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債市調整拖累銀行理財

債市調整拖累銀行理財

發布時間:2021-04-27 16:28:31

銀行理財對債券市場的影響

設立理財子公司對債券市場的短期影響主要集中在預期變化層面。如果不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非標存在續作和壓縮壓力;而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之後,最大的變化在於投資非標的空間加大。銀行理財子公司不再受非標資產投資比例不得超過銀行總資產4%的束縛,理財投資非標空間將明顯提升。但是考慮到理財投資非標仍然受制於資管新規對於非標期限匹配的要求,預計非標投資佔比存在小幅提升的可能。由於非標存在一定利率優勢,預計將對債市存在一定擠出效應。
不過,目前銀行理財納入全行統一授信管理,如果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原則上將建立自己的風控體系,可投資標的和范圍將會增大。盡管銀行理財子公司風險偏好難以大幅提高,但新政策有助於緩解當前非標快速收縮的局面,利好房地產等行業信用債。另外,根據《關於進一步明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在過渡期內,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投資新資產,且所投資新資產的到期日不得晚於2020年底。從短期來看,這將利好短久期信用債。
銀行理財子公司分流公募貨幣基金的概率較大。銀行理財子公司由於存在各種優勢,預計將分流公募貨幣基金。在這一過程中,雖然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的也是類貨幣基金產品,但由於期限錯配等要求較低,很可能將投資范圍拓展到1~3年期債券品種,這明顯比公募貨幣基金久期更長,從而有助於推動短端收益率曲線的平坦化。
當然,非標資產與債券資產之間存在著此消彼長、相互替代的關系。非標融資渠道的萎縮可能會促使實體企業轉向債券融資。受資管新規影響,通道業務面臨較大的收縮壓力,這導致非標融資難度大增。盡管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非標的空間有所加大,但是受制於期限匹配、凈值化轉型等要求,理財逐步壓降非標投資仍將是中長期趨勢。未來需要密切關注非標政策的變化,因為一旦出現明顯放鬆,可能會對純債配置產生替代效應。

