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般投資理財的收益要達到多少,才能跑贏通貨膨脹
一般是今年的GDP增長率加上CPI增長率也就是收益大概在7~8%左右可以跟通貨膨脹相當,但大部分理財產品都在5%左右,高於10%都得小心點基本上都是騙人的,或者是風險太高,成本太高比如說買房,買股票
㈡ 三年定存利率都趕不上cpi上升速度!這就是民眾的獲得感嗎
三年定存利率都趕不上cpi上升速度!這就是民眾的獲得感嗎?無論居民選擇銀行理財還是定期存款,都是期望自己的資金能最大化得到提升,前提是安... 上升的希望,放在銀行是傳統的保值方法,雖然存款利率趕不上
㈢ 怎樣理財才能跑贏CPI
呵呵,首先,想法非常好,條理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是你在理財上的一個優勢。
1.提前還貸個人暫不建議,有更好的理財方式,收益能跑過貸款利率的為什麼不先做呢,這樣還能賺更多。優化資金配置,獲取最大收益,進而提高生活水平才是理財的最終目的。
2.理財方式確實單一了,儲蓄和股市都是不錯的,任何一種理財投資渠道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儲蓄不多說,最簡單的理財方式。股市投資正確的理念是養,看準了,做中長線,股神巴菲特一年固定持有的股票,也只求20%的收益率而已。基金雖然不是特別了解,但也知道個大概,就是由專業機構募集資金進行證券市場、地產市場、黃金市場、指數市場等市場的投資,是看行情確定收益的,如果有專業的投資分析技術,這一塊兒的收益率其實不一定有股票高。保險,適合保障性投入,用來賺錢,理念就不太對,其注重的是保險保障,資金利用率不高,投入金額不宜過大,適當就行。貴金屬方面也一樣,屬於長線保值投資,1克黃金在任何時候只等值於1克黃金,只是貨幣價格不同,而實際的貨幣價值、購買能力沒變,做投機的話,需要專業投資分析技術。其他還有很多不錯的投資渠道及理財方式,當然,投資渠道也需要專業的投資分析技術,享受三方理財服務,則不需要專業的投資分析技術知識。分配的話,個人建議:儲蓄作為儲備資金,占總可支配現金流的10%-20%左右;股票在自己有一定投資分析技術後,可適當加資;基金少量投入,做定投,長線投資;保險重點放在家庭主要勞動力身上,工作單位已經購買了一定的保險,再購入一點商業險即可;其餘閑置資金可以考慮做一些收益穩定的三方理財產品,風險比較小且可控,收益率比較穩定。
3.考慮到接下來會消耗20萬左右存款,實際持有存款目前就算10萬。再加上自己年收入7.5萬,丈夫年收入22萬,共計29.5萬,扣除房貸約43200/年,實際毛收入1年約25萬,假設其他生活開支1年共5萬,年凈收入20萬。3年內實現50萬資金儲備及15萬車子一輛不是大問題,在不進行理財的假設條件下,3年凈收入60萬,外加現有存款10萬,共70萬,而50萬存款加15萬車共65萬,理論上看,這樣理財規劃非常好設計,但實質上,年其他支出很可能高於5萬,因此理財規劃應以擴大閑置資金收益為主,風險性理財投資佔少量權重,更大的權重放在穩健性理財產品及保收益理財產品上,收益不一定非常高,但財富可以穩定增長,年保底約10%收益的產品也是有的。至於55歲之前退休,這也不是問題,按照現在的收入狀況,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55歲前退休不是問題。
4.盡量考慮意外險,其他險種對出國出差沒有太大差別,意外險必須買。其他如壽險、重疾等等,平時就能買。
若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或咨詢保收益三方理財產品,可詳談。
㈣ 請高手賜教:關於理財產品能否抵得了通脹的問題
理財產品本身就是不保本不保收益的 本金都不能保證時 何來抗通脹
㈤ 剛工作,手上沒多少錢,去銀行存定存還趕不上CPI,有什麼好的理財產品可以推薦一的嗎
我推薦你先投個短期的,因為你沒有多少錢,短期見錢快,然後等積攢到一定的金額後你在考慮買大的理財產品,你到「中房樂投」上面去看看,應該有你需要的。。
㈥ 家庭理財如何跑贏CPI
一、什麼是理財? 理財就是管錢,「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收入像一條河,財富是你的水庫,花錢如流水。理財就是管好水庫,開源節流。 二、理財的三個環節 1、攢錢:掙一個花兩個一輩子都是窮人。一個月強制拿出10%的錢存在銀行里,很多人說做不到。那麼如果你的公司經營不好,老總要削減開支,給你兩個選擇,第一是把你開除,補償兩個月工資,第二是把你一千元的工資降到九百元,你能接受哪個方案?99%的人都能接受第二個方案。那麼你給自己做個強制儲蓄,發下錢後直接將10%的錢存入銀行,不邁出這一步,你就永遠沒有錢花。 2、生錢:基金、股票、債券、不動產 3、護錢: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不知道會出什麼事,所以要給自己買保險,保險是理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生錢就像打一口井,為你的水庫注入源源不斷的水源,但是光有打井還不夠,要為水庫修個堤壩——意外、住院、大病。