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投資踩雷後,維權能拿回"贓款"么
—在這個人民幣貶值、財富增值渠道「百家爭雄」、理財產品「琳琅滿目」的移動互聯網年代,無論是傳統的銀行理財、新興的網貸、移動端理財等,個人權益甚至在你我不知曉的情況下就會受到侵犯。
你可能不知道的銀行
近年來,銀行給人的形象越來越不靠譜,據《迪迪貸銀行理財調查》顯示,在銀行辦理存取款或理財時,權益被侵害的用戶佔比接近七成(69.01%),這一數據絕對超過了很多人的想像。
可能被銀行亂收費
2014年,銀監會、發改委發布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就已經正式實施:銀行借記卡的年費和小額賬戶管理費取消,每個客戶在同一家銀行可以申請一個免費賬戶。然而,三年多過去,現在仍然有部分銀行在悶聲收著這兩筆費用。對於這些銀行,如果用戶不跟他們明確說取消這兩筆費用,他們壓根兒不會主動取消。
可能被銀行誤導購買保險、基金或其他代銷理財產品
曾經,南京銀行一款理財產品暴雷,百名投資人打上門。原因是此產品號稱年化收益在26%以上,半年收益不會低於6%,然而半年後投資者發現不僅沒賺,還虧了15%。銀行理財能虧這么多?想必你我都會驚掉下巴,真相是投資者被銀行誤導,賣給投資者的並非銀行理財,而是代銷基金。
可能未被明確告知理財產品的風險及收益
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銀行沒有如實告知該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和收益是目前銀行理財最普遍的現象,投資者極易遭受損失。
相關法律規定,銀行在推薦客戶購買理財產品時,應了解客戶的風險偏好、風險認知能力和承受能力,評估客戶的財務狀況,提供合適的投資產品由客戶自主選擇,並向客戶解釋相關投資工具的運作市場及方式,揭示相關風險。
可能在未明悉的情況下勾選銀行財富計劃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銀行客戶端帶來的安全、便捷服務,銀行也越來越重視客戶端的運作發展,但是在銀行客戶端及客戶端部分功能開通的過程中,一不留神,就會勾選銀行的財富計劃,賬戶資金或可用資金就會莫名減少,甚至沒有接到個人賬戶支出的銀行簡訊提醒,這種「坑」防不勝防,基本都是在客戶明確詢問的情況下銀行客服才會告知詳情,因此,銀行客戶端的的操作過程中,必須「小心翼翼」仔細閱讀!
頗具爭議的網貸理財
網貸理財至今仍被部分人認為是騙人的,哪怕行業成交量已破萬億,股市賠的一塌糊塗,也不願「吃一口網貸螃蟹」。原因是多方面的:信用體系不健全,法律法規不完善,行業認知度不全面,偽平台、問題平台致使負面新聞頻發……每一個新興行業的起步、發展、成熟的過程都會伴隨諸多的問題,作為一名合格的財富增值需求者,需要理性的看待。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財富增值渠道都能與銀行一樣被監管;不是所有的項目都被寫入國家十三五工作計劃;不是所有的行業發展都能如此迅猛;不是所有的行業都需要成立專門的國家和地方監管部門;不是所有的行業能讓國家如此頻繁的出台法律法規。國家針對網貸行業的法律法規層出不窮,愈發嚴格和詳細。各個地方金融監管單位也將逐步出台適合地方且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上月銀監會最新下發的《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已明確網貸機構資金銀行存管等一系列限制條件來凈化整個網貸行業,使偽平台,問題平台迅速退出,還網貸行業一片凈土。
所有的財富增值需求人都知曉,財富的增值不僅要金額分散,財富增值渠道更需要分散,相比銀行理財的高門檻和低收益性以及股市的絕對風險,網貸理財如迪迪貸平台以其超低的門檻,靈活的期限,收益較高性絕對是投資人應該考慮的一個重要的財富增值渠道,只不過網貸行業目前身處合規期、退出潮,投資者需要結合網貸平台資質、風控措施、業務模式、保障計劃等等綜合條件,挑選心意的網貸平台,安全實現財富增值。
投資人可以根據可用理財金額、自身風險偏好和相應財富增值渠道知識的掌控程度等,以不同的金額比例投資銀行理財、網貸理財、股市等等,全方位的保證安全,以求最大限度的實現投資人財富的保值、增值。
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任何理財都是有風險的,銀行、網貸理財真的踩雷後該怎樣維權呢?
