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人知道大亨帝國是什麼嗎
也是商品買賣用的 需要自己先建立帝國 才能買賣 還可以加入別人的帝國 加別人的帝國有獎金
❷ 大亨帝國是什麼宮中號da888666嗎
是這個的老鐵
❸ 上海三北輪船 荷蘭 訴訟 虞洽卿孫子
虞洽卿可以充分利用荷蘭銀行買辦身份,在銀行業借到更多錢,發展三北輪船公司。最初購「慈北」、「姚北」、「鎮北」三艘輪船,航線上海至寧波、沈家門,...
虞洽卿(1867—1945年)名和德,字洽卿,出生在浙江鎮海縣慈溪鎮伏龍山下一戶貧苦的裁縫家裡。7歲父親病故,他與母親方氏和3歲弟弟相依為命。家境貧寒,失去了讀書的機會,村內同族的私塾老師虞世民,見虞洽卿聰明睿智,待人平和,認為此小孩將來必成大器,就免費收為學生,授傳誦書習字,為虞洽卿後來在上海叱吒風雲打下基礎。虞洽卿發跡後,知恩圖報,敬虞世民老師為上賓,使之安度晚年。
1881年,15歲的虞洽卿經祖叔虞慶堯的幫助,告別家鄉,坐船來到上海學「生意」(當學徒)。他去報到的那天,走在半路上,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虞洽卿馬上脫下母親縫制的新布鞋,手捧兩只鞋子赤著腳走進瑞康染料商店。店主奚老闆見了哈哈大笑,雙手拉住了虞洽卿的手,連聲說:「好!好!」說起來也奇怪,奚老闆昨夜做了一個夢,夢見財神爺手捧兩只元寶走進家裡來。今日見到虞洽卿的模樣,正好與夢兆印證,樂得奚老闆哈哈大笑。虞洽卿「赤腳財神」的故事,廣傳為佳話。
瑞康顏料商店的奚老闆經過多次觀察和考核,見虞洽卿頭腦靈活,做事精明,決定加以重用,讓他跟大夥計外出「跑街」(接洽業務)長長見識。有一次,虞洽卿來到一家洋行,看到一批生銹的顏料箱正要低價拋售,他細心地察看箱子,發現鐵箱是海運中碰到水而生銹的,顏料質量沒有受影響,他向奚老闆匯報後,全部低價「吃進」,使瑞康顏料商店發了大財。虞洽卿做學徒,年底按慣例發給鞋襪費12元,可奚老闆另外追加40元,破格提升他為「跑街」先生。
虞洽卿經常跑洋行,見洋人,雖然在工作生活中學會幾句「洋涇浜」英語,但他看不懂英文,更不會書寫英文。他利用晚上去英國人在青年會開設的夜校學習英文,在夜校里交結了許多外國朋友。通過刻苦認真的學習,虞洽卿能講一口流利的倫敦口音的英語,並能讀寫英文,同時又學會了德語、俄語、法語,虞洽卿學習外語可說是天賦奇才。虞洽卿在瑞康顏料商店工作12年,為瑞康店盡心盡力,使顏料店在劇烈競爭中站穩了地位。商店事業有了進展,奚老闆為拉攏虞洽卿,送他股份成為股東,虞洽卿承蒙老闆栽培,出資200兩銀子,做了瑞康店的股東。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寶島台灣被日本割占。那時候的上海,洋人氣焰十分囂張,越界擴展租界,清政府對洋人屈膝妥協,對百姓加重欺壓。虞洽卿要想出人頭地做一番大事業,還是要藉助洋人,他跳出「瑞康」,請人推薦進入德商魯麟洋行做「跑樓」(副買辦)。虞洽卿在上海灘「人頭熟」、「吃得開」,工作非常出色,深得洋行總裁的賞識。不久,被提拔為買辦。中國人做買辦除了高薪之外,最主要的收入是在為洋行買入賣出貨物中收取Commission(傭金)。傭金是外國洋行對中國人做買辦的一種獎勵。虞洽卿在德商魯麟洋行做了九年買辦,集聚一大筆財富,開始投資閘北房地產業。虞洽卿牢記阿姆(母親)的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在寧波同鄉中,他樂於助人,幫人排愁解難,尤其寧波籍的店主,經常在貿易中受到洋人欺詐,自己不懂英文,有理亦說不清楚。他們請「阿德哥幫忙」,阿德哥樂於幫助店主與外國人交涉,爭取權利。虞洽卿名和德,寧波人叫他「阿德哥」。「阿德哥」名聲大揚。1897年法租界公董局借口拓展馬路,強制寧波同鄉會設在上海法租界四明公所的殯儀館和義冢墓地拆遷。法租界當局的做法使亡靈不得安寧,觸怒了寧波人的憤怒。在中國土地上,中國人有權利保護自己的祖先,中國人,尤其大批在上海的寧波人,團結起來抗議法租界當局的拆遷決定。具有民族正義感的阿德哥虞洽卿當仁不讓,協同四明公所,發動抗議示威,組織中國勞工,進行罷工斗爭。在強大的人民群眾堅決的抵制和斗爭下,法國租界當局收回拆遷決定,法國領事館立下石碑劃定地產,保證不再侵犯,四明公所取得勝利。虞洽卿的大名在上海家喻戶曉,成為商界的大亨。
1903年華俄道勝銀行聘虞洽卿出任中國買辦,首次進入金融業銀行界,與高層洋人社會交往。在與外國駐華銀行金融業務的交易中,虞洽卿精明干練,辦事效率高,這使得銀行界高級洋人對他有很好評語。1905年荷蘭銀行急需聘用熟悉中國社會情況的買辦,在洋人的推薦下,荷蘭銀行重金聘任虞洽卿為中國買辦,管理銀行業務。虞洽卿盡心盡職為銀行拓展業務,獲得豐厚的利潤,深受荷蘭總行的信任,虞洽卿在荷蘭銀行任職22年,直至60多歲退休。
