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銀行推出1元理財
因為理財子公司的出現,降低了銀行理財的門檻。
《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明確指出,理財子公司不再設置理財產品銷售起點,不強制要求個人投資者首次購買理財產品進行面簽。
分析理財子公司已發行的產品可以發現,投資起點為1元的個人產品佔比超過四成,機構產品近六成,積極順應了銀行理財「1元時代」趨勢,抓住了「長尾」客戶群。
但想要留住客戶也非易事。
一邊是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越來越低,一邊是各機構競爭客戶,再加上部分客戶不太接受凈值型產品,總之挺難的。
在業內專家看來,「難接受、慢接受」也是源於思維慣性,畢竟預期收益型產品已推行多年,且兩類產品的差別很大。
比如,在產品收益判斷上,凈值型產品沒有預期的投資收益,僅有業績比較基準。
業績比較基準是產品管理人根據市場環境、投資能力、策略配置等因素設定的一個比較基準。
但預期收益型產品通常在發行時設定一個預期收益,到期按照預期收益兌付本金利息。
與預期收益型產品相比,凈值型產品不存在剛性兌付,投資收益除繳納管理費等費用和超額業績提成外,盈虧都歸投資者。
對比來看,凈值型理財產品與公募基金相似,沒有預期收益,銀行也不承諾固定收益,實際用戶獲得的收益僅與產品凈值有關。
理財轉型後,如何才能吸引更多投資者?
在業內看來,一方面要保證產品收益,另一方面則要推出更多創新服務,包括推出更多「1元產品」以滿足普通投資者的理財需求,引導資金量較少的群體進入理財市場。收益率固然重要,但並非理財業務的全部。
理財業務未來的關鍵在於以客戶為中心,提供資產管理綜合服務。
如果想避免銀行理財的投資風險,可以到辨險識財查看涵蓋493家銀行,而且每日更新理財產品的理財評價報告。這樣可以讓你全面了解到想投的銀行理財產品可能的風險。
B. 建信理財微信專享紅包是什麼意思
春節將至,理財子公司也在加速發行新產品。
1月17日,建行旗下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發售了一款新春專享產品,建信理財睿鑫(新春專享)封閉式第1期。預售信息顯示,該產品投資期限為1年,產品類型為固定收益型,風險等級為三級(中等),業績比較基準為4.6%。募集規模下限500萬,上限為10億元。
「1元起投」的低門檻產品一度成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攬客利器。不過,建信理財發布的這款新春專享產品起投金額1萬元,投資門檻並不低。
有意思的是,就在兩天前,建信理財還曾悄悄下調過一款理財產品的起投金額。
圖片來源:建行官網
從投資范圍來看,睿鑫(新春專享)主要投資於固定收益類資產和權益類資產,其中,固收資產投資比例不低於80%,而股票等權益類資產的比例為0%-20%,其他符合監管要求的資產的比例為 0%-20%。
從費率來看,該產品採取固定費率+浮動費率的收費方式。其中,固定費率方面,不收取認購、申購以及贖回費用,收取銷售費0.10%/年,管理費 0.10%/年,託管費 0.02%/年。
浮動費率方面,產品說明書顯示,扣除相關費用後,若實際年化收益率超過業績比較基準4.60%時,產品管理人將按照超出部分的100%收取業績報酬。換句話說,該產品的超額部分將全部歸建信理財所有。
「一般超額收益部分會收取浮動管理費,20%-80%都有,30%比較常見,80%就算比較高的了,浮動費率設為100%的比較罕見。」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過去銀行理財產品通常採取超額留存的辦法,即「超過最高預期收益率的部分作為管理費」,投資者只能獲得銀行事先規定的收益。
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浮動管理費率成為投資者需要關注的問題。不過,界面新聞記者發現,2018年9月頒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並未對浮動費率有具體規定,當前行業內亦沒有通行標准,不同理財子公司,乃至不同產品收取浮動管理費的比例差別較大,普遍在10%—80%之間。
通過委外補充投資能力,是當前理財子公司實施凈值化轉型的新打法。該產品說明書顯示,建信理財作為產品管理人,委託中歐基金和東證資管兩家公司對產品的部分資金進行管理。
事實上,去年以來,建信理財在委外方面動作頻頻。2019年11月28日,建信理財與中金公司、信安環球投資等40多家中外資管公司和部分重點分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目前我們已經和基金、券商開展了多層次合作,委託管理規模穩步增長並呈快速發展之勢,品類也將更加豐富。『大而全』、『中而精』、『小而專』的資產管理機構,都可找到與理財公司的合作領域和合作機會。」建信理財董事長劉興華曾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建信理財注冊資本150億元,於2019年5月拿到監管批復,一周後迅速開業,成為首家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
據普益標准統計,2019年包括工銀理財、中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和農銀理財在內的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共計發行產品196款(剔除工商銀行「移行」至工銀理財的182款產品)。建信理財發行產品共計50隻,其中,固收類產品47隻,混合類產品3隻。固收類產品中,建信理財平均業績比較基準最高,為4.42%
C. 理財新規來了 和你到底有什麼關系
