2007年第6期
84.面向「三農」地方中小保險機構的構建與發展,求索(CSSCI期刊),2007年第5期
85.交易屬性、治理能力與金融體系-關於金融體系結構的交易費用經濟學分析,財貿研究(CSSCI期刊),
2007年第4期
86.市場約束、流動性援助與存款保險-基於銀行審慎經營的激勵兼容分析,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CSSCI期刊),2007年第1期
87.關於改變我國二元經濟結構的思考,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CSSCI期刊),2006年
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4期摘要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
與實踐》2006年第9期全文轉載
88.印尼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生存與發展對我國的啟示,亞太經濟(CSSCI期刊),2006年第4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
89.戰後日本經濟二重結構的消除與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海南金融(核心期刊),2006年第4期
90.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學位與研究生教育(CSSCI期刊),2006年第2期
91.菲律賓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現狀、政策與問題,國際金融研究(CSSCI期刊),2005年第5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5年第7期索目
92.Chinese Financial Deregulations: Review and Prospect, Transition, Growth and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hinese Economy,7-9 July 2005,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Perth, Australia
93.信息不對稱與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的內在關聯性研究,商業經濟與管理(CSSCI期刊),
2005年第11期
94.弱化二元經濟結構的加速器: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當代財經(CSSCI期刊),2005年第10期
95.二元經濟結構改變中農業資金投入問題研究,求索(CSSCI期刊),2005年第8期
96.交易成本與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的內在關聯性,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2005年第6期
97.雙重二元經濟結構視角下的經濟發展戰略,內蒙古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05年第6期
98.對我國農村金融支持戰略理論的再思考,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
99.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與中小金融機構的業務定位,廣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1期
100. 內部評級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對我國銀行業發展的影響,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
2005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5年第5期全文轉載
101.CreditRisk+模型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配置研究,經濟數學(核心期刊),2005年第3期
102.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現狀與資本擴充途徑,金融與經濟(核心期刊),2004年第3期
103.論信息化與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內在關系,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核心期刊),
2004年第5期
104.關於商業銀行管理學研究的幾個問題,湖南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期刊),2004年第2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4年第8期全文轉載
105.保險基金投資於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研究,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期刊),2004年第1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投資與證券》2004年第7期、《金融與保險》2004年第8期全文轉載
106.論不合理稅負對市場競爭的制約,中國保險管理幹部學院學報(核心期刊),2004年第1期
107.有效監管與信息共享,金融時報,2003年4月29日中國銀監會成立特約專稿
108.信息不對稱與商業銀行的信貸定位,金融時報,2003年1月27日理論版
109.商業銀行在美國金融業中的作用,《金融經濟》,2002年理論版,人大報刊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
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
110.基於企業生命周期的商業銀行信貸定位研究,求索(CSSCI期刊),2003年第2期
111.發展極的金融支撐: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
2003年第1期
112.論我國商業銀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武漢金融(核心期刊),2003年第3期
113.論構建中國金融信用,金融理論與實踐(核心期刊),2003年第2期
114.QFII制度:我國證券市場漸進開放的必由之路,現代情報(核心期刊),2003年第2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投資與證券》2003年第5期全文轉載
115.論我國證券公司入世後的發展,湖南商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投資與證券》
2003年第3期全文轉載
