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拋售股票議員

拋售股票議員

發布時間:2021-10-21 01:02:30

㈠ 你認為美國參議員的股票交易和巴菲特的股票交易如何為什麼

美國參議員的股票交易和八號股票交易有區別。

㈡ 美國散戶「血洗」華爾街,為何會出現這種奇幻大戲

主要還是因為美國人長期對華爾街不滿,認為華爾街洗劫了他們的財富,所以才出現這種散戶抱團對抗機構的場面。近日,美股出現了一出戲劇化的場面,一家游戲零售商被基金做空,隨後大量游戲玩家團結起來,不斷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該股價最終被推高了17倍,空頭基金直接爆倉,最後不得不流血退場。該場戰役的勝利,讓美國散戶們獲得了戰勝華爾街的信心,隨後它們又如法炮製的抱團投資了多家不被看好的美國公司,這些公司股價也隨之大漲,但戰斗還未結束,華爾基隨即反擊,所以券商直接將網路交易功能關閉,大量散戶根本找不到這幾家股票,也就無法再進行交易了。

㈢ 你認為美國參議員的股票交易和巴菲特的股票交易如何

美國參議員的股票交易那是高明的,很充分的利用了信息不對稱的優勢,唱多做空。

㈣ 你認為美國參議員的股票交易和沃倫•巴菲特的股票交易怎麼樣

美國參議員的股票交易,和巴菲特的股票交易,都差不多水平吧

㈤ 7000億救市計劃被眾議院否決,美國股市已崩盤了. 對中國股市有什麼影響

布希的7000億救市議案,遭到美國國會否決,宣告布希的第一個救市計劃的破產。很有意思的是,布希是共和黨人的總統,他提出的議案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共和黨議員予以否決,再加上部分民主黨議員的否決案,最終導致了計劃的流產。提出否決案的動因有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是,如果注入救市資金,那就是在用納稅人的錢為錯誤買單,美國政府替他買單,一旦美國政府垮了倒了,那麼,還有誰會再為美國政府買單呢。
美國政府如果不為金融危機伸出援手,這對美國的金融市場和美國經濟將產生一系列的多米若骨牌效應,其後果將不可設想。在這種情況下,百爪撓心的美國總統,只得另尋它途。只是,黔驢技窮的美國總統,在捉襟見肘的正要危及到美國經濟的金融危機面前,至今仍未找到可實施的有效方案。
但是,中國股市,有中國股市的運行規律,不是美國任何諸如金融危機什麼不利的負面信息所能左右的,就像他不能也無法拉抬或者打壓中國的股市一樣。美國的救市計劃未被通過,這對於中國股市而言,僅僅是負面的不利信息,他實質上對中國股市的影響並不會很大。【附《股市股評、近期股市走勢及後市預測》】(望能從中你能得到需要的信息,或可作為你投資時的參考):
節前的上周五沒有延續上一個交易日繼續上漲的態勢,全天交易個股分化嚴重,各類股票漲跌不一,基本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奇幻景觀.大的主力機構從凈流出為多,到流入流出相當,再到流入為多,從中可以看出做多的潛伏力量。只是他們的選擇有所側重不同罷了。其中,有後繼利好消息支持的中信證券、國金證券等證券類券商板塊的表現最為搶眼。另有部分大盤股和小盤股輪番表現,終盤以微跌3.72點的2293.78點報收.但敬請注意:股指仍然還在三條均線上方運行,波段上升的走勢行情,短期有回調蓄勢壓力,但不虞破位。
預計長假節後的幾個交易日,盡管還有強勢整理的回調動能,但是從基金主力悄悄地大幅增倉、並以空翻多的動作來看,後市將有動能重回反彈之途。而那種強者恆強的個股表現,及某些價位不高、觸底反彈不多的個股活躍行情,將會再一輪展開。個股方面,券商板塊將會繼續成為領軍品種,號召一方。另外,大單凈流入高的個股、基金增倉重倉股、有回購增持題材的個股,當尤為值得多加留意。
技術形態上看,今日滬指正好調整至五日均線就獲得了支撐,大盤經過兩個交易日的脈沖式的上漲之後,連續兩個交易日在五日均線上方的震盪屬強勢整理行情,成交量未見異常。上檔面臨30日均線2250點的反壓,股指的五日、十日、三十日的三條均線,均處於拐頭向上的位置,不虞破位。因此,本人認為反彈仍在進行中,大家不要太過擔憂,長假節後的市場雖然短時間有個回調蓄勢過程,但是後市仍有振盪上行的做多動能。
經過接近一年的漫漫回歸之路,股指已從6124點下跌至1802點,共有90多隻個股的市盈率處於十倍以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個股跌進價值投資之內,中國股市的總市值已經縮水將近百分之七十,初步地擠空氣泡,榨幹了水分。央行9月15日宣布下調雙率,反映了在現行經濟可能出現下行的風險面前,從緊的貨幣政策有松動的可能。這對於當時下滑而又頹靡的中國股市,是個輸氧般的危倒挽救。
國家管理高層為了應對越演越烈的國際金融危機,也為了表示對頹靡的股市沒有坐視不管,聯手央行和國資委紛紛出手救市。國內管理層於18日晚間發布了「證券交易印花稅單邊徵收、國資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以及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三項利好。對挽救國內投資者頹靡的信心起到重要的作用。這種多重救市組合拳的本身,就是一個有力的托市力量,消弭了股市的下滑頹勢,起振了入市人的信心。終於讓股市迎來一次強勁的中級反彈行情。
這輪中級反彈行情,就是大盤在極度超跌後的、遇到綜合政策利好出現的上漲行情,是一個深幅超跌後的反彈行情,先是急升急拉的、後為進二退一式的波段上漲,是這段反彈行情運行的特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1802點,將成為中國股市的中期底部。
9.19以來,兩天的時間上漲了300多點之後,節前最後一周的周二和周三前半段的強勢回調整理走勢,屬於淘沙般的、洗去浮籌的強勢整理行情。股市在有了一定的漲幅之後,如要它不換一種步伐歇歇腳,那是不現實的。人在爬台階時,每隔十幾、二十個台階,都要緩緩腳步,何況這個有著上百萬個利益糾葛體的、洋洋大觀的中國股市?!這周的周二開始進行的回調整理,就是這種換換腳步的股市走勢,一俟洗去做空浮籌,股市便可重回升勢。
下一個反彈高點在2292點附近,再經過回調整理後的上漲位置將會在2441點附近,構築一個今後震盪整理的廂型頂部。因此,在這種多重利好因素未有得到充分釋放之前,這輪極度超跌後的、恰遇多重利好而喚來的反彈行情,還遠未結束。各位股民不要被短時間的股市回調所驚恐,要看到股市的中期向好。盡管如此,一些短期炒家的期望值乃不可過高矣,要注意風險控制。一旦這些利好措施得到初步消化,後市沒有新的利好措施出台,大盤將會再一次轉弱走軟。對此,各位入市人也要保持一個清晰的投資思路 。

