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你到任何一家證券公司查詢相關的擁股情況即可,一般這些需要你帶身份證去辦理的,有沒有股東卡並不重要,你可以到證券公司那裡利用身份證號碼查詢的,但建議你最好要有股東卡。一般來說這些情況並不能立刻得知的,原因是相關擁股查詢要向交易所提交後要過幾天才能得到相關的回復消息。
注意:上述的辦法是間接查詢的方法。
直接的是去中信建投證券公司詢問
注:華夏證券被中信建投證券公司收購了。
② 500字論文關於華夏證劵倒閉 急
不要輕易讓別人的意見、觀點左右投資者的交易方向,一旦當投資者對市場已確立一個初步的概念,即不要輕易改變。交易計劃輕易改變將使交易者對大勢方向的判斷動搖不定,並可能錯失良機。別人的意見是用來參考的,最終的決策還是在於你自己。不迷信專家,不愚信大眾,要堅定地篤信:巿場永遠是對的! 投資倫敦金找我,我~的°Q^Q~號『碼. 8'8,3『2^6.5:7′7`
③ 華夏證券破產對股民有什麼影響
1、證券公司破產,對於一般炒股的股民來說券商破產與大家無關,股民不會受到損失;如果與券商之間有別的業務合作,那就可能有損失,這要根據相關的管理規定來處理。所謂別的合作是指,資產管理業務、資金拆借等。
2、證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證券法》的規定設立的並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准而成立的專門經營證券業務,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如果是單純的經紀業務客戶,也就是說,如果僅在該公司開戶炒股,而未通過這個賬戶作其他業務(如委託理財、三方監管等),那麼公司破產對是沒有影響的。如果的證券交易結算資金(俗稱保證金)被公司挪用,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會予以補償。如果參與了公司的其他業務,那麼與公司形成的債權,要看政府甄別的結果,才能確定是否會被投資者保護基金收購。如果被甄別為個人債權,10萬元以下的全額收購,10萬元以上的部分打九折收購。
④ 從2000年以來倒閉或者被託管的券商有哪些哪裡可以找到相關資料,謝謝~!
1月,雲南證券、大鵬證券被責令關閉4月,亞洲證券被華泰證券託管
5月,東方證券受證監會委託託管北方證券經紀業務及所屬證券營業部
6月,民安證券因涉嫌挪用客戶保證金等原因,被證監會責令託管
6月,匯金公司出資重組銀河證券
7月,閩發證券被取消證券業務許可並責令關閉
8月,中信證券出資60%與建銀投資共同設立中信建投證券,受讓原華夏證券的全部證券業務及相關資產
8月,海通證券正式託管甘肅證券
10月,昆侖證券被光大證券閃電託管
11月,證監會取消廣東證券業務許可,並責令關閉
12月,中信建投證券收購華夏證券全部證券業務及相關資產的手續已大致辦妥,華夏證券重組工作基本完成
12月,南京證券託管西北證券
12月,海通證券託管興安證券
⑤ 華夏證券倒閉了嗎
對,好像是虧了66億。
⑥ 求華夏證券的電話號碼,急~~
步南方證券後塵,華夏也由於國債回購失敗、自營業務虧損和挪用客戶保證金等問題而陷入危機,中信證券與建銀投資共同出資並購華夏證券,在華夏證券的基礎上成立中信建投證券責任有限公司(中信建投)。
華夏證券已經成為歷史,業務並入中信建投,中信建投客服電話為95587/4008-888-108,官方網址為:http://www.csc108.com/newsite/index.jsp
⑦ 瓦良格謎局怎麼樣
這是在學校圖書館借閱的最後一本書,以此書作為大學生活的結尾,恰好具有一個承前啟後的意義。 與其說這本書是講瓦良格號的前世今生,倒不如說是講華夏證券的波瀾起伏。瓦良格號駛過三大洋,來到中國,終為遼寧艦,中華民族幾代人的航母夢一朝夢圓。然而華夏證券這艘中國證券業的航母,則因客戶保證金挪用和自營投資巨虧,終於翻覆沉沒。2005年華夏證券重組並更名中信建投至今,管理層幾經變更,股權重回北京國資,但華夏證券的影子並沒有消逝。朝內大街188號前的麒麟仍然挺立,這棟10層大樓裡面,仍然有眾多從華夏時代就在此堅守的老投行家。 企業高層之間的權力斗爭與更迭,很多時候其實無所謂對與錯。比如說,決定一個管理者是否能在這一位置上久坐的不僅是上級人事主管部門,也包括公司股東和公司基層員工。而很多時候,高處不勝寒,高管並不能兼顧所有方面的利益,所以就存在選擇與權衡。從邵淳、趙大建到周濟譜,雖然華夏證券一路衰落,但這三任領導者卻選擇了不同的道路與生涯。 邵淳是華夏證券最早的股東工行中意的人選,瓦良格項目的操作者。他看中了航母的商業價值,看中其不可復制的特性和極低的投入成本。坦白講,如果沒有後來時間的拖延和華夏證券資金鏈的斷裂,瓦良格項目絕對是一個可以載入投行史冊的經典。但可悲的是,邵淳只是單純從一個商人的角度看問題,根本沒有看到航母背後繁復的國家利益爭奪和巨大的政治軍事風險。