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保險為什麼也屬於投資理財
您好!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傷殘、死亡、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期限、年齡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一種契約行為。
其實,買保險算是個人投資理財行為的一個部分的。嚴格意義上來說,保險算是個人風險管理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就像一道防火牆,花小錢保大錢,通過保險,你就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得財產安全。當出現意外的時候,由保險公司賠付,不動用你的原始資金,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給你提供了收益。但是,如果大家想要依靠保險來達到財富增值的目的,這個是不太現實的。畢竟保險的主要功能是保障風險,因此,如果想要獲得高收益,還需要依靠其他的投資理財方式。
Ⅱ 保險理財靠譜嗎
保險理財雖然靠譜,但是買保險,首要目的在於保障,切不可盲目進行投資理財。
1、理財功能越強風險越大
因為理財是保險的一個附加功能,保險產品的理財功能越強,其保障功能就越弱。然而市面上有不少保險公司為了迎合投資人的心理,過多強調了保險的理財功能。理財型保險產品是一種弱化保障功能、強化收益性的理財產品,主要為萬能型和分紅型的壽險產品,但一般為短期躉繳型。
2、不要盲目追求高利率
尤其是部分保險機構大力發展短期險和高收益的萬能險產品等理財型保險業務,期限多為1年或2年,結算利率達到5%甚至更高,這種產品為追求高收益率,大多配向收益高、流動性低的另類資產,比如不動產、基礎設施、信託等,形成了「短錢長配」的新情況,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
3、警惕互聯網理財
不過,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最大的風險在於信息披露不充分。互聯網保險業務主要是通過消費者自主交易完成,與傳統交易方式相比,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溝通。而網路銷售強調吸引眼球、誇張演示的營銷方式,與保險產品嚴謹審慎、明示風險的銷售要求存在較大差異。
4、理財前看清完整信息
而且部分第三方平台銷售保險產品,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弱化產品性質、混同一般理財產品、片面誇大收益率、缺少風險提示等問題,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注意事項:
1、收益通常與風險是成正比的,市場上絕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這種高收益也只是預期收益,背後往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因此一定要在了解風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挑選適合的產品,並且詳細了解產品的投資方向和風險控制措施,購買適合的產品。
2、特別提醒家庭理財時,不能往往只關注收益,而忽視或輕視對家庭的保障規劃。如果理財金字塔的基座上一旦出現了一個大窟窿、無底洞,財富就會面臨大幅縮水甚至被消耗殆盡。就是說,只有在擁有完善保障的基礎上,再進行投資才是明智的選擇。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保險理財背後的玄機
Ⅲ 投資型保險理財產品有哪些
投資型保險分為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三種。
投資型保險是指與投資掛鉤,具備投資和保障雙重功能的保險,它為客戶設置了資本保值賬戶,提供沒有利息稅的高收益服務。由於通貨膨脹的存在,同樣數量的錢在不同年限的購買力是不同的。7O年代的美國,石油危機引發了一次通貨膨脹,造成美國國內通貨膨脹及利率上升,壽險公司給予保單持有人的利率遠比不上當時二位數的市場利率,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保單持有人的實際貨幣購買力降低,儲蓄功能也大為降低。通貨膨脹的問題對保險業界造成嚴重的經營阻礙,保持保單的實際價值而不被通貨膨脹所侵蝕成為當時業界的重要課題。高通貨膨脹造成傳統商品銷售不佳。壽險公司為了彌補減少的收入,從而創新商品,導致了變額壽險重大的變革。投資型保險由此產生。
投資型保險的業務有保障業務和投資業務。其中保障的部分與普通的壽險大致相同。對於投資部分,分紅保險的紅利來源於死差益(由死亡率而來的利益)、利差益(由投資收益而來的利益)和費差益(由附加費用而來的利益)。萬能壽險和投資連結保險設立了一般帳戶和分離帳戶。一般帳戶承擔死亡成本和費用。風險由保險人承擔。分離帳戶來源於扣除成本費用後的凈保費。投資風險由被保險人獨立承擔或分擔。
投資型保險相關費用
投資型保險的費用相當透明,消費者於簽訂要保書時應仔細閱讀相關費用說明,核保之後,保單上之保單條款亦清楚載明各種費用條款,明了所有費用之後才不至於使本身權益受損,以下列出為最常見之費用:(一) 基本保障費用,是指保險公司再簽發保單時,向保戶收取公司營運相關行政費用,通稱前置費用。(二) 額外投資保費費用,是指保戶將額外一筆錢投入分離賬戶時,保險公司收取的投資行政費用。(三)保單管理費,是指保單運作所產生的行政管理費用,自保單現金價值中每月扣取,每月約新台幣100元不整。(四) 投資標的轉換費用,是指投資標的轉換時所產生之費用,一般而言,保險公司允許保戶在固定時間固定次數內,轉換投資標的不需收取任何費用,若超過則依次數收取轉換費用。(五)贖回費用,即後置費用,通稱解約費用,有關解約費用之計算及扣除方式,依各保險公司之契約規定辦理。
