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個人利用銀行理財有哪些好處
首先我認為理財不是單純的買理財產品。
家庭理財好安排好自己的資金。從容生活。下面是我的理財方法,希望能給你點啟發。
我的理財觀念
首先我只做一點點股票,占自己銀行存款的1%,其餘的我都用一種方法做定期存款了。
我的觀點是沒有天上掉餡餅的,為什麼叫風險投資,首先肯定是有風險。大部分人都說(我接觸的好多賣理財的)他們說風險高,收益也高,但從不給你強調風險的問題。
我的理財觀點就是一定要保本,投資萬一有損失不要影響自己的基本生活及質量。不買理財產品。
我做股票十幾年了,一開始也是聽別人說買哪只股票,現在能自己判斷一些了,要認真學習的。投資股票有紀律,家中的資金不要都投進去。
另外,我將我的收入每月分成幾塊:從衣、食、住、行、教育、醫療、電話費、水電費、租房費(如果貸款買房就是還貸的費用)去計劃。
我管理家中資金的方法是:
有關銀行卡的管理
用物理隔離法
在自己存錢的銀行,共開三張卡:
第一張:存款相對多一點的銀行卡,一定不要開網上銀行;
第二張:用於轉賬的銀行卡,可開網銀,但平時保留1000元以下的存款即可;
第三張:如果用支付寶購物,可開這張卡,用於綁定支付寶,上面平時也保留2000元左右即可,用於平時小購物,方便一些。
下面就說說這三張卡的使用:
1、 如有需要,存錢多的銀行卡(不開網銀的)到櫃台給轉賬卡上轉一些錢,用多少賺多少;
2、 再用專用轉賬卡給別人轉(一定不要給陌生人轉)或給支付寶綁定的銀行卡轉錢,一定記住用多少賺多少,安全第一;
3、 支付寶要用錢,用支付寶綁定銀行卡充值即可;
4、 平時轉賬卡、支付寶綁定銀行卡都不要存太多的錢,這樣可以防止銀行卡被盜用。
存款的管理
1、 一開始將2個月的工資,除去必要的花費剩餘的錢存一張定期(一般存一年);
2、 這樣一年就有6張存單(假如說每雙月),到第二年再在每單月存一張定期,這樣循環下來,以後每個月都有到期的錢,每個月又有結余的錢,如果沒有急用,就可以繼續連本帶息存上;
3、 循環起來就好了,每個月都有錢到期,不怕有急事了。也可以將錢積少成多存起來。
注意事項
· 牢記不要輕易給陌生人轉錢,銀行工作人員的勸說是好意
2. 銀行的理財經理,為什麼那麼熱心想讓別人做他們的理財投資對他們又什麼好處
首先,像這種東西不保本的風險是很小的,你知道2.5%這個數意味著什麼嗎?國家規定銀行一年定期年利率為2.25%,除非他們把錢拿去做風險投資,不然他們的理財經理可以直接去死,懂嗎?
你後面說的第四年什麼的,我就不清楚了,因為銀行和保險公司經常玩這種文字游戲,我怕給你解釋錯了。。。不過我我給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我一同事也被銀行忽悠的買了類似於你這個的一樣保險,說是分紅型的:
保期10年,每年交1萬元,每年都可以領1000元的分紅,領滿10年本金加利息全部返還共11萬,投資收益率10%哦。你來想下她是怎麼被銀行忽悠的,這忽悠的水平也太高了。。。其實到第三年開始收益率就已經低於銀行年利率了。。。你可以試著先把你的那個保單的收益率算清楚先。
投資理財多種多樣,沒什麼標准,黃金,外匯,股指,期貨關鍵是自己要懂,要注意的是就是別被銀行忽悠(國內銀行有兩大本事:一是亂收費,二是忽悠不懂得人),投資就這么簡單。
3. 理財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理財就是管錢,「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收入像一條河,財富是你的水庫,花錢如流水。理財就是管好水庫,開源節流。
二、理財的三個環節
1、攢錢:掙一個花兩個一輩子都是窮人。一個月強制拿出10%的錢存在銀行里,很多人說做不到。那麼如果你的公司經營不好,老總要削減開支,給你兩個選擇,第一是把你開除,補償兩個月工資,第二是把你一千元的工資降到九百元,你能接受哪個方案?99%的人都能接受第二個方案。那麼你給自己做個強制儲蓄,發下錢後直接將10%的錢存入銀行,不邁出這一步,你就永遠沒有錢花。
2、生錢:基金、股票、債券、不動產
3、護錢: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不知道會出什麼事,所以要給自己買保險,保險是理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生錢就像打一口井,為你的水庫注入源源不斷的水源,但是光有打井還不夠,要為水庫修個堤壩——意外、住院、大病。因為開車撞人傾家盪產的例子。坐飛機的例子:一個月我有時需要坐十次飛機,每次飛機起飛和降落的時候我都會雙手合十,我並不是信什麼東西,我只是覺得自己的生命又重新被自己掌握了,因為在天上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所以每次坐飛機我都買了88元保50萬的意外險,這是給家人的愛心和責任,這50萬夠我的妻子和孩子生活兩年,兩年時間她可以改嫁。
*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以管錢為中心,攢錢為起點,生錢為重點,護錢為保障。
三、多少錢可以開始理?
