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在漢融寶投資理財產品被騙了3萬元,現在賬號也不能進了,有什麼辦法能追回來嗎
網路理財被騙了,就報警備案,千萬不要相信任何人說的能幫你追回,小心二次上當受騙。
網路理財產品從去年開始爆雷、跑路、良性清盤的很多,發現自己的賬號不能登錄進去,就要小心被套牢,被騙的可能,這時候要報警,積極整理線索向警方提供信息,請求警方協助處理,千萬不要相信任何人說的可以幫你追回,小心二次上當受騙。
網路理財高利息伴隨著高風險,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B. 買了工行理財產品,感覺被騙了!!!!
不能聽信,這二種選擇時間不一樣長,相差近二個月,還有二個月可以作一次選擇。四個月後的機會與陸個月後的機會是不一樣的。不確定性存在。
C.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理財是騙人的
別人認為理財是騙人的,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認為理財是騙人的是因為我被騙過。
還記得大學時期比較幼稚,經常相信別人說的話。當時我姐姐給我5萬塊錢讓我去銀行存一年定期存款,我特意去工商銀行存錢。然後在那裡的工作人員告訴我說:現在我們新出的理財產品,存三年不僅利息比定期一年的高很多,而且每年還給你很多的分紅,非常的優惠。當時認為這樣也很好啊,我姐也不急著用錢,所以沒怎麼思考就同意了。畢竟它是一個大銀行,還是值得信賴的。
三年後我去銀行取錢,工商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我那不是他們的理財產品,我辦理的是一個飛機出事故會賠償的保險。然後我找到保險公司,用了兩天的時間才把錢取了出來。而且五萬塊錢三年時間,他給我的利息是100塊錢。
所以從那之後有幾年的時間我都感覺理財就是騙人的。而且還告訴了家裡人,之後家裡人也不再相信理財這個說法。
後來我想過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對理財持否定的態度呢?畢竟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只有會理財的人錢才只會越來越多。
那是因為有些工作人員他完全只為了他的業務介紹一些完全沒有用處的產品,把缺點全部掩蓋起來。這樣當缺點暴露的時候,他們的信用就會大打折扣,人們也不會再相信他們說的話了。
有的人上過一次當了之後,會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讓他們都不要再上當,這樣傳下去之後人們都會有一個感覺,理財就是騙人的,我們千萬不要上當受騙。
D. 我被網友騙了8萬,說投資理財產品,哎呀,上當受騙了,我該找誰追回
網友的話最不可信,連對方是男是女都不知道,運氣好還有辦法拿回來,還有看具體的情況
E. 理財產品為何成詐騙工具
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利用與銀行工作人員內外勾結進行金融憑證詐騙的案件出現了一個新的高峰,而且呈現出犯罪人員分工協助,犯罪手法智能化趨勢。 縱觀近來政法系統查辦的有關金融憑證詐騙、票據詐騙等案件,犯罪分子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手法進行詐騙。
1.通過為被害人辦理開戶和存款,偷開U盾及網上銀行功能將錢盜劃。
犯罪分子以高息為餌,誘騙被害人至銀行開戶並存款,然後利用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
在陪同被害人開戶、存款之際,偷開存摺對應的U盾及網上銀行外轉賬功能,通過網上銀行將錢盜劃出去。
2.通過調換被害單位印鑒卡的方法將錢盜劃。
如金融憑證詐騙案中,犯罪分子以高息為餌,誘騙被害單位至銀行開戶並存款,
然後利用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調換被害單位的印鑒卡,以電匯方式將錢盜劃出去。
3.通過為被害人辦理開戶和存款的過程,偷開存摺對應的借記卡將錢盜劃。
犯罪分子以高息為餌,誘騙被害人至銀行開戶並存款,然後利用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
在陪同被害人開戶、存款之際,偷開存摺對應的借記卡,通過借記卡將盜劃出去。
此類金融詐騙犯罪中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起著關鍵作用。
這類案件中被害人之所以上當受騙,是與犯罪分子中有銀行工作人員分不開的。
正是由於犯罪分子中有銀行工作人員做掩護,而犯罪的地點又是在銀行這一特殊的環境,
被害人才會輕信犯罪分子所說的「理財產品」,才會失去警惕同意犯罪分子幫助其開戶和存款。
當然,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起著關鍵作用,但是外部犯罪人員在詐騙中起著主要作用。
詐騙的起意是由外部犯罪人員首先造意,整個詐騙手段和方法是外部犯罪人員策劃,
尋找資金掮客、拉攏銀行工作人員、私刻印章等一系列客觀方面的行為均是其完成。
分析此類案件,不難看出犯罪是由外部犯罪分子首先起意,謀劃以高額息差為餌,
誘騙被害人將錢存入指定銀行,然後利用銀行工作人員將錢盜劃出去;
其次,外部犯罪分子策劃並實施了整個詐騙行為,外部犯罪分子先通過資金掮客找到被害人,
然後拉攏銀行工作人員為其「辦事」,最後冒充存款人員將錢盜劃占為己有。
同時,在此類犯罪過程中,銀行工作人員為了獲取「好處費」,幫助外部犯罪分子偷換印鑒卡或偷開借記卡,
其行為的性質實際上是協助外部犯罪分子進行詐騙,是為外部犯罪分子犯罪提供幫助,
因此,銀行工作人員與外部犯罪分子是詐騙犯罪團伙的共犯,其行為構成金融憑證詐騙。
筆者認為,完善防範此類案件應加強銀行的工作機制,加強對銀行工作人員的管理。
合理有效的工作機制和加強對銀行工作人員的管理是防範外部犯罪人員勾結銀行工作人員實施詐騙犯罪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有效的防範途徑之一。
此外,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培養公眾防範意識,及時揭露犯罪分子最新的犯罪手法,從而提高公眾防範意識,辨別真偽,避免上當受騙。
F. 四川男子「投資理財」被騙484萬,他的如何一步步落入「陷阱」的
4月7日,四川男子下載了該微信群里投資理財劉經理發來的「50etf上證」APP,並在該平台投入了幾十萬元。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幾十萬元很快就變成了100餘萬元。四川男子激動不已,於是又分幾次投入了200餘萬元,通過「專業老師」的一頓操作,四川男子的賬戶金額竟達到了900餘萬元。
這里還是建議大家理財規劃要合理,風險投資比例一定要小,高息千萬不能做。保險性比較高的比如國債和信託產品,風險性投資比例不能超過總投資的10%。這樣即使損失了,其他保收益的產品還能彌補這方面的損失。
G. 為什麼理財詐騙就沒人管了
我們認為只要公開發行理財就是合法的否則監管機構政府部門是不作為!百姓不是火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