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生銀行驚爆30億假理財大案,怎樣防範被飛單
看清楚理財產品的發行單位,蓋哪裡的章?
高於平均水平的收益就要警惕。
Ⅱ 民生銀行30億假理財是怎麼回事
簡而言之,就是銀行內部人士和外部人士勾結,當客戶來咨詢理財的時間;把資金引向了,非銀行本部的理財渠道。也就是說,你的錢表面存到了民生銀行,但是錢立即被其他人挪用了。而後,民生銀行不承認這錢存到了銀行。
Ⅲ 理財產品曝出30億「飛單」,民生銀行將承擔哪些責任
銀行承擔什麼責任,這還真不好說。
即使真的承擔什麼責任了,也不會對外公布的,相當於還是不知道。
一般這情況,銀行會跟飛單的客戶私下解決的,而且解決之後,估計都會有保密協議的簽訂,外界還是不知道
要知道30億不是小錢,而且對於銀行來講,這事也關系自家臉面。
打聽小道消息的,就此為止吧,倒是可以多關注一下新聞報道。比如,下面給你放一張圖,你網路看看。
有不懂,繼續追問或直接關注我名字的公眾號提問,也希望能夠採納我的答案。
Ⅳ 民生銀行騙30億理財是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具體自己網路一下看看,給你個圖例
出事了,推一個行長出去就可以了事了嗎,當老百姓都是傻子呀。
有不懂,繼續追問或直接關注我名字的公眾號提問,也希望能夠採納我的答案。
Ⅳ 民生銀行30億「假理財」背後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秘密
沒有秘密,就是幾個管理者自己設計的陷阱然一部分人上當了。
Ⅵ 民生銀行30億假理財背後:怎麼才能避免被騙
看產品管理人。任何理財產品都會有一個產品管理人,銀行理財產品的管理人自然就是銀行,如果投資者看到自己的合同書上寫的不是銀行,而是什麼投資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就要注意了。
看蓋的什麼章。「飛單」產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銀行。而是某理財項目公司、投資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投資者在遇到理財經理介紹某款產品時一定要看清楚合同上蓋的什麼公章,凡蓋的是其他公章就需謹慎對待。
查託管賬戶。專家提醒,銀行體系內的信託類產品經過較嚴格的風險篩選,其風險較系外產品會可控一些,收益率也會低一點。投資者碰見信託類等高收益產品時,首先要多個心眼問問理財經理是哪個機構發行的;其次,一般銀行正規渠道發售的信託類產品託管賬戶都是在本行,而「飛單」的託管賬戶可能是在他行。
Ⅶ 民生銀行「理財造假」高達30億,銀行真的不會倒閉嗎
民生銀行的假理財有30億元,這是犯罪分子實施的詐騙,並不是銀行實施的,主要責任也不在銀行,銀行並不會因此倒閉。
Ⅷ 民生銀行30億假理財案,在銀行買理財產品如何防騙
民生銀行假的理財產品案之所以受人矚目,原因一是金額大,二是銀行支行行長參與並主導,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三是參與人員眾多,受騙者多,銀行參與的員工也多。
那麼,民生銀行假理財產品案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民生銀行假理財案是指,2017年4月,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行長張穎有涉嫌假理財案違法行為的案件,涉案資金總規模可能高達30億元。2017年11月21日,北京銀監局於對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給予合計27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此案也被稱作有史以來第一大「飛單」案。雖然民生銀行和相關人員也進行了處罰:北京銀監局對張穎給予取消終身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對肖野、何蕊分別給予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對王濤、王曉紅、李亞慧、何舒瓊、王飛、王秋雨、隗亞囡分別給予禁止1年內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對張劍、周瑾分別給予警告並處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對王月瑋給予取消5年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行政處罰。
其三,購買理財產品不能貪圖高息
以往的上當受騙都是貪圖高息的結果,有的投資高收益理財產品,結果出現了兌付問題,本金都失去了。正常的情況下,銀行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4—5%左右。民生銀行的假理財產品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貪圖了高利誘惑,銀行工作人員承諾將原來「一年期產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2%,還有半年到期,相當於年化8.4%的回報」,為了貪圖8.4%的收益導致購買了虛假理財產品。所以,在任何情況下貪圖高利的行為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要購買銀行的正式理財產品而不要購買轉讓性的理財產品、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在銀行櫃台購買並確保資金進入銀行賬戶和,購買理財產品不能貪圖高息,這就是我們必須掌握的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