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銀行理財最高收益率是多少
理財產品類型不同(投資的資產標的風險情況),收益不同,風險也不同。
一般來講,中小型銀行的存款利率以及理財收益會比大型銀行高一些。因為大型銀行有足夠多的網點,吸收對公、對私的儲蓄能力更強,成本更低,而中小型銀行,特別是城商行只能通過更高的利率或收益去吸引資金。
你也可以關注一下「智能銀行存款」產品,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中小型銀行的活期、定期銀行存款產品可供用戶根據自己的流動性偏好進行選擇,享受存款保險保障,50萬以內100%賠付。
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如定期銀行理財產品「振興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適合穩健型及以上投資者。
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㈡ 買銀行一年期理財產品30000元,年收益率4.5%,3年後收益是多少
你好,每年的收益再投資,每年4.5%,三年本息合計:
3萬*(1+4.5%)^3=34235,利息為34235—30000=4235
㈢ 存銀行買理財收益率4%,這樣收益是不是很低
如今,理財的方式也算是多樣化了。可有很多人在選擇理財方式時,還是喜歡把錢存在銀行。要知道,目前銀行1年期的存款利率也就在2%左右,而同期的穩健理財的收益率達到4%以上不是什麼問題,是存款利率的兩倍,難道多一倍的收益不香嗎?
1、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是一種存款與金融衍生品相結合的理財產品,雖然有別於存款,但也是承諾保本的。而目前結構性存款的平均最高收益率就接近3.8%,其中的一些佼佼者,收益率達到4%以上並不是什麼問題。
2、5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
雖然大部分定期存款的利率都比較低,但如果是5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超過4%的還是有不少的。目前有銀行推出的5年期存款利率可達到4.8%,勝過大部分非保本穩健理財的收益率。只不過就是期限太長,流動性不太好。
3、3年期及以上的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的利率比定期存款稍微高一些,所以有不少銀行的3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也能達到4%以上,最高利率為4.2625%,即在基準利率上上浮55%。而5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最高甚至有在5%以上的。
所以,就算收益率在4%以上的非保本理財不敢買,買這些保本理財應該就沒什麼問題了吧
㈣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是怎麼算的
通常情況下,理財產品的收益是根據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投入的資金以及實際理財天數來計算的。一般理財產品計算公式為理財收益=投入資金×日利率×實際理財天數。其中利率又可分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在計算理財收益時要適當地進行轉換。當然這個計算公式一般是適用於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對於一些較為復雜的理財產品還需要考慮到其他風險因素。以上就是關於理財產品的收益計算的介紹,需要注意的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一年是按照360天計算的,而其他互聯網理財產品還是按照365天計算。除此之外,對於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要分清到期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的區別。
㈤ 哪個商業銀行買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高啊
自然是招商銀行產品收益高了,他們的金葵花產品還是很實惠的呀!,理財產品的投向基本都是一年以內的短期國債、存款和現金,所以收益大都差不多,正常選擇商業銀行都收益率相對高點
一般期限不一致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是要看資產的投向。如果您指的是短期理財產品的話,我覺得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收益率要高些。現在券商也有自己的理財產品了,比如國泰君安的君得金,就比同期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要略微高出一點。祝您投資順利.
㈥ 10萬在銀行買理財產品,一年大概可收益多少阿
銀行理財收益率一般為單利「預期年化收益率」。實際收益=本金*年化收益率/365天*產品實際天數。
您也可以關注「銀行智能存款」產品,按照存款保險保障制度,50W以內100%賠付。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銀行存款產品,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如定期銀行存款產品「振興智慧存」,滿期收益率在4.8%左右。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㈦ 銀行理財怎麼算收益
你的投資收益4.7%是年化收益率,也就是15萬投資一年的收益是7050元
平均到每天收益是19.31元,你投資了172天,則收益為3322元,計算如下:
(150000*4.7%)/365*172=3322.19
㈧ 現在銀行理財產品的各種收益率該怎麼理解
從前顯示「存款利率」的指標變了,變成預期年化收益、業績基準等等表述了,其中微妙,就是你的到手利率,跟預期不一樣的原因。
業績基準(年化)
這是根據產品目前的設置,評估買一年,可能的收益率,簡稱年化收益率。相當於一個期待值,類似於公司年初,給你制定的業績目標
成立以來/近一年 年化增長、七日年化
根據歷史(成立以來、近一年、最近7天)的收益,折算出來的年化收益,代表的其實是歷史水平,就是你的日常平均分。
滿期利率(年化)
這個經常用於定期存款,指的是存滿期限以後,可以得到的年化利率。
只有這個收益是板上釘釘,但條件也寫得明明白白,如果提前支取,利率就變成了0.38%的活期存款。
預期最高/最低收益率
也是一般用於定期。預計到期後,折算出來的最高/最低年化收益率。
如果是結構性存款,通常還會有利率浮動的說明,比如和什麼產品掛鉤等等,但一般會保證一個利率下限。
然而,即便「如實描述」了,相比於基金,這個收益也是打過折扣的。
一,銀行理財一般都是單利,利息按期到賬。所以50萬存5年,5年後還是這50萬在生錢,損失掉了一大筆復利的收益。
二,有些理財產品,在發售初期,還會有一段募集期,這段時間的錢,只有活期的利息。相當於寫著30天的定期,你買了37天甚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