不在乎多少,一個月省下100元買基金,從20歲存到60歲,是637800元;30歲存到60歲,是22萬;40歲起存,7萬;50歲,2萬。錢生錢是長跑冠軍,理財一定要從年輕時開始。錢的秉性:你不愛我,我不愛你。
女孩子,一定要自立,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四、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個人的水庫應該分成三份。
第一份:應急的錢,6個月至一年的生活費。存銀行,活期、定期,或者貨幣市場基金。
第二份:保命的錢,三至五年生活費,定存、國債、商業養老保險。應該是保本不賠,只會多不會少的東西。
第三份: 閑錢,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錢,只有這種錢才可以買股票,買基金,做房地產,或者跟朋友合夥一起開個什麼生意,去做這種投資,那麼必須是閑錢。
4. 銀行理財產品各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優勢之一:資金鏈優勢;與保險公司或券商比較,銀行的資金鏈優勢非常明顯,因為客戶總是要把錢放在銀行才安心。一般客戶都有這樣的想法:「我不想告訴別人我有多少錢。」只有銀行才更容易了解客戶的資金狀況,從而扮演「金管家」的角色來為客戶打理資產。目前,我國居民儲蓄存款節節增長已經突破10萬億,而同期股市步步下行,沒有資金推動,券商只能仰天長嘆,回天乏術。
優勢之二:信譽好、安全性高。任何客戶在求助理財顧問的時候,最關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資金的安全性。據廣州卓越市場調查公司的專項調查結果顯示,一般民眾認為:「由於國家對銀行的審批非常嚴格,成立一家銀行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銀行的信譽較其他金融機構更高,更有安全感」。比如「銀證通」就比「銀證轉賬」更受歡迎,因為客戶一般認為銀行不可能破產倒閉,但證券公司卻有可能,大連證券破產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優勢之三:網點眾多,快捷便利;銀行的網點數量眾多,分理處、儲蓄所、各級支行遍地開花,因而客戶也認為銀行服務非常方便,而且通存通兌的便利性給銀行客戶的印象就是及其便利。從銀行角度看,網點眾多確實也是開展理財業務的優勢之一。
優勢之四:銀行理財更專業、客觀;從專業性方面分析,市場調查顯示,由於銀行就是管錢,所以人們認為銀行理財比自己理財更為專業,回報也可能更高。從理財態度的客觀性方面分析,銀行理財專家也更加客觀。為什麼呢?將證券、保險和銀行理財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就可以看出:證券公司的理財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低成本的融資,理財計劃根本沒有分析客戶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資金的未來用途等諸多因素,因而不是最適合客戶的計劃;保險公司的理財主要圍繞保險計劃來進行,目的還是在於銷售本公司產品;而銀行同時代理了多家公司的不同產品,有條件跳出自己本身產品的局限,能從不同公司的產品中挑選一款最合適的推薦給客戶。總之,銀行的個人理財服務更能夠以專業、客觀和中立的角色來開展服務,更切合客戶的實際需要。
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與風險呈正相關關系,沒有絕對意義上無風險的理財產品,那麼,購買理財產品過程中都將面臨哪些風險呢?想必這些也都是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特別想了解的問題。
實際上,理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投資行為,購買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客戶需承擔投資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購買一隻理財產品,便意味著願意承擔相應的風險。理財產品的相關風險主要包括:
(一)市場風險: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將由商業銀行投入相關金融市場中去,金融市場波動將會影響理財產品本金及預期年化收益。造成金融市場價格波動的因素很復雜,價格波動大,投資者所購買的理財產品面臨的市場風險也大。比如,在遭遇2008年金融危機時,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均大幅下挫,當時大多數與資本市場相關的理財產品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
(二)信用風險:理財產品的投資如果與某個企業或機構的信用相關,比如購買企業發行的債券、投資企業信託貸款等,理財產品就需要承擔企業相應的信用風險,如果這個企業發生違約、破產等情況,理財產品投資會蒙受損失。
