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問題銀行承擔責任嗎
理財產品是銀行發行或代銷的。「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有的銀行會有保本和非保本之分。每一款理財產品的協議書、說明書里都對那款產品的詳細介紹和說明的,購買的時候可以留心看一下。
2. 銀行里的理財產品有風險嗎
銀行的理財產品有風險。銀行理財產品分為自營業務和代銷業務。自營理財專產品的基本風險不大屬,收益低。代銷理財產品的銀行存在風險,不能保證成本。需要自己承擔風險,因此購買理財產品必須謹慎。
銀行理財中,除了普通的銀行儲蓄,也就是活期、定期存款等;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理財產品,包括銀行各種風險等級的代銷理財產品。
最近銀行在售的理財產品中,非保本型產品佔比迅速攀升。截至2018年3月中旬,今年以來的所有銀行理財產品中,非保本型產品佔比為69.28%,比去年同期的61.21%增加明顯。
投資就一定會有風險,只是風險大小不同而已。非保本理財雖有可能出現本金損失,但到最後都能拿到合適的收益和本金安全。盡管如此,在投資時仍要注意風險。
風險程度(由高到低)可分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保本保證收益型。
也就是說,非保本浮動收益型是風險最高的,顧名思義,就是說既不保證你的收益,更不保證你的本金,這類產品風險較高,建議在銀行專業理財經理指導下購買,適合風險喜好型客戶,可能在短期內實現遠高於銀行定期收益的投資計劃。
3. 銀行理財產品問題
樓主。。。
我給你普及一下知識,銀行的理財算得全是年化收益率。
你這情況,收益算下來應該是50000×3%÷365×7=28元。。。
另外我跟你說,你這個3%在同類理財產品中可是算很低的了啊。。。因為銀行一般很少出7天存續期這么短的產品,如果出了,肯定是有什麼原因的,比如期末拉存款等。這樣的話,預期年化收益率一般會很高的,一般會在6%以上。
最後,投資銀行理財,是有風險的,但是風險遠低於股票基金。
保本保收益類的理財固然好,但絕大多數理財產品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不過銀行都是要面子的,即便是賠本了,銀行自己拿錢給補上也不會讓客戶陪,因為一旦客戶本金損失了,誰還來買他的理財呢。
總之買之前要看好條款,認清投資有風險就好了。。。
4. 為什麼說銀行裡面的理財產品都是坑錢的
可能是實際上收益並不高。建議購買貨幣基金,和理財產品的收益差不多,還相當於活期存款一樣方便
5. 銀行理財產品是否都存在風險
當然會存在收益的風險,你要買產品的時候,銷售人員會亂吹誇大收益率引誘你購買,當銀行資金出現問題時,理財產品一樣會受到影響
6. 銀行理財產品也會存在問題嗎
如何避免遭遇銀行「假理財」產品?
1.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不等於銀行理財產品,要注意風險
銀行是一個「金融超市」。現在的銀行除了銷售自己發行的產品外,也會利用本行渠道、人員銷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稱之為銀行代銷產品。目前常見的銀行代銷產品包括基金、保險、信託及國債等。如果你選擇的是銀行代銷產品,那必須對該產品的發行公司進行查詢和了解。
2.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有正確的認識,不要貪婪
通常,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是相對安全,收益較穩定的。「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這句話永遠不過時,安全對應的是低收益,銀行理財產品的常規收益在3.4%~4.5%之間,那些動不動就8%、10%收益保證的理財產品,難道您在購買前就沒懷疑過?
3.新技能get!識別「真理財」,告別「假理財」
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有一個「產品編碼」,理財產品登記編碼是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賦予銀行理財產品的標識碼,就像身份證一樣,具有唯一性。可以通過登錄: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
4.防止「飛單」,銀行「雙錄」
所謂「飛單」,是指銀行員工利用銀行的營業場所,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非本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議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雙錄」指「錄音、錄像」。銀監會要求開展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銷售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均應實現自有理財產品與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在購買銀行直銷或代銷的理財產品時,注意是否有「雙錄」,銷售人員是否按程序、按規定介紹理財產品,你的權利、風險和糾紛處理方式,錄音錄像為證。
總之,找正規的渠道,買正規的產品,不貪高收益,這樣就能盡量避免遭遇「假理財」了。——投資有問題,就要上「約基」
7. 銀行理財產品的問題。
因為銀行的理財產品起步較高,可以選擇較好的貨幣型基金即可。
起步1000元即可。較好的貨幣型基金的收益率也是和銀行的短期的理財產品的收益差不多的。
像萬家貨幣、博時現金貨幣型基金,去年的收益率都是超過銀行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的。
8. 關於銀行理財產品的問題!
我國官方公布的通脹率6%,實際通脹率是12%。要理財的話可以考慮投全球基金定投,債券雖然風險低,但是收益也低,國內的基金最好的年收益率也還不到7%,而全球基金的收益率能達到20%以上。
推薦通過華銀金融集團投資全球基金定投,開戶最低即送本金的30%,最高送本金的125%,無手續費,可避稅避債。華銀資本集團是全國頂尖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有來自華爾街、香港、澳洲等地的金融專家團隊,有自己出資六千萬開發的量化交易系統,有自己的專業操盤技術團隊,可代客理財,平均年化收益達到20%以上,承諾收益達不到10%以上免收服務費!詳細可加好友咨詢!
9. 關於銀行理財產品的問題
1、不同分行的產品不會是一樣的;
2、最及時的信息應該來自銀行的理財經理,也就是你買產品的客戶經理人;
3、和訊理財、普益財富、用益、金融界等等,一般的金融網站都會有銀行理財專版;
4、「做理財產品最好去小銀行」這種說法肯定不對;以下是2010年Wind統計的數據:「統計發現五大行中的中國銀行、農業銀行[2.61 0.00%]、交通銀行,以及股份制銀行中的光大銀行[3.88 0.52%]、興業銀行[26.26 0.50%]、多數外資銀行和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銀行在觀察期(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內實際收益率公布比例不滿30%。其中交通銀行有1469款產品未公布收益,排名第一;華一銀行有738款產品未公布收益,排名第二;匯豐銀行(中國)有109款產品未公布收益,排名第三。(東亞銀行[32.65 0.00%]、荷蘭銀行、恆生銀行[124.90 -0.48%]、花旗銀行及星展銀行也有眾多到期產品未公布收益)。在未公布收益名單中,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的是花旗銀行,產品預期收益達29.98%;匯豐銀行(中國)次之,達13.37%;星展銀行以10.43%排名第三。」
5、參考http://finance.ifeng.com/bank/yhlc/20110211/33873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