證據搜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想要打贏與銀行、網貸機構的戰爭,沒有證據就會舉步維艱,想要贏得戰爭,更是天方夜譚。
做好雙錄——銀監會規定,所有銀行在推銷理財產品時,都要同步錄音錄像,以防止舉證困難,因此,我們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只要主動要求雙錄就好了。
證明被盜刷——如銀行卡被盜刷,首先,當事人應保存銀行發送的簡訊提醒;其次,找最近的銀行在最短的時間使用被盜刷銀行卡進行存、取款操作,以此證明該銀行卡在被盜刷時真卡在當事人手中;最後,完上述操作後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這樣在向銀行維權時才有據可查。
網貸暴雷——根據《迪迪貸平台致行業投資人》一文中描述,投資者要第一時間盡可能搜集以下證據:(1)借貸協議、擔保協議、注冊網貸平台時的用戶協議、網貸平台操作指南等約定權利義務內容的文件;(2) 網貸平台的廣告、聲明等以明示或默示所作的承諾性文件;(3) 網貸平台上公示及向投資者單方發出的融資者信息、借款標信息;(4) 網貸平台審核時保管的融資者信息、借款信息;(5網貸平台ICP/IP地址域名信息、注冊平台的企業名稱及工商注冊所在地;(6)銀行匯款流水、第三方支付流水及其匯入賬號、網貸平台記載的交易信息。
協商解決
無論是銀行還是網貸平台,首先肯定是協商,通過溝通解決問題。基層無果,找高層,秉持不惹事不怕事的原則。
機構投訴
目前各金融機構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都開通了全國性的投訴熱線,消費者遭受侵權後,可第一時間撥打相應熱線進行投訴。
B. 杭州理財P2P萌小薪暴雷我投資的錢該怎麼找回來
保存好你在萌小薪的投資金額截圖,在萌小新公司所在地杭州,向杭州警方報警,說明你的情況。最近杭州警方有點忙,到處都是被騙的投資人。
C. 理財,現在錢都取不出來了,可以投訴它們嗎
遇到平台出現逾期或者跑路,以下幾個應對可能會幫助投友減少損失:
一、轉讓債權
部分平台再出現問題的時候,會有些所謂的大戶會出來收購債權,折扣可能是1-3折,但在我看來,怎麼都比沒有強。對於沒有自我催收能力的小戶,能夠轉讓的盡快轉讓。能回來多少是多少。
二、找地方關系去追討
一般來說,平台出問題第一時間,大戶最好能夠協調到地方關系,然後盡快的找到平台實際控制人,然後先把自己的損失部分拿回來。我有個成都的朋友,在北京某平台提現困難的時候,直接去北京找朋友託了關系,找到經偵的隊長上門追討,第二天錢就到賬了。雖然花費了點成本,但也最少保證了70%以上的本金不受損失。
三、請專業催收去追討
這種催收說白了說的就是那些混道上的。收費大概在本金的30%,追回10W給他7W,組織幾個大戶一起去追討,有些還是能夠要回來的。人都是有軟肋的,除非平台開始就想著圈錢跑路,那你抓不到實際控制人,其他的,總能有辦法抓到。但這事情得盡快,如果過了一陣子,可能人都出國了,想抓都抓不到了。這里還有個注意事項,需要先付費的一律不要給,最近很多維權群都出現這種騙局,先付錢追討,結果人都不見影子了。
四、不要相信那些組隊去維權的
平台出了問題,總有幾個不知道什麼人,組個維權群,開始很熱心的在群里登記資料,然後維持穩定,說是去本地調查。接著就是讓大家給他湊差旅費,湊個幾千塊,湊完十天半個月過去了,一點動靜都沒。最後,他就把群賣給其他推手,或者解散掉。大家維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種二次陷阱。
最後,多說幾句。出問題後催收是下下策,是逼不得已的手段。與其這樣,不如控制住自己的貪念,選擇合適靠譜的平台投資,把風險性降到最低。看到平台突然加大活動利率,出短期標,就一定要小心了。
御 泰金服告訴你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希望題主收到回答能夠採納一下唄,十分感謝您。
