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被理財經理騙買基金,現在虧了怎麼辦
現在基金銷售都需要錄音的,你是否是自願購買的基金,基金本來就是有風險的,如果你有證明是客戶經理誘導你購買的,並且沒有揭示風險的話可以投訴他,否則只有自己來承擔損失了。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⑵ 基金客戶虧了錢,客戶經理怎麼辦
在過去兩年裡,國內證券市場遭逢熊市,有很多客戶經理都有這樣的體驗。面對客戶投資基金虧損,有的基金客戶經理感覺孤立無援,壓力很大,有的被迫換工作、換手機號碼,有的不停向客戶道歉,甚至買禮物送給客戶。其實,以上這些做法都不得要領。 無論虧損的客戶是因公司資源分配而來,或是客戶經理自己開發而來,在與客戶誠摯溝通的基礎上,告訴其正確的投資觀念,是最重要的。彼得·林奇說:「清楚地知道你的投資,以及你對其投資的理由。」幫助客戶認識其投資內涵及理由,是客戶經理的工作;負理財盈虧之責,是客戶自己的事情。客戶才是每筆投資的真正主角,客戶經理只是引其入門的領航員。面對客戶投資虧損或獲利不如預期是客戶經理從事「財富管理工作」的第一堂必修課。以下歸納幾條面對客戶虧損時的行動綱領,供參考。 第一步:要防患於未然。將基金投資的風險,先行詳實告知客戶,不可隱瞞; 第二步:給予客戶安慰,隨即與客戶真誠地溝通正確的投資觀念,幫助客戶改善投資計劃、提高獲利概率; 第三步:面對抱怨態度坦然自若、不卑不亢;理解客戶的損失,但也站定立場,清楚陳述投資理財的理念; 第四步:待客戶冷靜後,進一步協助其認識基金投資的內涵,及是否需要立刻予以調整。 「基金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收益保證,投資人在投資基金前應詳閱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這句警語是保障投資人權益的重要提醒。客戶經理憑借的就是「專業「,要對產品、市場相關資訊充分理解與把握,事先要了解客戶的投資屬性(風險承受能力)及理財目標,再為客戶的投資做好「資產配置」。 我願意勉勵每位客戶經理或即將成為客戶經理的人:國內的財富管理業務剛剛萌芽,好好認真學習理財知識、積累經驗,這個職業的發展前途是非常大的!
⑶ 如果私募基金經理虧了怎麼辦
具體要看雙方簽署的協議中是如何規定的。
如果投資人的錢虧了,公司後續融資就有一定困難了。而對本期基金來說有面臨清算的風險,就是根據出資比例和公司實際情況返還投資人的錢。
⑷ 基金經理不是個個都很厲害么,怎麼虧損的還不少呢!!
問題很好回答。他們搬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理論層面上的,只有實踐才能證明一個基金經理合格與否。打個比方,如果一個文化程度很差的的人,在股票市場有很豐富的經驗和對股票有很深的造詣,那麼,他管理基金的能力不一定比那些有著高文憑的基金經理差,也就是說,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就是實踐。
另外,中國的基金不但在交易時要收取基民的手續費,同時,只要你持有基金,他們還要收到管理費,這樣,如果某基金不賺錢,那麼它還是扣除每天的管理費,所以,基金只有大規模盈利才能保證基金凈值的上升。這不比自己玩股票,賠了就是賠了,而買基金不同,如果工、賠了的話,不但要賠錢,還要給基金公司交管理費,等於是雪上加霜。中國的基金有時候還會出現與私募串通幫私募接高位股票的事情。還有的時候,基金的凈值不是算出來的,而是開會開出來的,例如說,某天股市大漲,某基金公司可以先不公布他們的凈值,而是先看看其它基金公司公布的相應凈值漲了多少,如果別人漲了2%,那麼該公司也會公布出2%左右的上升,其實當天他們可能凈值升了5%,在這種情況下,剩餘的3%就被基金公司私吞,畢竟凈值到底是多少,別人根本就不知道,只有基金公司自己清楚,他們說是多少就是多少,反正虧的還是基民的錢。
因為中國基金業現在缺乏的不僅僅是經驗,更主要是道德上面的約束,造成了中國的基金業水平不一。
⑸ 理財產品每天虧該怎麼辦
如果理財產品是銀行正式代理的,那麼兌付不了,銀行要不要承擔責任呢?如果是公司委託銀行銷售理財產品,需查看雙方的委託協議書,若銀行未超出委託方所註明的權利范圍,則銀行沒有責任。如果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只要不是保本型產品,那麼銀行也無需對對本金和收益承擔剛性兌付責任。
一般而言,銀行將此類信託產品拆分、賣給投資人時,給出的固定收益一般是5%左右,而信託產品給予優先順序投資人的收益一般在8%以上,這當中的差價往往就成了銀行的理財手續費收入。而且銀行還要從信託公司處獲得信託資金託管費、優先順序產品銷售手續費等。但是,一旦出現問題,虧損的風險則由投資人承擔。也就是說,在銀行理財中,多賺的一般歸銀行所有,而虧損了則由投資人承擔。那麼,是否代表一旦理財產品出現虧損,銀行就無需承擔任何責任?如因以下情況而導致的虧損,投資人有權向相關人員追償。那就是銀行員工沒有堅持底線,出於個人私利,向投資者虛假承諾、違規銷售理財產品,非但要承擔民事責任,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建議投資人向監管部門投訴,或去公安機關報案。