(三)流動性風險:某些理財產品期限較長或投資於難於及時變現的金融產品,在理財產品存續期間,投資者在急用資金時可能面臨無法提前贖回理財資金的風險或面臨按照不利的市場價格變現所致的虧損風險。為了能夠減小流動性風險的影響,投資者可以進行資產配置,將一部分閑置資金投資於隨時可以贖回的高流動性產品,以免用錢時不能夠及時贖回。此外,需要關注的是,現金管理類產品有巨額贖回的條款限制,一旦客戶集中贖回達到一定比例,銀行有權利拒絕或延期處理。
(四)通貨膨脹風險:由於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是以貨幣的形式來支付的,在通貨膨脹時期,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理財產品到期後的實際預期年化收益下降,這將給理財產品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損失的大小與投資期內通貨膨脹的程度有關。
(五)政策風險:受金融監管政策以及理財市場相關法規政策影響,理財產品的投資、償還等可能不能正常進行,這將導致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降低甚至理財產品本金損失。
(六)操作管理風險:銀行是理財產品的受託人,其管理、處分理財產品資金的水平,以及其是否勤勉盡職,直接影響理財產品投資的理財預期年化收益的實現。
(七)信息傳遞風險:商業銀行將根據理財產品說明書的約定,向投資者發布理財產品的信息公告,如估值、產品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等。若因通訊故障、系統故障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投資者無法及時了解理財產品信息,這可能影響理財產品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從而影響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的實現。
(八)不可抗力風險: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現,將嚴重影響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可能影響理財產品的受理、投資、償還等的正常進行,甚至導致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降低甚至本金損失。
5. 買理財產品有什麼好處
僅供參考:
上海五色土公司參加了杭州金融盛會,在博覽會舉行期間,上海五色土推出的「五色土借貸」的操作模式也受到了廣大投資理財者的歡迎。「五色土借貸」一種安全的房地產抵押理財方式,屬於固定收益理財產品,自2003年問世以來,已經持續九年,歷經考驗。具體說來,投資人取得房地產的抵押債權,抵押比例30%--50%(例如:100萬投資,房地產價值至少在200萬以上),從而獲取穩定的利息收入。年收益率12%--15%,按季度收利息,期限一年。安全好,收益高,變現快。 在2011年11月第九屆上海金融博覽會上,「五色土」更被評為最佳抵押借貸服務機構。
6. 比較一下,理財產品好處和壞處
理財產品好處和壞處展開討論。有哪些主流的理財產品呢?
1、股票
優點:收益率高,可以在短期內獲得較高甚至超高收益。
缺點:風險較大,可能在短時間內會給投資者造成較大的損
2、基金定投
優點:年化收益率比銀行儲蓄高。
缺點:存在一定風險,例如賬戶受損,基金公司難以兌付。
3、黃金
優點:既能保值,又能抵禦通貨膨脹。
缺點:黃金市場有波動,存在一定風險。
4、外匯
優點:外匯買賣交易時間長,無手續費,市場透明度高,收益尚可。
缺點:受美元上下幅度走勢影響,可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另外,還有國債、信託、儲蓄等。
以上就是理財產品好好處和壞處。
7. 購買理財產品的好處有哪些
理財,概念就不多扯了...說白了就是讓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想要成為」有錢人「理財是必修課之一。同時理財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怎麼把控這個風險就比較關鍵了。
理財需要考慮到自己的資金大小和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短期國債、銀行存款、銀行理財、固收公募基金、固收私募基金、各類長期債券、偏股類公募、股權類私募、股票或其他資產投資,金融或商品期貨等等。
如果要做好理財,還是需要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在風險能夠控制的基礎上選擇更高收益的產品。
8. 保險行業拉人頭銷售模式有什麼好處和弊端
我用老王自述的方式來簡單講講保險代理機制的利弊。
小學沒畢業的老王,聽身邊的朋友介紹賣保險很賺錢,無學歷年齡等等任何要求,只要聽話照做,百萬年薪不是夢,於是蠢蠢欲動,很快決定加入。
上崗前,老王需要參加崗前培訓,而對於學習能力一般般的老王,培訓後大概只記住保險很好、人人都需要、保險工作輕松收入高……
老王入職的第一步是轉正,既然保險這么好,自己家裡也是要買的,自己不買又怎麼去賣給別人?
