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余額寶對商業銀行的哪些業務有影響
余額寶推出短短時間募集資金規模就已突破了百億元,從2013年6月推出,半年時間就擁有了8000多萬用戶,資金累計近5000億元。規模還在不斷增長,勢必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國商業銀行產生一定的沖擊影響。
分流銀行的存款
支付寶吸收存款成本低,提供的理財產品流動性大且收益率高,對客戶有較大的吸引力,且日益呈現增長趨勢,將對銀行的傳統存款業務產生顯著打擊。支付寶的客戶多以年輕人為主,經濟積累較少,在他們購物之餘渴望自己的閑錢能夠得到穩健的增值。余額寶是通過給買貨幣基金實現收益,是一種理財模式,必定存在一定的風險,由於人們對支付寶在安全和信譽有極高的信任,主觀上認為其不具有風險,而且又有很好的流動性和高收益,使得客戶將賬戶資金轉入余額寶的概率增加。余額寶通過抓住人們的心理,提供了一條極低風險的增值渠道,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
影響商業銀行的市場地位
由於我國體制和政策因素,商業銀行長期處於金融服務機構的核心地位。大多數金融業務和渠道都被商業銀行控制和壟斷。但「余額寶」收益率超銀行,可能對銀行壟斷形成一定沖擊。一批互聯網企業,通過互聯網渠道對金融業逐步進行滲透,加快了金融業政策和制度不斷調整和創新,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造成了顯著沖擊。以第三方支付業務發展為例,商業銀行的支付業務地位就已經受到影響。如今,支付寶公司又與天弘基金公司合作推出余額寶,開始爭奪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和活期存款業務利潤。余額寶的推出也為投資人提供了更多的投資理財選擇,對消除銀行機構壟斷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盡管余額寶打著政策的擦邊球上線,但仍舊倍受違規爭議。證監會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點名余額寶業務違反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和《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結算資金管理暫行規定》相關規定。但是,證監會並沒有採取措施暫停余額寶業務,卻認為余額寶是基金銷售模式的創新並給予明確支持。余額寶反映出我國政府加快金融服務業改革和開放的決心,支持和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彌補商業銀行在諸多業務上的不足,使我國金融服務業向民間資本開放邁進了一大步。所以,余額寶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的地位。
余額寶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影響
余額寶與商業銀行相比,具有理財和消費並存的特點。不僅能因持有貨幣基金而得到較高收益,還能隨時進行贖回基金用於消費支付和轉出。而且對客戶的最低購買金額沒有限制,一元錢就能購買,收益按天結算。使客戶通過「存零花錢」的方式就能獲得增值機會。商業銀行的1天周期的超短理財產品與其性質最接近,但商業銀行的一天周期的超短理財產品要最低5萬元才可以申購。銀行也想做余額寶這樣的東西,但在政策上受到很多限制。比如,銀監會規定理財產品的最低門檻是5萬元,這就把很多對理財產品有需求的客戶擋在了門外。有人認為銀行理財產品針對的是具有一定投資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因此二者並沒有直接的競爭關系,對銀行現有理財產品難以形成直接的威脅,但從長期來看,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潛在影響不可小覷。
余額寶對商業銀行基金代銷的影響
余額寶使得天弘基金一炮走紅,帶動了貨幣基金的熱潮,為貨幣市場創造了巨大的產品需求者,調動起短期融資市場的活躍度。這種情況勢必會對銀行的基金代銷業務造成沖擊,直接影響到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
2. 支付寶對銀行的影響有哪些
對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的影響 淘寶網在B2C. C2C市場的小斷發展,使支付寶也一並受益,而支付寶自身長期的良好表現,更是為其積淀了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余額寶作為支付寶品牌價值的延伸,盡管實質上是貨幣基金代銷產品
3. 商業銀行與支付寶相比的弊端
其實都帶商業性,只不過商業銀行是存儲,貸款,等,而支付寶,只是支付錢的一種方式
4. 支付寶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沖擊與影響論文題目怎麼寫
論點:顛覆銀行的傳統,用便捷式來打破傳統繁瑣。論據:事實,和傳統的優缺點,總結:創新的重要,可以這樣寫
5. 支付寶的理財和銀行的理財有沒有區別
原則上無大的區別。都屬於經過銀監會審核過的金融理財產品。但支付寶由於不在國有銀行之列,理財時方法更多更靈活,因此,相對回報的利率比國有銀行理財產品稍高。這就是區別。
6. 支付寶和銀行合作,銀行有什麼好處
這個不是我們該討論的問題。是銀行和支付寶的商業模式。
7. 支付寶 螞蟻金融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商業銀行的地位有影響嗎
商業銀行賴以盈利的點在於貸款率以及存款利息之間的利差,要貸款出去首先必須吸納存款,互聯網金融的崛起,導致越來越多的民眾選擇投資互聯網金融平台,銀行的利息抵不過通貨膨脹率,手裡的錢越存越不值錢,當然是要找投資渠道增值,而互聯網金融平台是個好去處,發展雖才5年多,但其規模卻在迅速擴大,有數據顯示2016年網貸平台投資人數或將超過2000萬人,2016年1-9月成交規模達到14110.05億元。所以對商業銀行的直接影響就是存款越來越少了,營業大廳里來辦業務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更多的人都現在通過移動終端來辦理各種金融業務。
本來銀行也有理財產品,只不過由於這幾年的降息降准,還有外部投資的不確定性,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越來越低,目前一年期的理財產品投資回報率在3%-4%之間,這跟互聯網金融平台動擇10%的年化差距太大,再加上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門檻相對較高,現在也越來越多人將錢投資到互聯網金融平台。
當然傳統商業銀行也不是沒有優勢,其風控就是最大的優勢,還有其龐大的存量用戶存款,或許未來需充分利用其這兩點優勢,為實體經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