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行理財產品會有虧本的嗎
一般情況下,目前基本上產品都是有風險的,除非合同文本協議上註明是內保本產品,沒有容註明的都是有本金損失的風險,具體風險程度要視產品的投資標的范圍,投資需謹慎。
購買理財產品前,建議您閱讀合同,留意投資標的范圍,風險介紹等。
Ⅱ 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有沒有虧損的
我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註明保本的產品屬於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由中國銀行明確承諾保本,但不承諾保證收益。
註明非保本的產品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本金和收益均不承諾保證。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將按照產品說明書的約定,本著盡職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投資者的理財資金,但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不對投資者的理財本金和收益進行保證,理財計劃相關的投資風險和收益均由投資者承擔。
請您以說明書中顯示的信息為准。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最新業務變動請以中行官網公布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Ⅲ 銀行理財產品有哪些陷阱
陷阱一:避談風險。
很多銀行的理財產品為了吸引更多顧客,只強調理財產品的優點而不提它的風險。事 實上,理財產品也是一種投資,它也存在風險。可是銀行的廣告宣傳很容易給客戶造成一 種誤導,就是這些理財產品是和銀行掛鉤的,十分安全。所以很多顧客在買了之後,受到 了虧損才知道,自己的財產面對多大的風險。
陷阱二:條款難理解。
有些銀行的理財產品在簽訂合同前,會讓顧客仔細閱讀一下合同。但是對於普通大眾 來說,想要理解其中的真實含義不太現實。很多枯澀的條款和數據,顧客根本看不懂,更 別提計算。所以整個過程中銀行就站在主導地位,它說是什麼就是什麼。從某種程度上看 是欺騙顧客的行為,但你又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對理財產品的了解達到專業水平。
陷阱三:預期收益就是實際收益。
陷阱四:保險產品搖身變理財產品。
在買銀行的理財產品時,切記要仔細查看產品認購書:如果是銀行的理財產品,一般 認購產品的名稱為某某銀行第某期人民幣(外幣)理財產品,還會有理財產品的編號。如 果是銀保產品會在認購書中有保險公司的名稱、保險產品的名稱。
保險類理財產品與定存、理財產品有本質區別,它主要著重的是保障性,而非收益性, 這一點也可以解釋為何保險產品在退保時,本金受損較大。銀保產品有10天的猶豫期,在 猶豫期內可帶簽署的產品認購書、本人身份證件去銀行辦理退保。
陷阱五:強行平倉。
陷阱六:違規銷售
Ⅳ 銀行理財產品
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也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就不靠譜或風險「大」,主要還是看產品的風險等級。
銀行理財主要分為了五個等級: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
R1也就是常見到的低風險理財投資產品,主要投資渠道為國債、保險理財、大額存單、銀行理財等低風險投資;
R2也就是常見到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也是市場銀行理財的主流產品,主要投資國債、逆回購、保險理財、大額存單、銀行理財、貨幣基金、信託等低風險、中低風險的產品;
R3等級,常見到的中等風險理財產品,增加了企業債券,還能夠投資一定比例的股票、商品、外匯等,投資高波動投資的資金比例要低於30%。因為有著高波動投資產品,所以本金可能受到一定的折損;
R4等級,常見到的中高風險等級理財產品。在R3等級可投資產品之上,投資高波動產品的資金比例能夠超過30%。
R5等級,就是高風險等級理財產品,沒有任何的投資限制,甚至可以採用杠桿、分級、衍生品進行投資。
選擇適合自己的收益目標、風險偏好、以及流動性要求的產品就行。
也可以關注一下中小型銀行的「智能銀行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根據《存款保險條律》規定: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享受50萬以內100%賠付),「利率」在4%-5.5%左右,具有流動性高(可提前支取)、利率高於一般存款的優點。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Ⅳ 銀行為什麼拚命叫你買各種理財產品
一般來說,在銀行存錢,業務員幾乎沒有提成,但是如果是保險業務和理財產品,那麼相對來說,提成更高,那麼業務員賺到的也多,那麼當然是願意推銷理財和保險業務產品了。
1、存款一定要小心
到銀行去存款別把存款存成理財產品或者保險產品了。現在去大型銀行營業廳存款,一般都不敢明目張膽的推銷理財和保險產品了,而且很多銀行也意識到了推銷理財和保險產品對於銀行信譽的損害。
但是也不排除有些銀行營業廳裡面,還有一些人員打著銀行的旗號去推銷保險和理財產品,對於這些人員一定要提高警惕。
如果你在存款的時候也確實心動了,想買這家銀行理財產品,而且銷售人員也說是他們自己發行的,不要偏聽銷售人員的話術,還可以到辨險識財上面查看一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評價報告,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
2、銀行這樣做的原因
唯一的原因就是利益。
現在對於銀行來說,存貸款業務能夠賺到的錢並不算多,而且存款對於銀行業務員來說,可能基本上是沒有多少提成的。
但是如果是能夠推銷出去保險產品和理財產品,提成會高不少,比如有些保險產品的傭金提成是很高的,可能會達到10%左右,也就是說,賣出去1萬元,能夠提成1000元。當然了,分紅型保險可能沒有這么高的傭金,但是可能傭金也會達到1%左右,也就是1萬元能夠提成100元。如果一天能夠拉到10萬保險,就是1000元的收入,如果能夠拉到100萬保險呢,那就是1天1萬的提成收入了。
Ⅵ 銀行有好多理財產品可不可靠啊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呀
