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重疾險與理財產品的區別

重疾險與理財產品的區別

發布時間:2021-04-28 08:56:55

1. 重疾險,消費型好還是儲蓄型好

消費型重疾險和儲蓄型重疾險各有特點,並不能單純的評判出二者的好壞,只要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麼就是好的產品。

新規之下,我們測評了千餘款重疾險產品,篩選出了市面上最好的十款重疾險,速戳→重磅!新定義重疾排名公布!第一名竟然是它!

兩者區別:

1.保費差別較大

消費型重疾險的保費一般不會特別貴。

30歲男性投保50萬保額,保30年,30年繳費,年交保費大約在3000元左右。

而如果是買差不多的儲蓄型重疾險,保費會貴上一倍或兩倍,保費差別有點大。

2.保障內容有差別

消費型重疾險的保障比較單一,一般只提供疾病方面的保障,大多不含身故等保障責任;

而儲蓄型重疾險的保障更為全面,可以在提供疾病保障的同時,還給消費者提供身故等保障責任。

3.現金價值有差別

消費型重疾險的現金價值會在到期前的一個時間達到頂峰值,然後逐漸降低直至0;

儲蓄型重疾險的現金價值一直是上升的走勢,隨著時間的後移,現金價值會超過已交保費,即如果到時退保,退回的錢要比交的錢多。

購買保險前建議先咨詢薄荷保,薄荷保的平台管家一對一提供投保前後全服務,及時響應客戶的需求,根據用戶需求智能匹配銷售顧問,平台全程跟進並監督,確保品質標准化。

2. 關於保險與理財產品的認識

目前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主要包括分紅險、投資連結險和萬能險等保險新型產品。
保險理財的含義
保險是理財工具,解決的是個人和家庭的財務問題,面對意外、疾病、傷殘、死亡等風險,總是要有堅固的防守來確保家庭經濟不會因風險發生而崩潰。面對養老、教育、保守儲蓄,總是要有個基本的底線必須堅守,而堅守這個底線的就是保險。
「保險理財」,有兩層意思。第一是新型保險產品的保障功能,主要管理我們在生活中不可預知的人身風險,保證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這分兩種情況,一是防範意外、疾病等的風險保障;二是為長壽、健康而准備的長期儲蓄,這些支出我們可以將其看成是消費,表面看起來沒有保值增值,實際上已經有效轉移了風險。
第二就是新型保險產品本身具有的理財功能。新型保險產品重新界定了風險與責任,在保險公司和投保人之間形成風險共擔機制。新型保險產品,在保障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保險資金保值增值,這是保險保障功能的延伸,也是滿足投保人在獲取保障之後對長期儲蓄,甚至是參與到股票債券市場的需求的滿足。
新型保險產品風險特點
投資連結保險是一種結合保障和投資雙重特性的保險產品。投資連結保險的保費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用來保障,另一部分用於投資。即在收取的保費中扣除保障成本和管理費用後,余額按投保人的意願投資,保障部分所產生的身故風險和費用風險由保險公司承擔,投資賬戶的盈虧由客戶自行承擔。投保人承擔投資收益波動的風險,其回報的不確定性最大。
萬能保險和分紅保險的回報率有保證的成分,比如萬能險就明確告知投保人最低保證的結算利率,分紅保險通過確定最低利率保證方式保證最低回報,二者共同點是如果保險公司經營成果高於最低保證,投保人分享盈餘,方可獲得更多的回報。
需要注意的是,新型保險產品用於投資增值的資金不是投保人繳納的全部保費。
正確認識新型保險產品的風險
保險和銀行、證券一樣,是金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著各種風險的考驗。當前,社會上有人說,購買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收益,可能還沒有定期存款利息多。這樣的比較方法是片面的。
首先,保險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保險產品其主要基本功能是保障功能,如購買保險產品的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身故或殘疾,保險公司還要承擔保險責任。
其次,經營主體不同。銀行理財產品是銀行經營的業務,保險產品是保險公司經營的業務。
第三,作用不同。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作用是追求資金安全和一定收益,與保險產品相比,二者在預防風險、存取方式和所有權等方面存在區別。在預防風險方面,保險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都可以為將來的風險做准備,但用銀行儲蓄來應付未來的風險,是一種自助行為,而保險則能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是一種互助行為。