116.城市商業銀行對城市經濟發展支持的實證分析,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2002年第5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3年第2期全文轉載
117.論城市商業銀行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南方金融(核心期刊),2002年第1期
118.金融工程對我國金融發展的啟示,投資研究(CSSCI期刊),2002年第5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
《金融與保險》2002年第8期全文轉載
119.走進21世紀的金融學科建設,大學教育科學(CSSCI期刊),2002年第2期
120.論商業銀行資本的長期市場價值最大化,湖南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期刊),
2001年第5期 《新華文摘》2001年第12期摘登,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2年第2期全文轉載
121.論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系統性,貴州農村金融,2001年第5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
2001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22.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研究(國家課題成果要點),湖南社會科學(CSSCI期刊),
2001年第4期
123.金融監管與現代商業銀行的發展,金融理論與實踐(核心期刊),2001年第2期
124.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由來與發展,寧夏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期刊),
2001年第11期
125.商業銀行長期債務的財務杠桿效應分析,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2001年第3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1年第7期全文轉載
126.推行金融實名制必須制止資金外逃,上海金融(CSSCI期刊),2001年第3期
127.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區域發展的戰略思考,財經窗,2001年第11期
128.On the Cybernetic System of the Commercial Bank asset-liability-ratios Management,
Mathematics in Economics(經濟數學)(核心期刊), No 1,2000 《中國數學文摘》2001年第1期摘要
129.信貸配給論與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理論的內在關系,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
2000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3期轉載
130.金融深化論與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理論的內在關系,國外財經(核心期刊),2000年第2期
131.進一步完善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外部環境,武漢金融(核心期刊),2000年第6期
132.論商業銀行自律性資產負債管理產生的歷史必然性,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期刊),
2000年第4期
133.自律性資產負債管理是商業銀行發展的現實選擇,現代經濟探討(CSSCI期刊),2000年第4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0年第8期全文轉載
134.金融實名制的反腐敗效應及相關政策建議,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核心期刊),2000年第6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1年第5期全文轉載
135.論商業銀行資產組合的風險與分散,統計與資訊理論壇(CSSCI期刊),2000年第2期
136.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控制論系統研究,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1999年第3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1999年第9期索目
137.西方商業銀行資產與負債管理探析,金融理論與實踐(核心期刊),1999年第5期 人大復印報刊
資料《金融與保險》1999年第9期索目
138.論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內部組織結構,武漢金融(核心期刊),1998年第3期
139.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系統性,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核心期刊),1998年第1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1998年第4期索目
140.完善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外部環境,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1998年第2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1998年第7期索目
141.對金融專業新開設《銀行管理經濟學》課程的設想,金融理論與教學,1998年第2期
142.我國未來金融深化的主要內容,金融論壇(CSSCI期刊),1998年第3期
143.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績效綜合評價的AHP模型研究,經濟數學(核心期刊),1997年第2期
144.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the Chinese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第九屆太平洋盆地國家財政金融
會議論文集(美國羅特島大學主辦),1997年8月
145.試析利率下調對我國經濟產生的影響,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1997年第3期 人大復印報刊
資料《金融與保險》1997年第7期索目
146.我國城市金融發展的戰略選擇,金融論壇(CSSCI期刊),1996年第2期
