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明星代言的理財產品真的像廣告里說的有保障無風險嗎
我認為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區別就是風險的大小而已,更不用提那些明星代言的理財產品,打廣告的時候明星肯定不會說自己代言產品不好的言論,所以廣告里說的有保障無風險真的不要太過於相信,最近汪涵老師代言的“愛錢進”和杜海濤代言的“網利寶”的教訓還不夠提醒我們的么?
而且如果產品真的那麼好,汪涵老師和杜海濤早就自己使用了吧,出問題肯定第一時間也知道了,但是現在的事實就是,汪涵和杜海濤都是在理財產品出現很大問題的時候,通過輿論了解事情始末的,那就代表著明星自己都不信任自己代言的理財產品,拿產品怎麼可能像廣告里說的有保障無風險。
② 銀行理財產品各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優勢之一:資金鏈優勢;與保險公司或券商比較,銀行的資金鏈優勢非常明顯,因為客戶總是要把錢放在銀行才安心。一般客戶都有這樣的想法:「我不想告訴別人我有多少錢。」只有銀行才更容易了解客戶的資金狀況,從而扮演「金管家」的角色來為客戶打理資產。目前,我國居民儲蓄存款節節增長已經突破10萬億,而同期股市步步下行,沒有資金推動,券商只能仰天長嘆,回天乏術。
優勢之二:信譽好、安全性高。任何客戶在求助理財顧問的時候,最關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資金的安全性。據廣州卓越市場調查公司的專項調查結果顯示,一般民眾認為:「由於國家對銀行的審批非常嚴格,成立一家銀行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銀行的信譽較其他金融機構更高,更有安全感」。比如「銀證通」就比「銀證轉賬」更受歡迎,因為客戶一般認為銀行不可能破產倒閉,但證券公司卻有可能,大連證券破產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優勢之三:網點眾多,快捷便利;銀行的網點數量眾多,分理處、儲蓄所、各級支行遍地開花,因而客戶也認為銀行服務非常方便,而且通存通兌的便利性給銀行客戶的印象就是及其便利。從銀行角度看,網點眾多確實也是開展理財業務的優勢之一。
優勢之四:銀行理財更專業、客觀;從專業性方面分析,市場調查顯示,由於銀行就是管錢,所以人們認為銀行理財比自己理財更為專業,回報也可能更高。從理財態度的客觀性方面分析,銀行理財專家也更加客觀。為什麼呢?將證券、保險和銀行理財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就可以看出:證券公司的理財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低成本的融資,理財計劃根本沒有分析客戶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資金的未來用途等諸多因素,因而不是最適合客戶的計劃;保險公司的理財主要圍繞保險計劃來進行,目的還是在於銷售本公司產品;而銀行同時代理了多家公司的不同產品,有條件跳出自己本身產品的局限,能從不同公司的產品中挑選一款最合適的推薦給客戶。總之,銀行的個人理財服務更能夠以專業、客觀和中立的角色來開展服務,更切合客戶的實際需要。
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與風險呈正相關關系,沒有絕對意義上無風險的理財產品,那麼,購買理財產品過程中都將面臨哪些風險呢?想必這些也都是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特別想了解的問題。
實際上,理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投資行為,購買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客戶需承擔投資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購買一隻理財產品,便意味著願意承擔相應的風險。理財產品的相關風險主要包括:
(一)市場風險: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將由商業銀行投入相關金融市場中去,金融市場波動將會影響理財產品本金及預期年化收益。造成金融市場價格波動的因素很復雜,價格波動大,投資者所購買的理財產品面臨的市場風險也大。比如,在遭遇2008年金融危機時,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均大幅下挫,當時大多數與資本市場相關的理財產品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
(二)信用風險:理財產品的投資如果與某個企業或機構的信用相關,比如購買企業發行的債券、投資企業信託貸款等,理財產品就需要承擔企業相應的信用風險,如果這個企業發生違約、破產等情況,理財產品投資會蒙受損失。
(三)流動性風險:某些理財產品期限較長或投資於難於及時變現的金融產品,在理財產品存續期間,投資者在急用資金時可能面臨無法提前贖回理財資金的風險或面臨按照不利的市場價格變現所致的虧損風險。為了能夠減小流動性風險的影響,投資者可以進行資產配置,將一部分閑置資金投資於隨時可以贖回的高流動性產品,以免用錢時不能夠及時贖回。此外,需要關注的是,現金管理類產品有巨額贖回的條款限制,一旦客戶集中贖回達到一定比例,銀行有權利拒絕或延期處理。
