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學基金理財在那學

學基金理財在那學

發布時間:2021-03-15 22:44:35

㈠ 我想學習基金理財

人認為基金只賺不賠,把基金當銀行存款或國債;還有人把基金當股票炒作,以炒股的方式「炒基金」;更有人認為新基金就是「原始股」……那麼,基金到底是什麼? 2006年,伴隨著股票市場大幅上漲,中國基金熱亦如火山爆發一樣勢不可擋。 火爆的行情吸引著大量基民湧入,樂觀預期充斥著整個市場。然而,2007年的基金市場行情卻如同當頭一棒打在投資者身上,尤其是在2月27日,滬深兩市出現罕見的全線暴跌,基金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黑暗的一天,無論是開放式基金還是封閉式基金均受到沉重打壓。殘酷的現實提醒投資者:基金市場亦存在著大量風險,如何合理規避和化解其風險是大家關心的熱點話題。 基民投資的非理性心態 基民過於樂觀,對市場預期過高 根據弗里德曼的適應性預期假說,人們總會以過去發生的事情為依據,對未來作出預期。2006年基金市場給投資者帶來了高額回報,因此不少投資者預期2007年基金市場依然會走勢良好,這是基金銷售火爆的原因之一。然而,這種預期是滯後於市場變化的。理柏基金認為,2006年的強勢市場是幾十年難遇的,這並不是市場的常態。正常情況下,開放式基金一年能實現10%~20%的收益已經相當不錯,著名的量子基金的平均收益也不過是30%左右。因此,2006年基金的高收益並不代表著以後基金收益也會如此高。尤其是在市場經歷了大幅上漲之後,市場樂觀情緒的高漲正伴隨風險的迅速積聚。 資金來源不合理 基於對基金市場的良好預期,部分投資者傾其所有投資於基金市場,然而基金市場同樣存在著風險,一旦基金走勢下降,勢必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更有甚者通過住房抵押貸款、信用卡透支、二手房虛假交易等過激手段套取現金,加入基民大軍,其中風險不言而喻。 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 比如,一些基民認為基金只賺不賠,把基金當做銀行存款或國債,然而基金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雖然基金是專業管理,但是基金的盈虧與股票指數的盈虧是差不多的,基金既沒有穩定的利息也不像很多投資者想像得那樣無風險,尤其是目前基金市場熱衷的股票型基金,其漲跌是與股票一致的。例如2004年4月2日至2005年6月3日,上證指數從1768.65點跌至1013.64點時,29隻開放式基金平均下跌了20.42%。此外,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基金的風險投資 組合無力抗拒市場的系統風險,而據相關文獻指出國內市場的系統風險占整個風險的60%。 又如,把基金當成股票炒作,頻繁買賣。有些投資者以炒股的方式「炒基金」,希望在高拋低吸、波動操作中獲取更高收益。然而基金的購買和贖回都是有手續費的,如此頻繁地買賣不僅增加了交易費用,而且還會錯失獲取高額收益的良機。在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長期持有基金不失為一種較優的選擇。著名投資大師巴菲特擅長長期持有基金,從而獲得了不菲的收益。截止到2002年,巴菲特在其46年的職業生涯中只有一年賠了錢,其管理的基金年均收益24.3%,資產增加了16393倍。 再如,存在「恐高」心理。目前國內投資者普遍對基金抱有「恐高」情緒,認為凈值高的基金風險大,甚至有人認為新基金就是「原始股」,價格越低越好,因而傾向於購買凈值低的基金。這就迫使基金公司不得不通過分紅或拆分來降低基金的凈值。然而,基金公司的這種做法不利於操作的穩健性和持續性,進而會影響基金的效益,加大基金風險:一方面,基金公司為了分紅往往需要拋售所持股票、債券等資產,從而打破此前的投資組合;另一方面,通過「二次發行」擴大基金規模之後,基金需要重新建倉,使基金操作的持續性受損。如果投資者過分傾向於購買新發基金而不願購買凈值雖高但業績良好的基金,勢必造成新發基金規模偏大,增加新發基金的管理力度,從歷史經驗來看,規模大的基金業績在發行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並不好,往往在大量投資者贖回之後業績才轉好。 基金公司存在的風險 基金公司的固有風險 基金公司的盈利水平不僅受到政府的經濟政策、經濟周期、基金經理的能力等因素的影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場狀況的影響。當股票和債券市場陷入蕭條時,基金也難逃虧損的命運。美國一家權威機構的調查表明,在過去的5年中,美國的基金只有31%跑贏了大盤,在過去的35年中,也只不過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基金跑贏大盤。歷史也表明,在股市蕭條的前幾年,中國的基金賠得一塌糊塗。 基金公司存在盲目擴大營銷的風險 基金公司以管理費為主要收入來源,而管理費是按照基金凈資產和一定比例計提的,與基金實際收益水平關系不大。因此為了增加管理費收入,基金公司往往不顧自身能力的限制,擴大其資產管理規模,人為操縱基金的凈資產。2007年出現的基金公司大規模地持續營銷就是基金公司努力增加管理費收入的表現。這些做法使投資者在增加基金管理費用支出的同時會增加股票的交易費用,並且還要承擔積壓的損失和資金過度集中的風險。 缺乏有效的避險保值的手段 我國的金融市場尤其缺少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在當前的情況下,基金管理人的交易品種是單一的,並不能通過衍生金融工具的反向操作對沖證券市場中的系統風險,這種現狀嚴重製約了基金公司在風險控制方面的能力。因而一旦影響證券市場的利率、貨幣供給等外部因素發生突然變化,導致市場行情在短期內整體迅速下跌,基金所持有的全部資產勢必大幅縮水,從而使基金投資者蒙受損失。 基金公司的投資策略加大了基金的風險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一般採取股票股利的形式發放股利,卻很少派發現金。從而決定了我國證券投資基金 的收益主要來源於利得即股票買賣的差價而不是紅利。這就使得我國基金管理人在選擇股票時集中於能獲得利得的股票,這類股票往往具有價格波動幅度大的特性,風險高於以取得股息為主的股票,這無疑加大了基金的風險。 基金信息披露不足,投資者處於信息劣勢地位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指引》規定基金管理公司必須及時、准確地對外披露相關信息。然而,近年來基金公司信息披露時間間隔越來越長,將投資者陷入信息劣勢的地位,使投資者無法將投資決策建立在正確、及時的信息之上,從而容易產生代理人損害委託人利益的行為。

