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陷入九牛理財集團的騙局怎麼辦
「九牛集團」驚現億元兌付危機
九牛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九牛集團)向社會公眾集資5年之久,投資人資金流向集團旗下企業及董事長個人賬戶。記者調查過程中發現,九牛集團2019年1月開始理財項目出現逾期,到目前為止逾期兌付金額高達1億元,卻仍然向社會公眾集資。「項目逾期」被曝光後,九牛集團一再推遲與客戶見面的時間,遲遲無法給出解決方案。
向社會公眾集資 資金流向董事長個人賬戶
2019年3月25日,記者以投資人身份來到深圳前海振業國際商務中心九牛國際南山分公司,李姓理財經理接待了記者。「我們是一家集團公司,旗下有幾家分公司,我們九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做固定收益理財。資金的流向集團公司旗下實體公司,目前資金主要用於東莞九牛雙創孵化基地。不管公司賺不賺到錢,我們公司做的固定理財,是保你本金和利息的。」
李經理向記者做出了「保本保息」的承諾。隨後李經理拿來《投資指南》向記者講解:「我們這里是固定收益的理財,起投金額是5萬,5萬到10萬是一等級,一年期月息是0.9%,理財周期6個月,年化收益是8.4%,月息是0.7%。我們做固定收益理財已經做了第六個年頭了,對客戶本金和收益都沒有逾期過,資金還是安全的,我們自己在公司也做了理財。」
《投資指南》顯示:九牛集團旗下擁有深圳九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九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九牛生態管理有限公司、九牛雙創孵化基地管理(東莞)有限公司等8家子公司,金融產業有固定理財和股權投融資等。九牛集團理財產品周期為6個月、12個月及24個月,年化收益8.4%至22.8%不等,資金去向是九牛集團旗下九牛孵化基地和九牛生態園。
李經理說:「融資總額是根據公司需要多少資金而定,去年公司需要的資金是8000多萬,現在是年後才上班,公司新項目要上,目前固定收益的理財還沒有上限。」李經理拿來一份《委託投資理財協議書》,協議顯示甲方為九牛集團,法人:牛春曉,乙方為投資人。協議書中載明資金用途為九牛雙創孵化基地項目及九牛生態園基地建設,收款方為牛春曉個人賬戶。為此,李經理告訴記者,公司為了避稅,投資人資金打到董事長牛春曉個人賬戶。
擅自發行股票 巨額資金去向不明
李經理又向記者介紹了股權投資:「股權我們對內部是10萬起投,對外部人是100萬起投,現在是9元錢一股,上市前相當於原始股,公司上市就轉股票了。我很早以前就投了5萬塊錢,我們上個月還對接幾百萬的大客戶呢。投資的話可以轉賬,對公轉賬就是轉到我們公司,對私轉賬就是轉到老闆個人賬戶,為了合理避稅,我們大金額都建議走老闆賬戶。」
李經理推薦邱姓運營總監給記者,邱總監告訴記者:「我們從2015年開始投股權,之前投的是子公司的,那時候是1塊錢一股,1000股起投。理財的周期性比較靈活,股權的周期性比較長,但是收益要比理財高很多倍,本金會翻很多倍。我們目前主打想把我們集團公司推上市,我們是借殼上市,我們現在的資質還沒有達到那個標准。目前我們股權只釋放我們公司的15%,1200萬股權,我們A輪是6元,現在是B輪,每股9元錢,目前還有幾百萬股,九牛生態這家公司是我們的主體公司,我們在工商局注冊的法人股東就130多人,外圍持有我們代持的股權有300多人。投資股權300萬元以上直接進入工商局系統,300萬以內的只能由公司最大的實際控股人代持,董事長代持。我們現在的退出機制很好,合同上面簽署的時間是2年,如果到2020年的12月31日,在這期間我們沒有上市,客戶有權來退回股本,按照每年投資金額的10%的收益賠付給你。」
投資金額在300萬以上的簽訂的是《深圳九牛生態管理有限公司非公開定向增發股權投資協議書》,協議書顯示甲方為深圳九牛生態管理有限公司,乙方為投資人,而股權認購指定賬戶為深圳九牛生態管理有限公司賬戶。協議書中的退出機制與邱總監所說基本一致,變相承諾了保本保息。而投資金額不足300萬元的簽訂的是《深圳九牛生態管理有限公司代持股權認購協議書》及《代持股權協議書》,這兩份協議均顯示代持指定賬戶為牛春曉個人賬戶。
記者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詢到深圳九牛生態管理有限公司股東只有牛春曉一人,並未發現其他股東。根據邱總監所述,持有深圳九牛生態管理有限公司股權的人數遠遠超過《證券法》規定的200人上限,可能觸犯《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條關於「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的相關規定。
