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及收益分析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及收益分析

發布時間:2021-03-27 00:48:01

『壹』 理財產品的風險分析

以上組合從標准化角度來說是沒有風險的.
但是,隱性的風險卻包含:
1 盡職調查.對投資標的有足夠的調查和認識.
2 道德風險.你懂的.

『貳』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有哪些

做理財看三點:收益、安全和流動。從這三點來看,相比其他理財渠道,銀行理財都不太好。
銀行理財大多為代銷基金、證券信託、保險、二級市場等金融機構的產品和衍生品,本身這些產品和衍生品的收益就不高,銀行還對投資人收取託管費、銷售費(即代銷費)和管理費(超出預期部分歸銀行所有),以致給投資人的剩下的收益就沒有多少了,一般只有6%左右,無法抵禦通貨膨脹。
從安全性來看,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比較安全,一般從R1到R4的風險級別理財產品都可以保證本金,不過銀監會還是規定除存款外理財業務都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因為只要投資就是有風險的,銀行有責任向消費者揭示任何潛在的風險。有少數較小的商業銀行,比如城商行會在風險揭示中說可以保證本金和收益,以吸引投資人,這是違反規定的。但是有一點你得清楚,銀行理財在風險揭示書中會寫,風險由投資人自己承擔。
流動性有目共睹,銀行理財中途不能贖回,而且需要募集期、贖回期之類的清算期,這些時期不給投資人收益,銀行白用你的錢。我有個同事做銀行理財,協議書上寫T+1贖回,結果等了一個星期才把錢打回來。

『叄』 我們應該怎麼看銀行理財的風險與效益呢

買理財產品,是信任售賣機構,還是要獨立分析?就如同哈姆雷特的生還是死的問題一樣,讓我們煩擾不休。那我們看看最讓人信任的銀行理財產品吧。
印度名言「無知和瞎子一樣」。說的殘酷發人深省。
現在時常出現有銀行客戶去銀行進行維權,說存款變沒了,存款變保險理財產品了,存款變成理財產品了,為什麼會差異這么大?
理財產品怎麼會虧沒有了?這可是銀行賣出來的,不是應該保本保收益的嗎?
銀行理財產品要看風險而不是僅僅看收益
因為銀行是強信用的金融機構,所以給予了投資者充分的信心,一般銀行售賣的非標理財產品,投資者認購積極且踴躍,但是從上述案例分析,我要提醒投資者,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否則可能也會虧的很慘。在確認要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前建議到辨險識財去查一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價報告,可以讓你全面的了解該款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風險。
現在銀行售賣的理財產品投向非標資產越來越多,非標資產一般是指給企業借款、政府債,票據融資等等,現在的非標資產主要掛鉤的信託公司的信託計劃,券商發行的資管計劃(背後通常是企業的信用債),這些產品因為信託和券商本省具有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所以安全性確實較高,歷史上基本以剛性兌付為主。如果你購買的銀行理財掛鉤的這些資產,基本可以放心。
你也可以選擇直接購買信託或資管計劃,投資起點為100萬,目前市場平均年化收益約為8-9%,這也是為什麼近10年來信託與資管計劃成為高凈值客戶的投資盛宴。如果你的投資資金低於100萬,你可以通過銀行理財來購買這些產品,只是原本可能為年化9%的產品通過銀行的總行,分行,支行的層層通道費後,客戶到手的收益通常為4%左右,但對於資金量較小的客戶,銀行理財的低門檻(通常5萬起)也能分享到一些羹。
而對於一些凈值類產品,通常掛鉤的是股票型基金或一些貴金屬衍生品,有可能收益率高,但同樣風險大,這跟我們一直說的高風險高溢價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不論是買銀行理財,還是信託等類固定收益產品,也需要我們像買股票一樣去分析資產,可別忘了啊!

