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行對理財產品咋做賬
銀行的理財產品分自辦理財和代信託辦。自辦理財和吸收存款類似,將款項發放貸款,賣來的錢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代信託辦,只賺代理費,賣來的錢給信託,不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
Ⅱ 銀行的負債都是指什麼啊
在負債端,對債券投研人員,比較有意義的項目有向中央銀行借款、吸收存款、同業負債、應付債券四大項。
1、向中央銀行借款
顧名思義,這一項負債是銀行向央行申請「貸款」形成的科目,和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目前已知的有:再貸款、再貼現、中期便利操作(MLF)、公開市場操作(OMO)、常用借貸便利(SLF)等。
這些貨幣政策工具操作,基本的流程和套路都是銀行用自身符合央行要求的資產作為「合格抵押品」,或私下一對一的向央行提出申請,或以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向央行申請資金。央行再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確認合適的規模,將其劃撥給銀行在央行開設的准備金賬戶中,形成超額存款准備金。
所以一般來說,這個科目的增加或減少,直接對應的是資產端「現金及存放中央銀行款項」規模的增加或減少。
未來,我們很有可能會看到其他更具創新性的貨幣政策工具,這些工具未來可能會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構成不同的影響,但只要商業銀行增加了對中央銀行的債務,那麼這些工具最終都必然會歸入「向中央銀行借款」這一項。
2、吸收存款
這是商業銀行最為核心的負債項,在2014年前,這一項占銀行負債的比例在70-80%以上。但2014年之後,隨著金融資管產品(余額寶、各種理財)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居民儲蓄開始脫離銀行表內,銀行開始更加依賴同業負債資金,存款佔比逐漸下滑。
通常來說,銀行增加表內存款,有三個途徑,這三種途徑對債券市場的影響不同。
一是通過信用派生創造,企業一般會在商業銀行開設企業存款賬戶,當商業銀行發放貸款、投資企業債券和非標時,相應會在企業的存款賬戶中進行記錄,從而在賬面上增加了銀行的存款規模。
但當企業存款規模增加了,銀行需要按照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繳納一定比例的准備金,將超儲轉為法定存款准備金,從而使銀行可以自由支配的配債資金減少。
因此,存款的增加不一定對債券構成利好,或者說信用派生形成的存款,對債券必然是利空的。這也是為什麼,做債券研究的人如此重視金融數據中的信貸和社融兩項數據的主要原因。
二是通過參加國庫定存招標,吸納財政資金增加存款。國庫定存招標帶來的存款,雖然同樣需要繳納法定存款准備金,但這部分資金是央行直接將國庫中的財政資金轉移給銀行,對銀行來說是確切的可使用資金的增加,而不是賬面規模。
因此,即使需要凍結一部分資金繳准,銀行也依然還有更大規模的可自由支配用於配債的資金,所以對債券而言,總體是利好。
三是攬儲,也就是我們經常會看到的拉存款,將流通中的現金M0拉回銀行系統,轉為銀行的庫存現金或超儲。
顯然,這種方式帶來的存款增長,和國庫定存性質類似,雖然都要繳納法定準備金,但銀行總體流動性增加了,對債市構成利好。
需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存款都要繳納法定存款准備金,除保險機構所做的協議存款外,其他金融機構在銀行的同業存款是無需繳納法定存款准備金的。「吸收存款」這一科目,也不包括金融機構在銀行的同業存款。
3、同業負債
同業負債共包括拆入資金、賣出回購和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三個科目,這三個科目和我們在資產端所講的同業資產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拆入資金對應同業拆出。一個銀行將資金同業拆借給另一個銀行,那麼該銀行同業拆出規模增加,而另一個銀行則形成了我們這里所說的拆入資金。
賣出回購也是一樣。一方銀行是買入返售,作為交易對手的另一方銀行必然會形成賣出回購。
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略有不同,它的口徑要更寬泛一些。通常來說,銀行在債券市場上是資金的融出方,一般不會找非銀機構融入資金,所以無論是拆入資金,還是賣出回購,對應的基本都是銀行同業。
但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其范圍要廣的多,非銀機構形成的同業存款反而有可能會比銀行同業存款多。
比如我們買公募基金,買銀行理財,或是我們去炒股交給證券公司保證金,這些資金最終都會先以同業存款的形式進入這些機構在銀行開設的存款賬戶里。然後這些機構再將這些賬戶中的資金,用於投資或其他用途。
同業負債非常容易受監管的影響,它對債券市場的影響在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監管政策出現了變化。
比如2017年,監管機構主導金融去杠桿,嚴查資金空轉套利,禁止銀行用同業負債工具去購買同業理財、券商資管等固收產品。
這不但使固收產品的需求大幅下降,還促使銀行贖回未到期的固收產品以應對監管。這些固收產品為了應對贖回帶來的流動性需求,被迫拋售流動性好的利率債,從而引發了2017年債券市場的大幅調整。
還有同樣在2017年,銀保監會提出了一堆新的流動性監管指標,強化了存款負債的地位,如果同業負債規模過高,銀行可能無法在這些新的流動性監管指標考核中達標。
這直接導致部分銀行主動削減同業負債規模。由於負債端的萎縮,資產端也被迫收縮,流動性最好的金融投資自然會成為銀行匹配資產負債表的主要抓手,債券或固收產品又再次被拋售,引發債券市場的劇烈調整。
所以,同業負債這一項,在定義和概念上不難,真正困難和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是在金融監管層面。
對這一點,我們將在下一篇詳細展開,屆時大家能看到,商業銀行的同業負債到底會有怎樣的監管約束,這些監管約束對債券市場會有怎樣的影響。
4、應付債券
應付債券科目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同業存單,二是銀行發行的用於補充資本金的資本工具,比如次級債、二級資本債等。
這部分之所以被大家所重視,在於同業存單的特殊性。
同業存單興起於2014年,在性質上其實更像是同業存款的替代品,同樣是用來吸收同業負債資金的債務工具。
但與同業存款相比,同業存單在興起時更具有優勢:
1)同業存單不被納入同業負債項(盡管他是用來吸收同業負債資金),不受同業負債的監管限制;
2)線上標准化發行,更方便和更低的操作風險;
3)資金更具穩定性,不存在提前支取的風險。
因此,對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而言,同業存單的出現讓他們突破地域限制、突破監管限制,擴張規模成為了可能,大量中小銀行和股份行在2014-2016年放量發行同業存單,造成同業存單規模快速上漲。