㈡ 基金理財如何自學學多久才會小有成就

跟你說一個我身邊的事情吧,我有一個小學同學,然後的話,他是讀書讀到初中,到了高中之後,他就沒有再讀書了,他就出來社會打工。

他自己也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新手小白,但也想學理財想學基金,花了很多錢去報課程跟人家學,也沒學到什麼,而且他投進去的錢反而現在半年之內虧了個兩萬塊錢

這個時候他就非常後悔,也非常生氣了,他說什麼回事啊,都是騙人的,都是騙錢的。

後來我就好心好意的跟他說,哎呀,你這樣子太心急了。不是你學個什麼東西就馬上就會有效果的,更重要的是你要有這個基礎。

就是你要學習的東西,另外的話,比如說你投資理財,千萬不要輕信外行人的話,輕信外行人的話,你就很容易損失自己的本金。如果你要理財,要投資某一個東西,你就去問最專業的人,問一下他們的一個想法,問一下他們給的建議。

這樣子的話,你就可以避免落度一些坑,你就可以避免落入一些圈套。所以說要多問多學,然後要有老師,這樣的老師,一生的話,只要跟一個老師就行了,不要學那麼多學多了,學雜學亂。

㈢ 新手想學習基金理財知識

你在這里提問只會得到很多種非常不適合於你的理財建議、哈?你不信?因為你只有聽了他們的建議以後,實實在在的虧上幾百甚至幾千塊錢,才有可能回過神來~

我春節這幾天看到很多少說想買基金,或者是買基金虧了很多該怎麼辦的提問,轉幾個過來,你願意看的話可以參考一下他們的虧錢經歷或者學習經驗…

這是一個學生想用壓歲錢買基金所提出的一系列很菜的問題
http://..com/question/138010904.html
(希望你對基金的了解比他多,盡管這看上去是不太可能的…)

這是一個上班族買了兩個月基金虧了12%後所提出的一個很糾結、也很重要的問題
http://..com/question/137055933.html
(貌似虧掉了錢還要交給基金公司很多管理費用,可以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這個是一個上班族想買基金前的一些疑問,你lz的問題很相似
(他也想定投基金來的…)
http://..com/question/136694882.html

希望看完這三個貼子以後,你對基金的了解會更深刻一些、一點也可以。

如果看完這三個問題你對基金仍然還有很多迷糊的地方,那麼請參考最上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最上面的一大句話

"你在這里提問只會得到很多種非常不適合於你的理財建議、哈?你不信?因為你只有聽了他們的建議以後,實實在在的虧上幾百甚至幾千塊錢,才有可能回過神來"

㈣ 基金入門 從哪學起

:從零開始,投資基金的幾個步驟!
基金也好、股票也好,投資前都要慎之又慎,因為投資理財是一種事業,不是賭博,希望大家能以一個認真、謹慎的心態去對待每一次投資。

第一:學習基礎知識

不管投資股票還是基金,投資以前都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在做什麼。當然我們不是專業人員,不用了解很多,但至少要懂得一些起碼的常識,比如我所將要投資的東西到底代表了什麼?它們的價值為何會上漲或下跌?買入賣出時的費率又如何計算?……

學會這些常識後你就能對未來發生的一些狀況作出自己的判斷,不會因為一時的漲跌而是去冷靜,慌慌張張地去求教別人。

第二:充分了解自己的狀況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實際投資過程中,要完全做到知彼是不可能的,所以對自己的了解就更加重要。

要多問自己一些問題:我投資的目的是什麼?預期收益率是多少?我能投入多少資金?風險承受能力又如何?我打算做一個怎樣的投資者?……把這些問題都好好想一想,和家人坐下來討論討論。

