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外匯投資渠道有哪些
這些外幣不僅具有購買功能,更具有投資價值——
與投資股票、債券市場不同,外匯交易幾乎覆蓋一天24小時。國際主要外匯市場如悉尼、東京、新加坡、香港、法蘭克福、蘇黎世、倫敦、紐約等城市地跨多個時區,工作時間基本上為當地時間早9點到下午4點。全球性、全天候的交易特點,使得外匯交易每時每刻都受到重大國際事件、重要經濟數據發布等因素的影響,匯率波動瞬息萬變。因此投資外匯,了解各個投資渠道的特點,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很有必要。
一:套息交易,賺取利息差
對於想持有外幣,希望保值又不願承擔太大風險的人來說,定期存款是首選。
由於幣種不同,利率也不一樣。比如,與人民幣相比,同樣存一年期定期,英鎊、港幣、美元的利率要更高,而歐元、瑞士法郎、日元的利率就相對偏低。如果手中持有利率較低的外幣,可以考慮兌換成較高利率的外幣,然後再存會得到更多的利息。這可以說是最省心、最普遍的投資方式。
以日元兌澳元套利為例,目前日元的一年期定存利率為0.01%,而澳元一年期定存的利率達到1.5%。在不考慮匯率波動的情況下,將日元換成澳元後存款,利息收入是原來的150倍。但不同銀行外幣存款利率高低都不一樣,進行套息交易前比較不同銀行的外幣存款利率也是必需的功課。
二:外幣理財產品,保障本金安全
目前,各家銀行都推出了不少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率多在5%以上,可彌補人民幣升值帶來收益的縮水,且有所盈餘。不過專家建議投資者可選擇期限較短的此類理財品,以規避長期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風險。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商業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必須持有到期才能保證本金無損。比如,招行不允許提前贖回,而匯豐則規定客戶提前贖回不保證100%本金。也有外資銀行提供的代客理財,包括代理投資國外的基金、債券和股票等。這類產品收益率雖不錯但是不保本金,投資者須具備相當的風險承受能力。
三:外匯實盤交易,取利匯率波動
通過不同幣種之間買賣轉換,從匯率的漲跌中收益,也是外匯投資的常用手段。投資者可以通過交易軟體、電話銀行以及櫃台等方式,進行實盤港幣、澳元、美元、歐元、加元、英鎊、日元、新加坡元、瑞士法郎等不同幣種之間的轉換。
由於外匯市場24小時均可交易,外匯實盤交易採取的是T+0的清算方法,交易完成,電腦即完成資金交割。專家建議,對於有一定外匯交易經驗並且時間較充裕的人來說,盯盤看匯率波動更易找到投資機會。而對於經驗不足,又不能夠長時間盯盤的入門級投資者,可以委託銀行設置止盈點、止損點的指令。比如,投資者看好澳元,可設置澳元的購入價格為1.1,當澳元兌美元(1.0512,-0.0021,-0.20%)匯率達到該價格時,銀行即可執行買入指令。如果擔心澳元下跌,也可設置止損指令。
外匯實盤風險較大,本金及收益均可能受損,可以考慮設置合理的止盈點、止損點。此外,專家表示,在目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且存在升值預期的情況下,不建議將過多人民幣換成外匯進行投資。
四:購買外匯期權,風險大收益多
這是風險系數相對較高的一種外匯交易方式,適合具有較高風險承受能力且外匯交易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因為投資者可能遭受較大風險,即損失期權費。
在這類交易中,投資者購買的不再是外幣,而是一種「權利」,可以在未來某個時間點,以約定價格買進或賣出約定數量的外匯資產。通過這種交易方式,投資者能有效對沖匯率波動實現保值,還能夠利用期權價格波動獲得投資收益。比如,某投資者手中持有的是英鎊,而3個月後需要使用的是美元,此時僅需購買美元的看漲或看跌期權,並持有至執行日就可以實現保值。
外匯期權自身還具有套利功能。期權本身的價值會隨著匯率的波動上下浮動。當匯率有利於投資者時,期權的價格上漲,投資者可以在到期前出售期權,提前獲得投資收益。
