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平安保險公司里的理財產品能買嗎可靠嗎
1、銀保理財產品是由銀行、郵政、基金組織以及其他金融機構與保險公司合作,通過共同的銷售渠道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銀保理財產品是不同金融產品、服務的 相互整合,互為補充,共同發展。
溫馨提示:①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相關產品由對應平台或公司發行與管理,我行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等責任。
② 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2、平安銀行有推出多種理財產品以滿足投資者需求,不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投資方向,風險均不一樣,按是否保本分為保本理財和非保本理財。
您可以登錄平安口袋銀行APP-金融-理財,搜索理財產品名稱或代碼查看詳細的產品說明書進行了解及購買。
應答時間:2021-03-2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❷ 保險公司的理財好還是銀行的理財好
我個人覺得都不好。
一般情況下,如果你想通過理財的形式來配置自己的資產,你完全沒有必要去配置所謂的綜合型理財產品。所以產品雖然風險比較低,但你完全可以在自主選擇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收益。關於你問的這個問題,我會從以下幾點做詳細解釋。
我先講一下關於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的問題。
之所以保險公司會推出具有理財性質的保險產品和理財產品,主要是因為現在很多國人覺得保險是一個騙局,他們不會去主動購買保險。為了進一步鼓勵用戶購買保險的險種,保險公司才會推出所謂的具有理財性質的產品。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其實你在購買保險公司的理財時,有很大的一個比重是在做復合型的投資。這種投資的回報並不高,一般只能達到年化2%~3%左右,雖然你聽起來復合年化收益率可能會達到5%。
綜上所述,我個人比較推薦自主配置資產,不是很推薦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固定理財產品。
❸ 買保險公司理財險好嗎
一、一般我們說的家庭理財,其目的是使我們的家庭財產保值和增值,並滿足生活的需要。而我們每個人對生活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有人錦衣玉食才覺得舒服,也有人粗茶淡飯就很滿足;前者要追求高回報,後者只要保證資金安全就可以了。所以理財就是根據個人的目標,同時考慮對風險的偏好和承受能力,合理的安排各種投資組合的過程。
二、保險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是「為無法預料的事情做准備」。有些事情一旦發生,會嚴重危及我們的理財規劃。投入少量資金購買保險,可以在意外情況發生時彌補我們的經濟損失,使理財規劃得以順利進行。同時所以保險可以說是理財規劃中必備的一項。
三、現在說起「保險理財」,有兩層意思。
1、就是利用保險產品的保障功能,來管理理財過程中的人身風險,保證理財規劃的進行。這一點不僅必需,而且非常高效。比如有一些人不認同保險,同時也知道他們中的很多都持有大筆存款,因為要「以防萬一」,這筆錢既然不敢花,其實就像是自己給自己做的保險。如果他們到保險公司投保,其實遠用不了那麼多錢,就可以得到同樣的保障。多出來的流動資金,可以投入到其他金融產品中去,創造更多受益,這樣不是更有效率嗎?
2、就是保險本身附帶的理財功能。近年來,保險公司還設計出很多新產品,可以在保障功能的基礎上,更實現保險資金的增值。相對其它金融產品,因為其風險很低,所以收益總體來說比不上基金、股票,但是非常穩定。也正因為如此,它特別適合那些對金融市場並不熟悉,或者工作繁忙,沒時間打理自己的投資的朋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❹ 理財型保險好不好
有人說,消費型的保險雖然保費低,繳費靈活,但是不返還,感覺錢白花了;而返還型保險,雖然保費高,但到期能「連本帶利」地收回。所以,還是買返還型的更劃算。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好好分析下消費型保險和返還型保險,文章的主要內容包括:
◎消費型保險和返還型保險有哪些區別?
◎返還型保險的「返還」有什麼貓膩?
◎消費型和返還型,我們到底該買哪個?
01
返還型保險VS消費型保險
所謂返還型保險,通俗點說就是在保險合同到期終止時如果萬事大吉,沒有賠付,保險公司會把之前交的保費或者合同列明的保險金額返還給你。
消費型保險則是到期後所交的保費一去不復返,類似於你吃飯消費,錢花了就花了,不會返還。就像車險,年年交即年年消費。可大家不會因為沒撞車沒理賠就覺得這錢白交了?反而給人上這類保險就覺得不收回成本很吃虧,嗯~這算不算「歧視」呢?