但2017年金融嚴監管,央行和銀保監會補上了對同業存單的監管「真空」,將同業存單納入至同業負債口徑,從此銀行利用同業存單擴張規模受到制約,中小銀行和股份行的存續規模逐漸見頂並穩定下來。
但在銀行資產負債表科目中,同業存單依然被認為是銀行發行債券融資的行為,所以在會計記錄時,同業存單依然被認定在應付債券項下。
5、對於銀行理財
我想你問到銀行理財,你應該是比較關心銀行理財的風險性問題。畢竟最近銀行理財的負面消息很多。其實你可以在買銀行理財之前可以到辨險識財查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價報告,這樣可以比較直觀的了解到該款產品可能的潛在性風險,這樣也有利於保證你的資金的安全。
Ⅲ 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時,募集的資金計入資產負債表嗎在哪個會計科目核算如果計入,跟定期存款有什麼區別
應在資產負債表負債類科目,代理業務負債項下核算。不能計入定期存款。
如果計入定期存款,會虛增存款規模,美化核心負債依存度等指標,是違規的。
Ⅳ 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是表內業務還是表外業務
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是表外業務。
首先要了解一下表外業務的概念,表外業務是指不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之內的,銀行不承擔投資風險,但能給銀行帶來收益(例如傭金、手續費)的業務。大部分銀行選擇將債權轉移,實現資產從表內到表外的搬運。
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表外業務是指那些雖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的資產業務或負債業務關系密切的業務。廣義的表外業務除包括上述狹義的表外業務外,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業務。表外項目也被稱為"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項目,或者叫"或有資產和負債"。
所謂表外業務(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通行的會計准則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影響其資產負債總額,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改變銀行資產報酬率的經營活動。
表外業務基本途徑有:
1、委託貸款:委託人是債權人,主要表現為同業買入返售等。
2、銀信、銀證、銀保合作:合作公司是債權人,主要表現為受益權轉讓。
3、發行理財產品:投資者是債權人。
4、資產證券化:投資者是債權人,主要通過SPV將資產打包成標准化產品(一般是債券)並在市場上掛牌出售。可以看出理財就是表外業務的一種。
(4)銀行理財產品資產負債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表外業務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表外業務指那些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關系密切,並在一定條件下會轉為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經營活動。通常把這些經營活動稱為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它們是有風險的經營活動,應當在會計報表的附註中予以揭示。
狹義的表外業務包括:
(1)貸款承諾,這種承諾又可分為可撤銷承諾和不可撤銷承諾兩種;
(2)擔保;
(3)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貨、互換、期權、遠期合約、利率上下限等;
(4)投資銀行業務,包括證券代理、證券包銷和分銷、黃金交易等。
廣義的表外業務則除了包括狹義的表外業務,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無風險的經營活動,所以廣義的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所有不在資產負債表內反映的業務。按照巴塞爾委員會提出的要求,廣義的表外業務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或有債權(債務),即狹義的表外業務。
二是金融服務類業務,包括:
(1)信託與咨詢服務;
(2)支付與結算;
(3)代理人服務;
(4)與貸款有關的服務,如貸款組織、貸款審批、辛迪加貸款代理等;
(5)進出口服務,如代理行服務、貿易報單、出口保險業務等。
通常我們所說的表外業務一般是指狹義表外業務。
1.擔保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對第三方表外業務承擔責任的業務,包括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跟單信用證、承兌等。
2.承諾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的信用業務,包括貸款承諾等。
3.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頭寸管理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Ⅳ 未納入資產負債表的理財產品等是否單獨反映。
在銀根緊縮、資金流動性不斷抽緊的大背景下,各商業銀行為滿足存款規模、緩解存貸比監管壓力、提高中間業務收益率,紛紛通過大規模發行短期理財產品招攬優質客戶。隨著基準利率不斷提高和銀行間競爭加劇,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水漲船高。2011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可謂盛況空前。據統計,截至6月上旬,銀行理財產品總額已達7萬億元。光今年以來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就有6000多隻,已接近去年全年總量,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也節節抬高,最高收益率甚至超過7%。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將閑置資金用於理財也屢見不鮮。