147.論我國城市金融系統的合理結構,現代金融導刊,1996年第1期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
1996年第12期索目
148.建立我國現代化的城市金融市場體系,財經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1996年第3期 人大復印報刊
資料《金融與保險》1996年第3期索目
149.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non-ferrous metal exports subjected to
anti-mping and our counter-measures,CSUT Press,1995
150.銀行信貸資產的全面質量管理方法,湖南城市金融,1995年第9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
1996年第9期索目
151.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實證研究,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核心期刊),1995年第3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1995年第8期索目
152.關於最惠國待遇例外的幾點思考,中南工業大學學報,1994年增刊第3期(管理、經濟專輯)
153.論我國影子價格的測算方法,載《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經濟學年會文集》,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
1993年
154.縣域政府機構改革的策略,湖南教育學院學報(核心期刊),1993年第4期,《新華文摘》
1993年第11期摘登
155.價格改革和企業體制改革應同步進行,東方時報,1989年2月24日經濟版
156.加快完善我國的市場機制,中南工業大學學報,1989年增刊第1期
157.運用系統方法組織教學,現代大學教育(CSSCI期刊),1989年第1期
158.論控制論約束關系,中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管理工程版),1988年第1期
159.控制論模型方法研究,Proceedings of the 198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1987,IEEE,New York,USA,EI收錄

『柒』 管理學形成與發展的歷史

一、中國古代管理的發展、內容和策略。
1、中國古代管理的內容主要是國家管理。
綜觀中國古代管理實踐可以看出,管理與行政基本融為一體。由於古代中國是典型的農業經濟,行政管理是社會管理最主要的模式,因此,任何一項工程,任何一項管理活動,無不以國家或官府的名義展開,管理實踐也只有在和行政融合過程中才有表現的機會。實際上,我們所了解的中國古代管理實踐,無一例外不是行政中的管理實踐。
2、中國古代管理高度重視管理活動過程中人的因素。
管理過程中的人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很多管理者在管理別人的同時也被別人管理著。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對這兩方面都有很多精到的見解並且有許多實例可考。中國古人十分強調管理者強調管理者自身的修養,《孫子兵法》認為為將要具備的品質包括智、信、仁、勇、嚴等各個方面。戰國時期的士人就是管理者的人才儲備群體,後來的秀才舉人乃至整個的學校和科舉制度,所有的學習和修養都是為未來的帝國培養合格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准備的。另外,在選材方面,許多先賢更是有大篇幅的精彩論述。墨子提出要「察其所能而慎予官」。荀子告誡執政者「無私人以官職事業」,切不可任人唯親,而主張任人唯賢,唯才是舉。晏子則進一步指出:人的才能也是不同的,應當讓人專司一事,不能要求他無所不能。用人的優點,不用他的短處;用人所擅長的,不用他所不擅長的。這就是任用人才的要略。北宋王安石對以上的幾個方面的思想進行了更加系統化、理論化的論述。他的用人思想可概括為「教之、養之、取之、任之」。其中,教學之道,即堅持學用一致,造就人才;養才之道,即維持政府官員生活的俸祿報酬應採取的方針—— 「饒之以財」、「約之以禮」、「裁之以法」;取才之道,即選拔官吏的途徑;任才之道,即根據專長任用人才。這樣完備的論述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很有其借鑒意義的。
3、中國古代的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往往會有十分高超的管理策略。
通過與西方的封建社會時期進行比較,我們會很容易的看到,中國的封建社會出奇的穩定和統一。這也從一個方面顯示了中國古代管理者高超的管理水平。中國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中央集權的國家管理制度,財政賦稅的管理、官吏的選拔與管理、人口田畝管理、市場與工商業管理、漕運驛遞管理、文書與檔案管理等方面,歷朝歷代都有新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傑出的管理人才,在軍事、政治、財政、文化教育與外交等領域,顯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積累了寶貴的管理經驗。戰國時期著名的「商鞅變法」是通過變法提高國家管理水平的一個範例;「文景之治」使國家出現了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萬里長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當時測量、規劃設計、建築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體現了工程指揮者所具有的高度管理智慧;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將防洪、排灌、航運綜合規劃,顯示了我國古代工程建設與組織管理的高超水平;丁謂主持的「一舉三得」皇宮修建工程堪稱運用系統管理、統籌規劃的範例。諸如此類的管理實踐不勝枚舉,都體現了中國古人高超的管理智慧。

閱讀全文

與證券研究的基本思想與路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騰訊通理財基金取出凈值如何算 瀏覽:95
淘寶客以什麼方式獲取傭金 瀏覽:624
薛瑞鋒興業信託 瀏覽:432
5倍股票杠桿利率 瀏覽:646
股票補一檔 瀏覽:264
保險公司理財可靠嗎 瀏覽:552
文化企業融資租賃案例 瀏覽:769
北京長峰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605
中國財富傳媒集團面試 瀏覽:571
公司金融te 瀏覽:500
單位開設外匯賬號百科 瀏覽:866
印度尼西亞外匯清算所是 瀏覽:103
潞安集團暖氣 瀏覽:968
雄安融資爆倉 瀏覽:339
證券交易通常都必須 瀏覽:611
金融招聘公司 瀏覽:62
釩產品價格 瀏覽:675
人民幣況美金匯率 瀏覽:946
上海國際金融人才服務中心在哪裡 瀏覽:777
招商證券賬戶忘記了 瀏覽: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