虞洽卿任銀行買辦時期,1900年中國北方爆發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法、日等組成了八國聯軍侵犯中國,攻入北京城,簽訂《辛丑條約》,1901年簽約庚子賠款條約,賠款總額四億五千萬兩銀子。清政府急於支付各國賠款,籌措賠款,不得已向各國組成的銀行團借款。華俄道勝銀行、荷蘭銀行都參加籌款銀行團,虞洽卿有機會參予借款的工作,與清王朝的皇親大臣攀龍附鳳,並進言建議如何談判,受到清政府的重視。1906年慈禧太後頒布「預備立憲」,派端方、載澤等五大臣赴日本考察,虞洽卿被欽點隨團出訪。這使他對國外工商業有了進一步了解。回國後,他上疏慈禧太後,提出「列強利用銀行來盤剝中國,制約中國工商的發展,為了振興實業,挽回權利,必須創辦中國人自己的銀行」。這個建議被清政府採納。虞洽卿邀集寧波籍的大資本家周金箴、朱葆三等人發起創辦四明銀行,資本150萬兩白銀,清政府農工商部注冊,中國第一家私人銀行在1908年9月11日,英租界江西路上正式開始營業,虞洽卿被推為理事。
20世紀初,上海至寧波的水上運輸被洋人太古輪船公司、東方輪船公司以及官僚經營的招商局輪船公司所控制,船票價高使寧波人非常不滿意。虞洽卿見是一個很好的商機,他邀集嚴筱舫等人籌建一個股份制公司,每股5元,許多寧波人購買股票入股,共集資40萬元,於1909年成立寧紹輪船公司,虞洽卿擔任總經理。為了與外國輪船競爭,寧紹輪票價比其他三家輪船公司便宜,船員服務好,所以客運貨運都很興旺。英國太古輪船公司為打垮寧紹公司,把統艙票從一元降到三角,並送毛巾、肥皂,進行「虧本競爭」,使寧紹輪業務直線下降,無法維持。在危機時刻寧波同鄉會組織船票維持會,籌集資金貼補支持,寧紹公司以低價票價和外商競爭,這種競爭「兩敗俱傷」。最後外國輪船公司與寧紹公司協議平衡船票價格,競爭中寧紹公司在航運業站穩腳跟。
三年後,虞洽卿與公司大股東因購買「甬興輪」產生矛盾,退出寧紹公司。1913年他獨資創辦了三北輪船公司,資本20萬元,總部遷到上海。虞洽卿的理財投資有獨到之處,買船隻要首付30%,航行後逐年付清船款,以船養船。買船以船作抵押,可以向銀行貸款70%船款價,只要首付30%買船的現金,40%的錢可以作為公司的流動資金周轉,買船越多,公司越有錢。虞洽卿可以充分利用荷蘭銀行買辦身份,在銀行業借到更多錢,發展三北輪船公司。最初購「慈北」、「姚北」、「鎮北」三艘輪船,航線上海至寧波、沈家門,以及上海至鎮江,所以稱「三北輪船公司」。不久又以100萬元買進荷蘭造1320噸的鋼殼輪船,航行於南北沿海大城市天津、大連、青島、寧波、福州、廣州和南洋各島。1917年又創辦寧興輪船公司,購買了3439噸的「寧興」輪,專營天津、大連至上海的航營業務。1918年12月虞洽卿出資盤進英商注冊的華英合資鴻安商輪公司,購回英人的股份。盤進了「長安」「德興」二艘船舶,以及倉庫、碼頭,總資金45萬元,改組為華商輪船公司。增加資本為100萬元,新購「武林」、「之江」、「華威」三艘輪船,共計5604噸,繼續營運長江、沿海及遠洋航行。
虞洽卿認識到「航業之興替,碼頭棧房為重要」。在1916年就建造鴻升碼頭堆棧公司。為了修理本集團公司的船舶,又建立了三北輪船公司機器廠,設有修船的船塢,還能製造小型輪駁、躉船及其附屬設備。
從1914到1921年,三北集團已形成了三北、寧興、鴻安輪船公司,成為擁有18艘大輪船和行駛浙江沿海的45艘小輪船,以及碼頭棧房、船舶修造的聯合企業,資本320萬元,輪船碼頭堆棧、工廠資產700萬元。三北集團成為中國最大的華商航行集團。
20世紀初,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動盪不安,政局變幻莫測。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袁世凱篡奪革命成果,孫中山領導第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死了,北京出現北洋軍閥政府。北洋軍閥直系、皖系、奉系三派為了爭奪北京政府權力和地方割據勢力,長期混戰,永無寧日,人民朝不保夕,國土四分五裂。在這樣的政局動亂時期,中國民族資本家為了保護自己創立的工商業,為了應付軍閥、官僚和地方黑勢力,心態非常復雜,他們具有基本的愛國、愛民族的精神,要求國家統一、富強。另一方面為了生存,保護自己的工商業,借洋人勢力,與軍閥、官僚拉關系。