(四)通貨膨脹風險:由於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是以貨幣的形式來支付的,在通貨膨脹時期,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理財產品到期後的實際預期年化收益下降,這將給理財產品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損失的大小與投資期內通貨膨脹的程度有關。
(五)政策風險:受金融監管政策以及理財市場相關法規政策影響,理財產品的投資、償還等可能不能正常進行,這將導致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降低甚至理財產品本金損失。
(六)操作管理風險:銀行是理財產品的受託人,其管理、處分理財產品資金的水平,以及其是否勤勉盡職,直接影響理財產品投資的理財預期年化收益的實現。
(七)信息傳遞風險:商業銀行將根據理財產品說明書的約定,向投資者發布理財產品的信息公告,如估值、產品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等。若因通訊故障、系統故障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投資者無法及時了解理財產品信息,這可能影響理財產品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從而影響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的實現。
(八)不可抗力風險: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現,將嚴重影響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可能影響理財產品的受理、投資、償還等的正常進行,甚至導致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降低甚至本金損失。
③ 月收益10%的理財產品靠譜嘛
一聽你說這個就是投資公司的 銀行達不到這么高 你買了這個 屬於民間借貸 賠了沒有人管你 公司破產倒閉那你只能吃啞巴虧 他也不會給你承諾保證本金 但是銀行不同 就是虧損一點 也會盡力給你補上 而且社會輿論也會造成銀行的聲譽風險 所以你買銀行的理財還是有保障的
④ 理財產品有什麼風險
一般情況下,目前基本上產品都是有風險的,除非合同文本協議上註明是保內本產品,沒有註明容的都是有本金損失的風險,具體風險程度要視產品的投資標的范圍,投資需謹慎。
購買理財產品前,建議您閱讀合同,留意投資標的范圍,風險介紹等。
⑤ 盲目購買理財產品是否會虧空應該有怎樣的心態
有媒體反映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浮虧的消息,掀起投資市場巨大波瀾。也確實是,已有多家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一度跌破本金,包括工商銀行(工銀理財)、招商銀行(招銀理財)、建信理財、中信理財等機構的20餘只銀行理財產品的最新份額凈值。
由此,對於當前銀行投資理財產品,投資者還是要調整好心態,正確對待,尤其在購買銀行投資理財產品時,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保持理性投資行為,不能盲目擴大投資規模,也不要對銀行理財產品抱著過高的投資要求。此外,即便要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也應增強風險意識,把問題與風險估計充足,防止出現虧損時就顯得束手無策現象發生,要做好預防投資虧損方案,分散投資風險,不能把雞蛋都裝在銀行理財產品這個「籃子里」,使得即便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虧損也不會傷及自身投資根本。
⑥ 匯安基金連夜致歉!財經大V帶領的輿論風暴有多強
根據其介紹內容的性質不同,靠譜的程度也不相同。介紹知識,解讀政策,宣傳重大信息的大V大多靠譜。因為他們只是傳遞信息,而不會對股市進行預測。而那些預測股市漲跌的財經大V大多不靠譜。如著名財經評論人李大霄,我看他十多年來一直在看多,著名的經濟評論人葉榮添在2018年四月中旬的時候,高呼419最後逃跑的日子
但是,有些財經問題的解答和評論,有些人是否不太明白,這要跟距當時的社會經濟情況,政治經濟情況等等而進行解答、評論,只能說好不純說壞。
我的觀點是。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點。既然是做財經的。每個人的分析都有他獨特的視角。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多比較。吸取每個人的長處。避開別人的短處。
如果我們投資股票。希望找到一個100%做什麼都正確的財經大V。反而不靠譜。凡人畢竟是凡人。不可能成為來預知未來的神仙。
證有他的限定條件,符合要求,完成認證,但這些篩選標准依然只是外在看得到可量化的,只能說篩掉了一部分確實無法進入門檻的人。
但是並不能說所有符合認證標準的人都靠譜。對於財經大V你希望的靠譜是什麼?推薦的產品都能幫你賺錢,還是每天都能分享干貨?
⑦ 為什麼說購買汪涵杜海濤等明星代言理財產品投資失敗找明星沒用
因為他們只是代言人,他們本人只是收錢拍廣告罷了,真正運營產品的是理財產品的公司啊。
⑧ 在工行買了半年理財產品,因為金額比較大,已經到期轉為活期,造成的損失由誰負責
在工行買了半年理財產品,因為金額比較大,已經到期轉為活期,造成的損失由本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