銀保監會在12月2日公布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即日起施行,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根據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布實施《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是銀保監會落實「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的重要舉措。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點利好:
投資門檻進一步降低:「理財新規」的出台將5萬元的銷售起點降到了1萬元,讓更多的工薪階層湧入到理財大軍中來。
購買渠道更為豐富,代銷機構增多。購買銀行理財可以不用再單單關注營業網點、網銀、掌銀等銀行渠道,銀保監會認可的機構都可以代銷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購買渠道更為豐富。
省去首次購買面簽、雙錄的繁瑣流程。相對於銀行而言,《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放寬了對客戶首次購買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的要求,只要通過本公司渠道(含營業場所和電子渠道)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即可。面簽環節可以省去了,不用再跑到銀行營業廳去「雙錄」,大大方便了客戶。
D. 五大行的理財子公司全部獲批,中小銀行還會遠嗎
放眼未來,或許退一步海闊天空。龍門君認為,中小銀行其實根本沒有必要打腫臉沖胖子,寧願砸鍋賣鐵也要爭取一張理財子公司牌照。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理財子公司的未來前景如何,也許並沒有想像的樂觀。雖然理財子公司出了取消投資門檻,取消了面簽,以及提高專業化理財水平等投資者利好,但其公募資金可以直接投資股市的規則改變,以及子公司以其自有全部資產對外承擔責任等,投資者是否買賬?還要打問號。其二,從目前看,理財子公司牌照的爭奪,無非是拼實力拚人才,自己家底不厚,怎麼拼?俗話說得好,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與其使出吃奶的勁干一件並不稱心如意的事,還不如專心經營好自己的主業,回歸本源。條條大道通羅馬,有理財子公司的銀行並非就因此賺得盆滿缽滿,沒有理財子公司的銀行也絕不會就此而止步。隨著金融業的進步開放,金融創新也許每天都會發生,但機遇總是更眷顧有準備的人。
E. 乾元恆贏當天買就有收益嗎
分析認為,隨著監管趨嚴其在收益率和流動性方面的優勢將不復存在
較高的收益率、更強的流動性 ……2019 年以來,銀行T+0理財等活期產品進入了愈來愈多投資者的視線,並成為互聯網寶寶最大的競爭對手。不過,在2020年這樣的情況或將發生改變。隨著監管政策落地,以T+0理財為代表的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在收益率和流動性方面的優勢被認為將不復存在。
收益一度高過貨幣基金
現金管理類產品,是指僅投資於貨幣市場工具,每個交易日可辦理產品份額認購、贖回的商業銀行或者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在產品名稱中使用「貨幣」、「現金」、「流動」等類似字樣的理財產品均為現金管理類產品。
2018年4月資管新規落地,要求銀行理財打破剛兌模式,銀行理財步入凈值化轉型階段。同年7月20日,資管新規補充細則發布,明確規定「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暫參照貨幣市場基金的『攤余成本+影子定價』方法進行估值」,首次提出現金管理類產品概念,要求進行嚴格監管,允許此類產品在一定條件下採用攤余成本計量。
隨後,各家銀行紛紛推出凈值型現金理財產品,成為轉型階段的重要過渡產品。其中,2019年以來,銀行愈加註重自身現金管理類產品的設計與推廣。較高的收益率也為其贏得了投資者的青睞,並成為寶寶理財的最大競爭對手。
「相對於貨幣基金,銀行T+0理財優勢非常明顯,工作日購買當日起息、資金贖回實時到賬,且支持大額資金實時贖回,收益率也要比貨幣基金高出一截。」融360分析師劉銀平表示,以11月14日為例,18家主要銀行的45隻T + 0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3.27%,而同期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僅2.38%,兩者收益差距明顯。
不過,2020年,這樣的情況或將發生改變。近日,銀保監會與央行發布《關於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投資集中度要求、流動性和杠桿管控等進行進一步明確。受此影響,現金管理類產品固有優勢被認為將不復存在,未來或成為翻版「貨幣基金」。
未來收益率優勢難保持
事實上,從目前市場上存續的銀行類貨基產品的收益率來看,大部在3.4%-3.8%區間,高於公募貨基收益率(大部分在2.4%-2.8%區間)。「兩者收益率差產生的主要因素,在於此前銀行類貨基產品在投資標的、久期要求上沒有明確規定,能夠通過投資更高收益率資產、拉長久期等方法提升收益率。」中銀國際證券研報指出。
以某國有銀行為例,截至1月1日,該行「乾元-私享凈鑫凈利 (現金管理-按日) 凈值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為3.18%;「『乾元-恆贏』(按日)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乾元-安鑫(按日)現金管理類開放式凈值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均為3.21%。同樣在該行銷售的兩款貨幣基金產品,「建信現金添益A」與「匯添富和聚寶」,七日年化收益率分別為 2.92% 與2.66%。