他們知道「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的道理,又要借洋人勢力壓軍閥,借老百姓的力量壓制洋人侵略擴張。虞洽卿從小接受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在十里洋場租界里成長,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經歷過戊戌變法思潮,接受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洗禮。在與洋人長期交往過程中,他了解了洋人租界當局如何統治租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說虞洽卿有了自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處世的人生哲學。1911年虞洽卿支持辛亥革命,提供房屋供同盟會秘密活動,派人保護同盟會上海負責人陳其美的安全,提供活動經費8000銀元,動員商團武裝參加上海起義。辛亥革命勝利,成立南京臨時政府,虞洽卿以上海總商會的名義募捐百萬多元以資解決臨時政府的財政困難。孫中山先生非常感謝上海財團虞洽卿等人的支持。
辛亥革命失敗後,虞洽卿捲入軍閥斗爭的旋渦,支持直系軍閥段祺瑞北洋政府。段祺瑞北京政府1924年聘他出任上海總商會會長和全國商會副會長。1925年5月,日本內外棉七廠資本家開槍打死共產黨員顧正紅,打傷10多位工人,這一暴行激起上海人民的無比憤怒,中共中央決定把工人運動和市民反對租界當局的斗爭結合起來,舉行反帝示威斗爭,5月30日,上海各校學生2000多人,在南京路老閘捕房門前示威,提出「抵制日貨,愛用國貨」「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口號。英國巡捕向群眾開槍射擊,當場死傷數十人,造成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中共中央決定組織反帝統一戰線,發動「三罷」斗爭。上海20萬工人實行總罷工,5萬學生罷課,大多數商人罷市。上海成立反帝運動領導機關工商學聯合會。上海總商會會長虞洽卿激於義憤,尤其認為抵制日貨,愛用國貨是「有利」民族工業發展的愛國運動,於是他率領商會參加反帝斗爭。20萬工人罷工,重要的是解決工人和家屬100萬人的生活問題。總工會李立三與總商會虞洽卿協商,做到「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相互支持,堅決進行反帝斗爭」。以總商會名義公開登報,致電各大城市的商會、愛國人士、僑商僑胞,呼籲募捐支持上海反帝斗爭。虞洽卿領頭捐出巨款,上海各界紛紛捐款,各地工商界人士、華僑以及國際工人組織的捐款源源而來。僅10多天,匯集到上海總商會的捐款達237萬多元,有力地支持了「五卅」反帝運動。
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威逼利誘民族資產階層,對虞洽卿施壓。虞洽卿表示「決向各商勸導早日開市」、「設法改善局勢」,商會專門成立了「五卅委員會」,提出的13條與工商學聯合會提出的17條分庭抗禮。修改後的13條刪去了永遠撤退駐滬之英日陸軍等4條,這是帝國主義難以接受的條款,商會作出暫時妥協,但保留了維護中國人的民權,撫恤死傷工友;懲辦肇事的英國警官與槍殺中國工人的日本資本家;改善工人的工作條件;增加工人工資,罷工工人給予生活費補助等。條款送租界交涉署,轉交各國駐滬領事團。帝國主義各國一致認為為了保證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可以在民權上經濟上作出重大讓步,同意上海總商會的條件。為了保存力量,滿足工人提出的經濟要求,中共中央決定逐步復工。五卅運動形成了反帝斗爭的新高潮。
1924年,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孫中山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三民主義,使之成為國共合作的基礎。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建立了國民革命軍,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1925年3月,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逝世後,廣東國民政府成立。