Ⅳ 怎麼投資理財最保險
目前比較保險的理財方式有:
1、儲蓄
儲蓄或者說存款,是深受普通居民家庭歡迎的投資行為,也是人們最常使用的一種投資方式。儲蓄與其它投資方式比較,具有安全可靠(受憲法保護)、手續方便(儲蓄業務的網點遍布全國)、形式靈活、還具有繼承性。儲蓄是銀行通過信用形式,動員和吸收居民的節余貨幣資金的一種業務。銀行吸收儲蓄存款以後,再把這些錢以各種方式投入到社會生產過程,並取得利潤。
2、基金
基金一直備受國內個人投資者的推崇,截至2012年,基金已經明顯超過存款,成為投資理財眾多看點中的重中之重。據有關資料,今國內基金凈值已在2000億元以上。據調查,2013年,許多投資者們依然十分看好基金的收益穩定、風險較小等優勢和特點,希望能夠通過基金的投資以獲得理想的收益。
2、國債
目國債市場品種眾多,廣大投資者有很多的選擇。對國債發行方式也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改革,進一步提高了國債發行的市場化水平,以盡量減少非市場化因素的干擾。另外,國債的二級市場也將成為2013年的發展重點。由此可見,國債的這一系列創新之舉,必將為投資者們帶來更多的投資選擇和更大的獲利空間。
3、債券
債券場的火爆令人始料不及。種種跡象表,2013年企業債券發行有提速的可能,企業可轉換債券、浮息債券、銀行次級債券等都將可能成為人們很好的投資品種。再加上銀監會將次級定期債務計入附屬資本,以增補商業銀行的資本構成,使銀行發債呼之欲出,將為債券市場的再度火爆,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4、外匯
隨著美元匯率的持續下降,使越來越多的人們通過個人外匯買賣,獲得了不菲的收益,也使匯市一度異常火爆。各種外匯理財品種也相繼推出,如商業銀行的匯市通、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的外匯寶、建設銀行的速匯通等供投資者選擇。
5、保險
與不溫不火的保險市場相比,收益類險種一經推出,便備受人們追捧。收益類險種一般品種較多,它不僅具備保險最基本的保障功能,而且能夠給投資者帶來不菲的收益,可謂保障與投資雙贏。因此,購買收益類險種有望成為個人的一個新的投資理財熱點。
Ⅳ 投資理財保險嗎
投資理財保險是國際人壽保險市場新興的保險產品,和傳統的人壽保險產品相比,投資理財保險產品最大的特點是既具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資理財功能。投資理財保險有固定的保障作為保險保障,但其卻沒有固定的預定利率,客戶的投資收益具有不確定性,既可能獲得高額的投資回報也需承擔一定的風險。
投資理財保險主要有三類:具體為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嚴格意義上講,分紅險和萬能險屬於理財類產品,投連險屬於投資類產品。
萬能險和投連險實際是指投保人投入的資金被分配至保障賬戶和投資賬戶。雖然這兩個險種的保障賬戶都不受投資表現影響,但由於萬能險承諾了保底收益,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營中對投資渠道的配置必然更加註重「安全」。市場上由於投資范圍所限,分紅保險實際分紅收益不高,因此市場上客戶選擇該產品主要是以期繳為主,通過「強制儲蓄」以備未來所需,也有客戶為子女購買該產品,是為了合理規避未來可能開征的遺產稅。
投資連結保險,簡稱「投連險」,是一種融保險保障與投資功能於一體的險種。投連險保單除了提供人壽保險時,其投資單位價格是根據投資賬戶在當時的投資表現來決定。投連險風險高收益大,遠遠超過萬能險和分紅險及市場上的部分基金產品。
萬能險是抵禦利率波動的利器。所謂萬能險,是指可以任意支付保險費以及任意調整死亡保險金給付金額的人壽保險。投保人所交保費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於保險保障,另一部分用於儲蓄投資。
Ⅵ 投資理財保險有何風險
1、從產品自身利益來說:收益高低難說,至少保本而且安全。
2、從保障來說:除了保險產品之外,沒有任何一種有對人身保障的理財產品。
3、從法律層面來說:所有保險產品受法律保護,而且還有避稅的功能。
Ⅶ 銀行存款和保險理財的區別是什麼
銀行理財和保險理財的區別主要有兩點:
一、保障功能不同
銀行理財產品不具備保障功能,保險理財則有死亡保險的保障功能。如變額壽險的繳費是固定的,在該保單的死亡給付中,一部分是保單約定的、由准備金賬戶承擔的固定最低死亡給付額,一部分是其投資賬戶的投資收益額,視每一年資金收益情況,保單現金價值會相應變化;萬能壽險的繳費比較靈活,投保人在繳納首期保費後可選擇在任何時候繳納任意數額的保費,只要保單的現金價值足以支付保單的相關費用。此外,還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設定死亡保障金額,即自行分配保費在准備金賬戶和投資賬戶中的比例。
給付是對於人身保險來說的,當以人的生命或身體作為保險標的,人身保險出險而使生命或身體所受到的損害,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所以在出險時,保險公司只能在保單約定的額度內對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給付保險金。
以上就是關於保險公司理賠方式及保險知識的介紹,投保人在投保之前,一定要對這些知識進行了解,才能夠避免保險公司理賠難的情況發生,有效保障自己的權益。