D. 理財產品爆雷了怎麼辦
准備好材料,到當地公安機關報案,請看截圖
E. p2p爆雷了 錢還能去哪裡
要分,爆雷的平台是哪種性質。
第一種,龐氏騙局。
今天的投資人已經被無數高返雷台教育成熟,逐漸明白龐氏的詐騙邏輯和手段。顯然,這種平台雷掉,投資人的錢早已被犯罪團伙揮霍一空。要想拿回本金,只能依靠報案-立案-偵查-追繳-判決-返還的流程。
能拿回多少錢,取決於破案之後追繳的資金金額。不過,鑒於龐氏的團伙存在主觀惡意,騙到錢後都是大肆揮霍,最後剩下的資金往往不會太多。
比如,龐氏鼻祖e租寶未兌付金額380億,可退回金額約120億,返還給投資人的大概是本金的20-25%。
第二種,自融。
平台通過發布假標,吸納投資人的錢用於關聯企業或者自有項目,比如用於房地產投資,給上市公司輸血,拿去炒股炒幣等等。雷掉的原因,就是關聯企業資金斷鏈、虧損,投資人一撤資,平台就玩完。
平台如果沒有惡意跑路,它的關聯企業或者自有資金還有部分資產,那也許有希望拿回一點點錢。如果平台一拍屁股跑了,或者「乾爹」甩鍋了,那也一樣得靠經偵解決了,至於拿回本金的期限和金額,就難說了。
比如,上市系平台生逾期後,曾宣稱上市系「乾爹」銀河天成及其他股東會出手相救,沒想到「乾爹」轉眼實力甩鍋,說沒有實際入股,只是代持。撲朔迷離下,壹佰金融的兌付就要打個問號。
第三種,流動性危機。
平台有真實資產,投資人的錢的確是給到了真實的借款人。但是由於產品設計上採用理財計劃/自動投標工具模式,存在流動性風險。平台將不同期限的資產打包,分配給多個投資人,底層資產期限和投資人標期之間,存在期限錯配。運營順暢的情況下,平台通過債轉來實現循環。
如果受市場環境影響,借款端產生大量逾期,同時投資人又大量提現,平台只能通過引入第三方代償機構,或者調用自有資金回購債權。現金流一旦不夠,平台就只能宣布兌付展期。
這種情況下,投資人可以耐心點,等待平台逐步催收,去掉壞賬,慢慢清退,還是有機會拿回大部分錢。
比如,排名前十的某車貸平台,由於部分項目逾期,合作的第三方機構墊付了4000萬之後,平台終於扛不住壓力宣布展期了。但准確地講圖騰貸不算雷,平台正在逐步兌付投資人的錢。
F. p2p理財爆雷,平台跑路了!錢怎麼拿回來
我投p2p好幾年了,也雷過好幾個平台,基本上雷了就不要抱希望能全部拿回來,能回一部分就偷笑了。今年就雷了草根投資和金聯儲,到現在一點積極的信息都沒有。如果錢少的話,就當做生意虧了,雷多了的話,就報案,配合公安部門提交材料,然後就等吧。建議千萬不要去上帝都上訪維權,不僅浪費時間和錢,搞不好還要受苦。p2p投資有風險,最好用自己閑錢投資,這樣即使雷了,也不影響正常生活。
G. P2P平台爆雷,投資的錢要怎樣才能拿回來
P2P平台爆雷,投資的錢要拿回來相對來說比較難。
1.P2P平台爆雷之後,一定要馬上報警;
2.自己一定要先在警方這里登記,如果追回部分損失可能會先還給你們;
3.一般情況下如果P2P爆雷之後有財產都可以先拿一部分挽回自己的損失。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詐騙方式不斷出現,P2P作為新的詐騙方式因為隱蔽性非常強,這導致很多人都上當受騙,上當受騙之後要拿回錢財相對來說也比較困難。P2P平台爆雷,投資的錢要馬上拿回來比較難,一旦P2P已經暴露,如果發現他們已經沒有辦法兌現,這個時候完全可以拿他們的電腦或者辦公的一些東西當作抵押,這樣可以減少一部分損失;同時也要第一時間在公安機關登記,如果追回來的錢有可能按照登記的時間先還給你們。
P2P平台爆雷,投資的錢要拿回來已經很難,已經暴雷這說明公司已經入不敷出,基本上沒有了錢,所以面對高額的利益誘惑還是要控制自己的貪婪,否則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H. P2P爆雷潮後,投資人的錢都去了哪
經歷過這一番血淋淋的市場教育後,投資人的錢還是得尋覓一個去處。房市、股市、銀行理財子公司……P2P爆雷潮之後,投資人的錢去了哪?