理財項目逾期被曝光 九牛集團遲遲不予回應
2019年4月6日,深圳電視台播出「理財項目逾期兌付 投資者質疑九牛集資詐騙」節目後,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到投資人,在投資人處確認:九牛集團固定收益理財產品於2019年1月份已經出現逾期,不管是業務員還是投資人的資金全部被套牢,逾期兌付金額1億元左右,客戶的資金居多。為了安撫投資人九牛集團計劃4月15日前召開投資人見面會,給出兌付方案。4月15日,九牛集團並未召開投資人會議,而是發出「2019年4月20日召開客戶座談會」的通知。
16日下午,記者來到九牛集團總部采訪。一位楊姓負責招商的女士接待了記者,楊女士打電話向領導匯報過記者的來意後稱,集團負責人不在,她可以記錄下問題。隨後她看了記者帶過來的投資人的各種投資合同及打款憑證並記下了記者提出的問題。楊女士表示,她向領導反映後給予回復。截止記者發稿時,並未收到九牛集團就相關問題的回復。
⑵ 理財騙局有哪些
在實際投資中,我們往往會因為自己淺顯的思考落入這樣那樣的陷阱,一旦中招,本金沒了不說,說不好還會傾家盪產,連累親友。
所以我們應該具備孫悟空一般的火眼金睛,識別風險,賺取屬於我們的財富。
雖然市場上的陷阱層出不窮,花樣繁多,但是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之間大多都有相似的特點:
1、一夜暴富,突發橫財。
一夜暴富是很多人心中所夢寐以求的事情,很多陷阱的組織者就是通過人的這種心理,製造和誘惑人暴富的投資項目,引導人一步步走入他們的設計好的圈套,等投資人回過神來後發現不過是蘭柯一夢,血本無歸!
2、穩賺不賠
穩賺不賠,0風險高收益,這個聽起來有點荒唐,但是卻還是有人莫名的放鬆的警惕心,相信了騙子的話,有些騙子為了讓增加可信度,有時候會在項目引入第三方擔保,從而讓投資者更加放心,但是實際上正規的擔保公司並不承認,不正規的擔保公司法人很可能就是他自己。
3、兌現部分人收益
騙子們利用人喜歡賺塊錢的心裡,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兌現前期投資者的收益,從而消除後續投資者的疑慮,讓後續投資人跟風相投,一些非法集資項目大多如此。
4、披上合法項目的外衣
很多非法集資之類的項目都會宣傳說「國家扶持項目」「國務院秘密項目」,響應國家號召等等打著國家的旗號進行詐騙,達到欺騙投資者的目的。
5、誇大公司實力
騙子公司一般都會對自己進行包裝,經常以「大公司」、「XX財團」、「央企子公司」等面目出現,號稱注冊資本千萬上億,租用高檔寫字樓,住高檔酒店,以達到騙取投資者信任的目的。
6、創新項目
在區塊鏈炒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國內很多傳銷組織以區塊鏈名義發行虛擬貨幣,跟隨時代潮流,但其實都是炒作題材,沒有實體項目依託,土崩瓦解,捲款潛逃都是遲早的事情。
天上不會掉餡餅,勤奮才是發家致富的唯一途徑。
希望我們能夠擦亮自己的雙眼,識別一些不法商家和騙子公司所謂的項目,選擇正規的理財項目,獲取財富。
⑶ 有個朋友他在公司當財務,他說公司快上市了,讓我操作幫他買原始股,請問一下,這裡面有騙局嘛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股票市場是個高風險市場,高風險就有可能是高收益,在A股市場,如果一隻股票上市,原始股東持有的股票正常情況下都是市值翻倍,甚至翻幾倍的,利潤相當可觀,但是原始股就可以輕易的得到嗎?當你聽說一隻股票要上市,你想買到它的原始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在這家公司,就會有很多內部人士分不到原始股,一般能夠分到的都是公司的創始人,高管以及具有突出貢獻的一類人,比如說技術人員和長期在公司,服務的一些員工,除了創始人以及高管,其餘的人分得的股份都會比較少,因此,一家將上市的公司,想得到它的原始股,可以說是沒有可能的
為當股市開始走好的時候,都有一些所謂原始股上市,這種情況已經有多年了,上當的投資者不計其數,但是由於,人口的基數龐大,總有一些人還會吃虧上當,因此對這類的所謂原始股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只有在上證交易所或者深圳交易所通過新股配售得到的股票,才是比較靠譜的,有些通過三板市場長期投資得到的股票,也是有一定的概率,但是三板市場能夠上主板的是百里挑一吧?