況且這種與港商合資成立子公司,通過表外投資瞞天過海的做法,自然是不能被監管高層所容許的。後來,邵淳也就因此一直受到監管層的質疑。 趙大建是國泰系空降兵,用自營坐莊豪賭,想一次性扳回被動局面。沒成想事與願違,股票投資巨虧成為壓垮華夏證券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在這期間,又是華夏系與國泰系沒完沒了的斗爭,趙大建在四人小組中與高層同事不睦,在基層員工中又不受華夏系的待見,人心向背定成敗。但他卻始終堅持,自營投資一賭到底,權力爭奪一斗到底,這種堅持到底還是培養了一批忠心之人,從始至終,既有國泰系一幹人的鼎力支持,也沒有上演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趙大建也算是落了個好名聲。 周濟譜時期的華夏證券確實有不少起色,例如業務的重構、薪酬的調整、保證金的償還和航母項目的收尾,這一系列動作確實給華夏證券帶來了新的氣象,他一個外來人也能平衡既有各派系之間的實力,贏得了人心。然而此時的華夏證券已經積重難返,自營虧損之巨、分支機構之亂,都已非周濟譜所能想像與掌控。黯然下台之後,周濟譜掌舵北京城鄉建設,然而不到一年便告退隱,在那個自命名為退思園的地方生活。周濟譜不像個純粹的商人或者企業家,倒像一個學者。但我覺得他始終沒走過自己這道心坎,太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清白,所以很難在這樣一個市場上走得更遠。 市場就是一個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不能全力向前,也不能全身而退。贏得了金錢,贏不了名聲;贏得了名聲,贏不了人心;贏得了人心,贏不了自己。但這個市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雖然肯定不能在這里得到世上所有的榮華,但也能拾得自己真正看重的東西。不過,我還是要向華夏證券的前輩們致敬,向那個機遇與風險同樣爆棚的時代致敬。作為一名後生,我深深地為前輩們敢於面對與擔當的魄力與勇氣所折服,自己也不敢不砥礪前行——願能承襲前輩的精神,在走出校園後開啟新的人生。
⑧ 華夏證券公司為什麼會破產
1、因為華夏證券盲目擴張,負債66餘億元而破產了。另外,公司每年都要交很多費用的,例如證券協會會員費等,也有自營業務,自己炒股賺差價,領導要花錢,員工要人工,硬體設備要更新,軟體要升級,要交房租。華夏證券無法償還負債,也無法維持公司的正常運營,所以破產了。
2、華夏證券成立於1992年10月,是我國較早成立的全國性證券公司。從1995年起,華夏證券在證券交易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指標的排名中均位於行業前列。與同期其他券商一樣,華夏證券之後陷入了未加限制的擴張,投資於各類實業,之後又違規坐莊,之後更是深陷保底違規委託理財,給公司造成巨額虧損。除挪用客戶保證金,華夏證券還在大規模對外融資,甚至增資擴股,由於財務成本過高,最終難以收拾。 2005年12月15日,中國證監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發文決定停止該公司及所屬分公司、證券營業部和證券服務部的證券業務活動,撤銷華夏證券公司的業務許可。
⑨ 夢的追逐者們(4):他到底是購買航母的英雄還是騙子
中國第二艘航母海試成功,標志著中國海軍真正的「航母時代」正加快加快步伐向我們走來。
瓦良格號航母
⑩ 500字論文關於華夏證劵倒閉
華夏證券破產欠債66億 如何保護債權人權益成核心問題
揭開證券公司破產神秘面紗
被關閉證券公司往往存在多種違法行為
破產公司老總承擔何責法律有明文規定
如何產生最佳破產管理人尚需細加考量
華夏證券公司破產首次債權人會議本月17日的召開,在這個金融風暴肆虐的冬天,顯得格外引人關注。
華夏證券公司畢竟不同於其他的公司,它曾有著輝煌的過去:成立於1992年10月,是中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全國性證券公司之一。1995年,華夏證券在證券交易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指標的排名中,已走在同行的前列,與南方證券、國泰證券這些巨無霸並肩,成為三大全國性證券公司之一。鼎盛時期,華夏證券旗下擁有91家營業部和24家證券服務部,是第一家全國交易聯網券商,第一家實現全國統一清算,第一家實現保證金集中存管,許許多多的第一,使其聲名遠播。
每次路過如今已成為中信建投證券的華夏總部,昔日華夏證券的幾個大字總在記者心中盤旋。曾經多次造訪遇見的華夏「老人」,如今所剩的已經不多了。
從2005年12月被依法撤銷業務許可,2008年4月30日申請破產,11月17日召開債權人第一次大會,昔日聲名顯赫的華夏證券終於即將走向終點!