在存取方式上,銀行儲蓄存取自由,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計息,本金無損失,而保險產品沒有存取和利息概念,能否獲得保險金是不確定的,保險金只有在保障期滿或保險事故發生時才能拿到,如提前退保將承擔一定的損失。無論是保險產品或銀行理財產品,都受到大的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都存在不確定的風險因素,因此不能簡單地將保險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進行比較。
購買保險產品
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是要確認銷售網點及銷售人員是否具有代理銷售保險的資格。
根據有關規定,商業銀行每個營業網點在代理銷售保險業務前應當取得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銀行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員應當符合中國保監會規定的銷售從業資格條件,取得中國保監會頒發的《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證書》。
二是要仔細閱讀保險條款。當宣傳資料和銷售人員的介紹與保險條款有差異時,應當以保險條款為准。
三是要充分利用猶豫期。猶豫期也叫冷靜期,多存在於1年期以上的長期壽險和健康險,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簽收保單後10日內,萬一後悔,或者對所購買的保險產品不滿意,可無條件要求退保。在猶豫期內,保險公司最多扣除不超過10元的成本費,退還保險費。
四是投保前實事求是回答保險公司的提問,投保後配合保險公司回訪。在投保時,要對自己的情況向銷售人員如實告知和說明,對條款及說明書內容不理解的要詢問。投保後,各保險公司在銀行代理銷售保險產品後,一般要對客戶進行回訪,並做好相應的記錄。
要特別注意的是,許多保險公司的萬能險、投資連結險的初始費用、保險費、管理費、手續費等在保險期間都將按一定比例扣除,在投保初期,保險公司投入的成本高,扣除費用的比例也較大。因此購買產品時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避免短期內退保。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有人說「買保險就像買鞋」,有一定的道理,保險產品是否合適要根據自己的需要確定。人生的不同階段,需要應對的風險不同,保險需求也有所不同。
通常來說,年輕的時候偏重家庭經濟責任,如身故和傷殘的保障,被保險人一旦發生風險,意外險、定期壽險等可為父母配偶子女提供部分經濟支持,避免發生「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情況;中年時偏重子女教育儲備,定期兩全保險,重疾險的需要逐步增加;老年的時候偏重養老、健康護理和財產傳承,可以考慮終身壽險、年金保險、健康保險等。買保險還要結合自身的經濟條件,有的產品繳費高,期限長,需要穩定的收入和持續的繳費能力。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重疾險好還是理財險好

關於先買重疾險還是理財險的問題,毋庸置疑的,肯定是以保障型的產品優先,因此我們先買重疾險保障是毫無疑問的。

新規之下,我們盤點了千餘款重疾險產品,篩選出了市面上最好的重疾險,速戳→《重磅!新定義重疾排名公布!第一名竟然是它》

一、什麼是重疾險

重疾險是我們了解的比較全面的一類健康險產品,以重大疾病的罹患風險為保險標的,針對患者患病的情況符合了理賠要求的,給付保險金用以醫療消費、收入補償等等。

重疾險是屬於商業性質的健康保障產品,它的給付類型屬於定額給付的,具體的保險金額以基本保額和合同約定的理賠比例綜合評定。

二、什麼是理財險

理財險,顧名思義就是兼具有理財性質的保險產品,它不僅僅是一款保險產品了,還兼具了現在人們追求的理財收益

從產品的保障上來看,一般是僅包含基本的人身保障的,比如身故保障,就算是涵蓋多元素保障類型的產品,整體的保障性價比不會太高。

從產品的理財屬性來看,理財保險的收益情況是不確定的,分類也比較多層次,按照風險的不同可以分為分紅型、萬能型、投連型的產品等,具體的理財收益情況也是根據產品、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等有關系的。