㈥ 股票閃電買入和閃電賣出是什麼意思

閃電買入意思是股票委託下單速度快。券商可以為一些高凈值客戶提供獨立交易單元,不到20個人共用一個下單通道,而普通買入是很多多人共用一個通道,因此可以閃電買入。

閃電賣出意思是股票委託出單速度快。

閃電買入/賣出的實質是:不用輸入委託價格,節省時間。但是交易數量要輸入。

閃電手買賣是以最快的時間,是追漲殺跌的一種極端手法所使用的功能,可以認為是不計成本的買賣,要的就是速度。

(6)拋售股票議員擴展閱讀:

股票買入注意事項:

1、在准備買入股票之前,應對大盤的運行趨勢有一個明確的判斷。通常絕大多數股票都隨大盤趨勢運行。大盤處於上升趨勢時買入股票較易獲利,而在頂部買入則好比虎口拔牙,下跌趨勢中買入難有生還,盤局中買入機會不多。

2、還要根據資金實力制定投資策略,是准備中長線投資還是短線投機,以明確操作行為,做到有的放矢。所選股票也應是處於上升趨勢的強勢股。

3、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投資者可採取分批買入和分散買入的方法,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買入的風險。但分散買入的股票種類不要太多。另外分批買入應根據投資策略和資金情況有計劃地實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閃電交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買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票買賣方式



㈦ 全球股市暴跌,股神巴菲特損失慘重,為何阿克曼卻能獲利26億美元

因為阿克曼提前獲得了消息,他早就知道美股會暴跌,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備做空美股,美股跌的越多他就賺的越多,而巴菲特沒有做空美股,他也沒有把自己持有的股票賣出,所以股價下跌,他也會受到相應的損失。

最大的魚都藏在水裡,小魚卻在活蹦亂跳,那麼等待這條小魚的命運是什麼,當然已經顯而易見,他將會面對美國人的怒火,或許在近期這個結果不會影響到他,但這個時間不會太遠,過幾年再看他吧,或許又是另一番景象。