根據意見稿,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投資范圍與貨幣基金趨同,限定為現金;期限在1年以內(含)的銀行存款、債券回購、中央銀行票據、同業存單;剩餘期限在397天以內(含)的債券、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等。同時產品期限方面,現金管理類產品投資組合的平均剩餘期限不得超過120天,平均剩餘存續期限不得超過240天。
「投資中短期、AAA級以上債券,都將導致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下降。」劉銀平認為,產品平均剩餘期限越長,收益率越高,如果對久期進行約束,那麼產品收益率無疑會隨之下降。
對投資者吸引力下降
除收益率較高外,能夠實現T+0的大額贖回,也是現金管理類產品對投資者更具備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不過,根據意見稿,商業銀行、銀行理財子公司應當審慎設定投資者在提交現金管理類產品贖回申請當日取得贖回金額的額度,對單個投資者在單個銷售渠道持有的單只產品單個自然日的贖回金額設定不高於1萬元的上限。受此影響,現金管理類產品今後流動性將大幅降低。
總體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所發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未來不論是起售門檻上(基本無門檻)、銷售渠道(允許互聯網銷售),還是贖回要求上均基本與貨基要求一致,將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國盛證券分析師馬婷婷認為。
需要留意的是,「今後活期理財產品首次購買面簽將放開,也有可能通過其它金融機構代銷,和貨幣基金將非常趨同。」劉銀平表示,銀行活期理財購買門檻仍為1萬元,首次購買需要到櫃檯面簽,也不能通過其它金融機構代銷,活期理財對投資者吸引力將大幅下降。
在馬婷婷看來,此前現金類理財無門檻、T + 0贖回、攤余成本計價等特性,使得其對投資者而言更類似高息活期存款,成為不少銀行爭奪客戶的工具,也側面加大了銀行存款競爭壓力。嚴格類比貨基管理將促進存款迴流,減輕銀行負債端壓力。「與結構性存款新規規范存款市場無序價格競爭類似,這也有利於全社會無風險利率實現實質性下降,提升風險資產的價格中樞。
F. 銀行買理財產品需要資質嗎,小銀行可不可以發行自己的理財產品
銀行發行理財產品雖然沒有正式的准入流程,但卻有一定的門檻限制,所以並不是所有商業銀行都有發行理財產品的!
什麼是銀行理財產品
綜合來看,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是需要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中小銀行也可以發行自己的理財產品,只不過要看銀行對於理財產品的重視程度。
G. 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可以放心購買嗎
銀行理財這個表述實際上是非常不準確的,嚴格意義上應該叫銀行里的理財產品。因為銀行本身並不直接發售理財產品,更多是通過其渠道優勢,進行「兩頭吃」。當然有時銀行也會提供部分與自身直接相關的低風險投資產品。本期固收周報我就將為大家詳細解析其內在邏輯、風險以及投資方法。
銀行理財產品分兩個方向,一個是以自身名義發售的理財產品,一個是利用渠道優勢代銷的各類金融產品。
更多固收產品講解內容,歡迎大家私信關鍵字「固收、「固定收益」給小編。
1.結構性存款(3%-5%)這是在市場上經常看到的一種類型的理財產品,雖然打著存款的名義,但是實際上運營邏輯與存款完全不同。
結構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外匯存款的基礎上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類期權),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從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較高收益的業務產品。它是一個結合固定收益產品與選擇權組合形式的產品交易。它透過選擇權與固定收益產品間的結合,使得結構性產品的投資報酬與連接到標的關聯資產價格波動產生連動效應,可以達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本金或獲得較高投資報酬率的功能。
聽起來非常復雜,但做投資我們只需要明白兩點。第一,這種結構性存款往往都是保本的。第二,它給出的收益區間在80%的情況下是可以實現的。但是收益是波動的,通常我們並不能拿到浮動收益的最高區間。
2.大額存單(3%-4%左右)大型商業銀行紛紛設立理財子公司,這種行為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隔離風險,一個是直接生產理財產品,即控管理風險,提高競爭力,當然也可以提高利潤。
隔離風險:工農中建四大行全國員工超過十萬人,除了產品自身的投資風險以外,你很難保證其中有一小部分人利益熏心。像民生銀行女行長偽造假理財30億這種極端案例,或是六寶基金銀行行長代銷等。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可以統一管理銀行理財產品,這樣可以大大減少飛單,尤其是個人私利造成的風險事件。
當然最核心的作用還是隔離銀行信用風險,為未來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做准備。銀行是我國經濟體系的絕對核心,是不能有失的。可是投資的確有風險,目前銀行理財總規模在22萬億左右,這是一個巨大的風險源。所以成立理財子公司,從法律角度進行風險隔離,這應該算是未來新資管條例實行後,打破剛兌的一步重要准備。
