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平安萬能險如何計算
你選擇的是期交方式。比如你今年是2月1日繳了第一筆保費,明年2月1日之前你應該把等額的保費打到賬戶上,保險公司會自動扣除。另外根據《保險法》,2月1日之後的60個自然日屬於「寬限期」,你在這個期限內把錢打到銀行賬戶都有效。如果超過這60日,你就要連本帶息繳保費了,不合算的。
至於說利率是多少,這個沒人能告訴你。保險的收益主要來自於紅利,而根據《保險法》,紅利本身是不確定的,業務員關於紅利所作的一切介紹均屬演示,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具體分紅多少,由保險公司當年度經營狀況確定。保險公司每年應將不少於當年可分配盈餘的70%用於紅利分配,但若經營不善,完全可能出現可分配盈餘為0的狀況,也就沒有分紅。
換言之,業務員可以跟你說到天花亂墜,5年翻一番(我就遇到過這樣的業務員),5年後你拿不到這么多,合同上寫了,紅利是不確定的;或者你看中一個公司,前面幾年的分紅挺豐厚的,等你買進去卻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情,你也不能指責保險公司騙你,因為以前的分紅狀況也只是參考,你進來以後公司經營不如以前了,你咋辦呢?
保險的收益水平一般來說只能和中短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比比,和5年期存款比誰高都不好說。因為保險的本質功能是保障,投資理財只是附帶功能而已。如果你是想有高收益,那不要買保險,買股票做期貨,收益都比保險高很多。
有啥問題可以聯系,我做過保險。
『貳』 萬能險收益是怎麼計算的
大家買理財產品,都希望收益越高越好,買保險也不例外。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聊這件事,看看萬能險收益為什麼降低?我們又該怎麼辦?
主要內容如下:
萬能險有什麼優點,竟如此受歡迎?
收益全面降低,萬能險還值得買嗎?
就像主播帶貨一樣,產品人氣有多旺,看銷售收入就好了。
我們根據銀保監會數據,整理了過去 5 年萬能險的保費收入情況。同時為方便理解,也加入健康險的保費作為對比。
具體如下:

總結下來就是:收益越高越好,手續費越低越好,限制條件越少越好。
更多保險產品測評和科普,歡迎到深藍保官網查看。
『叄』 萬能險的保障成本怎麼算
保哥說保險,專注保險測評!新鮮出爐,想要了解36款萬能險和其他熱門的100款保險產品的可以先收藏。
萬能險的保障成本是保險公司精算師計算的,這個演算法我們消費者不用過於糾結,對於想買萬能險的朋友來講,怎麼看懂合同,買到一款好的萬能險才是最重要的,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講講萬能險。
萬能險,是一種集投資收益、身故保障、重大疾病保障於一身,一張保單多重保障的保險險種。萬能險一能買到保障二能理財,於是就被很多人喜歡,但是萬能險,真的能有萬能的保障嗎?也許並非如此,萬能險只是看起來各方面都顧及到,一般都會有以下幾種問題:
例如保費不低,性價比低,有可能在萬能險中的保險產品會比單獨購買的貴幾倍之多;還有在保障方面看起來齊全,但是其實保障的額度都不高,買保險要買保額高的才有意義,過低的保額是沒有什麼用的;這只是其中兩點,還有這幾點也不得不知道,由於篇幅太長就不在這里一一列出了,好學的朋友直接看這篇吧
接下來再看看萬能險的收益情況,就最近的情況來看,這類產品的保底利率不會高於3%,甚至會低至1.75%,除了固定的保底利率以外,也會有一部分根據保險公司經營情況而決定的收益,但這部分收益是不確定的。綜合這些條件來看,萬能險這類產品的收益不太讓人看好,遠遠比不上在理財方面出色的年金險。對年金險感興趣的朋友,建議收藏這一篇最新榜單!全國十大保險公司排名
結合上述內容來看,萬能險的萬能在於可以同時兼備保障和理財等多種功能,一般來說,看起來功能越多的保險產品,能給到我們的保障就越不專業。我們可以按照這個思路去買保險:首先購買保障類的保險產品,有多餘的預算再去購買理財產品。
『肆』 萬能險的保障成本怎麼計算
你說的僅僅是初始費用,另外還要扣除基本保障成本和重疾保障成本,會隨年齡不斷增長,60歲以後飛漲;你只要長壽,2萬多元錢不夠,還會再交6000元,再扣光,再交6000元。
你59歲玩萬能險有點冒險。
『伍』 我買了個理財產品 怎麼計算得到的收益
你只需要看你保單的第一頁,你究竟有多少份投資單位,再看當前的單位價格。
然後乘法,算吧,得出的是當前市值,也就是你能拿回來的錢。
11年九月買的,那麼到了14年九月之後再賣掉的話,就不會有退保費的產生。如果沒到那個時間就想賣,就按第一年1.5% 第二年1% 第三年0.5%這個比例從當前市值裡面扣除。這個比例不是扣3次啊,是如果沒滿一年,按1.5扣,滿一年沒滿2年,按1扣,滿兩年,沒滿3年,按0.5扣。
『陸』 平安智贏人生萬能險的投資收益如何計算
扣完初始費用後,
再扣取相應的保障成本費用,
剩餘賬戶部分才是要計息的。
此類險種做保障較宜,
不宜做儲蓄用。
『柒』 10萬本金,買萬能險,如果保證年化收益5.2%,3年後,可以拿到多少,計算公式怎麼算的
這是一款銀保產品吧,不是個險吧?
你需要知道的幾個關鍵問題是:
初始費用問題;
保障成本問題;
還有就是,現實中,不存在固定什麼5.2%的情況,所以這種假設討論,無意義。
如果你想獲得保障,就找代理人投保個險產品。
如果想要獲得短期收益或者其他理財目的,請關注其他形式,盡可能的選擇更適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