㈧ 8500億美元救市方案通過勒,,為啥全球股票還受挫呢

美國金融危機不僅波及了世界各國,還嚴重影響了美國自身的實體經濟,使得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經濟衰退,投資銳減,股市不振,失業率上升,購買力下降。究其根源,是金融延伸產品的無限擴大,對其風險控制不力,就連政府也沒有進行有效的督察和監管。一旦次級貸款的民眾償還能力不濟,金融鏈條出現斷裂,就終於爆發了高強度的金融海嘯。最後還要動用納稅人的錢,來為敗絮般的金融危機買單。 北京時間10月4日凌晨1點25分,美國眾議院通過游說某些不贊同的議員,在剛剛結束的表決中以263票對171票的投票結果,通過了經過修改的大規模金融救援方案。該方案已在本周三獲得參議院批准,總統布希當即在這有著法律性質的文件上簽字生效。此一文件的通過簽署,使得國會財長及眾議員一改愁眉不展而臉露喜色。從客觀上來看,計劃方案的通過,使得愁眉不展的布希的國會,暫時擺脫危機燃眉的困擾,就目前來看還僅僅是危情的緩解,但是,對於它的長期效應糾竟如何,還有待觀察當中。而另有觀察家指出,美國經濟正走在下滑的通道上,即使金融救援,也不能使之短期起死回生般的復甦。美國經濟要真正起振,那也是兩年以後的事了。 美國政府如果不為金融危機伸出援手,這對美國的金融市場和美國經濟將產生一系列的多米若骨牌效應,其後果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將會大大超過美國政府這8500億美元的付出。那將及其不可設想。盡管美國眾議院初步通過了金融救援方案,但有評論家認為,上千億美元的資金注入用於購買金融機構的不良債券,暫時可以說是穩定了美國的金融市場,但是它無法挽救美國經濟下滑和萎縮的頹勢,也不能根本解決美國金融那種超級規模的、創新產品的先天不足。市場同時擔心救援方案仍不足以改變信貸市場的緊縮狀況和防止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盡管如此,美國國會的出手救援,也許仍是全球金融界、經濟界所樂見的。 盡管美國政府採取了救市措施,但仍然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如果美國眾議院不伸出援手,美國經濟下滑所造成的損失,將會大大超過美國政府付出的資金數量。但由於它不能短期內解決實體經濟出現的衰退,導致了世界各國對美國金融「創可貼」的有效性的懷疑,幾天來的各國股市的連續下跌,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經濟也只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中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越來越融入世界經濟的體系當中。在這種全球金融動盪、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的境外投資已經出現大幅虧損,7000億美元以上的美國銀行債券投資,就已縮水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國的出口業務,那些大宗商品,諸如紡織品鞋帽服裝、日用品、玩具、健身器材等貨物的出口,,均已出現嚴重萎縮,國際收入增長率下降,中國出口企業的生存,又一次面臨新一輪的考驗。

希望採納

㈨ 莫名其妙死去美國總統和議員。

美國是歷史上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它迅猛的崛起和廣泛的影響力在人類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美國的成長歷程充滿了國際勢力的干預和陰謀,其中,尤以國際金融勢力對美國的滲透和顛覆最令人驚心動魄,而卻最不為人所知。

民主制度的設計和建立幾乎是全神貫注地防範封建專制勢力的威脅,並在這方面取得了可觀的成效,但是,民主制度本身對金錢權力這一新生的、致命的病毒,卻沒有可靠的免疫力。

新生的民主制度對於國際銀行家通過控制貨幣發行權,來控制整個國家這一戰略主攻方向的判斷和防禦出現了重大漏洞。「金錢超級特殊利益集團」與美國民選政府在南北戰爭前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里,雙方在美國私有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一金融制高點上進行了反復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行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美國歷史學家指出,美國總統的傷亡率比美軍二戰期間,諾曼底登陸的一線部隊的平均傷亡率還要高!

誰是刺殺林肯真正的兇手?

德國的鐵血首相俾斯麥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他(林肯)從國會那裡得到授權通過向人民出售國債來進行借債,這樣政府和國家就從外國金融家的圈套中跳了出來。當他們(國際金融家)明白過來美國將逃出他們的掌握時,林肯的死期就不遠了」。

當林肯解放了黑奴,統一了南方以後,立即宣布南方在戰爭中所負的戰爭債務全部一筆勾銷。在戰爭中一直為南方提供巨額金融支持的國際銀行家們,損失慘重。為了報復林肯,更是為了顛覆林肯的貨幣新政,他們糾集了對林肯總統不滿意的各種勢力,嚴密策劃了刺殺行動。最後發現和指派幾個行刺的狂熱分子實在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林肯被刺後,在國際金融勢力的操縱下,國會宣布廢除林肯的新幣政策,凍結林肯新幣的發行上限為不超過4億美元。

1972年,有人問美國財政部,林肯發行的4億5千萬美元的新幣到底節省了多少利息。經過認真計算,幾個星期之後財政部的回答是:因為林肯發行美國政府自己的貨幣一共為美國政府節省了40億美元的利息。〔註:2.14〕