但新會計准則頒布後,《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准則講解2010》《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附錄——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等均未專題規范理財產品的入賬處理。筆者瀏覽了部分上市公司2010年年報和2011年中報,重點分析了公司委託貸款、銀行理財產品的賬務處理。從定期報告披露情況看,部分公司對委託貸款、銀行理財產品賬務處理存在一定問題,對財務分析將產生一定的影響。現將筆者認為正確的賬務處理及上市公司存在的問題分別分析如下。
一、公司委託貸款的賬務處理
1.委託貸款賬務處理分析
財政部頒發的《企業會計准則》及《企業會計准則講解2010》並未單獨說明公司委託貸款的賬務處理,但《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附錄——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中規定,企業委託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向其他單位貸出的款項,可將「1303
貸款」科目改為「1303
委託貸款」科目。具體核算為:本科目可按貸款類別、客戶,分別「本金」、「利息調整」、「已減值」等進行明細核算。
因行業和主營業務不同,金融企業委託貸款利息收入應計入「利息收入」科目,一般企業應計入「其他業務收入」科目。
2.委託貸款實務處理中的問題
但在實務中,不少上市公司誤將委託貸款記入「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中,並將取得的利息誤記入「投資收益」科目,如2010年度中南建設(000961)控股子公司南通建築工程總承包有限公司委託青島農業銀行開發區支行貸給青島海利豐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的工程施工用款9000萬元、法爾勝(000890)通過渣打銀行南京分行貸款1億元給江陰市辰華物資有限公司、同方股份(600100)等上市公司。
二、
銀行理財產品的賬務處理
1.銀行理財產品的賬務處理分析
1)銀行理財產品應屬於交易性金額資產
筆者認為,銀行理財產品應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講解2010》,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應當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其中第一條為:「取得該金融資產或承擔該金融負債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近期內出售、回購或贖回。」
銀行理財產品一般周期較短,持有時間固定,購買理財產品的目的即是為了近期內回購,因此,可以將銀行理財產品劃歸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2)銀行理財產品不屬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原因
持有至到期投資要求是「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是指相關合同明確了投資者在確定的期間內獲得或應收取現金流量(例如,債券投資利息和本金等)的金額和時間。因此,從投資者角度看,如果不考慮其他條件,在將某項投資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時可以不考慮可能存在的發行方重大支付風險。而受銀監會規定,絕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均註明風險,即意味著企業需承擔相應的理財收益和本金損失風險。因此不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核算要求。
持有至到期投資一般有活躍市場報價,在《企業會計准則講解2010》中對於「貸款和應收款項」段,有規定如下:「劃分為貸款和應收款項類的金融資產,與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金融資產,其主要差別在於前者不是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的金融資產,並且不像持有至到期投資那樣在出售或重分類方面受到較多限制。」根據這段描述,持有至到期投資屬於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的金融資產。但銀行理財產品大都屬於一對多或一對一產品,企業在持有期間不得擅自轉讓,其公允價值難以衡量,即沒有活躍市場,也無公開報價。更重要的是銀行理財產品一旦簽訂,無法公開轉讓。
綜上所述,將銀行理財產品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並不合適。
3)銀行理財產品不屬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原因
《企業會計准則講解2010》規定,「對於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金融資產,企業可以將其直接指定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相對於交易性金融資產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持有意圖不明確。」
而銀行理財產品沒有公開市場報價,其投資組合、投資標的復雜,公允價值並不能可靠計量,且企業持有的目的就是為了到期贖回,其持有目的比較明確,因此,不符合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定義。
4)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反映
在資產負債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均屬於「非流動資產」,而《企業會計准則講解31:財務報表列報》中規定,「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歸類為流動資產:(1)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周期內變現、出售或耗用。(2)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3)預計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含一年)變現。(4)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交換其他資產或清償負債的不受限制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因此,即使有部分銀行理財產品被企業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但如果該理財產品到期日在一年以內,也應將其在資產負債表中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項目中反映,而不應反映在「持有至到期投資"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項目中。