因為開車撞人傾家盪產的例子。坐飛機的例子:一個月我有時需要坐十次飛機,每次飛機起飛和降落的時候我都會雙手合十,我並不是信什麼東西,我只是覺得自己的生命又重新被自己掌握了,因為在天上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所以每次坐飛機我都買了88元保50萬的意外險,這是給家人的愛心和責任,這50萬夠我的妻子和孩子生活兩年,兩年時間她可以改嫁。 *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以管錢為中心,攢錢為起點,生錢為重點,護錢為保障。 三、多少錢可以開始理? 不在乎多少,一個月省下100元買基金,從20歲存到60歲,是637800元;30歲存到60歲,是22萬;40歲起存,7萬;50歲,2萬。錢生錢是長跑冠軍,理財一定要從年輕時開始。錢的秉性:你不愛我,我不愛你。 女孩子,一定要自立,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四、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個人的水庫應該分成三份。 第一份:應急的錢,6個月至一年的生活費。存銀行,活期、定期,或者貨幣市場基金。 第二份:保命的錢,三至五年生活費,定存、國債、商業養老保險。應該是保本不賠,只會多不會少的東西。 第三份:閑錢,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錢,只有這種錢才可以買股票,買基金,做房地產,或者跟朋友合夥一起開個什麼生意,去做這種投資,那麼必須是閑錢。 對工薪族來說,收入主要有兩個來源——工作收入和理財收入。一旦有了理財的本錢,就不能只靠工作收入了,應逐步提高理財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及早開始理財,就有機會提早退休享受生活,下面這個「理財方程式」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理財方程式=50%穩守+25%穩攻+25%強攻。 50%穩守 首先,把一半積蓄放在銀行存款或國債上,這些錢的作用不是增加收入,而是保本,避免讓財富暴露在不可控制的風險下。 除存款和國債之外,還可以關注一下其他低風險理財產品,如人民幣理財產品和貨幣市場基金,投資這些理財產品本金較安全,雖然給出的收益率都是預期收益率,沒有絕對的保證,但實際上收益率波動范圍並不大。 25%穩攻 對於穩攻部分,有一定投資理財概念的人可以選一些波動度較小、報酬較穩健的理財產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藍籌股等,追求的年收益率在5%至10%不等。不過,在投資前要做一些功課,選出好的股票和基金才行;同時還需有投資組合的概念,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 25%強攻 至於強攻部分,就是投資理財中最刺激的部分了,如成長型股票、股票型基金、期貨等,既有機會讓人一個月賺10%,也有可能一個月賠掉10%。投資這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必須有相當高的知識與經驗門檻,對於不擅長投資的工薪族,最好先以穩攻方式進行,在得到一些投資心得、功力較深厚之後,再加入強攻一族中去追求更高的收益率。 需要指出的是,「理財方程式」的攻守比重是可以靈活調整的,這主要取決於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和理財目標,如果能夠承受一定風險且短期內無較大資金支出計劃,可提高強攻部分的比例,但建議該部分比重不要超過50%。對於保守型的投資人,則可增加穩守的比例,減少強攻的比例
㈦ 我在北京, 手頭有10萬左右閑錢,有沒有好的理財,收益超過CPI就行
現在的5年期存款都可能超過了cpi。目前還差一點。
不過建議你投資50%-70%的基金,包括指數基金30%,混合基金20%,策略基金10%組合配置。
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㈧ 理財收益到底要達到多少才能跑得過通貨膨脹
關注每月、每年的CPI指數,就知道要收益多少才能跑贏通貨膨脹。
CPI最低的時候有1.9%,一般在2-4%之間徘徊,嚴重通貨膨脹的時候會在5-6%左右。
所以,理財收益平均大於6%,即可跑贏通貨膨脹。
當然,極端情況另說。
㈨ 理財產品收益率跑贏CPI說明了什麼
錢存在銀行只會貶值,因為物價在持續上漲,稍微做些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比CPI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