Ⅱ 穩健型銀行理財產品為什麼也虧損

最近的一大熱點話題,就是喊了很久「破剛兌」的銀行穩健型理財,真的破剛兌了。多家銀行(或其理財子公司)的「穩健型」理財,竟然跌破本金了。
今天不贅述關於「破剛兌」正確性的那些投教老話,反正市面上這類文章已經太多。今天深扒這些理財的底層資產,究竟最近銀行們中了什麼邪,理財還真能虧損了?!
比如6月1日,某股份行本行理財,「28天成長2號」單位凈值幾天內從1.0792跌到了1.0753,小40萬元的理財,僅月初這幾天的功夫,就累計虧損了近1600元。
再比如這款。招銀理財「代銷季季開1號」單位凈值是0.9997,該產品5月初凈值最高點還是1.0031。跌破成本價,近一個月的年化收益降為-4.42%。
放眼債市哀鴻遍野的六月這段時間,多家銀行「穩健性」(風險等級多為R2級)理財產品跌到投資者虧本。
據市場粗略統計,大約有超20隻固收類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凈值跌破了成本價。
根據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風險設計特性,一般銀行將理財產品風險由低到高分為R1 (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 (激進型)五個級別。R2級(穩健型)該級別理財產品的確不保證本金的償付,但本金風險相對較小,收益浮動相對可控。
這是為什麼?
分析總結看,這一波穩健性理財下跌的元兇主要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
1、債市大幅震盪,中槍理財配比大
第一個原因比較淺顯,就是這些理財底層資產配了不少債券類資產,而債市最近正在哀鴻遍野。跌啊!
啥是「穩健」的固定收益型理財呀,就是資產配比里債券市場佔大頭。吶,比如這一款凈值接連下跌的理財產品,其產品投資范圍顯示,銀行存款、債券等債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
看看市場啥情況呢?從5月下旬開始,由於月末因素的影響,銀行間市場資金面驟然趨緊,隔夜Shibor由前期的不到1%迅速攀升並突破2%。
滬上某國有大行債券交易員表示,這延續了近幾周以來逐漸收緊金融市場過於泛濫的流動性、防止資金空轉的政策意圖。隨著直達實體經濟的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央行持續對金融市場投放流動性的必要性有所降低,預計資金市場利率很難回到四月水平。
正因此,最近債券凈值型理財壓力都比較大,4月底開始中證全債指數大概跌了2%,其實是一個比較大的下跌幅度了。到了5月份,資金面有所收緊,債券市場更是大幅調整。
據wind數據顯示,短期品種調整超40bp,長期品種調整超15bp。
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 固收類產品投資於存款、債券等債券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
- 權益類產品投資於權益類資產比例不低於80%;
-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投資於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不低於80%;
- 混合類產品,投資於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且任一資產的投資比例未達到前三類理財產品標准。
所以反而,最近中招惹爭議的,反而是相對穩健的「固收類」。
根據某家大行銀行R2級理財產品產品說明書,該產品在信用風險維度上,產品主要承擔高信用等級信用主體的風險,如AA 級(含)以上評級債券的風險;在市場風險維度上,產品主要投資於債券、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嚴格控制股票、商品和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投資比例。此級別還包括通過衍生交易、分層結構、外部擔保等方式保障本金相對安全的理財產品。
順便提一嘴,6月以來,不光銀行理財在虧,債券型基金也在調整。銀行理財破剛兌後倒是公正了,大家面臨的市場一樣,走勢也一樣公開透明,資管市場終於迎來了公平的競爭環境。
2、資管新規下,市價估值反映快
國內債券市場大起大落,甚至「債災」也不是第一回了,怎麼此前沒聽說過銀行的穩健理財都不保本了?
從某股份行資管中心人士了解到,過去,銀行理財產品對於債券大多採用攤余成本法進行估值,銀行理財在確定成本、確定未來的變型價格後,兩點拉一條線,凈值慢慢爬坡,不受市價波動影響,這樣客戶的心理體驗就會比較好。
但是目前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銀行產品凈值化的要求就是用市價或中證估值這樣的公允價格來給產品每天估值,目標就是產品凈值更加客觀。
說白了,就像是本來模糊化的廚房後台,現在被你裝了個探頭每日監控了唄。以前可能過程中也是跌的,只是投資者兩眼一抹黑不知道而已。
現在呢,債市是從高位回落的。前面好的時候其實收益滿高的,現在一回落,那下來得也就顯得更快,理財又採取的是市值法估值方式,所以沒有像以前預期收益型產品那麼平滑。
所以對於上述某股份行的穩健性理財。
- 如果我們只看近一月收益,你會發現產品自6月初變成了一條陡峭而非平滑的拋物線,如果你正好是這個時候買進去的投資者,那感覺真是酸爽了。
- 但如果我們看半年期表現,感受就會大不同,你會發現這產品其實運作得蠻好,只是最近才受到了市場的一些影響。
總結:相較於此前的成本法,市值法能夠真實反映投資組合的變現價值,但當債市調整明顯時,理財產品凈值波動會更加劇烈。
3、債市拆杠桿,之前賺錢招數不靈了
第三個和第四個「元兇」就藏得比較深了。
先告訴你們一個我從交易員那裡聽來的秘密:兩三個月前,債市裡有一種「加杠桿套利」的策略,那個時候資金面寬松。
怎麼個玩法呢?比如銀行在市場融入資金之後買了某隻高等級債券,然後再把債券質押出去再換成資金,然後再用資金買債券……
這樣一輪接一輪,就是典型加杠桿的過程,當時也沒有硬性約束。其結果很顯然,就是金融機構收益提升了。表現在產品上,就是收益率看起來不錯。
但近期情況陡然轉變,監管最不喜歡的就是「資金空轉」,所以火眼金睛的監管來管了,「加杠桿」變成了「拆杠桿」。
在5月29日舉行的銀行間本幣市場大會上,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馬賤陽警示說:「雖然加杠桿是債券市場主流的盈利方式,但隨著杠桿率上升市場波動率會加大,建議大家要以2016年債市波動率上升導致的後果為鑒。」
所以近期,央行通過「縮量」的方式提升市場資金利率水平,Wind數據顯示,6月第一周在有6700億逆回購到期的情況,央行僅續作了2200億,意味著央行回收了4500億流動性;6月8日5000億MLF到期,央行通過逆回購投放1200億流動性,意味著央行凈回籠3800億。
這也帶來了上文中提及的,隔夜Shibor由前期的不到1%迅速攀升並突破2%。
你想啊,滾隔夜成本不足以覆蓋債券資產收益率,所以機構就不得不開始「拆杠桿」。一個跡象是,質押式回購相較5月也快速回落。
所以,加杠桿賺收益的法子,也被打擊了。
4、資金池子被拆,真實情況暴露
以前的那些「資金池對接資產池」的銀行理財,為啥總能永遠剛兌呢?當時碰到債市波動池子里實際虧損了咋辦呢?他們會拆東牆補西牆,拆後面滾動發售的產品收益,補前面的產品波動。
反正投資人又看不到中間具體過程,很多投資人也並不敏感,這期4.4%,下期4.0%的,他們也不覺得這中間有啥問題。
但現在隨著理財子公司陸續開業,資管新規像擰螺絲一般逐漸推進落實,以前的廚房後台被公開了,貓膩不能玩了。
原來這種債市波動有些銀行搞的資產池能化解現在資管新規新要求都不能給客戶彌補損失了,所以產品投成什麼樣就直接暴露出來了。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大家看到的凈值型產品已經破剛對,下一步,監管拆「資金池」的時候,會不會有更多理財扛不住?里頭會不會還埋著沒被拆干凈的「雷」?值得我們提前引起警惕。所以在做銀行投資理財的時候可以到辨險識財APP上面查看一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評價報告。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踩雷。