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⑷ 聽說國內公司上市很難,那投資理財的公司說自己上市了,是真的嗎
真假是可以去調查取證的。可以通過網路查詢所說的公司是否上市。國內的話,網路直接搜索就能找到答案——是否上市。查詢是否在國外上市,可能麻煩點。但在國外上市,基本也能在網路看到。
我擔心的是投資理財公司,有的是母公司上市,該投資理財公司只是個子公司而已。或者有的公司是冒名頂替的,和上市的公司根本沒有聯系。
⑸ 上市公司都被騙,理財產品的那些坑,該怎樣完美繞過
地雷一 「安全產品」並不安全
銀行理財產品簡單分類可以分為保本類和非保本類。保本類理財產品虧損本金的風險是由銀行承擔,非保本類理財產品的風險則是由客戶承擔。而非保本類理財產品也分風險等級,風險越低,安全性越高,收益也能達到。
在實踐中,大多數銀行工作人員宣稱的安全產品其實都是非保本類的,雖然非保本類理財並非意味著風險,但是如果要追求本金絕對安全的話,那還是保本類更好。當然這也意味著可能需要犧牲一定的收益。
確認保本類理財又一個要點就是產品說明書上明確註明「保本」二字。
地雷二 預期收益達不到
銀行中大多數理財產品幾乎都承諾的是預期收益,所謂的預期收益就像是水中月鏡中花,只是一個美麗的幻想,至於真正到期後的收益怎樣那就不得而知了。小夥伴們可以仔細看看購買理財的產品說明書,預期收益率是不會寫上去的,這樣銀行是不保證完全達到預期收益的。
實踐中,一般情況下結構性理財產品(投資產品涉及固定收益類與金融衍生品)達不到最高預期收益的情況較多,非結構性的理財產品(投資產品一般為固定收益類產品)則出現情況較少。
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需要認真瀏覽「基礎資產的管理和構成」部分,如果出現金融衍生品則為結構性理財產品,或者直接詢問銀行工作人員是否為結構性理財,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工作人員一般不會撒謊。
地雷三 飛單騙你沒商量
所謂的飛單銷售就是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銷售外部的理財產品以獲得高額提成,簡單來說就是掛羊頭賣狗肉,你以為買的是銀行保險產品,但實際上很可能是不知道什麼野雞公司的高風險產品。
這種銷售在銀行中是嚴令禁止的,但是因為高額的回報,有些銀行內部員工鋌而走險。飛單類的理財年化收益率比一般的銀行理財產品要高不少。一般來說,房地產信託、私募股權等領域是銀行飛單的聚集地,年化收益率基本上在10%以上。但是相對而言風險也格外大。
鑒別是否為飛單產品有三種方式:一是看說明說上的產品管理人,如果產品管理人不是銀行自身,而是什麼投資公司,則需要警惕了,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是飛單;二是通過銀行網銀或者銀行客服電話查詢,如果這筆理財在以上渠道查不到信息,則需要警惕;三是看產品說明書的回執單是否有銀行的公章,如果回執單上沒有銀行的公章,一般情況下是有問題的。
地雷四 代銷產品銀行不兜底
銀行代銷產品和飛單最大的區別就是,銀行代銷產品是經銀行批準的外部產品。這類產品大多是保險、基金等產品,風險根據產品不同也不一樣。
所以切記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需要詢問所銷售的是否為銀行自身的理財產品,蓋的是否為銀行的公章、理財的管理人是否為銀行本身。如果不是,那就需要多留心,銀行工作人員有時候會迫於業績壓力,誘導客戶購買保險等其他代銷產品,小夥伴們需要仔細甄別。
一般來說,小夥伴們只要看清上面四個陷阱就能減少掉進去的風險了。
分割線
那麼,如果你的資產在千萬以上,遭遇到了騙子團隊怎麼辦?別急,金妹兒也有大招:
1、查看理財產品的「身份證」。
2014年,銀監會發文明確表示,銀行發售普通個人客戶理財產品時,需在宣傳銷售文本中公布所售產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登記系統」的登記編碼。
