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理財產品的利息收入需要交增值稅嗎
非保本類型的理財產品的利息收入不用繳納增值稅,具有保本收益類型的理財產品的利息收入需要繳納增值稅。
1、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明確金融 房地產開發 教育輔助服務等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40號)規定,《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財稅〔2016〕36號)第一條第(五)項第1點規定所稱「保本收益、報酬、資金佔用費、補償金」,
是指合同中明確承諾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資收益。金融商品持有期間(含到期)取得的非保本的上述收益,不屬於利息或利息性質的收入,不徵收增值稅。
2、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第(五)條規定,金融服務。金融服務,是指經營金融保險的業務活動。包括貸款服務、直接收費金融服務、保險服務和金融商品轉讓,貸款服務。
貸款,是指將資金貸與他人使用而取得利息收入的業務活動。各種佔用、拆借資金取得的收入,包括金融商品持有期間(含到期)利息(保本收益、報酬、資金佔用費、補償金等)收入、押匯、罰息、票據貼現、轉貸等業務取得的利息及利息性質的收入,按照貸款服務繳納增值稅。
(1)p2p理財收益所得稅擴展閱讀:
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
保證收益理財產品的收益是固定的,到期後就可以獲得協議上規定的收益,反之為非保證型。保本理財產品,屬於低風險理財。保證和浮動說明了銀行承擔的風險不同。保本類理財在協議中會有銀行承諾,無論發生任何問題銀行保證客戶到期可以拿回全部本金。
非保證型又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銀行按照約定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反之就是非保本型。
非保證收益的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不承諾理財產品一定會取得正收益,有可能收益為零,不保本的產品甚至有可能收益為負。一般銀行的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風險僅次於儲蓄風險,是追求穩定收益的穩健型客戶的最佳選擇。
㈡ 哪些理財收益不用納稅
股票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的利息收入、儲蓄存款利息收入,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等免收個人所得稅。
1、對基金取得的股票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的利息收入、儲蓄存款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發行債券的企業和銀行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時代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對投資者(包括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從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
2、對個人投資者申購和贖回基金單位取得的差價收入,在對個人買賣股票的差價收入未恢復徵收個人所得稅以前,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對企業投資者申購和贖回基金單位取得的差價收入,應並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徵收企業所得稅。
3、對基金管理人運用基金買賣股票、債券的差價收入,在2003年底前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
(2)p2p理財收益所得稅擴展閱讀:
目前很多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有風險提示,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往往風險也更大,市民在投資時務必多方考慮自身能夠承受的風險,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切勿盲目追求高收益。除了傳統的理財產品和線上「寶寶類」理財產品,股票和P2P理財也十分受歡迎。
當前股票市場波動較大,普通市民比較難以把握,風險較大。P2P的高收益有時會蒙蔽人的雙眼,當平台出現資金鏈斷裂時,投資者的錢就打了水漂。因此,市民在進行該類投資時要更加小心。
㈢ p2p理財收益繳納個稅嗎
現在暫時投資人在p2p理財所得收益不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的
【幾何金融】
㈣ P2P網貸投資者需要交個稅嗎
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義務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從本條來看,可能做兩種解釋,一種解釋為,平台作為利息的支付主體,其應承擔代扣代繳義務;第二種解釋為,借款人作為給付利息的主體,借款人應承擔代扣代繳義務。我們認為,由於個人所得稅繳納的依據是出借人與借款人之間形成的民間借貸關系,故出借人應承擔代扣代繳借款人個人所得稅的義務,但法律或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現在暫時投資人在網貸平台的收益不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的。平台可能會有相關的收費說明,比如:利息管理費,VIP費用。
㈤ 理財獲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怎麼交稅
個人取得國債利息、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儲蓄存款利息,均免徵個人所得稅。
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內(含1個月)的,其股息紅利所得全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暫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上述所得統一適用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也按上述政策執行。
㈥ 理財產品收益要交稅嗎
理財產品品種比較多。基金、股票、固定收益、P2P等
基金和股票類一般是實際收益=贖回總額-贖回費用
贖回總額=贖回份額×當日基金份額凈值
贖回費用=贖回總額×贖回費率
股票包括:交易費/印花稅
固定理財產品:每天看到的年化收益中已經扣除了平台管理費用和手續費的
P2P產品:滿足購買產品天數,贖回不需要額外費用
㈦ 我投資P2P獲得的收益,需要交稅嗎
P2P投資理財行業,所得的收益是不交稅的,不過有的平台會有提現的手續費,而眾易貸的是由平台墊付的
㈧ p2p理財達到多少收益要申報個稅
不用申報個稅的吧,我在諸葛理財獲得了那麼多收益,也沒個稅的呀
㈨ 投資p2p理財怎麼納稅
《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是: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按照監管要求,P2P平台是信息中介,不負責發給投資人收益,不屬於扣繳義務人。因此,合法利息收入的繳稅應由投資人自行申報,但是我們國家還沒形成公民自覺納稅的習慣,所以一般是採用代扣代繳。按照法規來說,P2P網貸行業就應當由借款個人或企業為投資人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問題是借款人非常分散,而且通常不知道投資人的數量和詳細信息,實際操作中做不到代扣代繳。只有平台對借款和投資數據是完全知曉的,所以要最終實現代扣代繳還需要平台的技術支持才行。
要繳多少呢?
個稅法規定,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收益*20%。
就目前來說,P2P理財的收益是不收稅的!P2P理財屬於我們自己個人的投資行為,就像個人炒股低買高賣是不用交個人所得稅的,投p2p也是不用交個人所得稅。正如此,所以才說理財增加自己的收入。因為P2P理財不僅僅要談收益,更要談風險。如果國家真要對投資收益收稅,那麼對於P2P個人投資者來說,是不是我賠了,你也能管管。
㈩ p2p理財收益怎麼計算
常見的P2P理財收益計算方式有:
一、一次性還本付息
一次性還本付息應該很多投資者都會知道,這是一種理財產品慣用的還款方式,特別在銀行理財產品中更常見。一次性還本付息,就是說在投資周期開始前,投資者出借本金,等到投資周期結束的那天,本金與利息一同還給投資者。
二、先息後本
先息後本是目前很多P2P理財產品選擇的還款方式,意思就是說先按約定的期限支付利息給投資者,到期再歸還本金。約定的期限較多都是以「月」計算。
P2P理財收益的計算方式有哪些
三、等額本息
等額本息的意思是將借款的本金與最終的利息總額相加,再除以約定的還款期限,平均償還給投資人。
四、等額本金
等額本金,指的是借款的本金按照投資期限平均分成幾部分,然後每月返還同等的本金給投資者,利息就是需要扣除上一個月已經返還本金的基礎上重新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