⑹ 買基金兩個月虧了12%,怎麼辦
一般般,虧的真不算多的了。
基金是長線品種,不能以一年的水平論輸贏、更何況短短兩個月那。
想投資基金就要抱著堅持十年、二十年的心態。而且一定要用閑錢。
當然了,具體你買的這三個基金,我也沒有研究過,去年的表現都還不錯,年年不一樣,往後的事兒誰也說不準,要是誰說得准那成神仙了不是、
沒啥意見,反正要是俺,俺就不會買這三個基金,因為俺不了解。
怎麼著你也得對你買的是啥要了解清楚再買吧、如果你對這三個基金也不了解,也沒信心,估么著你也拿不住,如果你想贖回的話,那麼不管它以後怎麼樣,也別生氣、別著急什麼的、基金和股票一樣,買的好不好憑的是個人稟賦+感覺,賣的好不好,很大一部分是靠運氣。
回頭看,你買的時機不對,往後看,現在也沒人能看明白。
買基金就要相信基金公司,否則就不買。
說實話,不要覺得買基金就是專家幫你理財什麼的了、你就可以放心的睡大覺子。基金這個行業在國內發展才幾年,你在看看現在國內的股票型基金有多少支?哪來那麼多專家?很多基金經理都是研究員升上去的,也是第一次干這活、能遇到這種算好的了。有的、不說了,題跑大了。。。
一般來說,遇到行情好的時候,大多數股票型基金的一切表現都好極了,比如09年就不錯,可是呢,當遇到行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差勁得很,說這個沒別的意思,我們得知道把錢扔在這里的風險是什麼。誰也不會放心地指望別人能像自己那樣照顧好自己的票子(不管是鈔票還是股票、或是那些投資股票的基金諸如此類)。
反正基金就是這么回事兒啦、不管你買的是成長、責任還是趨勢,都是一回事兒。。。。。。
⑺ 買的基金全虧了怎麼辦
最近市場處於震盪期,基金下跌也是正常的,只需耐心等待就好!
其實,震盪期是建倉的好時機,低買高賣,同樣的資金,在低位可以買到更多的份額,成本更低。
波動比較大的基金來說,基金定投會比一次性投入更好,畢竟我們也難以預測,現在是不是最低位呢~!
2、運作時間最好超過3年的,非定期開放的,可以隨時申贖的。
3、看基金錶現,選近一年平穩增長的,收益比較好的。
4、看基金經理:最大回撤率(用來描述投資者可能面臨的的最大虧損,債基10%以內,股基45%以內為優),更換頻率(不要經常更換)
巴菲特多次忠告投資者:「一定要在自己的理解能力允許的范圍內投資。」
磨刀不誤砍柴工,投資之前先學習一下理財知識,了解清楚再進行投資更好。
⑻ 最近基金都虧了一半去了,銀行理財經理通知贖回要嗎
親建議你不要贖回!從我多年基金投資經驗來說,基金本身就是一個比較適合長期定投的品種,我通過長期持有定投基金,100%的收益不是什麼難事!選擇基金定投,首先要明白開放式基金有貨幣型、債券型、保本型和股票型幾種。貨幣型基金無申購贖回費,收益相當於半年到一年期存款,可以隨時贖回,不會虧本。債券型基金申購和贖回費比較低,收益一般大於貨幣型,但也有虧損的風險,虧損不會很大。股票型基金申購和贖回費最高,基金資產是股票,股市下跌時基金就有虧損的風險,但如果股市上漲,就有收益。通過長期投資,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18%~20%左右,債券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7%~10%。 還有一點就是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具有類似長期儲蓄的特點,能積少成多,平攤投資成本,降低整體風險。它有自動逢低加碼,逢高減碼的功能,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化總能獲得一個比較低的平均成本, 因此定期定額投資可抹平基金凈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場的波動性。只要選擇的基金有整體增長,投資人就會獲得一個相對平均的收益,不必再為入市的擇時問題而苦惱。 基金本來就是追求長期收益的上選。如果是定投的方式,還可以抹平短期波動引起的收益損失,既然是追求長線收益,可選擇目標收益最高的品種,指數基金。指數基金本來就優選了標的,具有樣板代表意義的大盤藍籌股和行業優質股,由於具有一定的樣板數,就避免了個股風險。並且避免了經濟周期對單個行業的影響。由於是長期定投,用時間消化了高收益品種必然的高風險特徵。
建議選擇優質基金公司的產品。如華夏,易方達,南方,嘉實等,建議指數選用滬深300和小盤指數。可通過證券公司,開個基金賬戶,讓專業投資經理為你服務,有些指數基金品種通過證券公司免手續費,更降低你的投資成本。
不需要分散定投,用時間復利為你賺錢,集中在一兩只基金就可以了。基金定投要選後端收費模式,分紅方式選紅利再投資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