很多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喜歡拿出自己的閑錢來投資,因為這樣即使輸光了也不要緊。這種心態小助理並不認同,正如我開篇所言,投資理財是一種事業,是為了賺錢,不是賭博,千萬不要抱著輸光了也無所謂的心態來投資。

第三:注意搜集媒體、專家、朋友的介紹推薦,確立一個大范圍

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會經歷這一步,我想沒有人第一次選擇的股票/基金是完全靠自己的判斷分析得出的吧。所以平時多留心媒體、專家、朋友的介紹,多採集接受信息,把這些都記錄下來,確立一個投資的大范圍

第四:精挑細選,縮小范圍

在這個大范圍中,逐一的進行了解,分析,一層層的篩選,把值得長期投資的目標留下來。

第五:長期跟蹤,鎖定目標

即使經過了層層選拔,留下來的也未必就是對的,還要觀察,長期的觀察和全方位的了解——這就是所謂的知彼。前面說了,要做到完全知彼是不可能的,但一定不能偷懶,盡量多的去了解,做到心中有數。最後把投資范圍縮小到個人資金可承受的范圍以內。

第五:等待一個好時機,大膽進入。

即使你很看好一個基金、股票,也沒有必要急著買入,耐心地等待它的回調,耐心地選擇、耐心地等待、然後耐心地持有,千萬不要忽視時間的力量。

最後,小助理認為,在股票操作上,我們可以奉行長短線結合的戰術,至於基金,應當堅持長期持有,定期定投。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㈤ 學習基金投資從哪裡開始

一、認清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購買基金最好購買適合自己的基金,雖說每個人都想投資的回報收益高點,但收益高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因為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目前我國發行的最多的就是開放式的股票基金,也是目前基金業內風險最高的基金。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如果你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夠,就不要選擇股票型基金,應該購買低風險的貨幣型積極、債券型基金之類的。

二、掌握市場動態

如果你是想購買股票型基金,那麼就應該先了解市場,如果市場是牛市,那麼可以將基金存放一段時間獲取收益,如果是熊市,最好能及時贖回,避免損失。

三、切勿貪便宜選擇價格低的基金

很多投資新手在構面基金時往往會去購買那些價格較低的基金,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在購買基金的時候決定基金收益的不是價格,而是基金的收益率。

四、眼光放長遠

其實基金並不適合經常的申購贖回,要相信長期價值投資。不要像炒股一樣去炒基金,因為投資基金賺的錢往往就花費在申購贖回的費用上了,應該相信基金經理的實力,畢竟術業有專攻。

五、分紅不是越多越好

有些基金為了吸引投資者,迎合投資者快速賺錢的心理,等到封閉期已過就馬上開始了分紅,但這種方法就是把左口袋的錢轉到右口袋。基金分紅就是把基金投資的收益以現金的形式派發給投資人。而這部分收益本來原來就是基金凈值的一部分,實際上分紅並沒有增加投資者的收益,基金的收益並不會因為分紅而有任何改變。而且不分紅,在看好只基金的時候進行紅利再投資更加的實惠。因為這部分紅利再投資會直接轉換為基金份額,是沒有申購費用的。降低了投資成本。

六、封閉式基金收益更好

了解基金怎麼玩的人都清楚開放式基金可以隨時的贖回,而封閉式基金則不可以,它在封閉期內是不能贖回的。流動性方面封閉式基金是遠遠遜色於開放式基金的,但封閉式基金由於沒有贖回的壓力,不必預留資金等待贖回,資金的使用率要遠遠高於開放式基金,獲取的收益也更加的豐厚。

七、老基金比較穩妥

很多人喜歡購買新發行的基金,因為新基金便宜。但相比較新基金,老基金更具有優勢。老基金有過往的歷史業績,可以看出基金管理人的水平。而且新基金在建倉時是要繳納手續費和印花稅的,而老基金則沒有這部分的費用。而且老基金的而研究團隊經過市場的考驗,更加的完善成熟。雖然不可否認,新基金也有出色的,但相比較老基金而言,新基金的不確定性更大。

㈥ 哪裡可以學習理財基金方面的知識

沒事上基金吧里逛逛,關注下基金的公眾號,不用特意學

㈦ 想學習基金理財,請問如何入門

理財入門一般是先玩基金

閱讀全文

與學基金理財在那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支付寶怎麼辦理理財產品 瀏覽:268
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 瀏覽:140
信託份額代持協議書範本 瀏覽:40
理財投資怎麼算收益 瀏覽:534
長城vvv5價格 瀏覽:594
成都豐程鼎業是非法融資嗎 瀏覽:894
期貨量價時空理論 瀏覽:247
2015年香港平均匯率 瀏覽:560
騰訊通理財基金取出凈值如何算 瀏覽:95
淘寶客以什麼方式獲取傭金 瀏覽:624
薛瑞鋒興業信託 瀏覽:432
5倍股票杠桿利率 瀏覽:646
股票補一檔 瀏覽:264
保險公司理財可靠嗎 瀏覽:552
文化企業融資租賃案例 瀏覽:769
北京長峰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605
中國財富傳媒集團面試 瀏覽:571
公司金融te 瀏覽:500
單位開設外匯賬號百科 瀏覽:866
印度尼西亞外匯清算所是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