美國的南北戰爭,從根本上看,是國際金融勢力及其代理人與美國政府激烈爭奪美國國家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的利益之爭。在南北戰爭前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里,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個金融制高點上進行反復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直至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的成立,最終標志著國際銀行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林肯的死是基督徒世界的重大損失。美國可能沒人能夠沿著他偉大的足跡前行,而銀行家們將會重新掌握那些富有的人。我擔心外國銀行家以他們高超和殘酷的手腕會最終得到美國的富饒,然後用它來系統地腐蝕現代文明。」

肯尼迪遇刺前兩分鍾

對於美國人來說,1963年11月22日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肯尼迪總統在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遇刺身亡。噩耗傳來,整個美國都陷入了震驚和悲傷之中。幾十年以後,人們在說起這一時刻時,很多人都能清楚地記得當時自己在干什麽。究竟是誰,為什麽刺殺肯尼迪至今仍眾說紛紜。美國官方的沃倫委員會的最終結論是一個名叫奧斯瓦德的兇手單獨作案,但是此案的疑點實在太多,幾十年來社會上流傳著各種陰謀論。

最明顯的疑點是兇手被警方抓獲不到48小時,就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另一名猶太殺手近距離槍殺,上百萬人在電視機旁看到了謀殺全過程,而該兇手的動機竟然是「要向全世界的人展示猶太人的膽量」。

Jack Rubyshooting Lee Harvey Oswald.

另一個巨大的疑點是到底幾個人參與了謀殺肯尼迪,沃倫委員會的結論是奧斯瓦德在5.6秒的時間里連發三槍,其中一發子彈打飛,一發擊中肯尼迪的頸部,另外一發致命的子彈命中頭部。幾乎沒有人相信奧斯瓦德能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准確射擊三次,更奇怪的是打中肯尼迪的頸部的子彈是先擊中了坐在肯尼迪前方的德州州長後,再射中肯尼迪的,而這樣的幾率幾乎為零,所以人們稱之為一發「神奇的子彈」。更多的專家相信,不只一人從不同的方向朝肯尼迪開槍,而且不止三發子彈。

據後來護衛肯尼迪車駕的一名巡警回憶,「當肯尼迪在機場忙著和歡迎的人群握手時,約翰遜(副總統)的秘密特勤(Secrete Service)走過來給我們做安全工作指示。最讓我吃驚的是他們說總統在德利廣場(刺殺現場)的行車路線臨時作了修改。如果保持原來的路線,殺手可能完全沒有機會下手。他們還給我們下了一個聞所未聞的命令,通常情況下,我們四個摩托護警應該緊靠總統座車的四周,但是他們這次讓我們全部退到車後,任何情況下不得超過總統座車的後輪。他們說這是為了讓大家有一個『沒有遮攔的視野』……我的另一位朋友(保護副總統約翰遜)看見他(約翰遜)在聽到第一發子彈前30或40秒時,開始在車里彎下身來,甚至在車隊拐上休斯敦大街之前。也許他在車里的地毯上找什麼東西,但是他看起來就好像預感到會有子彈飛過來一樣」。

當第一夫人傑奎琳隨著丈夫的遺體乘空軍一號到達華盛頓機場時,她仍然穿著濺滿肯尼迪鮮血的大衣,她堅持這樣做就是為了讓「他們看看犯下的罪惡」,此時的兇手奧斯瓦德仍被警方看押,傑奎琳所說的「他們」又是?傑奎琳在自己的遺囑中說道,在她死後50周年(2044年5月19日),如果她的最小的孩子已經去世,她授權肯尼迪圖書館公開一份500頁的關於肯尼迪的文件。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她最小的兒子在1999年的一次飛機失事中喪了命。

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著名的民權運動推動者,在1968年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後,幾乎肯定可以最終當選總統,但是就在他歡慶勝利的時候,又是在大庭廣眾的場合被亂搶打死。

在肯尼迪被刺殺後的短短三年中,18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其中6人被槍殺,3人死於車禍,2人自殺,1人被割喉,1人被擰斷了脖子,5人「自然」死亡。英國的一名數學家在1967年2月的倫敦星期日時報聲稱,這種巧合的概率為10萬萬億分之一。從1963年到1993年,115名相關證人在各種離奇的事件中自殺或被謀殺。〔注 7.8〕

沃倫委員會讓人生疑的還有封存所有文件、檔案和證據長達75年直到2039年才解密,這些文件涉及CIA、FBI、總統特警保鏢、NSA(國家安全局)、國務院、海軍陸戰隊等機構。另外,FBI和其它政府機構還涉嫌銷毀證據。