成立理財子公司對於銀行理財產品來說也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過去銀行理財對於銀行來說是副業,也造成了銀行理財相對於其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競爭力弱的局面。管理資產第一的寶座也被信託所替代。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正式運營,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必然會出現很多變化,風險與收益范圍都應該會有明顯的擴大,等待銀行體系推出第一款爆款理財產品。
H. 只有1萬元,允許投資理財嗎
私募基金和信託產品一般100萬起步。由於私募基金一般不公開宣傳和發行,因此中低投資者幾乎無法接觸,但與信託產品一樣,雖然收益率很多可以達到10%或以上,但均屬於高收益高風險產品。普通投資者不合格,也不適合投資。一些銀行的私行理財產品門檻也很高。近期交通銀行發行一款預期收益率超過8%的理財產品,對於私行客戶的准入為20萬,對非私行客戶則要求至少600萬以上。同樣道理,這款產品實際是結構性理財產品,本金安全性較高,但收益波動幅度較大,最低可以在2%-3%區間,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
I. 成立私募基金公司需要什麼條件有哪些政策限定注冊資本需要多少
目前的私募基金以抄能通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備案為准。
1、注冊資本1000萬
2、分類為證券投資、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其中證券投資需要從業人員有證券從業資格
3、按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申請流程操作
4、最終獲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證書
補充:根據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申請對應的種類,如主要管理證券投資的,就要有從業資格等要求。
J. 理財新時代,投資者必須知道的幾點新規
理財新規劃重點
1. 9月28日,銀保監會正式下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對於市場較為關注的公募理財產品可否投資股票等問題,根據《辦法》,公募理財可以通過公募證券投資基金投資股票。
2. 明確非保本理財產品為真正意義上的資管產品;保本理財產品按照結構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進行規范管理。同時,《辦法》在附則中承接並進一步明確現行監管制度中關於結構性存款的相關要求。
3. 公募理財產品銷售門檻由5萬元降至1萬元,私募理財產品購買門檻和資管新規保持一致。
4. 在理財產品銷售方面,引入不少於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要求,並進一步提高了條款表述的針對性和准確性。冷靜期明確只適用於私募理財產品,不適用於公募理財產品。
5.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辦法》第三十五條所列示資產之外,由未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許可設立、不持有金融牌照的機構發行的產品或管理的資產,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附屬機構依法依規設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以及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另有規定的除外。
6. 針對理財產品投資范圍,根據此前徵求意見稿第35條,理財產品可以投資管產品,但資管產品不是底層資產,需要穿透至底層資產。目前市場較為關心的是投資ABN(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是否屬於底層資產。此次落地的《理財辦法》規定,「包括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明確包含ABN。而徵求意見稿中的「銀行間市場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表述並不包含ABN。
7. 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將先廣泛徵求社會意見,隨後擇日正式發布。在理財子公司業務規則中,將依法合規、符合條件的私募投資基金納入理財投資合作機構范圍。
8. 《辦法》過渡期要求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過渡期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在過渡期內,銀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應當符合《辦法》規定。同時,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未到期資產,但應控制存量理財產品的整體規模;過渡期結束後,不得再發行或者存續違反規定的理財產品。(大隊長金融)
9.另據中國證券網報道,監管層人士指出,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正式稿並沒有收緊的規定,所有的調整都是在符合資管新規基礎上的合理調整,甚至更寬松一點,所以盡早發布,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與理財新規相關的兩份重要文件——理財子公司、結構性存款相關規定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