Ⅲ 銀行理財新規會影響到誰

銀行理財新規要來了!影響400萬從業者和1.4億股民。

7月21日消息,20日晚間,銀保監會發布銀行理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辦法》),降低投資者購買門檻、允許投資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等一系列規定,將影響無數購買銀行理財的家庭、逾400萬銀行從業者和1.4億多的A股股民。

圖為某銀行網點在辦理理財業務的工作人員。

利好銀行吸引資金,影響逾400萬銀行從業者

原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有409萬銀行從業者。無疑,《辦法》將對這409萬從業者也產生巨大影響。

原銀監會2017年就已對銀行理財產品加大監管力度。今年4月資管新規落地以來,銀行理財產品逐步規范化,不符合監管要求的部分銀行理財模式受到影響。

2017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2.17萬億元,到2018年6月末,余額已降為21萬億元。

普益標准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506家銀行共發行2.86萬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減少3906款。31個省份的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則環比下降。

在專家看來,《辦法》中諸如降低投資者門檻的規定,利好轉型中的銀行業吸引資金流入理財資金池,緩解商業銀行的負債端壓力。

《辦法》過渡期要求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過渡期自《辦法》發布實施後至2020年12月31日。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發布實施《辦法》,既是落實資管新規的重要舉措,也有利於細化銀行理財監管要求,消除市場不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范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新聞網

Ⅳ 股市,債市與銀行之間怎樣相互影響

股市、債市都是金融投資市場,其區別是投資對象和工具的不同,一個投資對象是股票,另一個的投資對象是債券。
商業銀行則屬於金融市場中的中介機構(其中的一個功能是幫助散戶實現資金的轉移,因為所有散戶都必須在銀行開立保證金帳戶),銀行存貸款的順利運轉,事關整個市場的資金融通。並且,商業銀行本身可能是上市公司,是被投資的對象。所以三者之間存在的聯系和影響實在是千絲萬縷,不勝枚舉。
最可能對三者同時造成影響的,當屬影響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特別是影響到整個市場的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貨幣、財政政策)、國民經濟景氣度等因素。比如,上調准備率的政策,就會凍結銀行的資金,影響信貸規模,通過乘數效應進而影響股市債市的資金供應。同樣,利率水平的變動也會對整個金融市場造成影響,銀行對這種影響的感受也當屬最深。
所以,實際上不是三者相互影響,而是三者本身就是金融市場這一條繩上的螞蚱,牽一發必然動全身。策略吧股票配資平台,資金安全。

Ⅳ 中國銀行中銀債市通理財計劃理財產品介紹

中銀債市通理財計劃是一款持續運作的人民幣委託理財產品,每個工作日開放申購贖回,本理財計劃的投資目標是在債券、債券逆回購、資金拆借等低風險資產間合理配置,在承擔一定水平的利率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的前提下,獲取較高的投資收益。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Ⅵ 我想了解一下中國銀行中銀債市通理財計劃理財產品