2003年肯尼迪遇刺40周年,美國ABC廣播公司搞了一次調查,70%的美國人認為刺殺肯尼迪是一個更大規模的陰謀。

如此大規模地協調和組織,如此明顯的證據和證人的封殺都說明肯尼迪刺殺事件其實已經不是一次秘密謀殺,而更像是公開處決,意在警告今後的美國總統們要搞清楚誰才是這個國家的真正主宰。

問題是,肯尼迪家族也是國際銀行家集團中的「圈裡人」,其父約瑟夫就是1929年股票崩盤時大發其財,後來被羅斯福總統任命的首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主席,早在40年代就躋身在億萬富豪的行列中了,如果不是這樣顯赫的家境,肯尼迪也不可能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信仰天主教的總統。那麽肯尼迪何以開罪了整個統治精英階層,以至於落得殺身之禍呢?

毫無疑問,肯尼迪是一位富有雄心和才乾的人物,當年紀青青的他坐上了總統的寶座,就碰上了古巴導彈危機這樣重大挑戰,他的表現堅定陳穩,可圈可點,面對和蘇聯可能爆發核戰爭的巨大危險而毫不妥協,最終逼退了赫魯曉夫。肯尼迪還意氣風發地推動了美國航天計劃,最終使人類的足跡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盡管他沒能親眼看到這一偉大的時刻,但他的神奇的感召力卻伴隨著整個計劃。在推動民權運動方面,肯尼迪兄弟更是功勛卓著。1962年當第一名黑人大學生試圖到密西西比大學注冊時,引發了當地白人的激烈反對,全美國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民權運動的這個焦點上。肯尼迪毅然下令出動400名聯邦執法人員和3000名國民警衛隊護送這名黑人學生上學,此舉震驚美國社會,肯尼迪頓時深得人民愛戴。在他的號召下,美國青年踴躍參加和平隊(Peace Corps),志願奔赴世界第三世界國家去幫助當地的教育、衛生和農業的發展。

在肯尼迪主政的短短3年中,能有如此耀眼的政績,的確堪稱一代豪傑。這樣雄才大略的抱負,如此果斷堅毅的心志,再加上美國人民的熱愛和世界各國的敬仰,肯尼迪豈是願做「傀儡」的人物?

當肯尼迪越來越強烈地想按照自己良好的意願來運作這個國家時,他就必然與他背後的強大而無形的統治精英集團產生尖銳的沖突。當沖突的焦點涉及到國際銀行家所主導的統治精英的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 - 貨幣發行權的時候,肯尼迪也許並不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經到了。

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簽署了一份鮮為人知的11110號總統令(Executive Order),著令美國財政部「以財政部所擁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銀,包括:銀錠、銀幣和標准白銀美元作為支撐,發行『白銀券』(Silver Certificate)」,並立刻進入貨幣流通。肯尼迪的意圖十分明顯,從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手中奪回貨幣發行權!如果該計劃最終得以實施,美國政府將逐步擺脫必須從美聯儲「借錢」並支付高昂利息的荒謬境地,並且以白銀為支撐的貨幣不是「透支未來」的債務貨幣,而是基於人們已有勞動成果的「誠實貨幣」。「白銀券」的流通將逐漸降低美聯儲發行的「美元」(Federal Reserve Note)的流通度,很可能最終迫使美聯儲銀行破產。

如果失去控制貨幣發行的權力,國際銀行家對美國這個最大的財富創造國將失去大部分影響力,這是生死存亡的根本問題。

要搞清楚11110號總統令的由來和意義,我們必須從白銀在美國的幾起幾落說起。

白銀在美國成為合法貨幣始於1792年的《1792年鑄幣法案》(Coinage Act of 1792),該法案奠定了美元的法律地位。一美元包含純銀24.1克,金銀比價1比15。美元作為美國貨幣最基準的度量衡是基於白銀之上的。此後美國長期保持金銀貨幣雙軌制。

到了1873年2月,《1873年鑄幣法案》在歐洲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壓力下,廢除了白銀的貨幣地位,實行了單一的金本位,由於羅斯切爾德家族掌握著世界上大部分的黃金礦產和黃金供應,他們實際上控制了整個歐洲的貨幣供應。白銀的產地比黃金更為分散,產量和供應量也大得多,控制起來難度更大,所以在1873年前後,羅斯切爾德家族先後脅迫歐洲大部分國家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實行完全的金本位。美國也是這個總體步驟中的一步。這個法案在美國西部產銀州激起了強烈反對,人們稱這個法案為「1873年惡法」(Crime of 1873),隨後產生了轟轟烈烈的支持白銀的民間草根運動。