「如今的華夏證券公司破產,已和證券兩個字沒有多少關系了。」在中國破產法論壇執行主任伊正友律師看來,「以前證券公司破產很難,但在破產法頒布實施之後,現在已經容易得多了,而且和其他公司破產沒有太大的差別」。
股民權益未受影響
有權威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已經關閉的證券公司有31家。三年多的綜合治理,最大的制度收獲是由證監會起草最後經國務院通過的《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和《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凡是挪用客戶保證金、存在重大違法活動、資不抵債的,都要進行關閉。而且,審視很多被關閉的證券公司,這些行為往往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同時發生的。
曾任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負責人的劉肅毅告訴記者,關閉的第一個階段就是進行行政清理。這是相對比較艱難的階段。要理清證券公司所存在的所有問題、解決職工安置問題以及與證券有關的業務問題。在此期間,由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替證券公司「埋單」,無論是機構投資者的保證金,還是個人投資者的保證金,一旦被證券公司挪用,都先由基金公司墊付,基金公司成為證券公司的債權人。而且,即便是投資者的保證金被券商挪用了,投資者本人的賬戶上也反映不出來,投資者往往並不知情,只是券商的賬上有缺口。
劉肅毅解釋說,這么做是為了穩定市場的需要,也是出於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考慮。在基金公司填補了保證金缺口之後,投資者開戶所在的營業部,會被其他證券公司接管。在華夏證券公司營業部開戶的投資者,現在就成為中信建投證券公司的投資者,買賣股票不受任何影響。
破產公司老總承擔何責
證券公司破產,老總承擔什麼責任?許多投資者都不禁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據不完全統計,至今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券商老總近百人。據接近證監會的一位人士分析說,許多證券公司被關閉了,破產了,老總並沒有承擔刑事或者行政責任。
他認為,證券市場在持續幾年的低迷時期,券商因為委託理財業務、國債回購業務以及自營業務發生虧損,再加上經紀業務收入的降低,日子變得艱難,有的開始資不抵債。由於這些證券業務致使證券公司被關閉或破產的,當時的法律無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劉肅毅從法律角度分析說,券商委託理財現在也在做,法律關系很清楚,一方委託另一方理財,不保證收益,但求利益最大化,過去可能有保本保收益的不規范做法,但不能因此就構成犯罪。又比如國債回購,這實質上是一種券商的融資行為,法律關系也不難理解。但如果是券商在經營證券業務過程中,有貪污受賄、操縱市場、進行內幕交易等行為,那不僅要追究行政責任,同時要追究刑事責任。很多券商老總落馬是因其行為嚴重違反了現行法律。
據多位業內人士相告,華夏證券的破產與同期許多證券公司一樣,是因過度擴張所致。盲目擴張使華夏證券在2002年股市的持續低迷中難以自拔。投資股票的市值縮水到7億元、自營投資累計虧損達17.9億元、國債欠庫約10億元,另外還有10多億元的經營性虧損。正是由於經營不善,使華夏最終難以支撐。證監會隨後依法撤銷其業務許可。
核心是保護債權人權益
「證券公司破產後,老總的責任問題、職工安置問題、債權人權益的保護問題,是最為令人關注的問題。」伊正友分析說,原華夏證券的職工已被中信建投接收,成為中信建投的員工。在華夏證券進入破產程序後,最為核心的問題只有一個,就是如何保證債權人權益的問題。「經過行政清理之後,證券公司的破產與其他公司破產並無多大差別。」
曾擔任多家證券公司破產管理人組長的楊光分析說,行政清理階段已經解決了和證券有關的所有業務,餘下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機構債權人權益保障的問題。
記者致電華夏證券公司破產管理人——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對方解釋稱,華夏證券在日前召開首次債權人會議時,已經成立了債權人委員會,由法院指定了債權人委員會主席。華夏證券148家機構債權人,債權總額約66億元。華夏破產財產包括股票、基金、債權等有價證券以及其他資產。對於有價證券將會擇機變現,其他資產將通過公開拍賣方式進行,不能拍賣或者限制轉讓的財產,依法律規定的方式進行處理。至於這些破產財產如何分配,則由債權人會議表決進行。在管理人看來,華夏證券公司的破產,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樣神秘。
伊正友向記者分析說,證券公司的破產與其他公司破產一樣,要處理好幾方面關系。按照破產法的規定,法院是起監督責任的,監督各方按破產程序進行,管理人是制定方案的,負責財產如何變現如何拍賣等具體事務,而債權人會議是最後表決的。保證債權人合法權益是破產程序的關鍵。
據楊光介紹,現實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管理人如何產生的問題。目前仍有不少券商處於破產程序環節,比如,閩發證券破產在福州中院審理、漢唐證券破產在深圳中院審理。在證券公司破產中,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基本上都是最大的債權人。合格的管理人,不應該和包括基金公司在內任何債權人,存在任何利益關系,這些都是法院在選定管理人時必須加以考量的重要因素。但是,有的法院似乎對此並不理解。
伊正友認為,管理人最好應通過全國招標的方式產生。只要沒有利害沖突關系,招標產生的管理人,由於具有豐富的經驗,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強,能夠依法制定出科學、合理、可行的變價方案以及財產分配方案,供債權人會議審議。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破產成本費用支出,同時使債權人權益維護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