買理財的時候千萬不要聽櫃台的人忽悠你!有很多理財是有風險的,主要看的是理財的投資方向,銀行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投資債券市場或者是信託市場,這樣的風險比較低。如果你還不了解一些風險投資的話,建議你不要買什麼投資於股票或外匯相關的銀行受託理財,因為這種理財產品大多不保本,收益不穩定,對於不具備這方面知識的人來說不適合。還有一些理財產品是浮動收益類,雖然給你推薦的時候說什麼之前達到過8%--10%的收益,如何如何,但,實際投資收益沒有這么高的!另外銀行所謂的基金、信託、保險等都統稱為理財,所以買的時候一定要看實際的管理機構是那個,要看說明書的。總之一句話,銀行櫃台的人推銷的理財並不都可靠,擦亮眼睛!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Ⅶ 300多款銀行理財產品虧損,你是如何管理自己的財產的
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確實是比較大的,在2020年7月3號的時候呢,就有數據顯示出來,說一共有390多個理財產品,他們的凈值已經跌破了原始發行的價格跌破了面值一元。那對於這個虧損的額度也達到了40%,這是最誇張的,畢竟出現了這個虧損確實讓人很頭痛,雖然市場上存續的凈值理財產品它為1萬多個,但是出現這個虧損達到300多隻,那也只是占總量不到2%而已,也沒有必要過多的擔心。
最後這一部分一般來說我都會用來投資股票,投資那些科技類的公司。有的人他們覺得買低位股票會有升值空間大,其實不是如此的,一般來說我們也沒有必要說要持有那些低價股,我們要選擇發展前景好的高價股,比如說像騰訊阿里,或者說像這個皮諾多這些都可以持有。
Ⅷ 銀行理財產品四種產品最好別碰,為什麼
樓主你好!
可能是中行董事長肖鋼曾發表文章指出,現在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 ,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一種「龐氏騙局」。我不知道什麼是「龐氏騙局」,但聽到「騙局」兩個字,就會感到害怕,請問? 近兩年,銀行的理財產品由於收益率比定期存款高,期限又普遍比較短,所以受到了老百姓的青睞,一些產品還出現了搶購的情況。從已經到期的產品看,這種短期的銀行理財產品不僅保證了按時償還本金,也兌現了預期收益率。給普通老百姓的感覺是,這類產品基本沒有風險,收益也相當不錯。 那麼,為什麼中行董事長肖鋼會認為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是「龐氏騙局」呢?這恐怕要從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運作情況來看。
通常,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會放到一個「資金池」里,統一進行運作。其中,部分資金會投入到長期項目中去,以獲得較高的收益。而理財產品的期限多數較短,到期後需要靠新發行的理財產品來還本付息。在資金比較充沛的情況下,這種擊鼓傳花的游戲還能玩下去。而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金融風險就會暴露出來。這也就是肖鋼董事長所說的「龐氏騙局」。 盡管肖董事長對銀行理財產品心存疑慮,但這並不妨礙各家銀行繼續發行此類產品,包括中國銀行 。從運作模式上看,銀行理財產品與普通的存貸款業務有許多相似之處。不同的地方在於,銀行理財產品受到的監管較少,這恐怕才是肖董事長擔憂的地方。
隨著,利率市場化程度的逐步推進,多數的銀行理財產品會被存款所替代,監管問題自然也就得到解決了。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如今的銀行理財產品是利率市場化的實驗品,只要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足夠強,出現「龐氏騙局」的可能性就不大。 肖董事長的文章給每個人提了個醒,讓我們一定要注意到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在購買前,我們一定要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看清楚產品究竟是保本的,還是不保本的。不能單看收益率高,就不假思索地投資。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還是一種比較適合中國國情的理財方式,但在購買此類產品時,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是不要把所有資金集中到同一款產品上,即使碰上一款出問題的產品,也不至於所有資金都收影響;
二是產品的到期時間盡量錯開一些,避免因某一段時間銀行出現問題,而影響到資金的兌付;三是不要集中購買同一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以避免風險過於集中。 如果你仍然對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不放心,還可以考慮其他低風險產品。比如3~5年期的國債,雖然持有期長一些,但風險更低,收益也不錯。加上持有超過半年,還可以提前兌付,享受相應的利息,持有期越長,利率越高,完全可以作為銀行理財產品的替代品。
另外,一些小銀行定期儲蓄利率因為上浮,與不少大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差不多,也可以適當考慮。
Ⅸ 現在最好的銀行理財產品是什麼
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除了「存款」以外的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主要還是看產品背後所投資的資產標的,例如一些「低風險」的投資於國債、金融債、貨幣市場工具的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
所以「最好」如果意思是「最安全」,那麼目前「最靠譜」的理財產品可以選擇「銀行存款」產品,按照存款保險保障制度,50W以內100%賠付。當然「存款」並不是說直接就去銀行存活期、或定期,可以關注一下中小型銀行發行的智能存款產品或者大額存單,收益率都能在4%左右。
現階段,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銀行存款的產品,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8%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50萬以內100%賠付;如定期銀行理財產品「振興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屬於銀行存款產品,50萬以內100%賠付,適合穩健型及以上投資者。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