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蔣介石任北伐軍總司令,兩湖戰場殲滅吳佩孚軍隊主力,攻克武漢。江西戰場殲滅孫傳芳軍隊主力,攻佔南昌。東路北伐軍攻克福建,佔領杭州,前鋒直逼上海。北伐戰爭勝利進軍,促使了上海商界頭面人物虞洽卿與國民黨軍事特派員鈕永建的見面,商議推翻孫傳芳在上海的統治,奪取政權。虞洽卿主要為了報復孫傳芳取消了他的上海商埠幫辦和上海總商會會長職務,所以極力聯絡共產黨,發動民眾暴動,奪取上海政權。中共上海區委書記羅亦農和中共中央總書記陳獨秀,主張建立從資產階級到工人的聯合戰線,發動工人武裝起義。陳獨秀講:「無產階級避免領袖地位。」「即使起義成功,工人可不參加政權,」「我們只求得民眾自由。」陳獨秀主張:「我們現在可以有兩個領袖,鈕永建是軍事的、虞洽卿是民眾的領袖。」虞洽卿等籌集起義的經費,支持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1927年3月22日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經過28小時戰斗,取得了勝利。陳獨秀在活動分子大會上發表演講:「我們看清楚了無產階級的力量。大資產階級是不革命的,小資產階級對革命是贊成的,但自己是不幹的,所以中國革命只有無產階級出來擔任。」大會產生了上海特別市臨時政府執行委員會19人,共產黨人有9人,佔多數,無產階級掌握了上海市政權。鈕永建、虞洽卿是執行委員。不久,資產階級代表6人聲明辭去市政府委員,與無產階級分道。
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勝利後不久,蔣介石以北伐軍總司令身份到達上海。上海財團虞洽卿、錢新之等十分擔心上海被共產黨和工人掌握,他們把自己的命運掛到蔣介石的戰車上。虞洽卿於1920年2月1日創辦了中國以股票為龍頭的第一家綜合交易所——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長。一般交易所的買賣是由經紀人經手代辦的。此時,蔣介石、陳果夫、戴季陶等組成的「恆泰號」,是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經紀機構之一。蔣介石等成為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經紀人,進行各種證券及棉紗的投機買賣。蔣介石賺到了大錢。1921年夏秋時,交易所突然崩盤,股票大跌,1922年2月蔣介石變成窮光蛋並負債累累。當時蔣介石參與策劃大鬧上海證券交易所,妄想侵吞日商100萬元匯款。虞洽卿為此請「大亨」李征五幫忙,最後由金融界大亨葉琢堂出面調停,虞洽卿由交易所拿出6萬元給蔣了事。蔣介石拿著自己分到的錢,結束了在上海的經濟投機,赴廣東投奔孫中山。
蔣介石衣錦榮歸上海,深知上海的實際控制者不是官府,而是大商人和黑道青洪兩幫的老大。蔣介石的勢力要在上海和全國站住腳跟,就必須得到上海大財團的支持,得到龐大軍費和政治活動資金。蔣介石到達上海即向歐美各國表示:「國民革命軍是列強各國的好朋友,決不用武力來改變租界的現狀。」3月26日晚,蔣介石接見了上海商會聯合會主席虞洽卿,蔣表示:「直魯聯軍完全撤至長江以北,北伐軍攻佔南京。」「我對收回租界問題,決不訴諸武力,希商界放心。」虞洽卿得到蔣介石保護有產者的保證,以商會聯合會主席的名義,向銀行、錢庄業攤派300萬元交給蔣介石,商業聯合會「自動捐助」500萬元,支持蔣介石「4·12」政變。
「阿德哥」虞洽卿身兼全國工商協會會長、上海總商會會長、上海航業公會主席、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理事長、公共租界納稅華人會主席、工部局華董、萬國商團中華隊公會會長。「在商言商」,不涉及政界,作為一個近代民族工商業家,他所代表的民族資本家利益,勢必同外國資本有經濟上的矛盾。他處於舊中國的社會里,擔任多年買辦,「則因職務關系,與外人日益接近,對於外人性情習慣,莫不瞭然於胸,由是,有事交涉,輒能不卑不亢,洞中窺要,以自維其大國人民之氣概。」社會是培育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學校,在民族、國家的問題上,能表現出一個人的良知與氣質。民族資本家有軟弱妥協的一面,虞洽卿在五卅運動中能參加斗爭,積極募捐支持工人罷工斗爭,但在關鍵時刻考慮有資者的利益,與帝國主義妥協,平息斗爭。上海工人武裝起義,虞洽卿從資本家立場出發,為了推翻直魯軍閥孫傳芳與中共謀劃上海民眾暴動。武裝起義勝利後,建立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上海特別市臨時政府,他就辭去市政府委員,投靠蔣介石,謀求在國民黨政權的扶助下發展企業。