「2018年6月爆雷潮期間,我在網上看各種貼,還發表一些言論,有點幸災樂禍的意思。」林飛是在P2P浪潮中為數不多的幸運兒。P2P雷潮之前,他因家中有事提前撤資,僥幸逃過一劫。
「花果金融爆雷的時候,我在投資人群說這只是一個開始,群里的人就使勁罵我,我就罵他們。」還在泥淖中的投資人們聽不得林飛的風涼話。
如今損失慘重才開始悔不當初,但當初這些人何嘗不自詡是第一批踏浪人呢?
彼時,互聯網金融的序幕剛被拉開,行業處於野蠻生長期。2015年P2P平台達到2595家,是2014年的1.6倍。出借人達500多萬,借款人200多萬,比上一年翻了幾番,全年成交金額更是接近萬億。
也是這一年,宜人貸成功登陸紐交所,紅嶺創投「雙11」當天日成交量突破29億,更有平台交易量以400%~700%的趨勢飛速增長 。
那個時候,行業總體的綜合收益率一度能達到13.29%。
13.29%的投資收益率,好不誘人。風口之下,投資人們悉數進場,重倉P2P。
2. 全民入場
時間進入2016年,P2P增長迅猛,全年成交量超過2萬億。
這一年,1000多萬名投資人湧入P2P,放貸給800萬人用。
P2P這把火為什麼在2016年燒得特別旺?
原因大致有兩個:一方面股市已過牛市,進入熊市,投資人的錢無處可去;另一方面各大平台為搶奪市場,採取了一系列瘋狂的加息行為。
高息就像一聲號角,吸引了不少股民轉場。
林飛就是一個典型,他之前花8年時間炒股虧了數十萬,2016年年底,P2P風口一來他轉頭就扎進去了。
林飛把家裡的積蓄分兩塊:除日常生活開支,其他資金分別投到愛錢進、人人貸、拍拍貸、微貸網。因為林飛投的是新手標,這些平台的年化收益率大多在10%左右。
那個時候,對於大名鼎鼎的陸金所、紅嶺創投這樣的平台,林飛是不屑一顧的,因為利息太低。
對於投資的平台,林飛有自己的篩選標准,早在2015年他就關注了中國最早的P2P平台測評自媒體
「我知道哪些是頭部平台。」林飛不完全相信行業官方網站的榜單,他認為榜單排名都是花錢買的。
投資過程中,林飛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再篩選一遍。「看這個團隊是不是有專業的能力,創始人大股東是不是有造假的動機。」
「我很看好清華、北大的,不太像那種跑路的,但如果資本運作太厲害,或履歷很跳,一看這個人過於活躍,像投機家風格的,我就不看好。」除此之外,林飛更看好哪些會「傍大腿」的平台,比如知名風投系、國資系等。
用這套方法論,林飛陸續投入上百萬本金,因為趕上P2P紅利期,賺到了豐厚的收益。
但接下來,對於10%的穩健收益,林飛覺得沒意思了。「慢慢地越來越深入,越來越貪婪,確實沒有管住自己,收益越來越高,沒出事,心就變野了。」林飛認為自己可以承受一定的風險,於是他將投資重心放到了年化收益率10%以上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