這個登記編碼便類似理財產品的「身份證」,客戶在購買銀行自營理財產品時,均可通過產品「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www.chinawealth.com.cn)查詢。你買的產品是不是「黑戶」一查便知。
2、是否錄音錄像。
按照規定,購買銀行理財簽訂合同時必須在銀行營業網點的監控下進行,得有錄音和錄像。
客戶可以詳細了解所買產品的產品類型、風險屬性、預期收益等信息。而銀行理財經理也應該明確向客戶進行風險提示,並需要客戶對了解到的相關產品信息予以確認。這既是防止客戶購買到假理財產品,也是對銀行員工的一種保護。
3、資金流向要明確。
目前絕大多數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及代銷產品,客戶的購買資金都不需要轉賬到別的賬號,購買後可以通過網銀查詢購買是否成功及後續收益等動態情況,或到銀行網點列印賬戶情況進行查看。如遇銷售人員提示將資金劃轉至其它機構,必須反復確認,以防上當受騙。
4、妥善保管自己的銀行卡和密碼。
俗話說,防人之心不可有。在目前一些已知案例中,有相當部分土豪客戶對自己的專屬理財經理非常信任,甚至把銀行卡的密碼都會告訴對方。在這里還是要提醒大家,在告知密碼這件事情上還是得謹慎再謹慎,小心再小心。
⑹ 理財是不是都是騙局
不一定是:但要注意這幾種騙局:(一)「公安防護」類APP
近日,家住錫山區的劉女士報警,稱其於5月21日接到一個自稱是通信局的電話,對方告知其曾在北京某移動營業廳辦理的電話卡涉案,並稱接到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要將其的銀行卡凍結。
隨後,電話又轉接到自稱是北京延慶公安局,對方讓其添加了一個QQ號,並發了一張警官證照片給劉女士,讓其點開對方提供的所謂「最高人民檢察院」網頁鏈接下載一個「公安防護」的APP。不知有詐的劉女士按對方要求先後從四張信用卡以及支付寶借唄套現等方式轉入該APP約22萬元。不久,劉女士發現被騙,於是報警。
(二)投資薦股類APP
今年4月,家住梁溪區的張女士使用手機上網時無意點開一個叫紅星杯賭王爭霸賽的頁面,內有老師講課,稱比賽結束後可購買強勢股票。隨後,一自稱「管理員」的網友加張女士微信並發了一個「紅賽牛」的股票APP投資軟體讓其注冊軟體賬戶。於是,張女士通過手機銀行先後向對方提供的賬號轉了27.5萬元購買所謂的「牛股」。然而,張女士不久後發現買的對方推薦的股票都虧錢,想把錢轉出來,對方則讓其等到6月10日再轉。6月10日,張女士發現該股票軟體打不開了,損失共計27.5萬元。
(三)投資虛擬貨幣類APP
今年5月底,家住梁溪區的周女士在一微信理財群里獲悉了投資比特幣的信息,並在群里「老師」指引下注冊了APP賬號然後開始投資,購買一手比特幣保證金是1000美元,以此類推,可買漲買跌,如果購買的比特幣行情與購買方向相同,就贏了,反之則輸了。至7月5日,周女士共「盈利」20餘萬元。7月6日,周女士發現無法登陸平台,經咨詢「客服」告知其本金和盈利都爆倉了,周女士損失共計73萬元。
(四)網路貸款類APP
6月13日,家住梁溪區的朱先生在家中接到一自稱「某氧氣貸」網路平台工作人員電話,問其是否有資金需求。隨後,朱先生添加對方微信,並按對方提供的網址下載了「某氧氣貸」APP操作申請貸款。期間,對方以需要交保證金、手續費等理由讓朱先生轉賬8.1萬余元到指定賬戶,但一直未放貸款。不久,朱先生發現上當遂立即報警,損失共計8.1萬余元。
(五)游戲博彩類APP
近日,江陰市民季先生來到華士派出所報警,稱一微信好友在4月初向其推薦了一個名為「恩佐娛樂」的網站,並號稱該平台是大平台,信譽好,回報效益高。隨後其又向季先生發送了一個網頁鏈接,並讓其下載該APP。截至5月中旬,季先生通過自己銀行卡向該平台共注入88萬元,雖期間提現17萬余元,但隨後發現平台無法登陸,損失共計70萬余元。
⑺ 股權投資騙局怎麼判斷她說可以內部買到原始股,等企業上市可以大賺
一般原始股的騙局比較多,大公司原始股一般不對外發行的,她說的公司是什麼公司,准備是在哪塊上市,新三板
⑻ 有個朋友說有一個新上市的股票公司,讓我投資一萬二,三個月就能回本息兩萬多,而且是每周都回錢,是騙人
沒有誰能把投資說的這么絕對,投資都是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