1927年以後虞洽卿從荷蘭銀行買辦退休,集中精力經營航行事業,成為上海的大聞人。1936年虞洽卿的70大壽,由上海市第一特區(公共租界)市民聯合會主動發起。經過工部局董事會開會討論,虞洽卿為「維系和推動中外關系」做出貢獻,會議一致通過以虞洽卿之名來重新命名「西藏路」的決議,改西藏路為虞洽卿路。
抗日戰爭爆發後,虞洽卿斷然拒絕出任上海偽政府市長,頂住日本特務機關和汪偽政府的威脅。抗戰時期,租界人口激增,糧食短缺發生恐慌,為了平穩糧價,穩定社會,工部局決定讓虞洽卿籌措糧食。虞與義大利商人泰米那齊合夥組織了中意輪船公司,輪船掛義大利國旗,義大利是日本的同盟國,所以往西貢、仰光等地運米到上海的輪船,不受日本海軍干涉。解決了租界缺糧的危機。實際上虞洽卿每次運糧都私留出一定噸位給自己裝米,返滬後米高價流入黑市,他從中賺了500萬元。
1941年春,戰爭局勢緊迫,虞洽卿告別上海乘船赴香港,1942年轉到重慶。76歲的虞洽卿,在重慶與王曉籟等組織了三民運輸公司,購買了300輛道奇卡車,從緬甸、仰光等運送五金配件和機器,供抗日戰爭軍需民用。
1945年4月26日,虞洽卿因患急性淋巴腺在重慶逝世,享年79歲。
❹ 誰給介紹下李嘉成
李嘉誠 統領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集團公司,全球華人首富,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斗始終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於是世人稱之為"超人"。李嘉誠不僅是創業精英、商界巨頭,而且在其創業發展路上,並購多家公司。可以說,李創業之路就是一條並購之路,其創業和壯大與兼並和收購其它公司企業分不開。李嘉誠的並購之路同其人生經歷、創業經歷一樣倍受世人關注。
艱辛與成功的創業經歷
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先生誕生於廣東省潮州潮安縣。1940年,隨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辭世,至此少年李嘉誠開始了學徒、工人、塑膠廠推銷員的生活。 1948年,20歲的他就開始在新蒲崗擔任了一家塑膠廠的業務經理、總經理。1950年,在筲箕灣創立了長江塑膠廠。1957年,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1958年,1960年先後在北角、柴灣建造了兩座工業大廈。 1972年9月31日,李嘉誠創建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11月1日,"長實"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並相繼在倫敦(1973年)、加拿大的溫哥華(1974年6月)掛牌上市。1974年5月,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聯組恰東財務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誠出任匯豐銀行董事局非執行副董事長。1986年,長實集團名列香港十大財團首富,李嘉誠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佔香港上市總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與"中信"、英國大東電報局合作投資的"亞洲衛星一號",由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送入東南亞上空的同步軌道。到1991年間,"長實"系財團已發展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和重大影響的跨國多元化企業集團,擁有1200多億港元資產,比1986年增加兩倍半。
"超人"美譽與並購經歷
叱吒香江,縱橫海外,李嘉誠這個神奇的名字,今天已是'成功'與'奇跡'的代名詞:他統領著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業務遍及各行各業,如地產、港口貨運、超級市場、基建、電訊、酒店、保險、水泥、電力、網路等等,形成一個逾萬億資產的跨國企業帝國。而李嘉誠本人也榮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為有史以來華人最傑出的企業家之一。這一切,使他贏得了'超人'的美譽。