美國國會為了平衡紐約地區歐洲勢力背景的銀行家的影響力,又通過了《1878年布蘭德-埃勒森法案》(Bland-Allison Act of 1878),要求美國財政部必須每月購買價值200到400萬美元的白銀,金銀比價重新設定為1比16。銀幣與金幣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用於支付所有公共和私人債務。和「黃金券」一樣,財政部同樣發行「白銀券」,一美元的「白銀券」直接對應一美元的銀幣,以便於流通。

(一美元的「白銀券」,可直接兌換一美元等價銀幣)

後來《1878年布蘭德-埃勒森法案》被《1890年謝爾曼白銀采購法》(Sherman Silver Purchase Act)所取代,新法案增加了財政部必須購買白銀的數量,在以前的基礎上,財政部必須每月增加450萬盎司的購買量。

1913年美聯儲成立以來,「美聯儲券」(Federal Reserve Note)開始發行,到1929年大衰退時,「美聯儲券」已經逐漸佔有貨幣流通的主要份額。到1933年時,「美聯儲券」仍能兌換等價黃金。

(1914年一美元「美聯儲券」,可以間接兌換等價金幣)

在1933年時,在貨幣流通領域中還有「黃金券」(Gold Certificate)和「美國政府券」。

(1913年50美元黃金券,可直接兌換50美元等價金幣,1933年後持有該貨幣違法)

「美國政府券」(United States Note)就是林肯在內戰時期發行的美國第一種法幣,即「林肯綠幣」(Greenbacks)。它的總發行量被限定在6,681,016。1960年,它僅佔美國貨幣流通總量的1%。

(「美國政府券」,即「林肯綠幣」)

除了上述4種主要貨幣,還有少量的其它貨幣形式共存。

在1933年羅斯福廢除金本位並宣布擁有黃金非法之後,黃金券即退出流通。美國貨幣流通領域僅剩下「美聯儲券」、「白銀券」和「美國政府券」,由於「美國政府券」先天不足,有發行上限,所以不被國際銀行家視作重大威脅。「白銀券」就麻煩多了。

由於美國財政部被法律規定常年購買白銀,到30年代,美國財政部已經擁有高達60多億盎司(Troy Once)的白銀,大致接近20萬噸的龐大儲備,再加上白銀礦產遍布世界,生產量也頗為可觀,要是全部實現貨幣化發行「白銀券」,勢必成為國際銀行家最大的夢靨。

1913年的《聯邦儲備法案》中規定,如果美聯儲解散,所有還在流通領域的美聯儲券必須以等價白銀回收,1933年羅斯福幫助國際銀行家廢除了金本位之後,美國貨幣流通實際上是處在「銀本位」之下。

不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廉價貨幣」和「赤字財政」的「大業」就會受到嚴重掣肘,國際銀行家夢寐以求的通過通貨膨脹這種更高效率的金融工具來神不知鬼不覺地掠奪公民財富的計劃就會受到牽制。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大規模赤字財政的推行,再加上戰後重建歐洲經濟的龐大開支以及朝鮮戰爭的捲入和越南戰爭升級,美聯儲大規模發行國債貨幣逐漸被市場發覺,美國人民從40年代開始不斷用「白銀券」兌換成銀幣和銀錠,導致財政部天文數字的白銀儲備急劇縮水。5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的電子工業和航天工業對白銀的需求量急劇增長,更是雪上加霜,到60年代初肯尼迪入主白宮時,財政部的白銀儲備已銳減到19億盎司。同時白銀的市場價格猛漲,已逐漸逼近銀幣的貨幣價值1.29美元。當「白銀券」被兌換成白銀實物後,「白銀券」也就自然退出流通,「劣幣驅除好幣」的「格雷欣法則」的效應顯現了出來。

這一切就是肯尼迪簽署11110號總統令的大背景。

保衛白銀和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成為肯尼迪和國際銀行家斗爭的焦點。

對於國際銀行家而言,徹底廢除黃金的貨幣地位已在全盤計劃之中,但解決白銀問題擁有著更高的優先順序別。由於白銀的潛在礦藏資源非常巨大,一旦世界各國在市場價格引導下開始更大規模的勘探和開發,不僅廢除金本位的目標將難以實現,而且還將陷入黃金和白銀的兩線作戰。一旦白銀供應量大漲,「白銀券」 很可能死灰復燃,重新與「美聯儲券」一爭高下,由於美國政府掌握著發行「白銀券」的大權,到時候鹿死誰手尚無定論。「白銀券」如果佔了上風,美聯儲的生存就面臨著極大的風險。