一起來仔細看看,二者各自要花多少錢:
拿重疾險舉個例子。老王30歲,假設同樣保額10萬元,保障期限30年,繳費期限20年的重疾險。
如果買消費型,每年交1500元,總共繳納3萬元;
如果買返還型,每年交3200元,總共繳納6萬4,然後到70歲返還10萬元保額。
這么一看,返還型的很合適啊,雖然每年多交1700元,但最後能拿回10萬,相當於白賺了3萬6呢!雖然保費貴了點,但付出去的錢肯定會回來嘛。這么一說,還是挺劃算的啊。
可是,你忽略了一個重點,通貨膨脹啊!
換個思路,買返還型相當於買了前一個消費型重疾險(保障一樣),外加每年存1700元讓保險公司幫你理財。那既然是理財,就要用收益率來衡量值不值嘍~
用excel算算IRR(會不會算不重要,知道大致邏輯就行),這筆投資對應的年化收益率差不多在3.5%,這收益能不能跑贏通脹還不一定呢!況且幾十年後10萬塊還能幹什麼?
再說了每年省下的1700元自己理財實現5%的年化收益也並非什麼難事,從這個角度來看,返還型保險就顯得很雞肋了。
不信,以5%的收益來計算:每年存1700元,20年一共存3萬4,如果按照每年5%的收益來算,20年後大概能拿到5萬9,如果持續以5%的收益率投資到70歲,最後能拿到16萬。
❺ 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安全嗎
需要說明的是,保險公司理財保險產品都是有一定的風險的,主要是看風險的大小不同。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理財型的保險❻ 保險公司理財好還是銀行理財好
作為一個金融工程的學子,我個人覺得銀行理財相對而言更好一點點。
❼ 錢存銀行還是保險公司的「理財險」更好
需要看你錢可以使用的時間和投資期望,根據不同的時間和投資期望來判斷應該選擇哪種存錢方式。銀行存款安全保本金,保險公司的投資險,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果錢需要隨時使用,就不能投。
❽ 保險理財靠譜嗎
保險理財雖然靠譜,但是買保險,首要目的在於保障,切不可盲目進行投資理財。
1、理財功能越強風險越大
因為理財是保險的一個附加功能,保險產品的理財功能越強,其保障功能就越弱。然而市面上有不少保險公司為了迎合投資人的心理,過多強調了保險的理財功能。理財型保險產品是一種弱化保障功能、強化收益性的理財產品,主要為萬能型和分紅型的壽險產品,但一般為短期躉繳型。
2、不要盲目追求高利率
尤其是部分保險機構大力發展短期險和高收益的萬能險產品等理財型保險業務,期限多為1年或2年,結算利率達到5%甚至更高,這種產品為追求高收益率,大多配向收益高、流動性低的另類資產,比如不動產、基礎設施、信託等,形成了「短錢長配」的新情況,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
3、警惕互聯網理財
不過,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最大的風險在於信息披露不充分。互聯網保險業務主要是通過消費者自主交易完成,與傳統交易方式相比,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溝通。而網路銷售強調吸引眼球、誇張演示的營銷方式,與保險產品嚴謹審慎、明示風險的銷售要求存在較大差異。
4、理財前看清完整信息
而且部分第三方平台銷售保險產品,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弱化產品性質、混同一般理財產品、片面誇大收益率、缺少風險提示等問題,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注意事項:
1、收益通常與風險是成正比的,市場上絕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這種高收益也只是預期收益,背後往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因此一定要在了解風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挑選適合的產品,並且詳細了解產品的投資方向和風險控制措施,購買適合的產品。
2、特別提醒家庭理財時,不能往往只關注收益,而忽視或輕視對家庭的保障規劃。如果理財金字塔的基座上一旦出現了一個大窟窿、無底洞,財富就會面臨大幅縮水甚至被消耗殆盡。就是說,只有在擁有完善保障的基礎上,再進行投資才是明智的選擇。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保險理財背後的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