中銀債市通理財計劃是一款持續運作的人民幣委託理財產品,每個工作日開放申購贖回,通過階梯費率鼓勵客戶長期持有。本理財計劃的投資目標是在債券、債券逆回購、資金拆借等低風險資產間合理配置,在承擔一定水平的利率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的前提下,獲取較高的投資收益。
如需進一步了解,請您致電中國銀行客服熱線95566咨詢。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Ⅶ 銀行理財監管細則落地轉型迎來陣痛嗎

銀行理財新規和資管新規細則「出爐」,明確了相關監管要求。但對投資者來說,將有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達不到此前公布的預期收益率水平,可能會不得不承擔投資產品表現不佳導致的虧損,需要盡快適應理財市場新的變化。

中國工商銀行資管部副總經理高翀對記者表示,銀行理財新規和資管新規細則「出爐」,明確了相關監管要求,尤其是細化了過渡期的安排,消除了市場不確定性,也為業務轉型指明了方向。在他看來,銀行業要在保持相關業務規模穩定的前提下,實現相關業務和產品的成功轉型。

顯然這並不容易。北京高華證券公司近日發布的一份研報指出,在過去兩個月里,由於監管新規細則不明,一些銀行在發行合規的新理財產品或清理現有理財產品時遇到了困難。因而,債市和股市都在短期內經歷了擠出壓力。

平安證券分析師陳驍認為,嚴監管切中了銀行理財業務整改的3大焦點——資金池、非標和凈值化管理,在相關業務調整真正取得成效前,表外業務收縮的陣痛期仍將延續。

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趨勢看,非標產品規模下降趨勢不可逆轉。不過由於開放了公募理財產品渠道,使得非標調整的壓力得到一定緩解,對銀行理財業務轉型起到正面作用。此外,理財產品的分級問題得到進一步確定,商業銀行不得發行分級產品,相關業務會進一步規范。

Ⅷ 銀行理財資金大舉湧入債市說明什麼經濟問題

銀行理財資金對風險控制要求較高,進入債市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Ⅸ 銀行理財新規不再穿透底層資產是什麼意思

一級市場:發行加量,招標偏弱。
二級市場:債市繼續震盪調整。
監管升級成趨勢。上周銀監會發布6號、46號文和53號文,提出治理銀行套利、防控十大類風險和「四不當」整治,涉及銀行各類資產。對信貸資產強調地產融資趨嚴,地方債務嚴控;對債券類資產提出控制回購杠桿,產品杠桿設上限,產品底層資產杠桿穿透;對理財重申16年7月理財新規各項規定;對同業業務嚴格監管,包括控制同業增量、穿透管理不得多層嵌套、治理同業空轉行為。後續需要關注政策執行力度,若嚴格執行,金融去杠桿將帶來資產價格調整。
等待監管細則落地。15-16年利率市場化帶來銀行息差收窄,倒逼銀行擴張資產負債表套利,同業存單爆發式增長,催生地產和金融市場泡沫。近期監管開始不斷升級,未來MPA考核和大資管新規約束表外理財擴張、同業存單監管約束表內同業擴張,資金流向將從表外回歸表內、小行回歸大行,資產配置將從高風險往低風險轉移,利率債長期受益。但短期債市仍會面臨資金面、監管細則落地帶來贖回沖擊風險,短期債市震盪、等待政策落地,上調10年國債利率區間3.1-3.5%。

閱讀全文

與債市調整拖累銀行理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務教育學校融資 瀏覽:721
ppp模式融資擔保 瀏覽:157
沈陽有外匯業務的工商銀行 瀏覽:269
申購理財產品的原始憑證 瀏覽:530
美麗華集團市值 瀏覽:524
貴金屬公司待遇 瀏覽:9
國際結算在國際融資中的作用 瀏覽:49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不得超過 瀏覽:464
博信股份2019年一季度 瀏覽:982
華泰證券債券回購 瀏覽:788
上升下跌速率外匯指標 瀏覽:442
杠桿的機械效率與物重有關嗎 瀏覽:504
手機工行怎麼換外匯 瀏覽:408
中原證券風險許可權 瀏覽:719
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胡繼之 瀏覽:447
恆天財富信託延期兌付 瀏覽:822
人鬼交易所2雲資源 瀏覽:903
郵儲銀行可以境外匯款嗎 瀏覽:682
溫嶺易轉金融服務包裝有限公司 瀏覽:782
2016年日本匯率走勢 瀏覽: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