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買理財產品中低風險會虧本金嗎,1萬起購,1干元遞增是啥意思
當前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也就是全部都有可能虧本。1萬起購,就是最好買一萬,超出1萬部分必須是1千的整數倍。
『貳』 購買銀行某理財產品規定5萬元起,用55500買,有零頭受理不 急!謝謝!
不可以,一般都是5萬起購,然後一千的倍數加上去,你可以55000買。
『叄』 有沒有幾千元的理財產品
目前我行發售了多款理財產品,一般以5萬或者10萬為起點;外幣理財產品起點不一,港幣一般60000元起,澳元9000元起,美元8000起,英鎊4000元起,歐元5000起,具體規定請查看產品說明書。
『肆』 去銀行買理財產品期限為一年半結果不到幾千銀行通知可以贖回最產品是什麼意思
去銀行買理財產品期限一年半結果不到幾千銀行通知可以贖回那你就收回來唄
『伍』 投資只能投整數買理財產品,就不能多投1000么非要整數
這個不一定,看具體產品規定。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是5萬起,有的規定超過5萬是以1000的整數倍往上加,就是51000、52000這樣;也有的銀行理財產品規定是一萬一萬往上加。所以要看具體產品的說明書是怎麼規定的。
『陸』 買了3萬理財產品,為啥顯示2萬9千9百9十7元
少的3塊錢是手續費。一般來說,購買理財產品都是有手續費,你這種是前端收費,類似基金的申購費用。
『柒』 盲目購買理財產品是否會虧空應該有怎樣的心態
有媒體反映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浮虧的消息,掀起投資市場巨大波瀾。也確實是,已有多家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一度跌破本金,包括工商銀行(工銀理財)、招商銀行(招銀理財)、建信理財、中信理財等機構的20餘只銀行理財產品的最新份額凈值。
由此,對於當前銀行投資理財產品,投資者還是要調整好心態,正確對待,尤其在購買銀行投資理財產品時,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保持理性投資行為,不能盲目擴大投資規模,也不要對銀行理財產品抱著過高的投資要求。此外,即便要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也應增強風險意識,把問題與風險估計充足,防止出現虧損時就顯得束手無策現象發生,要做好預防投資虧損方案,分散投資風險,不能把雞蛋都裝在銀行理財產品這個「籃子里」,使得即便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虧損也不會傷及自身投資根本。
『捌』 聽說銀行有年化收益6~7%的理財產品,不知道幾千塊錢能買嗎要什麼申購費沒
銀行理財產品認購起點一般以為五萬元,建議仔細閱讀銀行理財產品相關協議,而且年化收益率百分之六至百分之七的銀行理財產品,一般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有一定風險
『玖』 支付寶短期理財已經過了一個星期了為什麼金額不能全部取出 買入的時候五千贖回只能四千七
「到期」資金無法提現的理財產品要怎麼辦?其實也沒什麼難的,搞清楚原因再去解決就好了。
如果是通過銀行、保險、券商等金融機構購買的理財產品出現到期之後無法提現的問題,那麼可以先排查一些會不會是這幾個地方記憶或者設置錯誤。
1. 到期後續期。很多產品在購買的時候可能會設置到期後自動續期,如果沒有注意到,那麼很有可能直接買入下一期,而封閉式理財產品未到期無法贖回。
2. 資金凍結期。有些理財產品到期之後並不是馬上到賬,還會存在一個資金凍結的贖回期,如果購買了這種理財產品則需要等待幾個工作日,那麼是會直接打到賬戶上的。
這種平台購買的理財產品,我們還要學學看它背後的協議書。很簡單的幾個點確認一下,再下手。我教你:
1.是什麼形式的理財?是保險,基金,理財…
2.理財封閉期是多長時間?我們這筆錢需要在什麼時候用到。
3.起購金額是多少?1塊錢就能買的,一般是基金。銀行理財一般是5萬起步~
4.背後的證券公司是誰?你要知道,支付寶就是一個平台…所以還得找到背後的老闆。
5.這個理財是拿去做什麼投資了?用來判斷收益的浮動性會不會跟預期很大~
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坑呢!8點0分0秒0毫秒0微秒0納秒買了半個月沒買進到點准時顯示產品已下架,無論買1分1元10元100元1000元10000元每天限一萬都不行,網上投資剛被騙10000,最安全的還是買銀行理財吧,支付寶較高利息理財買到你口水流幹了也買不進
想購買支付寶的理財產品:余額寶,可以先設置預約,在預約期間每天享受余額寶的收益。也就是說,預約取消,這錢本身還在余
1、打開手機,找到手機上面的支付寶應用,並點擊進入2、進入到支付寶界面點擊下方的財富3、在財富界面找到定期產品4、選擇定期產品裡面的可預約產品5、選擇好以後點擊進入預約界面,點擊預約6、一般定期產品都是一千元起購,都會有成交前不可撤銷,到期前不可取出的提示7、最後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交易規則,購買前需要開通網商銀行,預約買入的方式僅支持余額寶或者余額支付,暫不支持銀行卡,所以,請確保余額寶或者余額資金的充足,才能確保預約購買成功。
『拾』 理財產品很多,買理財產品就一定能掙錢嗎
現如今有許多人購買理財產品,那麼它一定會賺錢嗎,那真說不定不是嗎?很多人都相信理財產品,有沒有了解過的,還有跟風的,更多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嘗試的,但你都不了解,但你依然相信你會有這樣的運氣,這是最讓我佩服的地方。
前段時間,我經常刷到一些視頻是關於購買理財產品賺到錢的人,雖然虧損的也有,但卻是比較少的,但沒過多久就有許多虧錢的蹦了出來,虧損的還是比較大的,這應該就是有反彈作用吧,因為時間隔得並不久,而且還有較大的反轉,這應該也是證實了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的,並不是一定能賺錢的,除非你購買哪種長期收益並且有一定分紅的理財產品,才會有一定的收益,但都是一些小的收益。
在銀行有一些理財產品分類:1.固定收益類2.保本型非固定收益類3.不保本浮動收益。這三種類型非常常見,這三種收益確定性越來越低,但預期收益率相對來說就是依次增高的,要想賺大錢就會有風險,但不能保證理財產品一定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