對於具有較高風險承受能力並擁有較豐富外匯交易經驗的投資者,購買外匯期權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對於投資者來說,在參與外匯期權投資前需要經過風險評估調查,確定自己真實的風險承受能力。
❷ 外匯投資理財有哪些途徑
一、存進銀行吃利息
外幣存進銀行也可穩吃利息,但不同外幣的存款利率相去甚遠。比如存日元幾乎等於「白存」,就像無償借錢給銀行,而存澳大利亞元等高息幣種,年利率超過3%。市民假如手頭有外幣較長時間不想動用的話,不妨跑到銀行去看利率表,表上哪種外幣利率最高,就選存哪種。
二、買外匯理財產品
去年下半年至今,眾多結構性存款的外匯理財產品如雨後春筍一般在上海面市。這些結構性存款大多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匯率、利率、債券等體系的價格變動相聯系,銀行通過運用期權、互換等金融衍生工具在國際市場上交易,投資者在承擔適度風險的前提下,可獲取比銀行利率更高的外匯投資收益,年收益大多在2%至3%之間。
在美元穩步加息的宏觀背景下,投資者比較傾向購買這類外匯理財產品,但要注重通盤考慮以下因素:投資時限、本金有無風險、收益保不保底、收益掛鉤對象、哪方擁有提前中止權等。
三、炒「外匯寶」
與其他投資一樣,炒「外匯寶」的收益也來自「高拋低吸」,不過「外匯寶」瞄準的對象是不同幣種之間的匯率變動差價。要參與「外匯寶」交易,投資者須擁有一筆外匯或外幣,到有關銀行辦理簽約手續後,就可採用櫃台交易、電話交易、網上交易,甚至手機交易等方式開炒了。各家銀行設置的交易「門檻」差別甚大,低的如建行上海分行只需1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幣就可,招商銀行的交易起點則是100美元。
炒「外匯寶」的特點鮮明:交易方式為T+0,買賣賣時完成,投資者一天可進行多次交易;交易時間大多從周一晨至周六晨,24小時開放,與東京、倫敦、紐約等外匯市場聯動;交易方式有實時買賣、掛盤委託(俗稱「掛籃頭」)等多種。
投資者挑選炒匯銀行時,可參考以下指標:該銀行的交易幣種多不多,網點覆蓋廣不廣,交易費(點差)高不高,是否安排有外匯專家講座與咨詢服務等。
四、外匯期權交易
又稱「期權寶」,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外匯投資方式,一般指投資者作為期權的買方,向銀行繳納一定比例的期權費後,按照與銀行事先約定的日期、幣種、金額、價格進行的一種外匯買賣交易。與「外匯寶」相比,外匯期權交易更加靈活,投資者既可買漲,也可買跌,獲利空間更大。假如投資者先前的判定失誤,期權到期日時市場價格低於約定價格,他可選擇不進行交易,但會損失一筆期權費。外匯期權比較適合那些炒匯老手,因為他們的炒匯知識與經驗較豐富,猜測匯率走勢的能力較強。
❸ 外幣的五種理財方式,持有外幣的你知道嗎
一、定期外幣儲蓄
外幣(匯)儲蓄跟國內的銀行儲蓄類似,也有利息,不過利息在不同的幣種間、不同的銀行間的會有不同。這是目前投資者最普遍選擇的方式。它風險低,收益穩定,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收益性。而它與人民幣儲蓄不同,由於外匯之間可以自由兌換,不同的外幣儲蓄利率不一樣,匯率又時刻在變化,所以有選擇哪種外幣進行儲蓄的優勢。
二、外匯保證金交易
外匯保證金交易可買漲買跌,是虛擬盤交易,其保證金的特點因此也具有了杠桿作用,杠杠倍數可達400倍。外匯保證金交易的風險很大,交易還有可能「爆倉」。因此,外匯保證金交易並不適合大多數投資者。
三、外匯理財產品
相對國際市場利率,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仍然很低,但外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能隨國際市場利率的上升而穩定上升。另外,如今國內很多外匯理財產品大都期限較短,又能保持較高的收益率,投資者在穩定獲利的同時還能保持資金一定的流動性。目前,許多銀行都推出了類似的產品,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不需要外匯專家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