在每天早會培訓和師傅的溝通下,老王的第一個客戶是自己。
公司早會培訓、公司氛圍、團隊氛圍,都讓老王覺得保險特別特別好,一旦擁有則人生巔峰,身邊的親人朋友人人都應該買,不買風險一旦發生他們怎麼辦?賣保險就是做大慈善是積德積福,愛誰就賣給誰保險,救世主一般的老王,開始跟親朋好友推薦保險。
剛入行的老王自己不太懂不同的險種具體有什麼作用,公司培訓時候說好那就是好,讓賣什麼險種就賣什麼,不會講解保險內容還可以找師傅或者師傅的師傅幫忙,總之保險是好東西,只要買了都是有利而無害。
如果老王只賣保險,不拉人,走的是銷售路線,只有銷售利益。
做相同的業績,拉人,做團隊,晉升主任、經理等級別,可以拿到更多的利益。
老王覺得賣保險是助人的事情,無需投資,早會又唱又跳氛圍也好,每天穿上工裝,人也精神了很多,成人達己的好工作必須讓身邊的朋友一起加入。
然後老王找來了第二老王、第三個老王……
每個老王都需要買保險,每個老王的身邊都有需要買保險的親人朋友,就這樣每一批老王都給保險公司帶來了不錯的保費。
過了一年,老王身邊的親人朋友該買的都買了,老王不知道再找誰買,而再不出單就被銷號了,這一年以來為了保住工號或者利益最大化他已經陸續把家裡該買的不該買的都買了,沒有底薪沒有收入又面臨考核的保險銷售,老王已經沒有了最初的激情和鬥志,於是脫落了。
第二個老王、第三個老王……都遇到了老王一樣的情況,大多也離開了保險業。
於是有離開的老王,也有不斷加入的老王。
當初因為老王們的面子而買了保險的親朋好友,看到老王已經不做保險,也想不起來這個保險可以起什麼作用,加上手頭有點緊張,有的人就不再交續期保費了。
而老王們繳費的第二年才意識到自己不知不覺買了這么多保險,如今他們的收入根本就沒辦法再交保費,沒了保險公司的「洗腦」,老王們清醒了一些,保險雖然好,但現在沒錢也沒辦法,等以後賺到錢再買吧……
幾年以後,老王們的客戶有的退了保,懂點保險的繼續交著,有些還發生了理賠……
所以,有些人覺得保險騙人白白交了錢有點怨老王,理賠的那些則覺得保險有用非常感謝老王......
代理人銷售機制最大的優勢是每一個新入職的代理人都是客戶,每一個新代理人身邊都有或多或少的資源可以挖掘,進入的代理人越多,保險公司的保費規模就越大。
而對於做出招募的師傅(老百姓的話就是拉人頭的那個人),他們所招來的老王們所銷售的業績,與他們有著密切的利益關系,所以會盡心盡力的去幫助他們,老王們在有經驗的師傅們幫助下,銷售工作相對會更容易,所以他們是互惠互利的關系,這種關系我認為是良性的。
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個良性的合作,就需要利益的牽絆,就像一個家庭沒有任何利益付出的家庭成員,是很難和平相處的。
而弊端也很明顯:無數個加入保險行業的老王,因為個人素質良莠不齊,一味的追求人頭,有些品行不端的老王,為了銷售不擇手段,銷售誤導、誇大宣傳,保單賣了很多,保費貢獻了很多,同時退保的也很多,理賠糾紛的也很多,後續對保險業的口碑影響非常大,再來個不良媒體的捕風捉影,放大宣傳,很多老百姓對保險就很難建立信任。
這個世界,本身就沒有什麼是完美的,拉人頭的銷售機制在初期階段,在沒有人知道保險是什麼的時候,通過人頭進出流動以點連接點而形成面的人海銷售戰術是可行的,所以保險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如今隨著公眾對保險的認識,基本自帶點保險常識,已經不是代理人能輕易「忽悠」,所以以產品為導向而不是客戶需求為導向的代理機制的弊端會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