縱觀李嘉誠傳奇的商旅生涯,他最為成功之處是善於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李嘉誠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斗皆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於是人們稱之為"超人"。
而其企業發展壯大與其兼並和收購其它公司有關。1974年4月,成功收購美資永高公司,接手經營香港希爾頓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島的凱悅酒店,並相繼購入虎豹別墅及其他多項地皮、物業。1978年9月5日,李嘉誠從匯豐銀行承接了"黃埔"公司9000萬股股票,同年,還收購了英資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該公司董事局主席。1979年7月,"長實"與中資僑光公司聯組宜賓地產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鐵路維修站上蓋發展權,並成立中國(香港)水泥廠(1982年投產)。是年9月25日,"長實"贏得和記黃埔公司控股權,並於10月15日出任"和黃"執行董事。1981年1月1日,李嘉誠出任"和黃"公司董事局主席。1997年與"首鋼"聯手收購香港東榮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收購北京長城飯店等七家大酒店,擁有51%的股權。1985年,購入加拿大溫哥華世界博覽會商業中心,斥資百億港元,興建規模龐大的商住住宅群。
經過不斷發展壯大,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在香港以至世界具有領導地位的地產、國際集裝箱貨櫃碼頭業和投資發展的舉足輕重的集團公司。市值已超過2700億港元。業務經營范圍包括地產發展、金融、貿易、貨櫃碼頭、運輸業、能源、電力、通訊、衛星廣播、酒店業、零售業等。
❺ 歷史上的上海灘到底出過哪幾個風雲人物,從民國初到解放前
顧竹軒、王亞樵、張嘯林、杜月笙、黃金榮等。
1、顧竹軒
顧竹軒(1885—1956),字如茂,江蘇建湖人。少年時期因家境貧寒,適逢災荒,16歲到上海謀生。在公共租界協記公司拉黃包車,一度入租界巡捕房充當巡捕。20多歲時,躋身上海幫會上層。
徒弟達數百人,有「江北大亨」之稱。20年代初,與人合夥在閘北開辦同慶舞台,不久又開設德勝茶樓、天蟾舞台。1923年起,獨資經營天蟾舞台,聯絡京劇名角,推進京劇演出場所改良。
1932年一二八事變和1937年八一三事變,參加傷兵和難民救濟,派保衛團支援抗戰。抗日戰爭期間,掩護、護送和營救中共地下黨員。
國共內戰時期,掩護和協助中共中央上海局下屬的幫會工作委員會的工作,又多次掩護發電廠地下黨負責人的活動,並為運送物資和醫葯用品去蘇北根據地提供方便。
1947年,任上海市參議會參議員。1949年,作為特邀代表出席上海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1956年7月6日,在上海去世。
2、王亞樵
王亞樵(1889—1936),字九光,抗日誌士,民族英雄。1889年出生於安徽合肥,自幼讀書,聰穎過人,少年時期目睹官吏豪強壓榨人民,恨之入骨。
每與青年志士談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慷慨悲歌,不屈不撓,鄰里友人多贊王亞樵有古烈士風。
1911年王亞樵響應孫中山革命主張,在合肥組織軍政府,宣布獨立。1913年出走上海,研究無政府主義,刻苦鑽研怎樣打倒社會上的一切強權。1916年初宣傳討袁護國運動。
1918年作為南方代表赴上海參加南北議和。1920年赴安慶,反對武人干政,遭通緝,再次亡命上海。1921年創建斧頭幫,斗敗黃金榮、杜月笙,替窮人撐腰。
1923年11月10日暗殺淞滬警察廳長徐國梁,事發後投奔盧永祥,在湖州徵兵,與戴笠、胡宗南結為金蘭兄弟。1926年任安徽副宣慰使,宣傳北伐。
1927年出席南京奠都典禮大會,指責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引起蔣介石不滿。1928年8月18日暗殺安徽建設廳長張秋白,1930年7月24日暗殺上海招商局總辦趙鐵橋,號稱暗殺大王。