從專業性程度來看,肯定是保險市場上保障型產品以及金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專業度更高的。

想了解更多保險知識,可以關注和咨詢薄荷保保險咨詢平台,擁有1000+種疾病的核保問答庫,帶病也能買保險。

4. 返還型重疾哪個更劃算,能用理財產品直接代替重疾險

返還型重疾險可以說是儲蓄型保險,兼顧保障以及理財投資的功能。若被保者在保險合同的保障時間內沒有出險,沒有發生理賠,那麼保險公司會依據一定的比例把客戶所交的保費返還。
消費型重疾險若不發生大病保費豈不是白交了吃虧了?這樣看來好像選擇返還型更劃算。其實不是這樣的,兩類重疾險在產品設計細節以及適用人群上差別比較大,保障方式也是不同的,保費也有很大的卻區別。保額相同,返還型重疾險的保費通常會比消費型重疾險的保費貴一半以上。
返還型重疾險是有現金價值的,就算中途退保也能返還一定數額的保費;而消費型重疾險是沒有這個功能的。因而,返還型和消費型是重疾的兩種不同產品形態,各有優勢和不足,投保時要依據自身的經濟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就是最好最劃算的。
理財是以錢賺錢,以錢為標的,而重疾險是以人的健康身體為標的,不能相比較的,看個人的經濟情況而定。

5. 保險和理財產品的區別

保險和理財產品區別如下:

1、含義不同,保險是對風險的補償和轉移,是用來規劃人生財務的一種工具;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

2、保障不同,保險是在簽訂的保險合同內,被保險人發生意外和疾病的風險,由保險公司來承擔風險。但理財產品是沒有保障的。

3、分紅不同,保險分為分紅和終身壽險,但分紅都是很少的一部分,還是以保障為主;而理財產品則側重於分紅且分紅相對高一點。

4、領取方式不同,保險一般根據期限和保險類別來領取,但領取後對保單的保額有影響;而理財產品則到期就可以領取。

(5)重疾險與理財產品的區別擴展閱讀

互聯網保險理財受到投資者追捧

一方面緣於其風險低、可選擇的產品期限多、收益相對較高,且線上購買方便;

另一方面,隨著央行多次定向降准,市場資金合理充裕,銀行間市場拆借資金價格保持平穩甚至有下降的趨勢,像余額寶貨幣基金理財產品收益率呈下降趨勢,加之銀行理財產品門檻高,P2P違約不斷,促使很多投資者轉向保險理財。

對於投資者來說,無論挑選何種產品,首先必須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切勿輕信朋友圈轉發的理財廣告;其次要考慮風險承受能力,同時仔細閱讀產品說明,包括封閉期限、過去年化收益率情況、贖回規則,甚至產品資金流向等都應了解清楚。此外,要有穩健的投資理念,不要只看重收益,忽視風險。

閱讀全文

與重疾險與理財產品的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務教育學校融資 瀏覽:721
ppp模式融資擔保 瀏覽:157
沈陽有外匯業務的工商銀行 瀏覽:269
申購理財產品的原始憑證 瀏覽:530
美麗華集團市值 瀏覽:524
貴金屬公司待遇 瀏覽:9
國際結算在國際融資中的作用 瀏覽:49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不得超過 瀏覽:464
博信股份2019年一季度 瀏覽:982
華泰證券債券回購 瀏覽:788
上升下跌速率外匯指標 瀏覽:442
杠桿的機械效率與物重有關嗎 瀏覽:504
手機工行怎麼換外匯 瀏覽:408
中原證券風險許可權 瀏覽:719
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胡繼之 瀏覽:447
恆天財富信託延期兌付 瀏覽:822
人鬼交易所2雲資源 瀏覽:903
郵儲銀行可以境外匯款嗎 瀏覽:682
溫嶺易轉金融服務包裝有限公司 瀏覽:782
2016年日本匯率走勢 瀏覽: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