『肆』 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怎樣平衡風險與收益

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銀行的理財產品有多種多樣,有保本型的,有進取型的,還有風險型的。各種理財產品的規則是高回報伴隨著高風險,低回報伴隨著低風險。你可以根據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來分配投資,總之是要調節分配使之處於一個合適的比例。

『伍』 銀行理財產品保證收益的風險是什麼,有幾種風險,最壞會出現什麼風險

首先理財產品我要跟你說一下,是沒有保本的,保本的只有大額存單和活期儲蓄以及定期儲蓄這些都是保本的,而且保本的金額也只有50萬。理財產品一旦出現風險,就是風險自負。

『陸』 請問銀行的理財產品怎麼分析風險

隨著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連商業股份制銀行都允許破產了。。。

也就是說定期存款都允許按比例折損了,更何況有百分之百安全的理財產品么。。。

大致上不同銀行根據客戶能承受的風險系數不同,大致上分這么幾塊理財。。。

1、人民幣類貨幣基金理財;2、各保險銀行代銷類(這個嚴格意義上不算理財,但是國內卻因為理財市場的巨大蛋糕,弄出了投機性質的短期保險)3、銀行貴金屬類保險;4、代銷國債;5、隨著QDII和QFII的政策解禁,靈活機動的外匯結算也也孕育而生。

大致上就這5類,少數外資也有專業外匯類信託或者資管類(FOF,基金中的基金)因為市場份額暫時還比較小,且大多數客戶屬於PE性質,就暫不列入分析了。。。

大家都知道,風險一向是和收益成正比的,所以相對來說1和4類產品可以歸結到穩健類理財,風險小收益小,年化一般在3-5%之間,主要是受央行前天公布的降准政策刺激,應該會調低貨幣類收益,各類互聯網"寶寶"類產品自然也要接地氣和銀行接軌不遠了。。。再加上四大行在銀聯帶領下逐步封殺第三方機構,"寶寶們"的秋天很快就要來臨了。。。

接下來說說2和3,我個人認為偏向風險中上,在不考慮倫敦交易所、蘇黎世交易所 以及紐交所還有香港交易所,緊緊天交與上交所,國內主要交割平台來說,杠桿比例一般控制不是很離譜,並且止損點一到即可強行平倉來保護投資者,我個人認為還是可以操作看看的,畢竟有時間的話22小時不間斷交易還是滿刺激的一件事。。。保險么,就沒啥好說的了,我個人認為可以買點,但是違規銷售太多,產品介紹與實際保單完全兩回事,這是行業通病,我只能說可以買一份不是那麼變態的保險吧。。。

最後說5,因為離開銀行太久,我們當初政策還是不允許的,也沒有太好建議,我只能這么說一句,如果你沒有對沖基金在後面補的話,很難玩的。。。不過有一點不錯,萬一對賭輸掉,還可以馬上辦簽證去消費回來。。。

大致上就這么幾類,2、3、5我個人認為是在很難界定年收益多少算是平均線。。。所以就不列出來了,生活中有人賺了缽盈盆滿,那麼必然有人虧的血本無歸的。。。總的來說還是那句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這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能夠採納。。。

『柒』 試分析個人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與風險

銀行的個人理財相對收益和風險都是比較低的,不過銀行的理財產品也很多,主要是資金量和理財周期的長短決定的,具體還是要看自己的理財觀念了!

『捌』 如何認識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與收益的關系 答案

投資回報與風險成正比。收益越高,風險就越高,不然將存在套利空間,久而久之,也將形成高風險高收益的平衡。

閱讀全文

與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及收益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興業證券審批通過何時配股 瀏覽:558
2018酒店投融資分析 瀏覽:922
銀行行長在股東大會上的報告 瀏覽:731
中恆集團有子公司嗎 瀏覽:260
牡丹江國華集團 瀏覽:318
內資融資租賃公司列表 瀏覽:494
眾籌融資對交易所的影響 瀏覽:68
牧原股份目標翻倍 瀏覽:944
中銀全球配置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是什麼 瀏覽:812
2019年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 瀏覽:237
大商所白天交易時間 瀏覽:31
奧克股份電解液溶劑 瀏覽:573
國瀚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25
杠桿偶然性改變力的大小 瀏覽:50
開通騰訊理財通賬戶會同時基金賬戶 瀏覽:82
山西晉能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待遇 瀏覽:645
金融服務於經濟 瀏覽:681
理財賬號有基金未賣出 瀏覽:501
歐洲油運股票 瀏覽:191
綿陽安信證券招聘 瀏覽: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