1931年6月14日在廬山刺殺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未成,同年7月23日在上海北站槍擊國民黨財政部長宋子文。
1932年日寇發動一二八事變進攻上海,王亞樵組織鐵血鋤奸團刺殺漢奸日寇,同年4月29日暗殺日本派遣軍司令白川義則。
1935年11月1日策劃在南京刺殺汪精衛,同年12月25日暗殺國民黨外交次長唐有壬。1936年10月20日在即將投奔共產黨之際,被戴笠暗殺於廣西梧州。
毛主席評價王亞樵:殺敵無罪,抗日有功。小節欠檢點,大事不糊塗。
3、張嘯林
張嘯林(1877年—1940年8月14日),浙江慈溪人,原名張小林,舊上海青幫頭目,與黃金榮、杜月笙並稱「上海三大亨」。
早年游手好閑,打架斗毆,與流氓為伍,為杭州地痞。後結識上海流氓季雲卿,隨季雲卿赴上海,拜上海青幫大字輩樊瑾丞為「老頭子」。
1920年,與黃金榮、杜月笙合股開設三鑫公司,販賣鴉片,逼良為娼,橫行霸道,無惡不作,人稱「三色大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指使流氓打手冒充工人,襲擊工人糾察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1932年任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監事。
1937年日寇發動八一三事變,攻陷上海,張嘯林公開投敵,淪為漢奸。大肆鎮壓抗日救亡活動,為侵華日軍收購糧食、棉花、煤炭、葯品等戰略物資,強行壓價甚至武裝劫奪,趁機大發國難財,並籌建日偽浙江省政府,擬出任偽政府省長。
蔣介石指示軍統局長戴笠對張嘯林執行制裁。1940年8月14日,張嘯林被貼身保鏢林懷部擊斃於上海華格臬路張公館。
4、杜月笙
杜月笙(1888年—1951年8月16日),男,原名杜月生,後因章太炎建議而改名鏞,號月笙,江蘇川沙(今上海浦東新區)人,是近代上海青幫中的一員。
1902年,杜月笙進入時為青幫上海龍頭的黃金榮公館,負責經營法租界的賭場「公興俱樂部」。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
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於香港病逝,終年63歲。
5、黃金榮
黃金榮(1868年—1953年6月20日),祖籍浙江餘姚,生於江蘇蘇州。舊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幫頭目,與張嘯林、杜月笙並稱「上海三大亨」。
早年在上海城隍廟萃華堂裱畫店當學徒,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在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做巡捕,直至升為警務處唯一的華人督察長。
後勾結帝國主義、官僚、政客發展封建幫會勢力,成為上海青幫最大的頭目,門徒達1000餘人,操縱賭博等罪惡勾當。
1927年4月組織中華共進會,參與「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同年辭去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長職務。1928年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政府少將參議、行政院參議。
抗日戰爭時期寓居上海,拒絕出任偽職,保持了民族氣節。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成立「榮社」,勢力遍及全國工商、農礦、文化各界。建國後,曾向人民政府坦白罪行。1953年6月20日在上海黃公館謝幕人生,終年85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顧竹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金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杜月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嘯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亞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