所以國際銀行家最緊迫的任務是盡最大可能壓低銀價,一方面讓世界銀礦行業處在虧損或是微利狀態,從而延緩銀礦的勘探和開發,減少供應量;另一方面促使工業用銀量猛增,使得替代白銀材料的研究和應用變得毫無必要,從而以最快速度消耗美國財政部僅存的白銀儲備。當財政部拿不出白銀的時候,「白銀券」 自然就不戰而降,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也就順理成章了。關鍵是爭取時間。

肯尼迪自然是對此心知肚明,他一方面對國際銀行家表態適當時機可以考慮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另一方面卻另作安排。不幸的是,他的財政部長道格拉斯.第倫(Douglas Dillon)並非他的心腹,第倫出身於華爾街銀行大家族,身為共和黨人被國際銀行家強塞到肯尼迪的民主黨內閣中,主要財政大權由第倫向國際銀行家們負責。在第倫上任後,他的首要工作就是以最快速度消耗財政部的白銀儲備。果然第倫不負眾望,他以91美分一盎司的超低市場價向工業用戶大量傾銷白銀。1947年成立的美國白銀用戶協會(TheSilverUsersAssociation)與第倫遙相呼應,強烈要求「賣掉(財政部)剩餘的存銀來滿足白銀用戶的需求」〔注 7.9〕

1961年3月19日的紐約時報這樣報道:

參議員抱怨美國(財政部)低價拋售(白銀)

參議員艾倫.百博(Alan Bible)今天向財政部提出重新審查以低於國際市場的價格大量拋售白銀的政策。這位內華達的民主黨議員在給財政部長道格拉斯.第倫的信中說,美國國內的銀礦開發已經落後於消費需求,而財政部的傾銷行為是控制一個不現實的價格上限。世界性的白銀短缺只有通過在北美和南美地區大量開發新產能來解決。他說『只有當財政部緩解對國內市場和鄰國的嚴酷的價格壓力後,這一切才談得上。」

1961年8月19日的紐約時報還登載了這樣一篇消息:

主要來自產銀州的13個西部民主黨參議員今天向肯尼迪總統提交了一封聯名信,信中要求財政部立刻停止拋售白銀的行為。財政部的傾銷壓低了國際和國內市場的白銀價格。

1961年10月16日,紐約時報:

財政部拋售白銀儲備已經對白銀市場的價格加上了一個緊緊的蓋子。工業用戶知道他們可以從財政部得到每盎司91到92美分的白銀,所以他們拒絕支付更多的錢給新的白銀生產商。

1961年11月29日,紐約時報:

白銀生產商們昨天欣喜地聽到一則消息,肯尼迪總統已經下令財政部體停止向工業界拋售貨幣白銀。白銀的工業用戶被震驚了。

1961年11月30日,紐約時報:

白銀的價格沖上了41年來紐約市場的最高價位,隨著星期二肯尼迪總統宣布全面改變美國政府的白銀政策,決定由市場來決定白銀的價格。第一步就是立刻停止財政部出售不必支撐紙幣(「白銀券「)的白銀的行為。

肯尼迪總統終於出手了,雖然時間已經稍顯晚了一些,因為財政部的白銀此時已剩下不足17億盎司了。但是他的果斷措施已經使市場銀價向世界各地的白銀生產廠家發出了明確的信號,白銀產量的上升和財政部的存量企穩都是可以預期的事。白銀公司的股票一飛沖天。

肯尼迪的這一行為顛覆性地破壞了國際銀行家的圖謀。

1963年4月,美聯儲主席威廉.馬丁在國會聽證會上說:「美聯儲委員會確信,沒有必要在美國貨幣系統中使用白銀。盡管有人覺得把白銀從支撐我們一部分貨幣系統中抽出可能會造成貨幣貶值,我不能認同這種觀點。」

按照一般規律,當白銀市場得到明確的價格上漲的信號,到重新開始新的資源勘探,新增設備擴大生產規模,最後提高總供應量,需要5年左右的周期,所以能否最終保住白銀的貨幣地位,從而保留下美國政府直接發行貨幣的希望,關鍵時刻將是1966年。

肯尼迪與國際銀行家爭奪的制高點就是白銀的貨幣地位,整個戰役關系著美國民選政府是否能夠最後保留住貨幣發行權。一旦白銀重新開始大量供應,肯尼迪就可以與西部白銀生產州聯手進一步推動美元貨幣的白銀含量重估的立法,加大「白銀券」的發行量,「白銀券」勢必再度崛起。

到那時,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簽署的11110號總統令就會立刻成為對付「美聯儲券」的利害殺招。

可惜的是,國際銀行家也同樣看出了肯尼迪的部署。這個深受選民熱愛的總統幾乎可以肯定會在1964年底的大選中獲得連任,如果肯尼迪再作4年總統,局面將變得無法收拾。除掉肯尼迪成了唯一的選擇。