3.銀行理財產品實務處理中的問題
1)將銀行理財產品誤記入「持有至到期投資」
福建七匹狼(002029)於2010年年報中披露,公司使用閑置資金用於購買中短期低風險銀行理財產品,理財產品主要投向為有擔保的債券或由被投資方提供擔保或保證的其他投資,理財產品期限3-24個月不等。該公司期末將余額全額36285萬在資產負債表「持有至到期投資」欄目中反映。但在2011年8月13日該公司公布的2011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有19196萬元理財產品到期,這意味著該公司2010年資產負債表中理財產品余額中至少有19196萬元到期日在半年以內。
另如友誼股份(600827)在2010年年報中披露,公司期末銀行理財產品賬面余額為45000萬元,記入「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並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為「持有至到期投資」項目。而在2011年半年報中披露期末銀行理財產品賬面余額已大幅下降至5000萬元,則意味著其間至少已有40000萬元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即2010年資產負債表理財產品余額中至少有40000萬元到期日在半年以內。
以上兩家公司將銀行理財產品誤記入「持有至到期投資」項目,對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分析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且資產負債表日未能對理財產品到期時間進行認真分析,即使將理財產品記入「持有至到期投資」,資產負債表日也應將一年內(或一個營業周期內)將到期的部分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項目中。
2)將銀行理財產品記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如東阿阿膠(000423)在2010年年報中反映,2010年6月1日,本公司投資4億元購買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聊城分行「本利豐」人民幣信託理財產品。該理財產品為保本浮動收益型,資金將運用於農業銀行優質客戶的信託貸款項目,預期年收益率為4%,投資期限為1年,理財收益按季支付,客戶無權提前終止該產品。該公司記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為「其他流動資產」中。
陝鼓動力(601369)在2010年年報中披露多筆銀行理財產品,總金額為96700萬元,包括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型理財產品、固定期限保證收益理財產品、保本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等。該公司記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為「其他流動資產」中。
以上兩家公司誤將理財產品記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按前述分析應記入「交易性金融資產」項目。即使記入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按財務報表列報相關要求,在資產負債表日,一年內到期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也應在資產負債表中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中列示。
隨著金融市場的成熟發展,銀行理財產品品種將越來越豐富,企業應認真分析理財產品特點,准確入賬。因理財產品一般金額較大,其列示結果對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分析將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入賬不當將可能給投資者造成誤導。
Ⅵ 理財產品回表是什麼意思
從財務角度看,銀行業務可以分為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
表內業務指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和負債欄目可以揭示的業務;例如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透支、各項墊款等。
表外業務主要以各類中間業務為主,不是簡單資產或負債業務可以刻畫的,可以看成是表內業務衍生出的業務。
表外業務在其特定的可能事項成為現實時,轉化為表內業務,此時,應由表外核算轉換到表內核算。
Ⅶ 工商銀行手機端顯示我的資產跟負債是怎麼回事
工行網銀/手機銀行「資產負債」功能為您提供全面的資產負債視圖。其中「我的資產」包括活期、定期、投資理財等信息;「我的負債」包括信用卡(欠款)、貸款信息。您可登錄手機銀行,選擇「我的」功能,在個人信息區域下方,點擊「我的資產」後,可以查看資產和負債信息。由於各地區開通情況有所不同,具體請以實際為准。
(作答時間:2019年6月12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
Ⅷ 銀行理財產品用什麼會計科目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用到的會計科目是交易性金融資產。
如果是保本理財類的銀行理財產品,3個月以內到期的,放在其他貨幣資金。其他銀行理財產品,3個月以上到期的,放在交易性金融資產。
買入時處理: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
貸:銀行存款
到期贖回收,根據收益情況做賬務處理:
正收益:
借:銀行存款
貸:投資收益交易性金融資產
負收益:
借:銀行存款投資收益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
(8)銀行理財產品資產負債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特點:
1、企業持有的目的是短期性的,即在初次確認時即確定其持有目的是為了短期獲利。一般此處的短期也應該是不超過一年(包括一年)。
2、該資產具有活躍市場,公允價值能夠通過活躍市場獲取。
3、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不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Ⅸ 人民幣理財產品屬於負債類還是資產類
負債
----------------
屬於變相吸收存款,儲蓄是負債類的吧,道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