當國際銀行家中意的副總統在肯尼迪被刺當天在飛機上繼任美利堅第36屆總統時,他深知國際銀行家們對他的期許是什麼,他不能也不敢辜負這種「期許」。

㈩ 誰是炒股的投資天才

巴菲特於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國中部的內布拉斯加州的奧瑪哈。他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一直居住在奧瑪哈,是當地的證券經紀人和共和黨議員。

時值經濟大蕭條困擾全球,當然也波及了巴菲特的家鄉。由於生不逢時,在他剛滿周歲時,他的父親,身為銀行證券銷售商的霍華德·巴菲特就失業了。全家遷移到了別處,父親與人合夥開了一家公司。公司很快又陷入困境,巴菲特一家的生活變得有些艱難,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三四年。這樣的家境卻使巴菲特從小就對錢產生了特別的興趣。

巴菲特後來回憶道,童年的那段艱難歲月使他當時就萌發了一種強烈的願望,長大後一定要擁有大量財富。「總有一天,我的名字和照片會出現在傳媒上。」

巴菲特在童年時代就對數字十分著迷,心算能力很強。他經常和夥伴們記錄著街口上來來往往的車輛的車牌號碼,晚上展開《奧瑪哈世界先驅報》,計算著每個字母在上面出現的次數。每當周日去教堂做禮拜,巴菲特被梳洗一番,坐在長老會教堂的長椅上時,他總是以計算宗教作曲家的生死年限來打發時間。他感興趣的不僅僅是數字,而是金錢,他在「數著他想像中的財富」的過程中成長。

5歲時,沃倫·巴菲特開始在家門口擺上口香糖向過往行人出售。不久,他與朋友拉塞爾在鬧市兜售檸檬汁。6歲時,在與家人去郊外度假時,他用25美分買了6聽可樂,然後在湖邊以5美分一聽的價格賣給遊人。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紅火。有時,巴菲特還從父親的雜貨店裡買來蘇打水,挨家挨戶的銷售。他想一點一點地掙到很多很多的錢。

巴菲特8歲時,便開始閱讀他父親的有關股票市場的書籍。1940年,10歲的巴菲特隨父親去了紐約。在這個世界金融中心,他被華爾街股票交易所的景象迷住了。他對父親股票交易里的股票、債券單據懷有濃厚的興趣,每天義務地為父親供職的哈里斯·厄普漢姆公司做股價牌的記錄。

11歲時,巴菲特就在他父親擔任經紀人的公司開戶。之後,這個少年第一次進行股票投資,以每股38美元的價格買進了一種公用事業股票——市政服務公司優先股。不久,這只股票的價格上升到了40美元,巴菲特將股票拋出。除去1美元的傭金,沃倫·巴菲特第一次在股市上獲得了5美元的純利潤。首次投資雖然賺得不多,但卻給他帶來了無比的喜悅。

父親霍華德·巴菲特的朋友卡爾·福爾克家是巴菲特常去玩的地方。一天,他在福爾克家吃午餐,他一邊喝著福爾克太太做的雞面湯,一邊宣布:他將在30歲以前成為一個百萬富翁。福爾克太太問他為什麼想賺那麼多的錢?12歲的沃倫·巴菲特回答說:

「我覺得賺錢並看著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正是基於這樣的愛好和信念,才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學習。兒時的巴菲特就像一個書蟲,並且有著照相般的記憶力。只不過他讀的不是童話故事,而是教人如何發財的「秘籍」,如《賺到一千美元的一千招》、《從十美元成為大富翁的故事》。一年又一年,巴菲特掙錢的點子也層出不窮。從組織一幫小孩為報社送報,到與朋友合夥經營出租彈子球機生意等等。他一點一點地積攢著自己的財富,堅定地沿著自己定下的目標向前走。

閱讀全文

與拋售股票議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的背景 瀏覽:103
外匯下單員靠譜嗎 瀏覽:33
阜陽金融服務之星評選 瀏覽:125
北京麥田傭金幾個點 瀏覽:907
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賣出 瀏覽:457
山東省金融機構服務費包含 瀏覽:104
什麼是私募理財產品 瀏覽:913
萬科融資投資報告 瀏覽:875
理財資金不得投資於貸款 瀏覽:102
東方軟體的浮籌指標 瀏覽:881
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飼料加工量 瀏覽:169
恆大地產集團單位代碼 瀏覽:277
滬深300股指期貨模擬交易 瀏覽:320
中恆集團4千股千評 瀏覽:507
支付寶怎麼辦理理財產品 瀏覽:268
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 瀏覽:140
信託份額代持協議書範本 瀏覽:40
理財投資怎麼算收益 瀏覽:534
長城vvv5價格 瀏覽:594
成都豐程鼎業是非法融資嗎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